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

2023-05-30 05:00陆琦
广东园林 2023年2期
关键词:少陵工部诗史

陆琦

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原籍为湖北襄阳。青少年时家学渊博,家庭环境优越,乃北方的大士族,生活较为安定富足。他自小好学,七岁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杜甫《壮游》)。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的腐败,唐代由盛转衰,杜甫也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

杜甫草堂是其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据有关资料介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来到蓉城。次年春天,在朋友的帮助下,看上了城西郊区的浣花溪,觉得此处景色宜人,于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其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的草堂就是指该处。杜甫在此先后居住近4年,创作诗歌多达240余首,这些诗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了。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但草堂屡兴屡废,宋代时重建后始成祠宇,元明清时期也有过多次修复,基本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一处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為一体的著名文化胜地,也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博物馆。杜甫草堂现占地面积近20 hm2,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仍较为完整保留着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与风格。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千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2008年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1961年时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博物馆按现格局可分为草堂旧址文物景点游览区和和草堂文化艺术服务区两大部分。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按顺序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其间有溪水萦回环流,石桥跨溪连道,四周竹木掩映;草堂文化艺术服务区位于草堂旧址的东面,原为佛教草堂寺用地,沿南北轴线布置有照壁、南门、景杜堂、大雅堂等。景杜堂是“情系草堂”陈列馆,与大雅堂之间围合成一庭院,大雅堂原为草堂寺大雄宝殿,其名取自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也是作为陈列展览之用,2002年正式开放。大雅堂前雕有杜甫坐像,庭院东面是书法馆,西面是诗书画院美术馆。大雅堂的西侧为“唐风遗韵”,是草堂的文创馆,集杜甫草堂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展销馆。

草堂旧址文物景点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以轴线上的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纪念性建筑物组成。杜甫草堂正门匾额上的“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正门入口后就有溪水横流,过石桥便来到大廨,草堂大廨采用敞厅式布局,穿过大廨之后是诗史堂,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形成围闭的内院。诗史堂正中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两旁柱子上挂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东西两侧为陈列馆,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等。

诗史堂后有环绕的溪流,跨过拱形石桥便是柴门。柴门是工部祠的入口,与东面的水竹居、西面的恰受舱轩组成内庭空间,与前面诗史堂空间形成两种不同风貌的庭院风格。诗史堂内院空间四周建筑环绕封闭,围合性强;工部祠庭院空间四周竹木环绕,围合的空间带有渗透。杜甫曾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人们称其为杜工部,工部祠由此而得名。工部祠建筑为三开间,硬山屋顶,前有檐廊,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祠内两侧配祀着曾经寓居蜀地的宋代名人黄庭坚和陆游,故工部祠又称三贤堂。工部祠墙壁上嵌有的“少陵草堂图”,为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刻工精细,是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解放前杜甫草堂损坏严重,建国之后就是按该石刻图恢复草堂旧貌。

工部祠东侧的“少陵草堂”茅草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人们也称其为“杜少陵”。少陵碑亭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喇嘛进藏经过成都时,拜谒草堂留下的手迹。现少陵草堂碑亭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工部祠后部隔水相望的茅屋景区,是20世纪90年代依据杜诗描写的场景,以及借鉴川西民居特点所复原的,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和诗意氛围。工部祠的西北角为梅园,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建国后划归草堂。梅园以水景为主,立于湖池畔有一塔状建筑,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中“一览众山小”之意。梅园内还有听秋轩、扇亭、水槛等临水或近水建筑。

花径,是杜甫草堂连接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的“草堂影壁”非常出名,也是草堂标志之一,许多人到此都会驻足摄影留念,影壁上“草堂”二字,是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请人用青花碎瓷镶嵌于此。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开会时利用闲暇时间来视察杜甫草堂,对着这两个字曾久久凝视。在花径红墙的中部有一入口门楼,门匾上书“浣花祠”,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为纪念唐代成都冀国夫人所建,所以又名冀国夫人祠。浣花祠是一座一厅两厢的院落建筑,正厅塑有冀国夫人和两仕女像。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去世后佛寺立专祠来纪念她,祠至明末已不存在,直到清光绪年间重新修建,得今日之貌。浣花祠后面是草堂的盆景园,建有以杜甫书法木刻为主题的游廊和重檐六角亭,还通过叠石、池水等造景来烘托园林氛围。

2001年底,在杜甫草堂的东北面,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并在遗址处修建了杜甫草堂唐代遗址陈列馆,丰富了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增加了人们对杜甫草堂当时居住环境和生活情景的认识。2005年在草堂东面楠木树林中重建了万佛楼,楼高四层,八角攒尖顶,登楼眺望,整个草堂之景色尽收眼底。万佛楼的修筑,恢复了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的历史文化风貌。今日之草堂,园内林木蔽日遮天,幽深清朗,溪水迂回,游鱼穿梭,花香四溢,百鸟齐鸣,亭台轩榭,别有情趣。整座祠宇园林既显古朴肃穆而又典雅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少陵工部诗史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百年诗史巨著——《百年诗颂》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不是没碗
五彩湾工部龙
拜谒杜甫草堂
杜诗“诗史”说检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上海市医院社工部发展现状分析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