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实证检验

2023-05-30 04:28:31李兆东李萝宇蔡植锴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碳减排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李兆东 李萝宇 蔡植锴

【摘要】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 本研究分别以2007 ~ 2018年和2012 ~ 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 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 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 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4-0079-8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进展

气候变暖问题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政治、 经济问题。2020年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指出, 要把碳达峰、 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同年10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项国家政策出台;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提出, 要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推进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双碳”目标的实施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也是财政支持的重要领域, 政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层结构完善有序, 业务类型丰富多样, 理应在服务“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推进作用。

现有关于政府审计与碳减排的文献以规范研究为主, 包括碳审计的基础理论分析(李兆东和鄢璐,2010;郑石桥,2022)、 国外经验及启示研究(王爱国,2012)、 现状及对策思考等(王颖和顾颖,2022)。近年来, 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政府审计碳减排作用方面的实证研究, 如张龙平等(2019)检验了政府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效果, 李兆东和郭磊(2022)实证检验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碳减排和产能利用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朱锦余和李玥萤(2022)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审计对碳排放的空间治理效应, 且其研究结论均证明政府审计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

在审计实践中, 政府审计业务包括资源环境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财政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金融审计、 企业审计、 民生审计和涉外审计等, 政府审计对碳减排的作用通过具体业务产生, 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本文以我国2007 ~ 2018年和2012 ~ 2017年30个省级(不包括西藏和港、 澳、 台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 从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的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碳减排效应, 以期从具体业务的角度出发丰富政府审计碳减排效应的理论基础及经验依据, 为推动“2030碳达峰, 206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 为完备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体系提供建议。

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两方面: 第一, 拓展了政府审计对碳排放治理作用的研究领域, 从具体业务类型出发进行检验分析; 第二, 丰富了碳减排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为我国碳减排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经验。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 修改内容集中体现在拓宽审计监督范围、 赋予审计人员相应的权限和对其监督行为进一步进行规范等方面(陶岚,2022)。此次修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工作的新经验、 新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使之体现在法律层面, 为审计人员今后进一步开展审计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与制度保障。

在目前审计实践中, 资源环境审计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对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履责情况进行审计(郭鹏飞,2021), 如资源环境政策执行, 资金筹集、 分配和使用以及项目进展等, 进而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监督、 评价与鉴证; 经济责任审计旨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为审计对象, 对其在管辖范围内推动社会和经济事业发展, 管理国有资源、 国有资产、 公共资金,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决策部署、 经济方针政策, 防范重大經济风险等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重点审计;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旨在促进政令畅通和保障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通过对各地区及部门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及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推动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和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落实(魏强等,2022); 财政审计旨在保障公共资金高效使用, 审计机关依法监督检查国家财政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和效率效果性(程瑶,2020);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旨在保障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平稳运行并顺利完成, 审计机关通过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促进相关单位履责, 推动项目顺利完成; 金融审计通过审计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等, 揭示现有问题并敦促落实整改, 实现维护安全、 防范风险、 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的目标(审计署太原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等,2022); 企业审计旨在扩大国有资本功能、 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 推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审计机关依法审查国有资本控股或主导企业、 金融机构以及国有企业, 对其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 合法性和效率效果性进行审计; 民生审计以维护国家及社会和谐安定为目标, 审计机关依法对民生资金、 政策和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徐向真和段曼曼,2018); 涉外审计以维护国家利益、 保障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推动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完善为目标, 主要包括两部分审计内容, 一是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的经济业务及事项, 二是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投资项目或外资企业(初春虹等,2016)。

资源环境审计的审计客体为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 审计机关通过审查有关部门及单位的低碳资金使用情况、 低碳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 低碳项目进展, 进而推动碳减排进程。经济责任审计则是以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为审计客体, 通过具体评价其履职期间是否以过量碳排放作为经济指标增长的“垫脚石”, 实现由人而事, 精确至人, 抓住“关键少数”, 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 进而降低碳排放。与碳减排相关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财政审计以及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其审计客体涉及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 审计内容均是资源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金融审计主要通过审查金融机构的低碳贷款审批发放等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推动低碳贷款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 但从现状出发, 低碳贷款在我国方兴未艾, 例如: 四川省首笔“低碳贷”于2022年4月22日在雅安市落地, 2022年10月北京市发放了“双碳”背景下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企业审计可通过审查有关企业与碳相关的资产、 负债及损益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但目前碳会计体系尚未建立, 对企业开展碳相关的资产、 负债及损益审计缺乏可行性。民生审计目前主要分为扶贫审计、 社会保障审计、 涉农审计、 教科文卫领域审计以及公共事项跟踪审计五个领域, 尚未在碳减排领域集中发力。涉外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国有资产审计、 利用外资情况审计、 驻外非经营性机构审计、 对外援助资金审计、 接受委托对国际组织开展审计五个方面, 与碳减排工作交集较少。由以上分析可知, 资源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碳减排最为直接的审计业务, 这在各类审计业务的定义和目标中也有所体现, 且在审计实务中政府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情况也是同时开展的(秦海云,2016)。因此, 本文以政府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代理变量, 检验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果。

(一)政府审计通过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实现碳减排

本文认为政府环境审计促进碳减排的作用机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政府环境审计可对低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碳减排政策体系庞杂, 涉及领域广泛, 相关政策包括技术政策、 消费政策、 产业政策和低碳能源政策(李兆东和鄢璐,2010)。一方面, 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审查低碳政策制定过程是否科学、 制定程序是否合规, 来提升低碳政策制定情况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馬志娟和梁思源,2017); 另一方面, 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审查政策法规的目标执行过程是否存在偏差、 执行手段是否可行、 具体政策规定是否合理、 能否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等方法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于连超等,2020)。制定环节和执行环节构成政策运转的全过程, 其中制定过程占据全过程的10%, 执行环节占据全过程的90%, 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对低碳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推进政令畅通, 进而促进碳减排。其次, 政府环境审计可对低碳财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现有条件出发,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牺牲部分眼前利益, 相关政策多为补贴、 鼓励性质(李凤荣和何柏霖,2022)。中央财政于2021年安排节能减排补助资金977443万元, 2022年安排1962630万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 约是2021年的2倍, 可见财政支持力度很大。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审查项目或产品的低碳符合性以及低碳财税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 来保障碳减排资金产生实效, 提高低碳财税资金使用效率(余应敏等,2018)。最后, 政府环境审计可对低碳建设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审计认证。近年来, 为保障“2030碳达峰, 206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我国积极推进低碳建设项目, 如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 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 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等, 政府环境审计通过低碳建设项目的推进、 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持续全面监督和及时反应反馈(时现,2016), 来保障建设项目有序运行, 切实推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 政府审计可通过政府环境审计业务降低碳排放水平。

(二)政府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推动碳减排

一般认为,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进行的评价、 监督和鉴证活动, 主要内容为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但近年来, 党和国家对碳减排等环境治理工作持续发力, “碳达峰、 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先后被写进宪法和党章, 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履行情况逐步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蔡春等,2020)。本文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条路径促进碳减排: 一是监控领导干部经济权力的运行过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关注低碳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捕捉经济权力运行轨迹, 进而提升地方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效率性, 防止低碳发展经费被其他类似长期效应的公共产品抑制, 进而促进碳减排(潘家华和孙天弘,2022)。二是强化行政问责。生态环境保护已被纳入官员晋升机制, 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黄溶冰和谢晓君,2022), 经济责任审计可通过明确问责对象和问责范围、 规范问责程序和问责标准、 强化问责队伍力量、 利用问责报告, 来建立与健全问责机制等渠道强化行政问责(张琦和谭志东,2019), 推动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提升节能减排资金、 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绩效, 提高碳减排治理能力(王爱国和郭胜川,2021)。三是为有关部门及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一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便于纪检监察机关、 审计部门追踪评估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的碳减排履责情况(黄海艳和张娜,2022); 另一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提高公众知情度, 推动公众参与监督领导干部受托碳减排责任履行情况, 政府、 公众、 媒体形成监督合力, 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蔡春等,2021)。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 政府审计可通过经济责任审计降低碳排放水平。

三、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政府环境审计和相关控制变量的样本期间为2007 ~ 2018年, 经济责任审计的样本期间是2012 ~ 2017年, 碳排放的样本期间为2008 ~ 2019年。其中, 审计相关的数据来源于审计署官网和《中国审计年鉴》, 其他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二)变量定义

1. 因变量: 碳排放水平。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的普遍做法, 采用各省份的碳排放(lnCO2)和人均碳排放(pCO2)衡量碳排放水平。参考徐斌等(2019)的研究, 加总原煤、 焦炭、 原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油田天然气8种能源消耗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 计算公式如下:

CO2=∑Ai×Bi                                                                    (1)

其中: CO2代表碳排放量总数; i表示能源种类; Ai、 Bi分别代表能源i的碳排放系数和消耗量。各能源碳排放系数见表1。

2. 自变量: 政府审计。本文采用政府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两项具体业务类型衡量政府审计。首先借鉴蔡春等(2021)的研究, 通过查阅审计署官网和《中国审计年鉴》, 手工搜集整理了2007 ~ 2018年审计署在各省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项目数量(审计署环境审计强度,EAudit1)和各省审计厅在所在省份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项目数量(地方环境审计强度,EAudit2), 并进行加总, 衡量各省的政府环境审计(EAudit)。其次, 参考蔡春等(2020)的研究, 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数量的对数值衡量经济责任审计(AAudit)。

3. 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 为控制其他变量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 本文选用经济发展水平、 外贸依存度、 产业结构等作为控制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lnpgdp): 采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对数值衡量。一个地区的碳排放量通常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同向变化,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则生产规模越大, 能源消耗量越多, 碳排放水平越高(徐斌等,2019)。②人口规模(lnpop): 采用年底人口數的对数值衡量。已有研究表明, 人口数量增长对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碳排放量随之提高, 即碳排放水平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提高。③外贸依存度(ftd):  采用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已有研究对ftd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存在争议。一方面, 在国际贸易中, 发达国家利用我国碳排放管制相对宽松的特点, 将碳排放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我国, 形成“污染天堂”; 另一方面, 在国际贸易中, 我国有机会从国外进口低碳化的技术和设备, 且国家贸易部门技术溢出, 促使全国低碳化技术发展进步, 从而减少碳排放。④产业结构(ind): 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虽然第三产业不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但第三产业增加有助于碳排放量降低。⑤能源消费结构(es): 采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衡量。碳排放主要由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燃烧造成。⑥城镇化率(urb): 采用城镇常住人口数占年末常住人口总数的比重衡量。城镇化进程加快, 大量农村人口扎根城市, 城市居民对能源消费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能源消费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⑦固定资产投资水平(fai): 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会引起能源消耗增加, 进而提高碳排放水平。⑧发明创造(inv): 采用发明授权总数的对数值衡量。一方面, 发明创造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碳排放(姚凤阁等, 2022); 另一方面, 发明创造使得生产规模扩大, 从而提高碳排放水平。具体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三)模型设计

为验证H1和H2, 本文设立面板数据模型(2)如下:

Yi,t+1=α0+α1Auditi,t+α2ctrlvarsi,t+δi+θt+εi,t (2)

其中: 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 Yi,t+1为因变量碳排放(lnCO2)与人均碳排放(pCO2); Auditi,t包括政府环境审计(EAudit)和经济责任审计(AAudit); ctrlvars代表随i、 t变动的控制变量; δi代表地区固定效应, 控制了省份之间的异质性; θt代表年份固定效应, 控制了时间异质性; εi,t为随机扰动项。

四、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报告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首先, 碳排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1.924和8.310, 标准差为0.740, 人均碳排放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44.153和2.646, 标准差为7.190, 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差距较大; 其次, 政府环境审计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69和0, 标准差为9.759,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828和4.920, 标准差为0.787, 说明个体样本值差异较大; 最后, 审计署环境审计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175和1, 地方环境审计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347和2, 说明地方环境审计强度明显高于审计署环境审计强度。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为验证H1和H2, 本文分别以t+1期的碳排放(lnCO2)和t+1期的人均碳排放(pCO2)作为被解释变量, 对模型(2)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4所示。列(1)和列(2)的结果显示, 政府环境审计(EAudit)对碳排放(lnCO2)和人均碳排放(pCO2)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9和-0.019,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政府审计可通过政府环境审计业务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 列(3)和列(4)的结果显示, 经济责任审计(AAudit)对碳排放(lnCO2)和人均碳排放(pCO2)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06和-2.063,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政府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同样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本文的假设得到验证, 政府审计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

五、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本文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采用PSM能缓解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规模、 外贸依存度、 产业结构、 城镇化率、 能源消费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 发明创造等因素的影响, 获得匹配后的样本, 减少协变量的系统性差异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 使得回归结果更为准确; 二是为防止异常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 本文的结论保持不变。限于篇幅,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未列示。

六、 进一步分析

(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政府审计降低碳排放水平中的中介作用

基于已有文献和经济逻辑, 本文认为政府环境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对碳排放的治理效应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体现。首先, 政府环境审计通过促进环境政策、 能源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完善健全, 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助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境绩效的客观评价与考核, 均可有效降低政府官员晋升机制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之间的壁垒, 推进能效提升机制建设。其次, 政府审计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环境审计通过推动能源要素全面进行市场化改革, 突出市场主体的主力地位, 提高能源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果。最后, 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对企业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评价和鉴证, 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行为并进行处理、 处罚, 且在经济责任审计带来的环境治理压力下, 领导干部将环境治理压力分解至辖区内的企业, 提高违规企业污染物排放的额外成本,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用能企业在成本约束下会主动采用先进清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改进生产模式和生产程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选择。政府审计通过保障相关政策落实和完善、 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推进能源要素市场化改革、 提高违规企业额外成本, 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进而降低碳排放水平。 因此, 本文采用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衡量能源利用效率(eue), 并参考温忠麟等(2004)的研究, 检验能源利用效率在政府审计降低碳排放水平中的中介作用, 检验结果见表5。由结果可知, 能源利用效率(eue)在政府审计和碳排放水平的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政府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降低碳排放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不同层级审计机关环境审计效果检验

各省环境审计的实施主体包括政府审计署和当地审计机关, 其中地区审计机关在各省环境审计中担任“主力军”角色(如图1、 图2所示, 各省地方环境审计强度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审计署环境审计强度之上), 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央审计机关资源紧缺性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在其仅着力于中央审计管辖任务时就已十分突出, 若要中央审计机关着力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审计目标, 则会更加举步维艰。二是中央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宏观性较强, 审计署对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一般涉及宏观方面较多。基于此, 本文根据环境审计实施主体级别的不同将政府环境审计分为审计署环境审计(EAudit1)和地方环境审计(EAudit2), 并分别对模型(2)进行回归, 以检验其对碳排放治理效果的差异, 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中, 列(1)和列(2)的結果显示, 审计署环境审计(EAudit1)对碳排放(lnCO2)和人均碳排放(pCO2)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1和-0.109, 但均不显著, 说明审计署环境审计目前无法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 列(3)和列(4)的结果显示, 地方环境审计对碳排放(lnCO2)和人均碳排放(pCO2)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9和-0.018,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地方环境审计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产生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相较于地方审计机关, 审计署的审计资源更加紧缺, 且其工作在宏观层面涉及较多, 故审计署环境审计强度低于地方环境审计强度, 因而碳减排效果不如地方审计机关。

(三)财政状况的调节效应

财政状况是影响政府环境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国目前仍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段。在审计实践中, 审计类型众多, 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会优先将审计经费提供给财政审计、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金融审计等审计部门, 政府环境审计经费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影响审计实施的信度与效度。基于此, 本文参考张龙平等(2019)的研究, 以各省的“(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衡量地方财政状况(freg), 并构建地方财政状况与政府环境审计的交乘项EAuditi,t×freg, 设置模型(3)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可知EAuditi,t×freg的系数γ2显著为负, 说明财政状况变好显著促进了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应的发挥, 即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 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应越强。

Yi,t+1=γ0+γ1EAuditi,t+γ2EAuditi,t×freg+γ3freg+γ4ctrlvarsi,t+δi+θt+εi,t (3)

七、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别以2007 ~ 2018年和2012 ~ 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从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 政府环境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均与地区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 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 政府环境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 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 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 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治理效应越强。

基于上述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是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政府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 使其在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构建集中统一、 科学有效、 覆盖全面的政府环境审计监督体系。中央到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 不断加强环境审计执行力度, 创新环境审计技术方法, 丰富环境审计业务类型, 横向延伸、 纵向挖掘政府环境审计的广度、 深度。

二是强化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职能权限、 拓宽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优化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以及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等为抓手, 将碳排放的治理、 绩效等作为审计重点和审计评价的关键内容。切实推动追责问责, 责任到人, 贯彻及时发现和揭露经济活动中碳排放的矛盾和乱象, 并提出针对情况的合理建议和措施, 以期完善管理体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地方政府应当着力改善与提升地方财政状况, 和审计机关共同发力, 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 经济管理活动等, 保障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推动政府审计在“双碳”背景下更好地发挥碳减排作用。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蔡春,谢柳芳,王彪华.经济责任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以环境污染为视角[ J].廈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91 ~ 104.

蔡春,郑开放,王朋.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 J].审计研究,2021(4):3 ~ 13.

程瑶.强化财政审计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职能作用[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1):27 ~ 28+40.

初春虹,叶陈刚,夏春芳.我国涉外审计可持续发展探讨——基于2010年-2013年审计署绩效报告[ J].现代管理科学,2016(10):103 ~ 105.

郭鹏飞.中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理论表征与实践深化[ J].重庆社会科学,2021(3):6 ~ 19.

黄海艳,张娜.国家审计赋能我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J].中国行政管理,2022(4):146 ~ 148.

黄溶冰,谢晓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提升政府环境治理执行力吗?[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4):9 ~ 20.

李凤荣,何柏霖.双碳目标约束下我国碳税制度实施的政企博弈分析[ J].税务与经济,2022(5):53 ~ 59.

李兆东,郭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吗?[ 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3):31 ~ 39.

李兆东,鄢璐.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 J].审计月刊,2010(8):21 ~ 22.

马志娟,梁思源.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环境政策审计研究[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4):8 ~ 15.

潘家华,孙天弘.关于碳中和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45 ~ 59.

秦海云.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途径或方法[ J].财经界,2016(9):280.

审计署太原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杨卫东,丁玎,张太平,杨振宇,杜晋奇,闫瑾,吕旭,马诗漫,李琪瑞,赵晨.金融审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J].审计研究,2022(3):3 ~ 8.

时现.公私合伙(PPP)模式下国家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3):3 ~ 9.

陶岚.新《审计法》下国家审计观念变革及实现路径[ J].财会月刊,2022(S1):8 ~ 12.

王爱国,郭胜川.生态文明审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保障[ J].改革,2021(12):140 ~ 150.

王爱国.国外的碳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审计研究,2012(5):36 ~ 41.

王颖,顾颖.“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的思考[ J].会计之友,2022(18):87 ~ 92.

魏强,剧杰,孙亚男,丁保利,李萌,钱琨,杨宇婷.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深化路径研究[ J].审计研究,2022(2):3 ~ 10.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心理学报,2004(5):614 ~ 620.

徐斌,陈宇芳,沈小波.清洁能源发展、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增长[ J].经济研究,2019(7):188 ~ 202.

徐向真,段曼曼.民生与民生审计——基于审计署2010~2015年民生审计公告[ J].财会月刊,2018(10):143 ~ 148.

姚凤阁,王天航,谈丽萍.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碳排放生产率的影响[ J].商业研究,2022(3):112 ~ 121.

于连超,张卫国,毕茜,董晋亭.政府环境审计会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吗?[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1):41 ~ 50.

余应敏,杨野,陈文川.财政分权、审计监督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200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财政研究,2018(7):53 ~ 65.

张龙平,李苗苗,陈丽红.国家审计会影响低碳发展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5):9 ~ 21.

张琦,谭志东.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环境治理效应[ J].审计研究,2019(1):16 ~ 23.

郑石桥.论碳审计本质[ J].财会月刊,2022(4):93 ~ 97.

朱锦余,李玥萤.政府审计对碳排放有治理作用吗[ J].当代财经,2022(9):136 ~ 148.

(责任编辑·校对: 罗萍  刘钰莹)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1&ZD027);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审计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1XSJA02);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ASA16101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22_2179)

猜你喜欢
碳减排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14:13:27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7:29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4:22:40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02:54
企业碳信息披露: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商业会计(2016年11期)2016-10-20 01:30:07
中日政府金融审计主要特色差异及启示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37:15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8:59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0:23:05
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封存技术研究分析
中碳强度指数与中国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