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纹样不仅是人们所创造的内容,它也展现着创造者的审美,更是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葡萄纹作为一种外来纹样,因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而传入本土,之后便逐渐受大家所喜爱并将其发展为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为其赋予了丰富的寓意,例如“五谷丰登”“家庭和谐美满,人丁兴旺”等。本文以葡萄纹为主要研究对象,体会历史长河中葡萄纹的传承和演变。
一、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一)概念
从文字的字面上来看,“图案”是指图形的设计方案。它既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而“传统图案”是各时代流传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图案。具体纹样包括祥云纹、夔龙纹、凤鸟纹、如意纹、水纹、葡萄纹等很多种图案。
(二)起源
传统图案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等器物上,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或者记录一些活动。也因此一些能够准确表明含义的图案开始出现在一些陶器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象形文字,再到人们不断通过声音、形象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丰富,从而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传统图案。
(三)种类
传统纹样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但无论是早期简单明了的图案纹样,还是随着时代变迁逐渐精美或风格独特的图案纹样,都代表着相应时期的人们所具有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从图案特征方面來看,传统图案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直观来看排列整齐,细看之下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是一种秩序的美感。
二、传统葡萄纹的传承及应用
(一)葡萄纹的起源
葡萄纹,即使不了解的人也不难理解,是一种以葡萄为主体的装饰纹样。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便已有我们所理解的生活中的葡萄种植的记录,但最早的葡萄图案作为装饰元素出现在艺术作品中是在十八王朝底比斯城市长色涅芬墓中,其墓室的壁画中有着大量的葡萄纹饰,枝繁叶茂,葡萄密密麻麻。
后来葡萄的栽培技术从古埃及传入了古希腊。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也是古希腊人和色雷斯人所信奉的葡萄酒之神(因为传说是他首创了葡萄酿酒,并将葡萄的种植方法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因此有关于他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现葡萄的纹饰,例如《狄俄尼索斯航海》(如图1),绘制于陶器的底座上,画面中狄俄尼索斯面对危险使用魔法,船帆上面长出葡萄蔓和七串葡萄。画面简单有趣,也体现了希腊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古罗马人深受古希腊人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浮雕、壁画等也经常装饰有葡萄纹,古罗马的葡萄纹多为对称式或缠绕式,经常用来点缀柱式建筑的筑头,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神圣内涵,也常会配合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出现。
(二)中国传统葡萄纹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开始出现葡萄纹就要说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本是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促进了文化交往频繁,在与他国交往中他带回了葡萄纹饰品,从此国内也逐渐有了葡萄纹饰。出土于新疆和田山普拉西汉晚期墓的葡萄纹罽毛残片,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葡萄纹织物。但国内早期的葡萄纹还只是简单的模仿,出土实物较多的基本在新疆地区,数量比较少。汉代以后,葡萄纹饰稍微多见了一些,主要运用于壁画或织物上。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人兽葡萄纹罽,画面中就有人物、动物以及成串的葡萄和葡萄藤蔓,还有一些小花作为点缀。不过当时的葡萄纹并不是主流纹饰,所以对后世文化影响也不是很大。
葡萄纹在唐代以后开始盛行,唐代的铜镜是承载葡萄纹最多的一种载体。葡萄纹图案本身也分为几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葡萄与动物的结合,也就是“海兽葡萄纹”,也叫瑞兽葡萄纹(唐代看重葡萄的瑞相,也称葡萄为“瑞果”,所以也对应为“瑞兽”,有绵延祥和之意)。这里的葡萄纹也是作为一种西方意象出现,只是单纯的审美受大家所接受,还没有什么本土的寓意在里面。
唐代铜镜精美瑰丽,流畅华丽,在造型上突破了汉铜镜,例如海兽葡萄纹铜镜(如图2),内部区域以伏兽镜钮为中心,八瑞兽两两相对环绕一圈,分作俯、仰、蹲、跃等不同形态。整体纹饰采用浮雕技艺,伏兽、舞人、禽鸟、瑞兽生动活泼,活跃于一串串葡萄和一片片叶纹底纹间,展现了多元的大唐文化。这种结合类型中葡萄图案,葡萄藤蔓弯曲环绕,葡萄本身果实饱满,使画面更为丰富紧实,更多的是起到辅助性纹饰的作用。第二种类型应当说是葡萄藤和动物的组合,由金箔花鸟铜镜(如图2)可以看到,禽鸟的周围围绕着葡萄藤蔓,表达了动植物之间也是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相融。葵口花鸟纹镜也是鸟雀与葡萄(藤)的结合,仍然是葡萄藤围绕着鸟雀,与金箔花鸟铜镜不同的是这里有明确的葡萄纹样,铜镜的边缘还有蝴蝶停落在花朵上,中心是被誉为“君子之花”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里也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景。第三种类型是单纯的葡萄与葡萄藤,这种纹饰不单单在器物上,也出现在衣服纹饰上,由于葡萄本身所具有的弯曲的特点,在纹饰上也依旧是缠绕式的方式呈现。第四种类型是单纯作为水果去装饰的纹饰。
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唐代时葡萄纹也大量应用在石窟装饰里。敦煌石窟中,唐代的装饰里就运用到以葡萄为主的葡萄卷草纹。长安所在的京兆地区,还有葡萄题材的石刻。莫高窟334窟就有彩塑佛弟子,其衣服上的图案布满缠绕交织的葡萄纹。今陕西乾县乾陵博物馆藏有唐神龙二年的石刻线画,画面中的侍女就是身穿胡服,手里端着葡萄,此画原刻于永泰公主墓石内部的南面西间。这些都展示了葡萄纹在服饰上的广泛运用。拿葡萄纹这种外来的纹饰来举例,这种外来文化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花鸟类纹饰为主流的趋势。
葡萄纹之所以能在盛唐时期成为主流纹样,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当时国力的强盛使得国家对于外来文化也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和适应力。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下唐朝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一段时期,确实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时间越久也越能发现工匠们在模仿吸收外来文化时也没有一味地复刻,而是取其精华,在吸收的同时也加入新鲜的血液,融合成新的表达或寓意。这是现在的我们,作为设计者也要去实践的精神。多去了解、研究,同时也要萌生自己的思考,要有结果。
宋朝与唐朝时期的审美则完全相反,统治阶层也更喜好诗情画意,沉溺于艺术的世界当中。这一时期追求自然之美,造型也趋于写实,所描绘的事物都是栩栩如生,纤巧典雅,与丰满华丽的唐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元代时期的葡萄纹更多地会出现在青花瓷器上,这也和当时的青花出口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葡萄纹是其更喜欢的纹饰,元青花自然多数都会有葡萄纹在其中,但也多是作为边缘或小部分的点缀,以辅助的纹饰出现。
明清时期的葡萄纹,可是个重要的纹饰。大体上其实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水果葡萄的形式作为单纯的图案,例如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清雍正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都是瓷器本身只单纯有几串葡萄的图案。但相比之下,明朝的图案更注重填色,勾线则不十分明显,显得层次感变弱,画面有少量的留白;清朝则注重勾线,果实也更为圆润,图案化明显,画面留白较多。我们还可以在清代的瓷器中看到“五色葡萄”,如清雍正斗彩松鼠葡萄纹葫芦瓶。第二种类型是葡萄与松鼠的组合,例如明天启青花松鼠葡萄纹多棱瓷罐、清光绪青花松鼠葡萄纹碗。两者皆构图饱满,叶片有深浅之别,但清代更为写实细腻。另外从明代的部分瓷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葡萄纹刻画重点不再是葡萄的“瑞相”,而对枝叶、藤蔓等方面更费心雕琢,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葡萄也许增添了新的寓意。这件事要从岳正的“葡萄说”说起,岳正本是考取功名为官,后因冒犯上级遭到贬谪流放,后又复官,可以说是一生坎坷,他借画葡萄抒情,于是“葡萄”成了“正人君子”的形象,自此之后便有一些文人也借葡萄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明末清初的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乱,人口大减,人们便开始期盼太平长寿,子孙繁衍,在此之后就出现了“福寿葡萄”,这时期的葡萄便继承了“多福”“多寿”“多子”的寓意。从葡萄纹的演变来看,我们既能看到历史的传承,也能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地区,特定文化所体现出的特定的特点和寓意。
三、传统图案中葡萄纹的现代设计应用
(一)葡萄石榴纹藻井团扇
该作品的作者是一名年轻的刺绣艺术家——石佳冉。她的作品多为团扇,其内涵是以中国的刺绣工艺为灵魂,结合欧式的刺绣技法来呈现传统刺绣、传统图案的魅力。
她的葡萄石榴纹藻井团扇(如图3),画面中四个对角是四颗石榴,八串葡萄环绕中心形成闭环并由十二片叶子将其与石榴串联在藤蔓上,并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的时尚元素,加入了造化与金工等技艺,使得画面中的葡萄或石榴生动立体,晶莹剔透。其石榴的红色既突出主体物也不显得俗艳,搭配葡萄的浅紫色以及偏素色的背景端庄大气,尽显东方的含蓄精致之美。
(二)故宫文创——松鼠葡萄纹碗碟
在信息多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创产品成为宣传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便利常实用的方式。我们常能在博物馆的周边小屋中看到有着各种传统图案的纸扇、书签、水杯等产品,虽然我们不能把精美恢宏的历史文物“带回家”,但可以买上一两个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留作纪念。
故宫文创应当是国内最早“出圈”也是最受大众关注的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而松鼠葡萄纹碗碟便是设计师以清光绪青花松鼠葡萄纹碗为设计灵感而创作出来的系列餐具,该系列的每一个碗碟上都有葡萄纹,有的画面是茂盛的葡萄藤以及丰硕的葡萄果实;有的则是大面积的留白,在边缘以部分葡萄藤及葡萄作为点缀,在淡雅的蓝色中一只金色的松鼠是点睛之笔,将画面中的灵动感一下凸显出来,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四、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形式,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都应在坚守本心的基础上去吸收其他的优秀文化。传统图案元素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今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东方之美”。
参考文献:
[1]王玉芳.流传与移植——试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葡萄紋的流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5):90-96.
[2]王振华,万青.唐代葡萄纹的应用及审美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43-45.
[3]李熊熊.明清瓷器“葡萄纹”寓意之变迁[J].东方收藏,2015(08):47-50.
(作者简介:郑翘楚,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