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映红
我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大理一定是我每次出游的首选之地。我喜欢大理古城,它存活于淡淡的烟火气息中,又不失飘浮在字里行间的曼妙,我喜欢它活在梦中的样子,也喜欢它真实存在的样子。
大理是我曾无数次驻足过的地方,大理的“风花雪月”也是我曾经、现在、也许将来永远不醒的梦。我去大理,偶有孤身只影的时候,也有结伴同行的时候;这一次,我选择了在初冬的时候,独自再次走进大理,来寻我不醒的梦。去大理可以有很多种出行的选择,我选择背上行囊,独自一人踏上南去的列车,随着滚滚的人流被拥挤上了火车;虽为疫情的特殊时期,但出行的人依然不少,只有此刻才可以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列车随着长长的汽笛,呼啸着驶过人生的轨道,我恍若隔世从丽江穿越到梦中的“风花雪月”。
也许是季节对大理的偏爱,我到大理后,觉得初冬的这里还没有冬的迹象,像还躺在春天的怀抱里;阳光暖暖从初冬的眼睛里倾泻在大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我如一粒阳光中的尘埃,飘在古城幽深绵延的巷道里,用自己的灵魂去抚摸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的脉络。大理古城阡陌的巷道都躲藏在城墙或是溪流的背后,宛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游走在大理古城里犹如在半梦半醒之间,甚至我都不敢用沾染世俗的眼光去打量它。看着绿萝低垂在青磚灰瓦的城墙上,似乎把时光推回到唐代大理南诏政权时期的大理古城,让古城成为肉身和灵魂的栖息地。大理古城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人迷恋,大理古城的天很蓝,风很轻,甚至都让我看到了隐藏在风花雪月背后的唐代大理南诏政权时期古城的真实存在,并非只是想象中的幻影。我喜欢大理古城起风的时候,用鲜花筑成的迷魂阵随风荡漾起来,它便用起伏的波浪告诉我,其实风是有形状的。
大理古城不只停留在浮光掠影和只言片语上,它的凝重、丰厚、鲜活、生动乃至气息都让我深深迷醉。大理古城是座被上天眷顾的城市,走在街头巷尾有开不完的花,翻涌的云海有说不完的话;当娇艳掠夺视觉,香气占据嗅觉,丝丝馥郁灵动着古城里的阳光,阳光再折射出五彩的斑斓,像极了宫崎骏里的漫画。我一边漫游,一边摘取风景,古城呈现方形状,开有四门,上建有城楼,下有卫城,还有南北三条溪水幽静地躺在古城的怀抱里,成为其命脉。古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小巷,都采用了大理特有的光滑石板铺就而成,整个古城如棋盘式的布局,让人不禁可以浮想联翩。
在大理古城漫游,更值得一提的是,富有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大理是以白族为主,所以建筑多以白族特色为基调。首先是合理的建筑布局,我发现他们会利用大理当地的石材、青砖、土基建造冬暖夏凉的土坯房,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等建筑风格,和丽江古城的建筑极为近似。其次便是清淡素雅的色调,青瓦白墙是大理古城民居建筑的主色调,与苍山洱海的景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流畅的建筑屋面装饰,形式多样的屋脊,潇洒飘逸的喜鹊尾再加上张扬的飞檐翘脚带着些许的狂野。
漫游在大理古城的建筑中,我认为墙的装饰是最引人注目的,大理先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许多形式多样的墙装饰造型,有纯白粉刷再用淡墨绘画装饰的,也有用长方形,六角形青砖贴成蜂巢,水波纹、人字纹图案,或绘吉祥图案荷花、牡丹的;有莲花、升斗、戟组合的图案,寓意连升三级;蝙蝠和太阳组合的图案寓意福至天来;鹤和桃组合的团鹤仙桃图案寓意健康长寿;用车字组合的图案,寓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福字组合的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如意组合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元素,是有别于其它民族和地区建筑的鲜明符号,形成大理民居建筑的亮点和鲜明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观。
漫步在大理古城里,感觉一切都会慢下来,也许只有慢下来的时候才可以看清世间万物的本真。就像苍山和洱海之间,用漫长的岁月记录了无数段无法割舍的深情,这样的情感似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抬头仰望,在大理古城里还可看见苍山上的漫画云,在蓝天和参天古树的映衬下大理古城更显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给大理古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算不算我爱上大理的理由呢?穿梭在大理古城里似乎又可以嗅到曾经的江湖气息,它所存在的本色就是江湖,我仿佛又回到了唐代大理南诏政权时期,见证了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的战争与和平;不管是硝烟弥漫中的刀光剑影,还是金庸笔下的逍遥江湖,无一不透露出江湖气息。
大理古城总有逛不完的风景,走着走着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古城的扎染坊。坊间位于大理古城中,穿过不起眼的小小的门牌,进到院子里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院子很大,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桶,这应该就是扎染缸吧。大理扎染的整个过程全靠手工制作,聪明的大理白族人把洁白的雪、多彩的云、葱郁的树、绚烂的花、灵动的水、青瓦白墙都经过手工绘图,然后再通过扎缝、染漂、扎花、碾平等工序制作而成。扎染在古时候称之为杂花布,又叫作绞缬染,是大理民间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大理扎染基本上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出现,大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纯植物染料——板蓝根,作为主要原料,并且完整保留下了淳朴和完整的手工制作。在色彩上主要以青、白两色为主基色,因为白色在大理是吉祥纯洁的象征,而青色则象征着希望、淳朴和真挚,青白为主要色系,就是要表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的做人”;从这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大理白族人淡泊、宽容的心态以及对至善至美人生理想的追求。大理古城里的白族妇女十分擅长扎染工艺,差不多形成“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所以走在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的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光旖旎的高原小城添了几分瑰丽的色彩。
大理的扎染不仅把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融入染缸,表现在一块块布匹中,还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许多民间艺人的匠心精神,每一件扎染成品也是一件生动的艺术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理的扎染布与其他扎染布在图案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扎染图案多以不规则图案和其他简单几何图形组成,而大理扎染的图案则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有花鸟鱼虫等形象,如云、蝴蝶、花朵、鸟虫以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百兽等等。经过特殊漂染,蓝底白花图案产生自然染纹,青里带翠,凝重、素净、淡雅,形象生动,布局丰满;这也是独具大理色彩的元素吧。
快乐的时光总是喜欢偷偷地溜走,不知不觉晚霞已穿过发丝,拨开云雾泻下最后一丝光亮,夕阳将大理古城沐浴在一片金灿灿的海洋中,短暂的美丽预示着即将入夜。夜晚的大理古城也是光彩夺目的,不喧嚣也不寂静,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我走进了一家很有特色的茶馆,一家不大的铺面,装饰古朴,厅堂中央有一个火塘,火塘里红彤彤的炭火给冬夜增添了许多的温暖,火盆旁放着好几个砂罐,店主见我进来,急忙招呼我坐下,我顺势席地坐在火塘旁边,茶馆里的店员们身着艳丽的白族服装,称之为“金花”。她们把砂罐空煨在炭火上,我看着空煨的砂罐不禁产生疑问,我忍不住问金花为什么要空煨砂罐,金花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对我说:“烤茶最基本的步骤就是先把冷砂罐在炭火上煨热”。金花边说着边帮我烤茶,我目不转睛看着金花烤茶娴熟的手艺,只见金花把沱茶掰碎,取一些放进砂罐里进行炒制,茶叶在砂罐里迅速抖动、簸荡、煨烤。等待着茶叶烤至微黄,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泡入一勺开水。此时,只听见“呲啦”一声,被冲起来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如绣球花状,厅堂里立刻飘出一股诱人的茶香,瞬间烤茶的清香溢满整个厅堂,我闭目贪婪深吸着这馥郁芬芳的香气,真是沁人心脾,我充分享受着水雾萦绕的清香之夜。待茶的泡沫落下砂罐的时候,金花便再次冲入开水,然后给我斟茶。煨烤的茶水,汤色澄黄,浓香扑鼻,炭火味裹藏在茶叶的清香中,别有一番风味。
烤茶一般需要冲三道水,需要边煨烤边品茗:初品时感觉其味微苦,且在舌尖伴有淡淡的涩味。再品则充分打开味蕾,感觉舌尖乃至整个口腔都甘香醇厚。最后一品突然峰回路转,感觉其味无比甘甜,越品茶味越美,口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真可谓“头苦、二甘、三回味”,这也是大理烤茶魅力之所在。金花在我品第二道茶时,还往我的茶内放入核桃仁片、蜂蜜和几粒花椒,真是如饮甘露,别具一番风味。我发现烤茶的茶具也极为别致。烤茶用的砂罐虽粗糙,但其工艺设计也极为独特,而茶盅却是小巧玲珑、晶莹透亮的瓷杯。按照我们民间“酒满敬客,茶满欺人”的习俗,金花斟茶仅以品啜一两口为限。我一杯接着一杯的品尝,和店主聊着大理特色的烤茶,店主是个热情好客的当地白族人,他边品茶边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大理古城的逸闻趣事和白族的习俗,我陶醉于其中,不知道是茶醉了我还是我醉了茶。
不知不觉,夜也渐渐越来越深了,当夜色淹没海水的时候我驾车从古城来到洱海边的一个民宿,要了一间海景房,打开窗户一阵微风轻轻拂过被烤茶煨热的脸庞,没有冬季的清冷,却有一种难得的清新。入夜后洱海月色特别明亮,此时的洱海水波不兴,它用平静的纹路注视着岁月的流逝。远处的苍山早已褪去青翠的外衣,披上了一层黛色的轻纱,静守在洱海身侧。不一会儿冷月携着星辰姗姗而来,默然地守护它自己的一方天地。我望向窗外,洱海对岸的灯火星星点点若隐若现,车灯在夜色里缓慢移动,像落入凡间的星子。
风再次温柔地吹向我,大理用一城的烟火人间烙印了我不醒的梦,回忆里就再也丢不掉,上关花、下关风、蒼山雪、洱海月,构筑成大理最迷人的景致。我仿佛一个远离故乡的游人,游荡在大理的风花雪月里,洱海苍山犹如一对相依偎的情侣,彼此辉映,彼此相拥,彼此融入,彼此相爱;成就了大理这片土地上的水肥草美,牛羊成群,那一派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大理的气息,也是让我迷醉的气息,也许明天我又将踏上回程的列车,但不管是相逢或是离别,大理已经深深烙进我的心坎里,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用我的虔诚向这片美好而古老的土地献上我最真挚的敬意和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