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突围”

2023-05-30 20:40万明
决策 2023年3期
关键词:突围集群成都

万明

“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这是成都市委书记对制造业发展的再强调。

站在2万亿的新坐标上,成都这座超大城市如何向前推进、以何为抓手,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次,成都把主题锁定在制造业,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持之以恒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在全球争抢制造业的当下,成都怎样“突围”?

为什么是制造业

筹谋多日。2022年11月,成都市召开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出席会议,5900余名干部通过视频会议同步参与,一场覆盖1.43万平方公里的重要会议在冲刺阶段举行。

这场会议,施小琳对制造强市,用了“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来形容,决心之大,方向之明确,可见一斑。

实际上,早在2022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建圈强链、制造强市”战略就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居于首要位置。

为什么是制造业?

从经济结构来看,成都“苦制造不強久矣”。2021年,成都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仅有28.6%,三次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仅为30.7。2022年,成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40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825亿元,高出二产2倍多。

在总量上,2021年成都工业增加值达到4842.8亿元,居全国第13位,明显与其经济第七城的城市身位不相匹配。

在比重上,成都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仅有24.3%,在24座万亿城市中排第19位,明显低于同级城市。

制造业乃强市之基、兴市之要。成都制造业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能级提升、承担国家使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从国家战略来看,中央明确要求成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赋予了成都加快做强极核、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使命。成都能否担负好这一国家使命,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

从城市发展支撑来看,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制造业更是城市创新活动和高端要素的承载,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效驱动作用。据测算,当GDP迈过2万亿台阶, 城市经济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81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相当于新增2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

同样,产业也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市民就业的核心依托。随着成都迈入超大城市行列,肩负着更好解决2100多万市民的生存发展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职责使命。这就要求成都始终保持产业兴城立城战略定力,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城市发展的动能。

从区域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历来激烈,稍有不慎就会掉队。在城市经济排名上,成都经济总量虽然已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七,但“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态势十分突出,2022年苏州GDP达23958.3亿元,后者武汉为18866.43亿元,增速达4%,高于成都1.2个百分比。面对苏州的规模优势,武汉的高速增长,成都急需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实体支柱性产业,长期尚未发力的制造业,便是最好的抓手。

无独有偶,近年来广州、天津、合肥等多个大城市纷纷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将制造业放在城市发展的主线上。其中,广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强化高新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就连工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的深圳,也在2022年5月提出要“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

成都汽车制造业生产车间。图/ 视觉中国

大城竞逐制造业的态势已愈发明显,成都如何打赢这场硬战?需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明晰发展方向,确立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首发地位。

成都怎么干

虽然是一座典型的内陆消费型城市,但成都从不缺乏“制造基因”。两汉时期,成都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城市,冶铁、制盐、丝绸、瓷器等商品畅销海内外。

唐宋时期,成都与扬州齐头,史称“扬一益二”,当时成都生产的丝绸等商品,更是承担了朝廷财税收入的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期间,成都作为八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进行顶层规划,在产业上成都被选定为三个重点电子工业基地。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已初步构建起“5+5+1”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制造名片上,成都先后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前成都正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这些制造底色,为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制造强市”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5月,成都印发《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明确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软件、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能源环保装备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装备制造业成为成都继电子信息业之后,又一万亿产业支柱。作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焦点,装备制造是世界各国抢占产业链、价值链、保持产业优势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任,是制造业最核心的一环。

在确定产业目标的同时,成都还在多个方面重拳出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2023年初,成都印发《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标注着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开启。《十大举措》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从10个方面提出了39项改革举措,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实际上也折射了成都发展制造业的底气和优势基础。

优势在哪里

从成都自身基础来看,成都发展制造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规模、人才和区位。

首先是成都的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口和经济上。从人口来看,2021年末,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19.2万,位居全国第四。从经济来看,2022年成都GDP达20817.5亿元,位居全国第七。

人口和经济叠加起的规模优势,放眼全球谁也不敢忽视成都这个超大市场,这将为成都吸引制造业企业提供可扎根循环发展的沃土,提高其全球比较优势能级。

第二是成都的人才优势。根据第二批“双一流”大学榜单,成都共拥有7所“双一流”高校,总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与武汉、广州、西安等并列。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成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多达536万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这些人才,一方面得益于全国一流的高校矩阵,为成都带来源源不断的高学历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则与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入不無关系。

作为一座素有“来了就不想走”之名的超大城市,一流的生态人文环境加上层出不穷的新兴产业,让成都获得遥遥领先的人口和人才吸引力。这为成都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第三是成都的区位优势。成都虽然地处西南腹地,但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欧班列、双机场、“米字型”高铁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蜀道难”的历史已彻底一去不复返。

以外贸为例。2021年,成都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8000亿元,2022年突破8300亿元,其中九成均为制造业商品,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些优势都为成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底色,在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成都正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一批国家战略的支持,如何更好的承担国家使命、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国内大循环畅通,制造业是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成都浩产智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突围集群成都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堵车“突围”记
穿过成都去看你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成都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