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选锋 张丽楠 芮敏
摘 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经过40余年的持续和大力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掌握现状,查找问题,提质增效,寻求更大发展,日益成为猕猴桃产业面临的关键课题。立足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长期深入猕猴桃生产一线,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收集整理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周至县;猕猴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周至县是西安的西大门,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负盛名。全县总面积2974千米2,其中山区地形面积占比达到76%,秦岭北麓面积占据西安市秦岭北麓总面积的41.8%,2021年农业产业增加值42.24亿元,增长8.7%。周至县自然生态优越,襟山带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县域森林覆盖率为66.6%,境内河流年径流量达10亿米3。周至县农业特色鲜明,规模特色产业以猕猴桃、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占据主导地位,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同时也是西安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地,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等荣誉。
1 发展成效显著
周至县位于秦川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冷暖适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下水源充沛,特别适宜优质猕猴桃的种植和生产。多年来,周至县始终坚持农业兴县的理念,确立了猕猴桃产业兴县富民的支柱地位,已成长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荣获“中国猕猴桃之都”、“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先进县”等美誉,周至猕猴桃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51.74亿元蝉联中国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
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43.2万亩,约占全国的15%,全球的12%;年产鲜果53万吨,约占全国的25%,全球的15%,年产值达60亿元;果农人均收入接近1.4万元,批准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电商和微商经营户4000余家,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30万人,形成了产销加一体化的良好经营格局(图1)。
2 猕猴桃产业存在问题突出
2.1 果农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新技术推广缓慢
周至县从事猕猴桃生产和管理的果农,年龄在55~60岁的占所有果农的75.5%以上,且初中文化程度达到93.6%,年龄大,体质弱,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局限性大,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慢,在日常的生产中,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采用传统方法管理果园,缺乏科学栽培意识,采纳应用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方法迟缓滞后。在果园管护过程中,大多不能够按照技术要求严格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长期粗放管理现象,导致“细弱树”植株大量出现,树势抗性差,病虫害发展迅速,产量品质下降,收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2 品种较单一,肥药用量大,销售价格低于预期
周至县猕猴桃经过40余年的集中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大,处于猕猴桃产业的领军地位,然而,在2010—2018年,猕猴桃品种依然是以20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栽种的秦美和海沃德等品种为主,该品种传统落后,成熟上市过于集中,口味不佳,难以满足消费市场新需求,造成猕猴桃价格大幅下跌,长期处于猕猴桃销售均价之下,增产不增收,大大挫伤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果农盲目追求产量,轻视果品质量的提升,果树生长期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花果期留果量过大,果实生长期超量使用膨大剂,致使大果型猕猴桃大量产生,口感变差、品质变劣,贮藏期严重缩短。还有部分果农缺乏科学理念和正确认知,违背猕猴桃生长发育规律,早采早卖,随意抬价,盲目惜售,错失最佳销售时机。
2.3 原生产品多,鲜果占比大,产品加工能力不足
截至目前,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拥有43.2万亩的种植面积,53万吨的超级鲜果年产量,60亿元的超大年产值,呈现出一幅“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美好景象。然而,周至县现有果品包装企业不足20家,猕猴桃加工企业仅有40家左右,猕猴桃年加工量约10万吨,仅占总产量的21.7%。周至县果农过分依赖鲜果市场,猕猴桃产品大多以鲜果形式出售,鲜果销售量占比达到80%,猕猴桃采收季节,大量猕猴桃鲜果集中上市,争相售卖,出现一出出恶性竞争事件,究其原因,猕猴桃深加工严重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目前,深加工不足依然是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短板”,现有的猕猴桃加工企业数量不足,实力不强,缺乏规模化生产、以及先进的加工设备、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产能不高,产品品质不佳,产品类型单一,猕猴桃产业链条延长无力,高端猕猴桃加工产品依然稀缺。
3 合理化的建议
3.1 強化技术,实施标准生产
任何时候,质量都是产品的生命线,周至县猕猴桃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开拓更大的市场,必须以高质量猕猴桃产品生产为核心,更加重视和全面加强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推广“品种新优、单枝上架、定量挂果、配方施肥、生物防治”五大猕猴桃生产关键技术,不断提高猕猴桃管理水平,促进猕猴桃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稳步转变。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长期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对果农进行科学培肥、定型定果、修剪采摘、绿色防控、运输贮藏等重要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提升广大果农的生产管理技能。鼓励猕猴桃生产者参照猕猴桃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严格实施规范化的生产管理,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猕猴桃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强猕猴桃产地环境检测、产品安全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力度,严控猕猴桃市场准入关口,在采果期严格遵守猕猴桃生长规律,完熟采摘,及时上市,严厉打击品质低劣猕猴桃产品走向市场,减少农药、化肥和膨大剂的使用频次、数量和投资费用,切实实现猕猴桃绿色、标准和高效生产(图2)。
3.2 合理布局,推广新优品种
历经40余年的发展,目前,周至县栽培的猕猴桃品种还有相当一部分依然是秦美和海沃德、徐香等老旧、不良和低产品种,品质更优口味更佳的翠香、金福(图3)、瑞玉等新优品种占比有限,市场缺口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猛提升,人们对猕猴桃口感及品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优品种的引进和应用日益迫切,成为周至猕猴桃发展的方向。发展新优品种,必须坚持政府宏观指导、科技部门严格把关的原则,统筹考虑新优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因地制宜,及时更新现有不良品种、不受消费者喜爱和市场欢迎的老旧品种,考察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新优品种,坚决做到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种植的新品种引用基本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引导果农采取高接换头的方式,对老果园老品种进行更新换头,在原品种的基础上嫁接新品种,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发展和繁育出适宜本地种植的拳头品种,做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错时上市,抢占市场。
3.3 加大宣传,多种渠道营销
叫响“周至猕猴桃,鲜甜自有道”等现有的宣传口号,着力打造更多带有周至特色、朗朗上口、记忆深刻的猕猴桃宣传语,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周至猕猴桃,喜欢周至猕猴桃。下大力气培育、引进和扶持大量电商、微商、大型销售平台,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到猕猴桃销售之中,同时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和打造猕猴桃专业营销团队,强化猕猴桃专业销售硬实力。也可通过全媒体宣传营销产地行活动、猕猴桃树体认领,以及直播、代言、短视频等多种方式销售猕猴桃,寻求与全国一线核心城市的大型水果超市、水果市场、大型企业、高校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减少销售环节,及时快速将猕猴桃推销给消费者,还可加大投资,建造猕猴桃电子商务平台、大型中转仓等,加大猕猴桃线上销售力度和物流速度,将最新鲜、最美味、最贴心的猕猴桃送至每一位消费者的手中,以科技打造品牌,以质量开拓市场,树立周至猕猴桃良好形象和优质口碑(图4)。
3.4 建造果库,注重精深加工
猕猴桃产品常温下不耐贮存,汁液多,容易腐烂,必须在配套完整的贮藏设施的同时,快速向猕猴桃深加工领域迈进(图5)。目前,周至县已建成和拥有猕猴桃贮藏库2600余座,其中千吨以上高档气调库26座,年贮藏能力35万吨,深加工企业22家,加工产品有果干、果糕、果酒、果醬、饮料、冻果等系列多样化产品,年加工能力10万吨。但与超一流的猕猴桃生产产量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周至县猕猴桃产业需要取得长远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继续培育和发展一批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大、素质强、形象好、文化优的大型龙头企业,通过他们来拉动产业的发展,对现有猕猴桃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进行整合,立足果品质量,从品牌规划、推广、营销等方面创新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树立周至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