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钢琴作品研究

2023-05-30 04:10:55刘雅婧
百花 2023年2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奏技巧贝多芬

刘雅婧

摘 要: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用音符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激烈的变革,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创新。《热情奏鸣曲》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这部作品因巧妙的形式、多种演奏技巧、生动形象的音乐形象,成为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体裁的经典之作。本文对《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研究,从创作特征、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三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曲式分析;演奏技巧

一、概 述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18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也与他身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正处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西方宗教和社会冲突的激烈变革中,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他的音乐富有表现力和深刻内涵。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圣经”,与被誉为“旧约圣经”的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并驾齐驱。由此可见,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作品的写作上具有变革性的深远影响。

二、《热情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热情奏鸣曲》作品第57号,创作于1804-1806年间,这一时期正处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这首作品完全表现出了当时所处时代的冲突。《热情奏鸣曲》是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集成作品,在创作特征上,呈现出贝多芬音乐创作成熟时期的显著特征。

从作品整体的风格上来看,能够感受到激烈的冲突,是贝多芬内心深处与命运做抗争的作品重现。这首作品把贝多芬的英雄性、戏剧性、抒情性、沉思、呐喊等各类情感集中体现出来。作品中所有复杂的情感都张弛有度,贝多芬以最简洁的素材、最精练的手法来表现和展开。

贝多芬本人以对英雄形象的崇拜为创作原型,作品中不仅塑造了英雄的个体形象,也为整首乐曲的发展做好铺垫。在乐句的发展、旋律以及节奏节拍的律动上都显现出这首作品英雄性的情感。

作品中的戏剧性表现在场景塑造上,乐曲刚进入时低音声部的主题出现给人以安静又震撼的听觉感受,乐曲推动力逐步增强。在大调的明朗轻快与小调的暗淡氛围中,情绪从平和舒缓到压抑黑暗来回交替,乐句的不断发展以及节奏的变化足以凸显作品的戏剧性。

作品在调式、旋律、节奏中都呈现出抒情性,贝多芬也将抒情性的特征融入他的其他创作中。在整首作品中,无论是调式、旋律还是节奏节拍,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他的沉思与呐喊,这些情感表达足以表现出他丰富的创作色彩。

三、《热情奏鸣曲》曲式分析

《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整个乐章为f小调,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以及尾声四个部分组成。表1是笔者对《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的分析。

四、《热情奏鸣曲》演奏技巧

《热情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主要从手指触键、踏板的使用以及对音色的处理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触键

呈示部的主部1—16小节,主部进来首先是安静沉寂的音响效果,同时需要演奏者演绎出“pp”的一个音量,这个地方的触键需要贴键去演奏,同时在这四个小节里面出现了较多十六分音符,在整个“pp”的音量中,十六分音符的音量需要触键稍微再多一些,以避免听不到十六分音符的情况。接下来是对第一乐句的模进,之后的空拍处双手要同时做准备,低音区的声音低沉,在弹奏时手部动作需要特别小,准确控制力量贴键弹奏该乐句。其中第3、7、11小节的模进第一个音贴键弹响,其后面的颤音也同样贴键轻巧地带有音头进入演奏。之后左手出现的“命运敲门声”动机,三个音一组要弹奏得干净短促。14-16小节的华彩旋律一气呵成,不留缝隙,动作要小,不能有过大的动作。左手旋律上行时的跑动在弹奏时也需要拖住音量,指尖与琴键的接触面积尽量大一些,将力量沉下去逐渐增强,最后的突弱要给人以戛然而止的错觉,与前面弹奏强有力的和弦形成鲜明对比。

从25小节开始,左手进入屬持续,整体的音响不能太过于嘈杂,左手的轮指需要始终做到均匀、清晰,每个音都不可以拖长且不能吃音。右手的和弦出现时要注意“sfp”,每一个音的时值长短都需要很清楚,不能随意拖长或者缩短。随后28、29小节里面出现的带有连线的双音要用手指把连线做得很清晰、明确,后面的双音要做到清楚且不笨重。

副部从第35小节开始到第40小节,这六个小节左手半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响在演奏时要做弱,需要左手在演奏的过程中完全放松,右手的八度旋律也要将力量“沉”下去,尽量做到连贯,旋律性要强,时值长短要明确,乐句之间的呼吸要清楚。结束部从第51小节开始,这部分的音乐情绪激动,扣人心弦。左右手的演奏需要更均衡一些,在触键时贴键弹奏,不要太突兀,右手的第1、4、5、6、7、10、11、12拍的旋律声部需要更多一些。第53小节开始,左手的低声部声音要更厚、更结实,情绪更加振奋人心,更加扣紧主题。最后在力度方面逐渐变弱,呈示部在此结束。

展开部的导入部分从第65到78小节,大调的使用让导入部分拥有了新的音乐色彩风格,给人以热情、温暖的画面。从第78小节开始,新的音乐材料出现,音乐色彩也有了改变,与左右手交替出现的旋律相呼应,这时耳朵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耳朵要时时刻刻都能听到每一句的旋律。

再现部的主部从135小节开始,主部以八度旋律再次出现,与呈示部相比更沉稳,八度的触键就需要把每一个音弹到底,声音要“沉”下来。触键时不能去“砸”,而应该是一种“内力的推”。尾声从第203小节开始到第262小节结束。整个尾声部分规模宏大,逐渐把“热情”的表现力推到极致,展现出乐曲激昂的风格特点。从第239小节速度开始加快,左手半分解和弦的难度大大增加,在弹奏这部分时要耐心慢练,在练习时逐渐增强小拇指的独立性,在弹奏时要均匀且不能漏音,要尽量连起来,左右手声音要持衡。

(二)踏板

《热情奏鸣曲》从呈示部进入时,由于音量较弱又不能过于饱满,所以踏板可以不需要从头至尾踩得过多,用手部控制力去做到音与音之间的连贯,从而演绎出音乐材料中的平稳和连贯,指头需要在长音处给踏板。在第3、4小节换踏板时,可以根据左手换和弦来换踏板,在第5小节第一个音结束时踏板应该缓和一些,随音的结束而结束。

第12、13小节“命运敲门声”动机出现时,踏板需要在二度之间清楚转换。连接部16小节开始后,左右手的交替要让音色浑厚,同时第18小节第一个长音的弹奏,应该较之前左右手交替和弦音色更加结实浑厚。24小节开始,左手双音与轮指之间可以轻微给出踏板,但不需要过多去踩踏板。从副部35小节开始,这时要根据左手和声来踩换踏板,且要听到右手清晰与连贯的旋律音。46小节踏板踩下之后在50小节之前慢慢将踏板从完全踩下去到1/4踏板、2/4踏板、3/4踏板逐渐放掉。结束部51小节时,踏板不能拖泥带水,应根据和声的变化来更换踏板,以保持左右手音色均衡。53小节开始就需要听见左手低音声部的每一个音以及上行的旋律,这时的踏板可以在长音结束的地方换掉,在第54小节的第7拍踩下后在第10拍慢慢放掉。

展开部从第78小节开始,根据左手的旋律踩换踏板,80小节开始在每个五连音的第一个音处踩踏板,但注意踏板要踩完之后在下一个五连音处换踏板,不能一直踩,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104小节开始,右手在每个和弦后都有休止符出现,所以在休止符出现时右踏板可以随之放掉,106小节之后的踏板可以踩在每个小节的第1拍,能随和声的色彩变化弹奏得更加明确。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比较,再现部的情绪更加激烈,音乐色彩更加浓厚,八度的音响效果也显得更加饱满,旋律线的连奏干净且清晰,在踩踏板时可以踩半踏板或者3/4踏板,完全踩下去就会显得比较生硬。218小节开始,左右手十六分音符出现,可以根据谱面上的标记来踩、换踏板。

最后,进入尾声的结束部分,双手交替和弦再次出现,根据和声的变化六拍换一次踏板。三连音处需要在二度出现时更换踏板,所以踩踏板时应该根据音型的特点以及强弱进行踏板的处理,以凸显情感色彩的变化。

(三)音色

贝多芬的作品对音色有着极高要求,尤其表现在他的奏鸣曲当中,他对音色效果的要求与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莫扎特有着天壤之别。莫扎特推崇天真烂漫的音色,而贝多芬在音色处理方面通常更加庞大且激情澎湃。《热情奏鸣曲》这首作品的音乐色彩以及乐句的处理一直在不断变化,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弹奏出来的音色也会千差万别。在实际演奏中,不同的演奏者在演奏时内心的情感对作品的旋律、曲式、和声等都会有大的影响。每一段音乐的出现,都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小提琴的音色、大提琴的音色、长号的音色、大鼓的音色等。

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大部分直接在谱面上标记出了力度记号,力度控制与音色处理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演奏者遵循力度记号来阐释整首乐曲。力度记号可以呈现出作品多变的情绪,有时舒适安静,有时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猛烈等,这些因素都对音色有巨大的影响。同样演奏者需要做到心中有节拍,胸有成竹地演奏这首作品,使整首乐曲的律动稳定又扣人心弦。

这首作品传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創作特点,对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有了发展与创新,但他始终遵循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结构,整首乐曲庄严而富有激情,和声的继承与大胆的创新,力度控制与音区大幅度的对比,都有着巨大的冲突。这首充满戏剧性、故事性、冲突性的作品,需要演奏者去思考如何能够将演奏技巧处理得更加完美,如何将触键技巧、踏板的使用以及音色的处理浑然天成糅合在一起,将自己和听众完全带入音乐作品中去。

五、结 语

歌德曾在信中这样描写他在特普里茨第一次遇到贝多芬本人时的印象:“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像这样富有活力、简单和真诚的艺术家。”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不是单独存在的,他的三十二首(下转页)

(上接页)奏鸣曲体现出了他与命运做抗争的一生。本文以演奏与思考为基点,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热情奏鸣曲》进行初步研究。首先,介绍贝多芬本人的生平,探究《热情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会对这首作品的演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学习与分析《热情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从而建立起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最后,分析《热情奏鸣曲》的演奏技巧(触键的处理、踏板的使用以及音色的处理),通过日常学习练习来解决作品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今后提升重难点技术攻克的处理能力。

(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 胡耀华.贝多芬《“热情”奏鸣曲》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 宁静.浅析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J].艺术评鉴,2022(5):74-77.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演奏技巧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艺术评鉴(2016年23期)2017-02-23 13:48:24
略谈音乐表演中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3:13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5:46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9:54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1: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