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
2月20日,全国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五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作为本届组委会最后一次工作会议,在回顾总结了2022年及五年来工作的同时,也为2023年谋划重点。
2019年,全国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斌任新一届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5年来,全国关注森林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闪亮品牌。
加强能力建设 工作体系持续完善
2019年5月,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要求,建立健全关注森林活动省级组织机构,更好地凝聚起营造绿水青山的强大社会力量。
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均设立了省级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并建立了以各省(区、市)政协负责同志为主任、林草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关注森林活动还不断向基层延伸,2022年,四川、宁夏实现了地市级组织机构全覆盖。
在解决了“谁来干”问题的同时,第四届组委会不断研究、谋划、落实“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2019年5月,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表彰总结大会召开,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为持续深入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年6月,首届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在陕西咸阳召开,探讨新形势下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这一“老字号”注入了新活力。
5年来,关注森林活动制定了工作规划、工作规则等11件指导性文件,建立了专家智库和志愿者队伍,并通过推进关注森林网等信息网络建设,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搭建丰富平台 品牌影响明显扩大
关注森林活动启动初期,主要以主题教育为主。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和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活动内容也日趋丰富。
议政建言、凝心聚力,是其中一项特色工作。5年来,组委会通过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活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言成果。许多成果已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有力推进了林草领域重点工作开展。
每年两会期间,许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建议等形式,为林草改革发展建真言献实策。
同时,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也不断突破。
围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组委会和各成员单位相继开展了森林城市创建、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植树造林活动和森林保护管理。
仅2022年实施的“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项目,就带动15家企业、10余万爱心网友积极参与,共种植胡杨5.98万株。
作为关注森林活动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重要载体,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从2004年启动,已开展18个年头。第四届组委会成立以来,不断推动森林城市创建向深度、广度发展。制定出台了《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及相关评价指标,加强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国家森林城市数量达到219个,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实现“零的突破”。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林业发展的一個重要引擎,成为城市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关注青少年 自然教育工作成亮点
在绚烂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中,第四届组委会重点策划并发起了“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走进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开展多样的自然教育和研学活动,让绿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并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绿色发展理念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2022年7月,数十位来自我国国际湿地城市青少年代表向全球同龄人发出“珍爱湿地,从我做起”倡议。这份倡议书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展出,并在之后送交到位于日内瓦的《湿地公约》秘书处。
这其实是青少年参与“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5年来,66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仅2022年,各营地组织研学教育活动1400多场,青少年参与人数近64万。
活动还有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对自然教育研学导师的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提出要求。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构建起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自然教育创新体系。2022年,认定推出1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一流本科涉林专业建设点,新增9个新兴涉林专业布点。
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实践证明,关注森林活动要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据了解,2023年,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将继续深入开展协商建言活动,持续开展“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青少年义务植树等,做好相关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林草故事。
记者还注意到,按照计划,2023年,关注森林活动将开展“关注森林·生态科考”公益宣传活动;推进生态体育融合发展,举办全国生态赛事;计划召开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加强国土绿化、国家公园、森林城市等领域理论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壮大关注森林组织队伍,强化关注森林网等平台建设,吸纳各领域专家学者进入专家库,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关注森林活动深入开展。
科技创新已成为百年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关乎国运、决胜未来。
“林草行业相对落后,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要和其他行业一道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主要负责人说:“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局党组也对林草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加快林草科技创新,实现后发赶超,支撑引领林草事业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的目标。”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扛起这一沉重的责任,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坚持“四个面向”和“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总要求,紧扣“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题,突出“建设高水平林草科技创新体系”主线,狠抓科学研究、推广转化、标准质量、综合保障四大板块,与全国林草科技工作者一道,踏上了这五年科技创新的新征程!
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产生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创造成果的主体是谁?是科技人才。
围绕科技人才这一创新核心要素,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打出了“人才-机制-项目-平台-生态”一套组合拳。
高举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旗帜。2019年3月,国家林草局制订《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决定从2019年到2025年,以创新能力和具有一流科学工作者潜力为核心要求,选拔培养120名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20名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0个林草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已开展4批选拔工作,共选拔培养81名青年拔尖人才、80名创新领军人才、120个创新团队。不但发现和团结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也带动全行业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山西、河北等省林草局也相应实施了人才计划。
积极释放科技创新机制活力。2019年2月,国家林草局党组印发《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提出6方面20条意见。其中包括重奖业绩突出的创新人才,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给予100万元奖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梁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给予20万元奖励。之后又分别于2020年、2022年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梁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金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
聚力开展关键技术项目攻关。国家林草局在各部委局中率先开展“揭榜挂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雷击火防控、油茶采收机械研制、草种优良品种选育、互花米草防治、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等3批6个应急科技项目。项目坚持问题导向,谁能干就让谁干,凝聚了行业内外优秀团队专家限时攻关。其中,森林雷击火防控攻关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全部精准监测到2022年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发生的35起雷击火。
切实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管理。推进了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开展了局属重点实验室评估。坚持“优化布局、严格管理、注重应用”,组织开展了生态站质量提升行动,修订了《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编制了《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发展方案(2023-2025年)》,首次发布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质量定位观测研究报告2020》。开启了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建设,批复达150个。批复筹建林草国家创新联盟266个。
持续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思想解放是最大的解放,思想不解放,步子就迈不出、迈不开,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讨论林草科技工作应该怎么看,应该怎么办。加强林草科技期刊管理,制定《科技期刊管理办法》和支持局管期刊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评选林草科技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
唱好科技推广连本戏
科技工作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将成果转化落地,变为现实生产力。
转什么成果?成果转给谁?谁来转?如何转?围绕这一逻辑链,国家林草局科技司认真研究,精心設计,大胆创新,唱响了连本好戏。
转什么成果?成果转给谁?必须弄清楚供需双方情况,才能更加精准有效。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将服务对象分为林农、林企和林草部门3大类,又将重点落在林农这个庞大群体上。林农需要什么成果,要建立深入调查、汇总分析的机制。林农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科技成果、学习科学技术,相关活动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根据这些特点,科技司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科技研发追求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蛋,那么我们做科技推广,就是要及时收集这些‘蛋并且更好地卖出去,要卖得快、卖得及时,卖出好效果。”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推广处负责人说。
首先是清理成果库,将一些已过时的成果从库里剔除,同时改变成果入库机制,好的成果随时入库。从2019年新入库1640项到2022年新入库1200多项,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库存总数达到1.29万余项,确保推广成果丰富且新鲜、高价值。
其次是建队伍。近年来,随着林业乡镇站所改革撤并,科技推广“线断网破”问题日趋突显。必须改变思路。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着力加强了3支队伍建设。一是科技推广员队伍,着手稳军心,提士气,从2018年开始连续5年开展寻找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活动,先后遴选公布两批共300名,并将他们的事迹汇集成册,出版了《逐梦山水间——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先进事迹》。在此带动下,各地纷纷加强科技推广员队伍建设,稳固了这一支骨干力量。二是乡土专家队伍。国家林草局先后聘任3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共700人,带动各省级林草部门建立乡土专家队伍已达1万多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扎根乡土、饱含乡情、一口乡音、服务乡亲的重要队伍。浙江、河北、陕西、江苏等省还相继制定了乡土专家管理办法,给予乡土专家政策支持。三是科技特派员。积极组织林草科研院所和有关高校专家作为特派员,与基层建立联系点,及时将研发的新成果好成果送到基层一线。
第三是丰富转化手段,逐步形成了具有林草特色的“五个一”转化措施:
一是“一堂课”——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将科技培训搬到网上送上云端,实现空中送技。“大讲堂”至今已举办29期,累计观看人次超过4200万,已经成为服务林农的重要品牌,登上了学习强国,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中被中宣部简报报道,被评为2022年政务新媒体典型案例。
二是“一个团”——科技服务团。将科技服务指导送到田间地头,请专家为林农面对面问诊把脉,全国组建各类“1+N”科技服务团组4700多个,尹伟伦院士、张守攻院士等知名专家任服务团首席专家,各团组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得到林农群众广泛称赞。
三是“一场演示”——先进技术成果现场演示。现场演示,现场观看,现场感受,举办了“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油茶、文冠果水肥一体化、刺梨四场推广转化现场演示活动,满足基层生产急需,累计参加活动人数达200余人。
四是“一个项目”——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配合规财司精心组织好中财推广项目审核、立项、实施和评估等工作,充分发挥推广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一个平台”——加强工程中心建设。新批复认定61个工程中心,对55个建成运行满三年的工程中心开展评估,对其中较差的10个予以通报批评,4个进行整改,2个摘牌。
建好林草新型标准体系
2月28日,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国家林草局作为唯一的国务院口部门介绍了林草新型标准体系构建的经验做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林草局的经验做法,指出“前面林草局经验交流,介绍了对林草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系统性优化、结构性重构,将3600余项标准整合优化为1500余项,为大家探索了很好的经验”。
“能得到肯定实属不易!”回顾5年来标准化工作经历的日日夜夜,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感慨道。
2.0版林草标准化怎么建?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主要负责人总结了5条基本遵循,即坚持“制定标准是为了用”的工作理念,坚持“开门办标准”的原则要求,坚持“系统设计协调推进”的重要方法,坚持强化“标准应用评估”的实践反馈,坚持贯彻“标准走出去”的战略安排。这为林草标准化工作既明确了目标方向,又提出了方法要求。
林草领域新型标准体系怎么建?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提出五点原则意见,一是根据林草领域职能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发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在标准体系中的各自作用。三是尽可能在更高层次制定标准。四是根据领域特殊性制定标准。五是处理好标准与政策、标准体系之间交叉重叠问题。同时,还要统筹考虑标准体系的管理逻辑、技术逻辑,征求各方意见,争取最大共识。
“这几年的标准化工作抓得系统而且有力,成效十分明显,有力推动了林草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长期从事林草标准化研究的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段新芳研究员说。
林草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怎么重建?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提出发挥林草局机关业务司局“两指导一支持”作用,对部分生态建设领域標委会进行重新组建,明确局机关业务司局负责同志担任标委会主任委员,强化行政指导和管理,部分秘书处重新选择具有雄厚实力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强化技术支撑。同时,积极修订《林草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方责责权利及运行程序。为了弥补一些新业务领域没有全国标委会负责的空白,国家林草局组织成立了草原、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木雕四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在组建野生植物保护、林草工程建设、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等三个行业标委会。
过去标准不少是为了评职称、得奖励而制订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行不通了。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以标准有用管用好用为要求,逐个领域与有关业务司局单位、标委会对接沟通,逐个列出拟制定标准名称,逐个明确制定时限、责任人,形成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其他综合4大类31个领域共1500多个标准,实现履行职能职责和主要业务全覆盖。同时,规范标准名称,指定或通过公开征集方式明确标准牵头起草人。2022年底,国家林草局印发了《林业和草原新型标准体系》。林草新型标准体系为今后标准立项发布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未来林草标准提升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加强标准宣传使用,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在局政府网站将行业标准文本免费公开。设立了“林草标准质量”公众号,发布标准政策信息和标准解读文章。在中国绿色时报开辟“林草标准”专栏。精心利用“世界标准化日”,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标准的国际化步伐也不断加快。推动人造板、木材、竹藤等相关标准走出国门。主导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2项。申报18项国家标准外文版项目,开展8项行业标准外文版制定项目。竹藤中心刘贤淼研究员荣获IS0“卓越贡献奖”。
标准是一门科学,标准化体系构建必须要加强研究。2022年,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启动《新型林草标准体系战略研究》,初步提出要构建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真正搭建起林草标准的“四梁八柱”。
按好林产品质量安全键
“宁可抓重,不可抓漏”“食品安全大于天”。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征求国家林草局意见时,科技司的同志多次沟通协调,据理力争,坚持将食用林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适用范围,从此在国家层面为食用林产品监测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食用林产品产自山上林间,来自一片净土,不会有什么污染,这是很多人的直觉。其实不然,随着食用林产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占比不断增加,食用林产品安全问题也箭在弦上。国家林草局党组敏锐意识到这一点,从2017年开始提出加入国务院食安委,到2018年机构改革后,正式加入国务院食安委,并进一步明确了林产品监督职责。
一方面,国家林草局加大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木质林产品、林化产品、花卉产品四大类产品质量监测力度,5年共监测食用林产品1.3万批次,指导地方完成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近20万批次,成为食用林产品安全的“监视器”。另一方面,国家林草局不断推动食用林产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020年,印发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食用林产品监测品种指导性目录》《2020-2022年省级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任务表》,建立了食品安全评议(食用林产品部分)考核指标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国林草部门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2021年,北京冬(残)奥会组委会将保障食用林产品安全的工作任务交给国家林草局。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作为具体承办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会同北京市、河北省林草部门一道,克服疫情影响,建立严密监管机制,落实供奥食用林产品供应企业(基地)“一品一人”和“一企一档”管理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承担的任务,确保了北京冬(残)奥会食品供应安全万无一失,受到国务院食安办、北京冬(残)奥组委会表扬。
下好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只有十几个编制,但作为全国林草科技工作的参谋部,更加注重上下联动,走好走实群众路线。
在脱贫攻坚战中,科技司会同科技中心、竹藤中心、中国林科院、中国林学会等单位,团结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林业高校齐聚力量支持贵州、广西的4个定点帮扶县。连续4年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对接工作。在定点县实施科技帮扶项目100余个,投入40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铁皮石斛、刺梨、油茶等30余个林草特色产业发展,有力支持4个县顺利脱贫摘帽及成果巩固。
在援助青海、西藏、新疆工作中,率先与青海省政府发起“林草高新技术进青海”活动,成系统、集团式聚力援助青海,短短一年,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青海省领导和国家林草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总结“林草高新技术进青海”活动基础上,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又积极发起林草科技进兴安、进新疆、进西藏活动,成为推动这些地区林草事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积极推进林草科普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建强科普人才队伍,打造科普品牌,扎实开展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工作,营造學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全社会公众生态意识,讲好林草故事。全国林草部门正在逐步形成集聚林草科普资源、上下左右一盘棋、协同联动一体化的科普工作新局面。
积极服务国家重点工作和地方区域发展,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建立了科技创新综合体。2019年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中国油茶科创谷;与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海南林业科技创新试验区”。2020年,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修复、长三角生态保护修复等3个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浙江省政府共建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2021年,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林草装备研究院、机械展示中心等,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林草智能装备创新高地;与河北共建塞罕坝生态文明研究院。
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内蒙古、福建、河南、海南、青海5个省区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工作,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核算方法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向实践层面。
地方林草科技工作关键在“三长”(科技处长、林科院长、推广站长)。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在2018年分别召开了会议,就做好“三长”提出要求。上面有要求,下面有行动。一批负责同志主动作为,倾情投入,充满着干劲闯劲,取得了出彩的成绩,不少同志也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作出了表率,我们也必须紧跟快上不掉队,努力工作奋勇争先。”江西省林业局科技处长谢利玉说。
“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的工作富有创新、富有成效,值得认真总结。”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院王书华研究员评价道。
5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中国林草科技工作者却走出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