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强 武彦军 田新民
摘 要:柑橘是市场中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近年来其消费规模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极大地带动了柑橘产业的发展。在柑橘种植过程中,除了落实基础性管理措施以外,病虫害所带来的威胁不容小觑,不仅会对柑橘产量及品质产生影响,如果病虫害一旦失控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在柑橘种植中应注重病虫害综合防治,保证柑橘种植的安全和效益,推动柑橘产业快速发展。据此,结合柑橘种植技术,分析病虫害产生的特点及常见类型,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以适应柑橘产业病虫害防治需求。
关键词: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柑橘在农产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比重,其既可以满足家庭的日常需求,也可以用于饮料等加工领域。柑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味道酸甜且外观美观,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随着市场对柑橘产品需求的增加,柑橘种植面积与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大,在给种植户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各类病虫害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威胁,如果不加以防范及控制,势必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经济效益与市场供需平衡。目前,在柑橘病虫害相关防治技术方面,以综合防治技术为主,即针对不同的防治需求,采取适宜的防治方法以降低防治成本,满足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要求,大幅提升柑橘产量及品质,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1 柑橘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1 明显的偶发性
柑橘作为一种传统型的经济作物,在种植规模及普及率上占据优势,而柑橘病虫害也难以避免。随着柑橘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取得极大进步,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逐年下降,但仍无法全面规避病虫害风险[1]。并且,在病虫害防治技术进步的同时,病虫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一些之前较为流行的病虫害风险在降低,如吹绵蚧、恶性叶甲、潜叶甲、疮痂病等,但部分新出现或变异的病虫害仍在小规模暴发,如柑橘粉虱、黑刺粉虱、砂皮病等,极大地增加了柑橘种植的风险。由于柑橘种植产业发展加速,使各类病虫害具备了较强的潜伏性,在短期内较难发现,且呈现出偶然暴发的现象,给病虫害防治带来诸多挑战。
1.2 病虫同步危害
由于柑橘种植的产业化变革,为增加柑橘种植的产量,其种植密度往往比较高,如部分平原地区柑橘种植密度达到1200~1500株/公顷,加之日常管理方面的因素影响,柑橘的自然抗病性有所减弱,如果园透光性、通风性较差,这也成为病虫害发生的直接条件。而从种植户角度来看,由于柑橘种植规模发展过快,其中部分种植户并不具备种植经验,因此在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同时,由于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的缺失,诱发各类病虫害的同步危害,给柑橘种植造成更大的风险,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势必会给病虫害扩散带来隐患。
2 柑橘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
2.1 黄龙病
黄龙病也称黄枯病,该病属于柑橘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黄龙病主要以真菌对柑橘产生侵害,如亚洲韧皮杆菌等(如图1)。从其对柑橘的影响表现来看,具备如下发展特点:(1)柑橘黄龙病一般5—9月为高发期,因此可判断该真菌有喜暖湿的特点;(2)黄龙病的发生主要源自于柑橘苗、接穗与柑橘木虱等方面,由于该病害的传播路径比较多样,其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广,传播的速度也比较快,一旦发病则会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3)当柑橘发生黄龙病害时,通常表现为根尖、叶片、结果等部位发黄、变硬,并且颜色也会随病害的加剧而变深,直至柑橘叶片及根部坏死。
2.2 炭疽病
炭疽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在柑橘种植过程中也时有发生,炭疽病也被称为皮炎病,由小簇壳菌作为主要的危害源[2]。对柑橘不同部位产生不同影响,常见的以柑橘枝叶为主,具体来说包括如下表现(如图2):(1)当柑橘叶片受炭疽病感染时,一般会导致柑橘叶片出现叶斑病或者叶枯病,如叶斑病高发于旱季,表现为叶片边缘出现黄褐色的病斑,随着病程的延长,还会出现黑色小斑点。叶枯病则从柑橘叶片尖部开始发展,当叶片受到严重影响时会导致落叶。(2)当柑橘枝条受到炭疽病感染时,同样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病害表现:如出现慢性影响时,枝条周围会逐渐出现淡褐色椭圆形病斑,柑橘枝叶颜色也会逐步转为灰色,最终导致柑橘枝叶枯萎;当出现急性感染时,通常会从枝中部开始蔓延,并且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柑橘树死亡。(3)当柑橘果实受到炭疽病感染时,其表现为果实变干或腐烂。
2.3 潜叶蛾
柑橘种植中除了病害影响外,虫害同样对柑橘种植产生巨大影响。潜叶蛾作为柑橘生长期间的常见虫害,所带来的影响及危害巨大。通常而言,潜叶蛾成虫体长2厘米,翅宽约5.3厘米,前翅为叶状、针形,中间有缘、有细长毛,基部为条状的黑色,幼虫则较扁平,如梭形,头较尖,腹端有口。从潜叶蛾的发生时间看,在4—10月期间均有暴发的风险,高峰期一般在夏季的7—9月,它会对柑橘的新梢造成危害,甚至诱发其他病虫害,严重影响柑橘种植的安全性。
2.4 矢尖蚧
矢尖蚧即介壳虫,其对于包括柑橘在内的诸多农作物产生危害,主要危害目标为柑橘叶片、果实、嫩梢等部位(如图3)。当柑橘出现该虫害时,受害区域通常会表现为黄色斑块,同时会使叶片卷曲、畸形,导致柑橘生长变得异常迟缓,长期危害会大幅降低柑橘产量及品质。
2.5 红蜘蛛、锈蜘蛛
在春季属于上述两种虫害产生的高峰,由于其繁殖能力异常强悍,在柑橘种植中具备短期内大规模暴发的风险,因此在柑橘种植过程中注重防范,尤其是应提前做好预防与及时观察,一旦出现这两种虫害应立即处置。
3 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3.1 农业防治技术
所谓农业防治技术,也是柑橘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型技术,即旨在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优化柑橘生长环境,逐步实现柑橘抗病虫害能力提升。(1)在幼苗选育阶段,应当做好选种与处理,保证柑橘种苗的整体质量,同时要注重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改良工作,及时对种植区域实施土质监测及改良,利用施有机肥、深翻等方式,使土壤适宜柑橘的快速生长。其中,松土的深度一般可保持在20厘米左右,施肥量则根据土壤肥力数据灵活确定。在果园管理阶段,需要按時进行除草与施肥,根据柑橘生长周期,及时做好补水、补肥等工作,为柑橘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提升其自身抗病能力。最后,在修剪与维护时,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枝条修剪,保证果园保持良好的光照与通风效果,避免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依据技术标准控制挂果量,保持充足的营养供应和产品质量。
3.2 物理防治技术
将物理防治应用于柑橘种植领域,其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色性等特性,对各类害虫进行捕杀,以达到控制其种群数量的目的[3]。比如,在对卷叶蛾、吸果夜蛾等害虫进行防治时,可以在果园设置相应密度的杀虫灯(如图4),在对木虱、蚜虫等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红蓝板进行吸附。通常情況下,灭虫灯的设置时间应在3—10月份,设置密度一般为1盏/亩,高度为1.8米左右为宜,红蓝板的设置则在春季为宜,密度为2~3个/亩。另外,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也可以采取相应的物理防治技术,在降低柑橘病虫害防治成本的同时,达到绿色防控的效果,全面保证柑橘产品的质量。
3.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其利用自然生态中的食物链理念,通过引入病虫害天敌实现自然防治,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大幅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比如,在螨类害虫的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尼氏钝绥螨防治;在矢尖蚧类害虫防治中,可以利用方头甲和红点唇瓢虫进行防治;在炭疽病的防治中可以采用多氧霉素进行防治等。另外,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大量高效生物农药问世,其特点是在保证绿色环保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病虫害杀灭效果,在使用中只需要按照相应的配比施药,便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等三大类。其中,植物源农药包括烟碱、昆虫早熟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等;动物源农药包括吡虫啉、扑虱灵、农梦特、卡死克、菌毒清等;微生物源农药包括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浏阳霉素、华光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多抗霉素等系真菌类杀虫剂。生物农药特点是保证绿色环保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病虫害杀灭效果,在使用中只需要按照相应的配比施药,便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3.4 化学防治技术
在柑橘种植环节,化学防治是一种基础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农药的药理特性适时喷洒,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在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中,具备见效快、成本低、易操作等优势,但其劣势也相对明显,即具备一定的毒性及残留。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科学选择化学药剂的品种,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药效及低毒、低残留等效果[4]。当柑橘进入采收期时,需要在采摘前一个月停止使用化学药物。在化学防治的应用方式上,除了常见的喷洒外,也可以采取涂抹、灌溉和注射等方式,以增强化学药物应用的针对性,达到降低成本和提升效果的目的。
4 结 语
综上所述,柑橘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已逐步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面对庞大的柑橘种植产业,必须要加强在技术领域的深耕,尤其是要突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挖掘。针对各类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需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技术手段,科学有效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柑橘种植安全及柑橘品质,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雷.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农家参谋,2019(3):76.
[2]马艺海,金林利.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2):140.
[3]石印保.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8):120-121.
[4]蔡林.浅谈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