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2023-05-30 21:30王虎学王薪岩
唯实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王虎学 王薪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确理解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全党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理论课题和重大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明显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大地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现代化不是只有“一条道路”,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单一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一定是多样化的,有多种选择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是独具中国特色、具有显著优势的现代化新路。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优势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改变命运。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星火燎原之路点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1]102星火足以燎原,但星火不是一天形成的。近代中国饱经沧桑,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期间无数仁人志士登上历史舞台,发起了各种爱国救民的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点起了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1]106。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带领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用武力去反抗暴力,用勇气去面对戾气,用智慧去战胜狡狯,不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1]10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彻底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旧中国的一系列特权。这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埋下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火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100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战胜一场又一场风险挑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成就,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强国建设之路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和力量。“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2]124。中国的前途命运始终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总目標,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3]。成立新中国,开启新征程。新的征程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建设之路的奋斗征程。新成立的中国尽管独立,但“一穷二白”,“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4]116。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实现了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领导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目标,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现代化、工业化建设,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向强国建设的现代化转折。新的社会制度,“要使它最后巩固起来,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268。现代化建设从工业化起步,但不止于此,“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4]116。历史和实践证实,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整体风貌,旧世界的中国是封建落后的中国,新世界的中国是现代化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具有改变自身前途命运的能力,并凭借一己之力,自力更生、艰苦卓绝地筑牢发展之基,开创强国之业。

改革创新之路引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不仅决定当代中国的命运,更改变当代中国人民的命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鲜活力的体制机制、促进快速发展的物质保障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优势。邓小平指出:“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唯一正确道路。“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又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丰富的资源,加上利用世界的先进技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可能的”[6]。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国家加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成功缩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新的征程上,党继续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创新,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强国建设、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民族复兴之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勇气与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新的时代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突破;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从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来看,民族复兴之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勇气与决心,使我们更加自强自信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优势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43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444。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代化的政权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高度概括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贯穿这一理论的始终。“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8]435是最早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列宁接着将这两个阶段明确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里我们也就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问题”[9]268;毛泽东进一步将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4]116,并明确指出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概括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相适性,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也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最新总结,中国实现现代化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仍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8]159。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理论探索中,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进行顽强拼搏,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变革,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领导核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0]44。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历史事业的重要领导和组织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第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这表现在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建设现代化国家须有效结合并精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和现实支撑。第三,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期间取得了丰厚的历史成就,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领导核心。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提供真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人类优秀思想理论成果,“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光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提供真理力量。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1]300。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必然性,為人民指明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中国指明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探索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现代化社会。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50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理论的显著特征。最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真理力量。100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牢记实事求是,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须发挥亿万人民创造的磅礴伟力。“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12]532。中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规模巨大是我们迈入现代化社会的突出特征,须扬人口规模巨大之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第二,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久韧力。“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3]200。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道义制高点、制胜点。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要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效力。“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7]299。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丰厚的物质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第四,中国式现代化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恒心毅力。“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7]559-560。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生態文明理念与治国理政方略,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第五,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2]57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特色鲜明的理论智慧。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办好中国现代化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首先,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世界任何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和显著优势。拥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方能行稳致远。其次,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长点,关键在于具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蹄疾步稳,生生不息,顺利实现。最后,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成败。党的领导既有效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又高度凝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起步以来,党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发展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地注入前行动力。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可以看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全面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集中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优势力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让一切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优势资源充分涌现。党的领导是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系统的决策思维与系统的工作方法引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党的领导是整体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领导方式上更加科学,在理论思想上更加统一,在民主政治上更加团结,在步调行动上更加一致,这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得到坚强有力的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和力量都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基和力量也都在人民。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2]287。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活动,更是群众的活动。一切伟大的历史活动之所以合时宜,是因为在本质上历史活动仍然是在群众生活的条件和范围内所进行的活动,这种群众活动不是由少数人组成,而是由全体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第二,人民群众是党领导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底气。党扎根人民、生于人民、服务人民,脱离人民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创造力,党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这是党顺利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分割开来、对立起来,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企图、目的都不会得逞。第三,民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实践中,一开始就和这种共产主义批判相适应的,是广大群众的运动”[12]290。党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党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危险在于脱离群众。为此,党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建成全面小康,促进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党的使命和责任。总之,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由人民所享,我们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基本经济制度铸牢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保证。中国实现现代化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支撑,“特区姓‘社不姓‘资”[5]372,公有制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补充,“‘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5]373。公有制经济保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显著标志。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中国实现现代化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要坚持按劳分配。“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8]434。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8]435-436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制度的生命力也在于实践中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集中体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铸牢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保证,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区别于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使中国式现代化明显区别于西方任何国家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指导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导是党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根本所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50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灵魂。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接任何风险挑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使命、新境界,不断向世界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的担当;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拓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向着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方向破浪前行。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优势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文化底蕴优势。

文化自信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7]120。文化引领前进方向,文化自信更能塑造民族伟大复兴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社会活力的来源,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建设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秉持足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这种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近代中国备受压迫,无数仁人志士领导了各种爱国图存运动,这是镌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强大文化基因,指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成为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强劲动力、卓绝力量,新中国是拼搏进取、昂扬向上精神的缩影,中国人民善于用勇气和智慧创造惊天伟业,用勤劳和汗水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决定当代中国和人民的命运,更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是锐意前行,实现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指引我们大步向前,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古人的智慧是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也代表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显著优势。“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序)。现代化建设靠人民,现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天工开物》序)。中国式现代化集众多优势资源之长,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苞物众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管子·白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传承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中国古代典籍造福万民的滋养,从而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动力和文化力量。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有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12]550。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一个过程,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精神生产不过是以思想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生产。党的二十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须汇聚起丰厚的物质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跨越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7]299。现代化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同步的进程,只有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发展。“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必须集中优先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筑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经济引导力和文化凝聚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与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14]38。如果从文明的维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內生并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方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文明是内嵌于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和价值适应性,或者说,现代化本身蕴含并必然指向一种文明形态,就此而论,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内生并最终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从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机制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出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延绵不绝的人类智慧和文明力量。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下实现的文明,是占领了真理制高点和道义制胜点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文明自觉,也为新时代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在任何历史条件下,“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创造与实践创新。

综上,“四个自信”从四个维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发扬中国式现代化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显著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王虎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薪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