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第 二 章
到都江堰的黄明全、三郎木滚
成都下雨了,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雨就同时来了。黄明全主持的震后紧急而短暂的厅长会议就是雨中完成的。黄明全觉得整个四川都在下雨。也确实,震后,整个四川都在下雨。
他们的汽车在雨中,在骚动的不平静的道路上向汶川方向行驶。黄明全的目光一直随着车窗外、道路上凝重而不安的气氛跳动。他觉得自己在执行命令,灾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就要有国家的民政干部。这些话早已牢牢刻在黄明全的心里。
二十多年前,最初走上工作岗位时,黄明全是乐山一个工厂的电工师傅,大家公认的优秀电工,不但技术一流,而且特别热心为大家办事,特别是那些有难处有需求的工友。正因为如此,大家推举他一步步登上了一个个能为更多人服务的工作岗位,直至成长为乐山市市长。几年之后,他调任四川省民政厅厅长,开始为全省的平民百姓服务。至今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此刻,他在执行命令,一个没有文字、没有声音却像疾风暴雨,像高山大河一样悬在头顶、横在眼前的命令。他在完成一项使命,一项将永远铭刻在他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大的使命。
成都的路上到处都是从房子里跑出来的人,人们已经不敢再待在屋子里了。到都江堰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路两旁倒塌的房屋,看到了路上惊魂未定的人们,看到了灾情。越往前走,倒塌的房屋越多,灾情越重,周围的百姓有的全身是灰,有的满脸是血,有的在大声哭泣,有的正拼命地焦急万分地挖寻埋在废墟下的亲人。空气中弥漫着让人感到窒息的灰尘。看到这一切,黄明全感觉就像是有一座大山突然飞坠到他的心底,他极力托着这重压,想:这里的灾情已经这样严重了,那震中汶川又会怎样呢?他眼前有点模糊,心一阵阵比刀割还要难受的坠痛。
先一步出发的三郎副厅长已经在此之前到达都江堰。那时,地震发生刚刚一个小时多一点。他看到路边倒塌的房屋,看到了一片片的废墟,看到了废墟下被掩埋的人,心痛着想:这个地震还不只是汶川的问题,都江堰也有灾情,明显很重的灾情呀!汶川,汶川又会怎样呢?!
三郎的两道浓眉紧蹙,这个壮实的藏族汉子此刻抑制不住身体突然的颤抖。他喘口大气,拿出手机看了一下,依旧无法使用。手机自地震那一刻就中断了信号,他本想向黄厅长通报一下他看到的情况。这里也是急需救援啊!
三郎不知黄厅长此时也正在赶往这里赶往汶川的路上。
三郎决定先到都江堰民政局,那个他很熟悉的地方。远远地,他就看见在离民政局不远的一块空地上,一位副局长和局里的一些干部正围在两张桌子前商量怎样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他们的局长正好出差在外地。除局长在外的其他骨干当时都在那里,突然看到省民政厅的领导,他们都非常激动,把三郎副厅长围住,一边悲痛地述说着灾情,一边焦急地问三郎怎么办。三郎通过询问了解到,局里的这些同志还不了解地震中心在哪里,都江堰的震级是多少,整个都江堰的损失到底有多少。
三郎说:“我现在无法与厅里联系,你们应赶快去找市委、市政府,即刻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眼下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抢救废墟下的人,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早一秒钟,就有可能多抢救一个生命。晚一分钟、晚一秒钟,就会留下很大的遗憾。要组织更多的救援人员,向武警、解放军、消防人员求援!此外还要组织一些人做好被救人员的安置工作,配合市委、市政府组织医务人员做好伤员的紧急救治。”
当时信息不通,无法与民政厅联系上,三郎让民政局派一个同志即刻去省厅,说那里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都江堰民政局的同志希望三郎副厅长能留下来,三郎说:“我必须到汶川去!到地震中心去,这是我的职责。”
三郎的车子又往前开,走出大概只有3公里的样子,就看到了因无法前进而返回的车辆,已经没有车子能过去了。怎样才能到汶川呢?他想到从北川那边应该能走过去。他们的车子也马上调头……
黄明全厅长的车子正继续往汶川方向艰难地疾驶。道路上出现有越来越多建筑物倒塌时碎块和山上滚落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路越来越难走,汽车开到都江堰与汶川交界的紫坪铺水库时,实在无法前行了。前面往汶川方向的道路已经被彻底破坏了,甭说车子,连步行的人都很难过去了。
黄明全一边向外瞅着一边开车门下来,雨还下着,脚下的土地还不时会抖动,周围支离破碎的建筑物撕裂的呻吟随着传出,余震还频繁出现。黄明全走到那里的百姓中间,他们大都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上面,房屋倒塌的很多,还没有倒塌的也都严重损坏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有些人正焦急地,不顾一切地用两只手搬动砖石瓦块,有亲人还压在下面。被救出的人大多伤势很重。他们和大家一起只能被雨水淋着。
黄明全嘴唇颤抖着,和同去的同志说:“当下,最急迫的就是抢险救伤员和转移安置。”他仰头看了阴沉沉、湿漉漉的天空,说:“必须得有帐篷!被抢救出的伤员急需救治,这里脱险的群众还处在危险之中,必须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帐篷、药品、衣被、食品必须马上运来。”
黄明全心里火烧火燎,他无论如何要把这里的情况即刻告诉厅里,让厅里的同志即刻送帐篷、食品、药物过来。
黄明全看着路边被雨淋着的或躺或卧的地震伤者,说:“要即刻支起帐篷,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他已经了解到,这里的医院也已经震塌了,而且,他已经看到了这里重伤员的数量很多,必须要马上转运到成都的各家医院。怎样才能组织大批的车辆呢?
黄明全忽然想到兼任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的他曾主持过成都市出租车司机为全市孤寡老人作奉献的一次慈善活动,他即刻想應该尽快联系上主持慈善总会日常工作的秘书长杨果,让慈善会迅速将都江堰的紧急情况向出租车司机们通报一下。黄明全觉得慈善会应即刻向社会发出慈善救援的呼吁,人民群众一定会积极响应的。地震灾区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太需要了!
很快,省民政厅组织的第一批帐篷、食品就运到了都江堰;很快,成都的出租车风驰电掣地开来了,越来越多,有上千辆之多。他们义务地把志愿者、药品从成都拉来,又义务地把这里的伤员紧急运往成都的医院,一趟一趟地往返。那时,成都——都江堰之间闪着应急灯的出租车洪流,成了四川人民记忆中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壮丽风景,成了成都整个城市的骄傲。
黄明全焦急、悲痛的心里涌进了一股暖流。他还是要到汶川去,都江堰的情况,使他想到汶川的情况会有多么严重,他更坚定了尽快赶到地震中心汶川的决心。作为一个民政厅厅长,他必须要掌握全省所有受灾地区,特别是地震中心的情况。这里的路不通了,就从绵阳、北川那边过去。他们又上车了,向北川方向疾驶。
去北川的路上
三郎副厅长从都江堰改道北川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5点钟。路上,司机师傅打听说经绵竹到北川要好走一些,他们便朝绵竹方向行驶。到绵竹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黑暗中,他把车窗摇下,神情紧张地四处瞧看。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片漆黑!
绵竹是他们很熟悉的地方,这里原本是很繁华的,往日黑幕降临的时候,这里早已经灯火通明。三郎马上意识到,绵竹也遭灾了,很大很重的灾难。他们在黑暗中继续往前行驶,远远地,他们看见有灯光在雨中闪烁。他们赶紧寻着光源驶去,原来那里是绵竹市委、市政府刚刚组织起来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正在指挥当地万分火急的抢险救人工作。三郎这时了解到了绵竹的灾情,知道这里许多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了,汉旺那边更加严重。在彩条布搭起的临时指挥部里,三郎见到了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他熟悉这位憨厚的对困难百姓特别关切的领导。听市长向他介绍情况时,三郎看到他眼睛红红的肿胀着,分明是流过泪的。介绍整个绵竹,特别是汉旺那里还有不少人被压在废墟下,正十万火急地等待抢救。更多只身逃出来的人,在雨中、在依旧不断的余震中没有地方待、没有饭吃、没有水喝的情况时,三郎注意到他的眼圈又红了。这时,他正说到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坍塌了,好多学生还压在坍塌的教学楼下没有被抢救出来。
离开这个指挥部时,绵竹市民政局副局长、慈善会副会长、秘书长梅纯小声对三郎说:“那位副市长的唯一的儿子在汉旺工作,地震发生后,其所在办公楼坍塌被压在废墟下,抢救出来后已经没有了一点生命体征。”
三郎眼睛瞪着,嘴巴张着,一时什么都说不出来。后来,三郎又了解到眼前这位民政局副局长、慈善会副会长一家在绵竹市里的房屋震坏了,在余震不断又大雨如注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完全倒塌的可能。地震还使她家的三个亲人受了重伤。她用最短的时间把病重中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和受伤的亲人安顿到安全的地方,便即刻赶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和救援人员一起分秒不停地抢救废墟下幸存者、抢救伤员,帮助各乡镇联系落实掩埋遇难者遗体的事情。
三郎确认这里也是灾情十分严重的灾区,明确这里急需帐篷、药品、食品、饮用水,他和厅里联系不上,也不可能返回成都。他找到绵竹民政局的同志,让他们即刻派人去成都找到省厅的同志,介绍这里的灾情,列出这里急需的救灾物资,并说省厅会立时给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三郎的车子继续开动时,绵竹民政局的一位局长只身一人驾驶的车子也冲破黑暗消失在通往成都的道路上。
救灾现场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民政局、慈善会每一个人都要顶平日的几个人在发挥作用。
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已经接到了厅长、慈善会常务副会长黄明全从都江堰震区一线传来的信息和指示,也看到了从都江堰匆匆赶来的民政局的同志,了解了那里的灾情,已经紧张地准备帐篷、药物、食品等救灾物资了。
省慈善会的办公室里,秘书长杨果正带着慈善会的同志們争分夺秒地把面向全省全国人民的抗震救灾呼吁书发出去,并且已经开始接受救灾款物,已经筹划如何尽快将已经募捐到的物资运送到灾区一线。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匆匆赶来的绵竹市民政局副局长、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梅纯。杨果看到这位熟悉的女同志,心里不由得一紧,只见她本来白皙的脸庞沾着显眼的道道黑灰,白色上衣显然被汗水浸透过,深色长裤一条裤腿还卷着。杨果本来要说几句安慰的话,但终了也没说出来。因为,一见面梅纯就介绍起绵竹的灾情,并把一份请求支援的报告请杨果呈给省厅省慈善会,说希望能尽快见到急需救灾物资。说完就要马上返回,说他们的绵竹情况实在太紧急了。杨果急忙给梅纯的车里装满了瓶装水、面包、方便面等一个爱心超市捐赠的食品,又抓紧向厅领导、慈善会领导汇报。当天深夜省厅、省慈善总会支援绵竹的部分紧急救援物资就运抵绵竹救灾的最前线。
三郎继续向北川方向走,到震中汶川去,他似乎已经远远地看到了汶川,他的眼睛怎么了?怎么突然间什么都看不见了!是泪水、雨水还是废墟扬起的灰土蒙住了他眼睛?
这时,他们已经到了途经的安县,安县县城也是大片大片让人有坠落感、恐怖感的黑暗。他们谁都没有说话,沉默着继续在黑暗中急速前行。忽然,三郎看到远处有两处亮点。急忙叫司机驶近,他们看到一处亮点是正在抢救废墟下幸存者的现场,另一处有灯光照明的是救治伤员的医疗点。这里的光亮都是靠自行发电解决的。雨还在不停地下,地还不时在抖,抢救出来的伤员还需要紧急救治,可挡风遮雨的帐篷却没有,人们只能打着雨伞进行着应该有着严格要求的治疗。三郎看得出来,这里太需要帐篷了。安县的人知道三郎是省民政的人,也着急地请求马上支援给他们几顶帐篷。三郎当时真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的神力,不能带着足够的帐篷随行。尽管他知道信息依旧不通,可他还是操起电话再打。他无奈地对他们说,他还要到汶川去,一路上他还要不停地与省厅联系,一旦联系上就即刻让厅里的同志把帐篷送来。
这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他们继续往前行驶,三郎的心情也越发沉重了。在距离北川还有10公里的路上,他们遇到由北川返回绵阳的绵阳市委书记谭力。谭力见三郎要经过北川到汶川,便对他说,你不要去了,北川县城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道路也都被破坏了。北川中学整个教学楼都倒塌了,好多大的预制板下还有许多被埋的同学。现有的人工救援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盲目的操作,还会造成新的危险和伤害。必须要有专业人员,必须要有大型机械。谭力书记让三郎副厅长和他一起回绵阳,说是要即刻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央请求支援,马上派专业救援人员和大型机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