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芹 青春在竹编技艺中闪耀

2023-05-30 22:46:55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3年3期
关键词:赤水市赤水竹编

耿国彪

一条赤水河,两岸飘酒香。提起与赤水河同名的赤水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好酒。殊不知赤水最出名的是竹子和竹编。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0多万亩,当地约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竹编手艺人。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近些年,她一直努力尝试为竹编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手艺焕发新时代活力和光彩。

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面对众多“头衔”,杨昌芹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竹编工作者,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竹编传承发展的队伍。”

竹编是我的毕生事业

今年33岁的杨昌芹,是贵州省赤水市一位有着竹编创业梦的苗族女青年。凭着对竹编工艺的热爱,2007年,杨昌芹从印江到赤水市学习竹编工艺,并扎根赤水,师从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平面竹编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昌芹技艺日臻成熟,她的竹编作品先后数十次获得省内外工艺品 大奖。

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杨昌芹致力于加强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为推动乡村振兴不懈努力。

盛夏时节,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沿途树木郁郁葱葱,河对岸的万亩竹林随风摇曳。来到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小楼,小楼墙上写着“带学一门技术,带动一批群众,带富一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就是杨昌芹的筑梦之地。

杨昌芹经常一大早便和工人一同转进竹林,只为寻找适合制作竹编的竹材。一根竹子的好坏,往往决定了竹编产品的质量,所以每一根都需要精挑细选。

“这种竹子就是慈竹,我们当地的,像这种靠着河边的就要用三年,它才有这种立体感。”杨昌芹说,一根竹子,如果当作加工材料,最多能卖10多元钱,但是经过杀青、破篾、染色、拉丝、编织等20多道工序,制成各种竹编手工艺品,价格就会翻十多倍,甚至上百倍。而制作一件好的竹编工艺品,少则一周,多则几个月,所以每一步都必须精雕细琢,倾尽 匠心。

为了让非遗竹编时髦起来,杨昌芹先后到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进修学习,用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为竹编“赋能”,创新推出了竹编瓷器、竹编首饰、竹编摆件等一系列工艺品,将竹编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使竹编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杨昌芹告诉记者,自己打算继续扎根乡村,和乡亲们一起保护和弘扬竹编文化。

2012年5月,杨昌芹注册成立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竹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加工,兼顾文化旅游商品的销售,创立了“极竹堂”竹编品牌,去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赶上了最好的新时代,有了前所未有的宽广舞台。我会继续开拓创新,包括研发竹编相关的知识产权,把产品做成产业链,让老手艺在我们年轻人手中焕发新的光彩。”杨昌芹说,“是竹成就了现在的我,竹编肯定是我的毕生事业。”

让更多的人爱上竹编

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的“极竹堂”竹编非遗产学研基地,杨昌芹手拿竹编,围绕编织材料、作品欣赏、竹编技法等,边讲解边示范,正在给当地学生上竹编课,让学生感受竹编技艺的乐趣。

杨昌芹把非遗传承与扶贫产业紧密结合,打造了一个产学研基地,通过发展竹编产业,带动了上千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从2012年至今,杨昌芹竹编技艺的培训人群涵盖了周边的留守妇女、易地扶贫搬迁户、残疾人等,培训总人数过万。最近,她还结合“双减”政策,与当地学校合作,将竹编带进中小学课堂,在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同时,让非遗技艺有了更好的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传承上千年的竹制品被越来越多的塑料产品替代,逐渐淡出公众视线。但杨昌芹仍坚守着竹编这门非遗老手艺,她不仅要把竹编技艺传承下去,还要想方设法把这一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让竹编“老树开花”。

“用传统竹编可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减少生活垃圾。”杨昌芹说,希望通过创新设计,重新焕发传统手工艺和自然材质相结合的独特魅力,将更多的自然材质与时尚创意融入日常生活。

牵手竹艺公司成立时,公司仅有4人,到现在已有员工100多人,惠及脱贫户130户393人,间接带动3000多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

“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带动当地留守妇女就业,让她们既能照顾家庭,又有自己的收入。”杨昌芹说。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可以领到4000多元的工资。”大同镇民族村村民谭光玲高兴地说,过去她丈夫身体不好,她没有外出工作。杨昌芹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邀请她来公司学习竹编。

“我参与了贵州省竹编工艺标准的起草工作,赤水市政府部门也支持我們公司的品牌商标申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杨昌芹说。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请下来后,赤水竹编就能像“湄潭翠芽”那样,只要是赤水本地群众在赤水生产的竹编产品,只要产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同等使用这个品牌。这有利于让更多百姓不断提高竹编产品的质量,真真正正靠手艺增收致富。

“我们每个人把自己所做的专业,自己所擅长的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那我们的国家就会有发展,民族就会有希望。”杨昌芹说,“极竹堂”是她为自己的竹编产品注册的商标,这个商标时刻提醒着她要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让更多的乡亲们通过竹编受益,把赤水漫山遍野的竹林,变成帮助群众增收,带动群众致富,变成实现全面小康的绿色黄金。

在杨昌芹看来,青春就是奋斗,竹编作为民间手工技艺更需要年轻人来传承和发展,虽然这条路会很辛苦,但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和影响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参与发展。

做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让更多的人了解赤水竹编工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群众依靠传统技艺脱贫致富,这便是杨昌芹作为代表的使命,也是她当选为代表的理由。

“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大上,公司刚好需要工人,而他们则需要这份工作。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工作问题解决不了,迟早要变成贫困户。我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特别能理解农村的生活。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自己要用赤水竹编让更多的乡亲们富裕起来,共同实现小康梦、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团结,这是我们大家的梦想和责任。” 杨昌芹说。

“要帮扶农民脱贫致富,就要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当地的特色资源,这样远比直接用金钱帮助农民更有意义。比如竹编,在赤水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产业,还必定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杨昌芹说。

去年是杨昌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五个年头,她从贵州大山里的竹编手艺人,一路成长为乡亲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每一年履职,她都充分利用好这个全世界目光关注的舞台,推广赤水竹编。

“我来自赤水河边的一个民族村寨,我是在场年龄最小的一个。我年龄虽小,但我经历了赤水的脱贫攻坚,也是新一代的受益者。我从事竹编工艺十年,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我也用我的技艺带动了周边的二十多个乡亲脱贫致富。大家请看我喝水用的这个杯子,在大家看来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杯子,但它是我和农民走向脱贫攻坚的一个工具。它外面的竹编套是用我们赤水当地的赤竹经过二十多道手工加工制作而完成,通过培训,我们当地手拿锄头的农民也能够编织。编织这样一个工艺品他们能从中获得一百元的受益,这个产品仅是我们竹编工艺中的一个很简单的代表。赤水是全国的十大竹乡之一,除了竹编工艺品外,还有很多其他类的竹工艺品。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赤水,我们的竹工艺品会卖得越来越好,也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2018年,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杨昌芹就带着自己制作的竹编水杯走上了全国两会“代表 通道”。

竹编茶品盒、竹编水杯……杨昌芹每年参加全国两会都会带上自己的编织作品,向代表委员和媒体朋友们展示她的生活、她的事业。履职五年间,她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一直关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

“其实我们的传统手工艺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就要开发出更多适合我们生活应用场景的产品。用非遗文化去引领市场,用市场去养活我们的非遗文化。”杨昌芹说。

“竹编作为非遗项目,既是文化也是產业。”杨昌芹说,非遗文化产品要走品牌化之路,“品牌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用品牌去引领市场,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谈到五年履职的感受时,杨昌芹说:“履职5年来,我提出很多建议,它们多数得到解决,也全部得到回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外面返乡的乡亲越来越多!环境好了,生活好了,日子过得就开心。大家都能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生活。梦想并不遥远,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

猜你喜欢
赤水市赤水竹编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金秋(2021年24期)2021-04-01 10:05:46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44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44
赤水大瀑布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22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0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晚晴(2017年6期)2017-06-20 00:22:08
赤水情
艺术评鉴(2016年6期)2016-05-14 1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