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023-05-30 05:44花敏
中国民商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保护

花敏

摘 要:知识产权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也会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难题。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当下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成果转化环节中有关知识产权部分的相关问题及其背后原因,在文后提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每个国家进步关联十分紧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品化水平也是国家自主创新水平发展中的主要衡量标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持续发展完善,不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数量,更加需要将这些科技成果逐渐进行产业化发展,将科技成果潜藏的经济效益全面进行开发。本文基于成果转化环节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措施分析、研究,为今后国内科技成果的经济有效转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中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发展分析

(一)科技成果的类型划分

当下我国在经济社会加持下的科技成果,可以根据来源的差异划分为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科技成果。企业的内部科技成果主要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的研发、生产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科技成果,而企业外部科技成果主要是来源于高校、研究院和产业协会的技术创新。成果来源层面存在的不容,从某种程度上,是后续转化的实施方式以及具体细节的直接影响因素。从成果的用途差异出发,理论基础和技术则是最为常见、通用的成果类型。基础理论成果则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全新发现以及学说,通常是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等形式为主。应用科技成果则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以及工艺等。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知识产权层面的内容,知识产权是人们借由本人智力活动产生的针对各个行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标准、技术等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的统称。与实物资产相比,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虽然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实物形态,但却具有明显的财产价值,能够在作为财产形式由双方合法进行交易。

(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常用的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在长期转化工作中使用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第一,市场转化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供给、技术市场和需求三方共存作为基础条件,将科技创新成果引入市场中,通过技术市场之间有偿转让和流通,由技术供给方输送给需求方,以此来实现科技和生产之间的有效结合。第二,自行转化模式。这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科研机构或者企业从现有的政策环境作为出发点,通过多个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将科技成果在单位内部进行转化并自负盈亏的一种模式。这种转化模式的应用将科技成果的成果端和吸收端进行了有效融合,推动了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发展,不但交易手续和交易费用得到了简化和降低,同时技术支持和后续的开发也得到了更多的便利,并避免了技术泄密问题。第三,产学研合作转化模式。这也是发达国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为普遍的模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方需要以技术和运作为基础,并在市场导向的影响下,由政府推动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三)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现状

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和产业化率基本都维持在40%左右,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占比还不到5%,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旧具备较大的进步空间。此外,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科技成果总体存在着含金量不高的问题,不但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带来了一定的科技资源的浪费。

据我国产业调研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依旧存在之前计划经济的影子,这种带有行政色彩的管理体制对我国成果的及时转化将会产生重大的阻碍。在政府提倡科技成果经济效益及时转化的时代背景下,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了必要的顶层设计。2019年,我国登记在册的科技成果数量累计达到了59649项,比2018年的51723项增长了15.32%。同时,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同比增长12.5%。根据茶叶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看来,预计到2030年,国内的科技成果数量将会达到110580项,这意味着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知识产权运用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具体情况

知识产权在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转化、开发环节中的应用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知识产权的实施,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包括了自行实施、共同实施、转让他人实施等。同时知识产权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也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发展,并且实际上也是知识产权的交易过程,具体包括了科技成果的转让、许可、质押等。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发展实际上是知识产权投资的过程,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与财务管理中的资本化有着一定的不同,财务管理的资本化是指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是费用支出以分期摊销的方式计入到资产成本中,是一种财务方面的处理手段,而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则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资本的一种过程。

二、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知识产权利用暴露出的问题分析

国内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转化工作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科技成果评审环节对技术因素关注度过高,直接提升了转化工作的难度、时间投入。我国现有的科研评审体系依旧将数量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忽视了在成果质量方面的有效判断,且主要是将论文作为考评形式,忽视了这些技术创新的实践应用环节。国内绝大部分机构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并未给出成果必须要转化的规定,而考核的导向也是以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层次,或者是否得到权威机构的鉴定等作为主要标准,这也导致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标准完全与主流的科研考核指标存在着显著的脱节,无法实现科技成果在市场应用中的及时转化。第二,产学研合作出现了形式化发展特点。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导致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出现严重脱节的重要原因。负责科技创新的科研机构,虽然在科研成果数量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却无法找到面向市场的推广机会,导致绝大部分的科技成果无法形成有效的转化,带来了科技资源的浪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被技术问题所困扰,加之科研水平较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所不足,始终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产学研科技成果模式最终的目标便是为了将资源优势实施全面整合、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虽然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却并未真正得到相关部门以及创新主体的普遍认可。从最初的立项到后期的评审,依旧是由各级专家作为主导,由于评审过分关注形式,出现了许多无法运用的半成品技术。第三,政策体系内容发展不够完善。即便政府部门在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转化方面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依旧无法有效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挑战,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与国家法规要求冲突较为明显,致使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转化缺乏应有的法律、制度层面的有效支持。

(二)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科技成果在经济效益转化中出现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化、科技成果评审过分关注数量等问题,主要的原因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面:第一,科研人员层面。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和积极性是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宣教力度有限,目前我国的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对于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知,只能够依靠中介机构进行专利申请;同时,部分科研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很容易导致最新科学研究成果错过最佳的专利申请时效,甚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第二,法律层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现有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无法适应知识产权环境快速变化的现实要求,导致这些法规的可操作性遭到巨大的限制,再加之法律修缮周期相对较长,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申请大国,但因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直接影响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质量。第三,执法和司法层面的原因。有关知识产权的执法和司法工作是营造出良好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就目前有关知识产权的执法工作队伍看来,存在着一种基础薄弱、执法和司法双标准等多种现实的问题。

三、科技成果转化中有关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的详细解决策略

一是立足宏观层面持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内容。立足当下的常见问题内容,宏观进行法律条文内容的修订,解决之前长时间存在的内容冲突、交叉现象,及时制定法律实施细则,重点解决在现行法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最新问题。同时,在法律条文体系中将程序和处罚规定,特别是将虚假转移转化行为的处罚力度持续增加。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现代化发展、完善。进一步明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产权归属,在合同兼顾、利益维持平衡基础原则要求始终坚持的背景下,建立实质贡献个体、单位的利益分配共享制度体系,并同步出台与之对应的保障工作体系,科技成果在转换中,可以逐渐建立按份共享制度体系。针对专利池、专利组合体系中,和知识产权直接相关的声明、许可、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措施以制度形式给出明确的要求,充分释放产學研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活力。

三是规范知识产权各种费用征收,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和年费标准,减轻专利申请人和所有人的专利投入,同时加快知识产权行政审批改革,缩短专利申请周期,提高审批效率。

四是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优势作用,牵头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各类技术人才、行业专家、科研院校更好的合作,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引进技术成果,加快知识产权的转化效率。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大型企业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针对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关注核心专业人才的引入、建设,确保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创作、使用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为顺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强的保障。

六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科研工作人员自身知识产权意识,将职务专利和非职务专利的界限给出明确的划分,用于进一步提高各种人员在科技成果创新方面的判断能力。

四、结语

科技创新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升,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了法律政策支撑不到位、技术评审体系不科学、产学研合作形式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足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科技成果逐渐实现经济效益转化的过程中,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进行持续完善,并将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转化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充分配合市场管理领域、产业政策领域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规的作用发挥,有效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冲突,以此实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邱洪华,王斌,杨柳.中国境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基于专利的视角[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6):85-95.

[2]董国升,那可.创新保险服务增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融资的保险支持[N].黑龙江日报,2021-10-30(4).

[3]王芳.创新驱动战略视域下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10):42-46+66.

[4]刘超.知识产权文化生态视角下河南科技创新效率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5):45-51.

[5]李冠男,张丁然.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和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21(17):100-103.

[6]邹润榕.创新创业生态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对接模式[J].广东科技,2021(8):107-109.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保护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