华裔幼儿线上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研究

2023-05-30 10:48:04田源
关键词:网校华裔传统

田源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华裔幼儿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笔者从华裔幼儿汉语线上直播课程的现状和意义出发,分析教学的可行性,并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探讨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關键词:线上教学 传统文化 华裔幼儿 汉语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01

一、华裔幼儿线上传统文化课程的现状及意义

(一)现状

中科院2018年发布的《海外在线少儿中文学习白皮书》显示,2020年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将达到2亿,其中超半数的父母希望孩子学习中文的原因是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其中70%希望孩子学中文的父母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总体来看,海外线上中文学习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例如在Lingo Bus 中文网校平台上,5—7岁的幼儿占海外少儿学习群体的一半。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中文对于华裔家庭来说不仅有助于语言交流,更是寄托故乡感情的一种方式,是炎黄子孙身份和血脉的象征。

(二)意义

数量庞大的华裔幼儿是线上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群体,更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级合作倡议以来,十分注重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沿线很多国家设立更多的孔子学院,但线下的传统文化学习有距离、时间等限制,而线上的学习则可以摆脱这些限制,华裔幼儿在线上进行中文学习后,能让中华文化在海外进行深层次的传承和传播。

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一些国家经济交往密切,一些国家实行了友好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政策,例如在泰国,已经建立了16所孔子学院和11个孔子学堂,汉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并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国际范围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学习的热潮和需求,在此背景下,华裔幼儿的线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增加未来他国和中国的经济来往,强化国际关系,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同时,由于海外幼儿生活在国外,能亲身体会国外文化,在中国家庭文化的浸染和线上中文的学习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点,让两种文化进行碰撞,从而给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找到一条更容易让他国理解、接受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传播之路。

二、华裔幼儿线上传统文化学习的可行性

(一)幼儿线上传统文化学习的可行性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足不出户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普遍,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形式多样的线上学习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幼儿可以通过音频感受古诗、传统歌谣的韵律美、节奏美,可以通过视频感受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传统绘画的情景美,可以通过人机游戏互动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其次,在幼儿的学习中,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能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具有学习的潜力。而线上学习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并且能为幼儿的学习创造有趣的情境,交互技术给了幼儿操作机会,让幼儿更能沉浸其中,也促生了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娱乐产业”这个新产业。再者,对于华裔幼儿来说,线上学习克服了时空障碍,是集中、快速、方便感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幼儿中文语言学习的可行性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该国家的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符号是文化的承载物,文化又是语言的内核。能最直接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就是中文学习,亲身从中文的韵律、文笔、内容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华裔儿童来说,中文是第二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中发现,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内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最高。六岁以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成人和幼儿的语言学习不同,幼儿会将语言存储到布罗卡斯区,成人则会将语言存储到记忆区,因此成人在运用语言时,需要先将记忆区与布罗卡斯区联系后才能运用。另外,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能更好地接受和感知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获得标准发音。其次,幼儿时期的发音器官已经发育成熟,具备语言学习的生理条件。其次,有研究表明,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4—5岁之间,但这个敏感期的出现需要在8—10个月的时间里学习350—400个汉字作为基础,因此幼儿书面学习的年龄为3岁左右。因此,方式适当、时间合适的外语学习对幼儿大脑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在运用外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双语切换的能力,而且会发现两种语言的异同与联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华裔幼儿线上传统文化课程的优势与不足

下面将以L网校线上传统文化课程为例列举优势和不足。

(一)优势

1.课程内容及目标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L网校针对不同基础的幼儿设置了不同的教材。针对听说没问题的华裔学生主要以国内部编版教材为主,以提高兴趣为主的学生教材是《新双双》,为听说有障碍的学生提供的教材是《快乐汉语》,每种版本的教材又会从易到难进行分级;同时,第一种教材对应纯中文授课,第二三种为双语授课。从教材和授课语言来看,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分层次授课,保证学生能基本上理解课堂。因为线上网课时间有限,教师无法跟随学生的生活随机生成课程,又需要让幼儿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需要固定的教材作为支架。在呈现方式上,采取PPT、人机交互的形式,幼儿点击PPT,会出现具有动画效果的知识内容,教师引导幼儿完成内容。同时,因为不在国内上课,所以不会存在国内有的孩子小学前和上小学时学两遍同样的内容、从而出现对知识的探索不好奇、没兴趣的问题。

在教学课件的设置中,L网校吸收了国内语文学习识字写字造句中的基础要求,又加入了大量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在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钟”的含义时,选择用京剧中不同脸谱形象的姿势和身段作为例子,通过播放动画版的京剧选段让孩子倾听和欣赏,既让孩子感受到中国古代礼仪的端正之美,也感受到了不同京剧脸谱的传神之美。再者,在古诗《江南》的学习中,通过观看相关水墨动画,学习古诗,感受动画中鱼儿轻快围绕莲花游动的灵动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古诗的动态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中国水墨画的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含蓄之美。其次,在生字学习中,教学课件会配上生字的象形字图片作为辅助,幼儿通过对比中国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感受中国汉字的形象性、生活性特征,在欣赏中国古汉字的过程中,不仅对生字进行了可视化记忆,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中国文明的延续性。

2.教学技术

在教学技术层面,网络教学克服了国家之间距离和时差的问题。国内中文教师开放自己的空余时间,幼儿再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幼儿上课的地点选择也必比较自由,只要是网络良好、安静无打扰的环境即可。教师在遇到技术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发在技术群中,技术教师会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逐个回复。

3.教师管理

L网校招聘全职和兼职两种教师,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以兼职教师为例,会对兼职教师进行两轮筛选,分别是初面试和培训后面试,筛选标准有普通话水平、表达能力、中文知识水平等方面。面试通过后的教师由教师管理统一管理,培训自愿参加。

(二)不足

1.学生管理

在学生管理方面,又分为课堂管理和课后管理。

在课堂管理方面,相比于线下教学,幼儿的线上课堂管理难度更大。幼儿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10—15分钟,在游戏的状态下能延长持续时间,线下授课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肢体、教具、身体游戏、同伴竞赛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线上教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式有限,主要是靠声调、语言提醒等,线上教学的形式以一对一为主,幼儿缺乏模仿、合作和竞争的对象,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另外,在教学时长上,L网校没有针对年龄分级,每节课都是55分钟,不适合幼儿,幼儿的注意力也更容易分散,但有些网校针对幼儿的注意力特征将教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幼儿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被手边的纸笔、小玩具吸引,或者是忽然退出课堂,去做一些无关的事再回来,学生一旦退出课堂,教师便只能在网络上等待;在观看教学课件时,经常会出现和教师关注点不同的状况,比如教师在教学汉字的发音时,幼儿关注的是汉字的配图,加上幼儿的思维比较跳跃,会问一些和教学无关的问题,教师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要立刻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内容上,对教师来说管理难度更大。

同时,教师在和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幼儿交流时,会因为文化、环境、表达方式等差异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幼儿有时候想表达某样东西但是却说不出中文名称,或者课文里出现的某种景象脱离幼儿的生活,因而幼儿无法理解(例如泰国没有冬天,幼儿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年会有四个季节、下雪为什么很冷),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幼儿的兴趣,给教学带来挑战。

在课后管理方面比较松懈。华裔家长对传统文化网课的定位是兴趣班,课后平台一般以简单作业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手段比较单一,趣味性不足。

2.教师管理

在任教资格方面,L网校招聘的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有部分教师的专业并非教育学相关,也不是汉语专业或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存在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文教学知识不扎实、对课程不熟悉等问题,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3.教学形式

目前大多数线上汉语教学采取的教学形式是上课教师传授知识点、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练习、课后作业巩固的传统教学形式,在线上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这种形式的效率是可观的,但很容易出现小学化的倾向,也不适应某些欧美华裔幼儿的上课习惯。同时,受限于线上教学的场地、人数、时间等因素,课堂游戏的种类和趣味性不够,也缺乏课前和课后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四、建议

幼儿线上汉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需要网校平台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下文是针对网校平台及教师提出的建议。

(一)注重游戏功能的开发

游戏被认为是幼儿的存在方式,它既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手段,对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放到网课上也是如此,应利用网络技术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教学游戏,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具有直观形象性、内隐性、无意性等特点,据此,网络平台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件时,可以根据内容的情境设置相应游戏,让幼儿融入教学内容中。

例如,设计《小蜗牛》的课件时,平台可以根据小蜗牛走过了四季这条故事线,分别设置春夏秋冬四个动画情境,在该动画情境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春天情境时,可以融入古诗中的喜鹊、桃花、杨柳等经常用来代表春天意向的景物,夏天情境中融入荷叶、莲花、黄鹂等景物,秋天情境中融入菊花、红叶、梧桐等景物,冬天情境中融入梅花、残雪、寒江等景物,并配上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和古诗朗诵的背景音乐,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雅致,小蜗牛每走进一个季节,摘取四个带有生字的果实让幼儿识记,就能得到开启下一个季节的钥匙。对于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小学传统的作业形式明显不适合幼儿,汉语网络平台可以参考识字APP,例如洪恩识字,提供趣味交互教学法、图文形象法、字谜联想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或者增添逻辑思考、演绎推理等游戏设计,强化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

(二)縮短心理交往距离

穆尔针对线上教育提出了“交互距离”,强调学习者和教师的心理交往距离,认为师生间的有效对话能缩短心理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兴趣进行教学。线上教学跟线下教学相比真实性有所降低,幼儿不能完整、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肢体动作,因此对教师的面部表情及语言语调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抛出契合幼儿经验的问题,用聊天一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回答,积极应对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引导幼儿与课件、教师多互动,让幼儿获得更多表达的机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轻松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自身要对传统文化怀有尊敬和认可的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幼儿。网校可以在不同节日给教师配以不同的节日代表物让教师展示,例如端午节可以展示粽子、春节展示春联、中秋节展示月饼等,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趣味。

总之,幼儿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是受家庭的影响,因此,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动力主要来自家长理念。之后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内容等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这就要求网课平台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采用游戏,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进行选择,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有用和有趣,注重华裔对中文交流和表达的需要,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提高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汉语的国际化及传播与维护》,《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3期。

[2] 刘惠茹《促进早期发展的幼儿网络课程设计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 胥兴春、胡月《国外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及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7期。

[4] 莫雷、张金桥、陈新葵、陈红敏《幼儿书面语言掌握特点的实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Z1期。

[5]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与实施路径》,《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年第3期。

[6] 王璐瑶《汉语教育游戏类App的对比研究及设计建议——以三款汉语教育游戏类App为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网校华裔传统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4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18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2:58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华为应用市场全面接入沪江网校产品
留学(2018年15期)2018-04-17 09:06:44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火种计划”启动 扶持小微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