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刚 王运宝 姚成二
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坚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推进,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抓落地,助力和田皮山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跨越4000多公里,合肥与和田来了一场“走亲活动”!
2月26日,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10户“最美家庭”与安徽合肥市的10户“最美家庭”相聚合肥,举行“皖和两地‘最美家庭一家亲”结对走亲活动,共同栽种由16棵石榴树构成的“皖和林”,共话民族团结情,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万籽结同心,民族团结一家人。这是安徽和田两地跨越千山万水的又一次牵手,也是安徽与和田情同手足的真实写照。
2010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安徽省负责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10多年来,先后有四批干部人才勇担援疆责任和义务,奋战奉献在援疆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主持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期间,亲切会见了援疆干部代表,并指出,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援疆干部人才的极大关爱,让我们一线援疆干部倍感温暖、倍感振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做党中央的忠诚卫士,坚决把援疆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到位。”安徽省援疆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指挥长周密告诉《决策》。
勇担使命,忠诚尽职。十年多来,安徽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上,走出了一条体现安徽特色、符合受援地实际、传承融合创新的援疆之路。
提起皮山,很多人会觉得陌生,皮山在哪里?
打开中国地图,皮山地处新疆最南端,南倚巍巍昆仑山,与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交界,是一个维吾尔族占97%的多民族聚居边境县,边境线长54.5公里,北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0公里,全县山区占37.9%,沙漠占39.5%,气候干燥,终年少雨,地震频发,一年沙尘天气高达200多天。
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皮山经济社会发展。当地产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一产比重和三产比重高,二产比重过低,2022年二产占GDP比重不到20%,曾是新疆22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南疆地区最难啃的“硬骨头”、和田地区的“口袋底”。
面对艰巨繁重的援建任务,安徽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疆工作,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先后多次召开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援疆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和田地区以及皮山县考察指导援疆工作……让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备受鼓舞、倍增干劲。
援疆项目是增进民生福祉的落脚点,援疆资金是落实对口帮扶的发力点,援疆人才是推进援疆事业的关键点。《决策》从安徽省援藏援疆办获悉,10多年来(含2023年),安徽累計实施援建项目433类(个),拨付援疆资金45亿元,选派853名干部人才赴疆开展工作,帮助柔性引进教育、医疗、畜牧、建筑、交通等专业技术人才4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受援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9年12月,第四批106名援疆干部人才分批进疆接续工作,其中党政干部40名、专业技术人才2名、教师47名、医生17名。他们狠抓援疆规划执行和计划落实,承接好两个“五年规划”,迎检“十三五”考核,指导和田皮山整改完成75个自查问题;谋划“十四五”规划,围绕扶智、富民、安居、连心、固本“五大工程”,建立包括50多类项目、25亿元的“十四五”援疆规划项目库。
项目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抓好落地落实。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建立与皮山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推进项目建设,并制定责任清单,每个重点项目明确1名指挥部成员、1名县领导牵头,加大协调推进力度,以全力奔跑的姿态、只争朝夕的干劲,提速攻坚。
在项目落地落实中,资金最为关键,其拨付进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开工建设、实施进度和工程竣工时间。
为此,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柔性引进审计人员帮助开展项目审计,在确保援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优化援疆资金管理,按照建设类、活动类、补助类等类别,规范不同进度拨款比例,建立完善了项目资金拨付“258”工作日制度,加快推进项目资金请款拨付,全力推进项目“规划图”“施工图”变成“竣工图”,助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提高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安徽省财政厅援疆干部雷华清告诉《决策》:“所谓‘258工作日制度,就是确保在援疆指挥部办公会会议纪要签发后2个工作日内,拨付援疆资金至受援地财政部门。督促协调财政部门收到援疆资金后5个工作日内,将援疆资金拨付至项目法人单位账户。对于补助类项目,应在项目法人单位收到援疆资金后8个工作日内,拨付至项目实施单位或补助对象账户。”
同时,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援藏援疆办的部署要求,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组织实施结余资金专项清理,规范权限、规范流程、规范操作、规范落实,形成清单管理、分类推进的工作闭环。“我们耗时2年,基本完成了十年来历史遗留项目和沉淀资金清理,释放出一批援疆结余资金,为支持和田皮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有效提升了援疆资金综合效益。”阜阳市援疆干部谢兰臣告诉《决策》。
援疆资金安全拨付到位,项目提早开工,规划提前完成,让沉睡资金“活起来”。2020年以来,安徽用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援疆答卷,累计拨付资金17.2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45类(个)。
这是对安徽全体援疆人使命感、责任感的最好诠释。“安徽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项目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抓手,立足受援地实际,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奋力推进对口援疆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助力和田皮山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和田地委书记刘琛说。
年近七旬的麦合苏提·麦麦提,年轻时在建筑工地干活,膝盖受损严重,拄着拐杖都走不稳。
2020年,麦合苏提听说这个病有可能在县医院就能治,决定试试。经细致检查,医生建议他做关节置换手术,麦合苏提决定先治疗一条腿。“做完手术后,恢复得很快。手术费用共计5.2万元,报销完只花了8000元。”
当年6月,安徽投入100万元开展“皖疆关爱”行动,对皮山县16个乡镇的老年群体进行筛查、实施关节置换手术。麦合苏提借此机会,给另一条腿也做了手术。这次他一分钱没花,费用全由安徽援疆资金承担。
“两条腿都恢复得很好,走路没问题,开车也不碍事。”麦合苏提高兴地说,自己已经买了车,准备带着家人出去旅游。
麦合苏提所提到的县医院,就是安徽援疆投资1.78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皮山县人民医院。皮山县人民医院院长翁振群说:“在安徽援疆的助力下,皮山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填补了140多项新技术空白,形成了辐射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网络,全面提升了皮山县医疗水平。以前皮山县的老百姓都去临近的喀什叶城县去看病,现在我们医院条件好了,很多喀什地区的老百姓都跑到我们这里看病。”
“皖疆关爱”行动下,已为99名患者进行免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让他们重新脚踏实地,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安徽坚持把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投入到基层,精准实施民生援建项目,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成员、省发改委援疆干部颜培兵告诉《决策》。
醫疗卫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幸福安康,是直接关系皮山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
为着力提升皮山县医疗服务水平,安徽安排援疆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皮山县妇幼保健站业务用房。实施皮山县AI+紧密型医共体项目和医疗检查补助项目,免费为7000对拟婚青年做婚前检查、4800多位孕产妇孕期医学检查。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积极助力和田、皮山疫情防控,帮助采购负压救护车、移动DR仪、口罩机等紧缺防疫设备和大量防护物资,并协调多支医疗队支援。
不仅是医疗,安徽还聚焦基础设施、教育、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贯穿于民生援疆项目,用真招、实招不断提升皮山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皮山县,最宽敞的马路是安徽大道,撑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骨架;最具发展活力的是安徽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成为皮山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新高地;最亮眼的建筑是安徽援建的学校、医院……
皮山县十余年来的沧桑巨变,不仅在城市,也发生在偏远的农村和牧区。
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点亮群众微心愿”活动,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皮山县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支持完成总投资7.2亿元的阿克肖水库,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巍巍雪山之中。皮山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晓勇表示:“阿克肖水库的建成,离不开安徽援疆的积极助力,建成后承担着为当地供水、灌溉、生态保护等重任,有效改善下游8个乡镇29.4万亩农田灌溉,可谓一泓库水利千秋,造民生福祉。”
在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是安徽援建的安居富民房和游牧民定居房,安徽投入援疆资金6.3亿多元,建设完成63565套,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项目,拨付援疆资金1.08亿元,实现6000余人次就业,让困难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获得了稳定就业收入。
如今,行走在皮山县城、乡村、牧区,一个个“安徽援疆”的标识格外醒目,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画卷,有力提升了皮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的同时,安徽省援疆指挥部还着力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成员、池州市援疆干部齐满清告诉《决策》:“我们组织实施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点亮群众微心愿活动,设立‘天天有感阳光基金,解决群众小事、难事、烦心事,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皮山鞋服产业园上班的布图拉·阿吾提高兴地说:“我来自乔达乡,我和丈夫来园区上班后,园区为我们解决了住房问题,我们把孩子也带在身边,这次通过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点亮群众微心愿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台电视机,孩子们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感谢安徽援疆的关怀,我们休息时候可以看看电视,家庭生活更加丰富了,可以更安心地在这里上班。”
截至目前,已为5个偏远乡镇3694名小学生采购校服,为24名困难家庭购置家具家电、进行房屋装修、改造牲畜棚圈,为3个边境执勤点购买了84台制氧机等,真正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
从“民生大事”到“关键小事”,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一个个精品项目,叠加成安徽援疆的十年轨迹。安徽援疆人更像是辛勤的工匠,一刀一铲将党的关怀、江淮大地的情谊,镌刻在昆仑山麓。
在皮山县克里阳乡中心小学,有1000余名学生,三年前,学校食堂只能同时容纳200人用餐,绝大多数同学取餐须在食堂门口排队等候,打完饭菜还要端回教室吃,十分不便。
池州市援疆干部王效龙走进该校,看到孩子们的用餐环境后,心痛不已,立即向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结对共建工作专班打报告,争取到了池州市结对共建专项资金,为校食堂进行标准化改造,并新建足球场和塑胶跑道。
现在的学校校园干净整洁,教学楼、食堂、操场等布局合理、面貌一新。下课铃一响,孩子们涌入新食堂惬意地吃着午餐,满满的幸福感写在脸上。
克里阳乡中心小学的蝶变,得益于一项有力举措——援疆干部进驻乡镇。2020年,按照中组部的统一要求,安徽首次选派22名援疆干部进驻乡镇,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组织同志们“人人学维语、遍访贫困户”,了解民情、增进感情,发展特色产业,为助力皮山乡村振兴、赋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而这笔结对共建专项资金,则是源于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的另一项创举。
2020年,在省援藏援疆办的统筹协调下,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积极推动,首次实现6个地级市结对皮山县16个乡镇,在助推产业发展、加强劳务对接、开展智力支持、加强交往交流、强化基层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援助帮扶资金6090万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将结对帮扶向村延伸,推动形成了安徽省50个乡镇结对帮扶皮山县50个村。
走进乔达乡,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映入眼帘,不仅有多功能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还有集中华文化长廊、群众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微型”公园,如今不仅是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平台。
亳州市援疆干部徐涛介绍说:“在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的指导下,乔达乡与亳州市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亳州市拿出了160万元的结对资金帮助建成这座文明实践中心。”
与此同时,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推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皮山县46个村,在农产品助销、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帮扶,捐赠款物1000多万元。还进一步推动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皮山县相关单位,推动学校、医院、开发区对口帮扶皮山县教育、卫生、园区发展等工作。
人人出力、人人尽力,通过积极调动安徽省各级机关单位及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协调汇聚各方力量,凝聚起安徽援疆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多层次、广领域、全覆盖的支援新格局,援疆工作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安徽援疆,亚克西!”一说起安徽援疆干部,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的父亲赞不绝口。
2021年3月,安徽援疆医疗队在克里阳乡开展“皖疆关爱行、复明工程走基层”筛查义诊活动时,发现了身患重度脊柱侧弯疾病的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脊柱侧弯疾病不仅直接影响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的成长,身高明显矮于同龄小孩,更严重的是,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内脏器官所受的压迫会越来越严重,可能会夺走这个年轻的生命,给本来就很困难的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事不宜迟,医疗队立刻上报安徽省援疆指挥部,随即迅速行动。
在安徽省卫健委、中国科大附一院大力支持下,皖疆两地多方努力,成功给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完成手术。这场接力救治皮山县男孩的故事,在皖疆两地传为佳话。
作为援疆医生,谈起援疆的动因,徐艳国深有感触地说:“越是艰苦偏远的地方,越需要发挥医生的专业优势。如果不去,会后悔一辈子的。”
背上行囊,西出阳关。2010年以来,安徽先后选派了4批、853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开展对口支援。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像天山雪莲、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植根于和田皮山,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为国家分忧、为新疆奉献、为安徽争光、为人生添彩”的精彩答卷。
从江淮大地到西域戈壁荒漠,援疆人面临的不仅是气候、时差、饮食等诸多考验,皮山地处地震断裂带,地震频发,在睡梦中时常被地震惊醒。
“安徽第四批援疆干部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考验下,在事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上精准发力,围绕民生改善筑牢稳定之基,创新产业援疆举措增强造血之能,拓展智力支援广度培养有用之才,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聚焦智慧教育文化潤疆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和田皮山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政治任务。”安徽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合作交流办主任侯锋平说。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对每个援疆人来说,家与国、情与理、取与舍、小我与大我是他们的必修课与必答题。
为交出高分答卷,每位援疆人在三年多来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远离故土亲人,舍小家为大家,把艰辛跋涉的足迹深深印在昆仑山下。在这个群体中,人人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李冬冬,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成员、省文旅厅援疆干部,父亲病危期间未能陪伴在身边,甚至在临终前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刘华,淮南市援疆干部,援疆期间被查出患有癌症,在组织关心下做完手术之后,多次谢绝组织安排提前返回的建议,毅然决然坚守在援疆一线,认真履职、默默奉献……
“第四批安徽省援疆干部进疆以来,坚持把援疆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春风化雨、善作善成扎实做好新时代新阶段对口援疆工作,建成一批好项目、形成一批好经验、树立一批好榜样,帮助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新疆发改委援疆工作处处长梁泉说。
“安徽援疆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他们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皮山老百姓的口碑,为皮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皮山县委书记冯武年说。
过硬的工作作风背后,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从第一批援疆干部进驻和田皮山以来,就把制度建设挺在前面。2019年12月,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進疆以来,更进一步严明援疆队伍纪律作风,狠抓警示纪律教育和制度执行,坚持“早晚两点名”,严格落实“五个严禁”“两个一律”管理要求,适时开展突击检查,常态化落实“第一种形态”。
在严管的基础上,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突出厚爱,对所有人给予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和真诚帮助。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省委组织部援疆干部王付本告诉《决策》:“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改善驻地生活条件,为乡镇援疆干部提供‘八有保障、落实工作补贴。强化工会服务作用,组织开展集体参观、文体比赛、困难慰问等活动,激发援疆干部人才干事热情,全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担当作为的高素质援疆铁军。”
为进一步狠抓制度落实,安徽省援疆指挥部还建立督办机制,切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明确专人督办、限时销号,共编发《重大决策事项执行情况督办周报》49期,督办重大决策事项1154项,完成1141项,完成率达98.87%。”来自安徽省公安厅的已连续援疆6年的王伟平说。
梳理第四批安徽援疆的工作历程发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为重要一环,无论是议事规则,还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亦或是内部管理,都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
更重要的是,这些操作规程都被收录到了安徽援疆数字档案馆里。这是搜集整理历年援疆档案而形成的集成式数字系统,既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也有大量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援疆记忆。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省委办公厅援疆干部江学龙告诉《决策》:“安徽援疆数字档案馆既是巩固成果,也是传递做法,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留下宝贵经验,为长期援疆打下坚实基础。”
制度建设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文化润疆的体现和载体,不仅能给和田皮山带来一套既具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干部,更重要是留下了一种可推广、可借鉴的干事创业方式方法,树立起担当作为的价值导向。
干事创业,最不能缺的是精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安徽援疆干部的精神,那就是忠诚,他们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援疆工作的热爱,全部默默地熔铸于援疆行动中,这是他们扎根昆仑山下大漠戈壁的信念支撑。
“援疆以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伟大,衷心感恩省委给予我们从事援疆工作的信任,发自内心感谢和田皮山各族干部群众,大家学在一起、干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安徽援疆人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