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伶艳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论》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教学的技能和技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解决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语文教学论》课程亟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工坊式”案例教学策略;在学习方式上,可试用“学案式”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做到多方位、全方面的课程革新,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教学水平及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 案例教学 学案 策略
《语文教学论》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设置的课程。是研究语文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学科,课程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性特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语文教师与教学研究工作者。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对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和教学目标有新的表述。在课标中提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面,成为德智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中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一定位无疑对作为教学重要资源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语文教学论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语文教学论》需要进行改革,才能有效提升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双向人才培养质量。应当指出: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的中文系无论是语文教学论课程的设置,还是课程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而对于非师范院校开设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而言,这门课程的地位更是面临着种种尴尬。一方面,课程的教材和专著尚未和新课程标准同步,一些理论研究基本取自于国外的研究理论。理论的艰涩和混杂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对教育类课程的态度和兴趣普遍比较淡漠,学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另外,因为非师范类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课时量比较少,学生的课堂学习不能和教学实习、教学见习充分结合起来。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不足致使非师范类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和技巧不能得到充分和充足的训练。因此,本着“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深层能力为核心,以化解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脱节的现实困境为目标,语文教学论课程有必要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引导学生增加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师的教学革新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以下就此目标提出几点设想。
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论》课程多采用线下课程的实施方式,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学的纵向目标注重梳理语文教育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发展概况、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和性质、语文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课程资源和教材。教学的横向目标是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部分形成的框架下教学理念和相关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论》课程的优化建构,首先应在教学形式上实施变革,采用丰富多元的混合式教学形态。混合式教学是建设高等院校“金课”新思路[2]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对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包括语文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语文教材的现代化和语文教学模式的现代化。随着网络的大规模运用,课程信息化的到来,线上课程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然受到冲击,“填鸭式”和“口耳授受”的教学模式很显然已不适应课程的需要,线下教学结合线上教学的内容也应该纳入课程内容之中,成为重要的要教学辅助手段。
线上教学手段可以分步进行。首先,线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目前,网络上已有多种和语文教学论课程相关的优质资源可供师范生选择,内容也具有针对性。诸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备与教学设计》等课程内容与视频等相关资料已经在网上发布,这些课程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大纲、随堂测验、课例研习、教学视频、专家讲座等资源,对拓展师范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视野大有裨益。开发线上教学资源也是语文教学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
其次,线上教学也可以为《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所用,教师将其与线下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在疫情时代,线上教学的各种教学软件越来越发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利用软件的多功能用途改进教学,比如可以在网上发布作业、批改作业、进行网上研究讨论、发布预习资料等。
另外,线上教学可充分与学生的教学实践、实习环节结合起来。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诸如试讲、说课、评课等教学手段与语文教学论课程相结合,对教学理论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和实际操练,并进行反馈、评析,形成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提前准备教学活动,然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技能的演示,包括导入、讲解、收束、板书等环节的演示。学生能够在认真准备后把录制好的片段教学分享到网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把平时所学的教学理论运用起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综合素养。“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为突破本课程的教学难点,能够创设多途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学生自己也可以通過反复观看视频,揣摩教学技巧,在教学片段上传网络后得到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技能,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二.“工坊式”案例教学策略
教师就是最好的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学习[5]针对《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分离的问题,宜灵活选择多种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一种教学策略模式:即“工坊式”案例教学,以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和应用。
“工坊式”案例教学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它可以架设《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解决理论和实践脱钩问题[6]。学生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可以加深对抽象教育的理解,对教育实践形成清晰认知,还能在案例的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体验教学理论的具体情境。
从内容方面来说,“工坊式”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教学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教学环境,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宜灵活,围绕着教学目标从教学实践中精选案例。比如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教学内容,针对“教什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资源中的文本进行解读。解读文本是解决教学中“教什么”的关键。然而明晰“教什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尚未有太多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尤其如此。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工坊式”案例教学,选取语文经典篇目,探索文本解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教学功力。这需要文本解读的方法是具体的策略性的知识,是可复制可操作的知识,案例要精选精练,可以是教学片段或者片段叠加,也可以是一节完整课例,通过围绕教学目标的案例选择并精心设计教案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形式方面来说,《语文教学论》课程可以采用“工坊式”教学方式,“工坊式”意味着除了小班授课外,还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周密的安排和灵活的组织。首先,要提供可供观摩、体验、学习的资源,丰富多场景的课堂环境,包括现场教学观摩、教学视频观摩和教学实录的文本阅读等。体验执教者如何处理教材资源,解决落实语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如何激励学生情感,展示和加工教学语言等。其次,“工坊式”教学可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案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运用所学的《语文教学论》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对比、思考,把握关键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中掌握不同教学内容(识字和与写字、阅读和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等)的教学经验。这些研究内容可以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展开。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发放资料,让学生预先做好准备,在观摩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观摩后进行反思和评点。另外,可对案例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和评價,指明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
“工坊式”案例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反思、分析、归纳、总结。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中单向度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设计适合学生反思的学习教案,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素材,研习案例,注重教学环节中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形成的教育智慧,并使得这种教育智慧能够发挥作用。现实中的教育场景复杂多变,《语文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理论未必能马上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而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反思能生长出智慧,引导学生将来在教学岗位中更顺利地进行教学。
三.“学案式”研究性学习方法
“工坊式”案例教学是从教学角度提出来的语文教学论课程革新方案,其主导是课程的教师,从学习角度而言,“学案式”研究性学习可作为一种方案与教学相互配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语文教学论》课程因为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致使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课堂教学缺乏营养和活力。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为内因的教学,弱化甚至失落基于语文教学实践的师范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师范生核心素质的培养。”[7]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也曾指出:“未来的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道德素养,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为此,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8]鉴于此,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性学习被引进借鉴到语文教学论的课堂教学中,是学生教学理论和技能提高的新途径、新方法,它能使学生通过探究来建构教育经验,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体验教师的生命意义,感悟教育的真谛。
何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9]笔者近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出一种基于“学案”基础上的开放式的研究性教学,即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并重的思想指导下,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也能够加强自主探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基于“学案式”研究性学习呢?基于“学案”的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部分是学案设计。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中的疑难点设计一个或数个比较鲜明的主题,提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并提供一系列可帮助思考的资料,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其结构可包括:问题导引、精选教学案例、资源展示、学习活动提示、拓展资料。通过“问题导引”围绕主题、聚焦问题;通过“精选教学案例”为学生展示凸显主体问题的实践性案例作为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对象;“资源展示”可展示各家的理论观点,拓展思考和思维;“学习活动”是以学习步骤、学习要求的形式启发学生进行规范化思考;“拓展资料”可提供代表性文献供学生课外选读。
“学案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研究性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摸索出这种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必要步骤可分为三个板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在自主学习中可根据学案来指引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可通过小组辩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展开,鼓励观点争鸣;最后,可通过观察报告、考察报告、学习报告或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等形式来表达探究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中,“学案式”研究性学习需选取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开展,它是平时基础性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再者,“学案式”研究性学习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在学习方式中,“学案式”研究性学习侧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操作获取深切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点拨。“学案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实施还需要调整、安排足够的课时,学生有足够多的课外时间进行探究和实践准备。
总之,《语文教学论》课程的革新可以多方位、全方面地展开。一方面,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改进,认真思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革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把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只有两条腿走路,《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才能够让中文系学生真正地掌握语文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有效建构语文教育经验和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及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育,2018(12):4-9
[3]俞王毛、柯梦春.论线上课程建设策略——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3):39-43
[4]牛朝霞.“互联网+”时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23(10):202
[5]郑国民、李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93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7]李国忠.以培养师范生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路径探索——以高师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0):58-63
[8]顾黄初.关于语文教育的研究[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13-19
[9]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8-10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WXY2021JX002)。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