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体安
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实践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学习体育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相较于低年级,高年级学生的配合度、体育素养、知识储备等方面较优,教师可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教改,达到提升体育教学实践水平的目的。如何优化耐久跑教学效果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耐久跑主要是指个体在氧气供应到位的条件下长时间的跑步,在此过程中心脏加强收缩,可优化心脏的供血能力,助力血液循环系统、心、肺的发展。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参加耐久跑这项运动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学生不仅能得到锻炼,还能磨砺意志,强化体育品格,这符合体育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然而,有些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存在理念陈旧、方式欠佳等问题,并不能助力学生锻炼身体、健全人格。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探析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的要点
1.1 让学生接受耐久跑
为了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提问、高效实践,教师要率先让学生接受耐久跑,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陌生感,在此基础上产生运动欲望,调动学生耐久跑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要讲明耐久跑的基本概念,因为体育概念具有抽象性,不便于理解,所以教师可用连环画的方式展示耐久跑这项运动,学生会被画中的人物及其动作所吸引,而后教师逐张展示连环画,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分解动作,学生会发现这项运动的基本动作并不难,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连环画中人物的动作,并给学生拍摄一组照片,制作以学生为主角的耐久跑连环画册,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受,拉进耐久跑与学生的距离。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给耐久跑画册配一些简单的文字,用以说明动作要领、内心感受,使耐久跑这项运动更具亲切感,达到让学生接受耐久跑的目的,奠定教师强化学生耐久跑技能的教学基础。
1.2 让学生参与耐久跑活动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教师在学生基本了解耐久跑这项运动后要给学生搭建自学平台,让学生参与耐久跑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学知识、强技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80-100米中速匀速跑练习,在此过程中指引学生体会并掌握途中跑弯道技术与直道技术。教师让学生参与耐久跑活动的目的是凸显知行合一的价值,为学生吸收内化耐久跑知识提供条件,在练习活动中逐步学着调整呼吸与节奏,还能做到摆臂自然、动作放松、身体正直且重心平稳。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且体育素养较强,但教师在打造生本性体育课堂的过程中亦需扮演“引领者”一角,留意学生的状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与动作,减轻其练习压力,找准练习要点并攻克练习难关,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优化耐久跑练习的效果。教师除了设计练习活动外,还可基于耐久跑设计竞赛活动、游戏活动,增强耐久跑活动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积极实践,进而加强知行合一[1]。
2 小學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的原则
2.1 基础性原则
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需具有基础性,确保学生能掌握这项运动技能。基于此,教师要保障学生理解耐久跑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做出基本的动作。在个体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学生长时间跑步就是耐久跑,该项运动的动作要轻松自如,学生需持续均匀的发力,总体难度与强度不大,对学生的耐性与毅力是一种考验,正因如此学生在耐久跑中能优化体育品格,实现德育、体育并举的教学目标。耐久跑主要的理论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极点,学生在中长距离跑时心理、生理会产生综合反应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被称为极点,学生在主动调整跑速及调整呼吸的过程中综合反应会得到缓解;二是第二次呼吸,在极点过后学生的呼吸相对容易一些,步子也会变得轻快,这一阶段的呼吸可称为第二次呼吸。学生除了要了解上述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基本的动作。在耐久跑的过程中,学生需上体、头部正直,上体前倾85度左右,双臂屈肘,自然、轻松的摆动,小腿自然运动,大腿稍微减小前摆的幅度,全脚掌过渡时要前脚掌触地,后脚跟蹬地且力度适中。跑步时重心平稳,步子轻快,半张口呼吸、鼻子呼吸保持同步,通常情况下跑2-3步呼吸一次,呼吸需与跑步的节奏相适应,还需具有一定的深度。学生要在耐久跑中合理的分配体力,继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的前提下能在耐久跑中有更好的表现。
2.2 趣味性原则
为了避免学生在枯燥的耐久跑理论知识学习与练习中产生倦怠情绪,教师要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轻松愉悦的完成耐久跑学习与训练任务。例如,教师在讲授耐久跑动作要领时,可指引学生把学到的内容改编成顺口溜,使理论性学习内容更加的有趣,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有的学生编的顺口溜可谓简洁明了,如“重心要平稳,身体要正直,摆臂要自然,呼吸有节奏”等,还有的学生将耐久跑动作要领改编成了一段说唱歌词,如“摆臂自然匀速跑,呼吸节奏要顺畅”等,这不仅能让体育课更加的有趣,还能尽显学生的风采,使学生能在耐久跑教学活动中产生获得感,继而更加乐意学习与练习,有效消除耐久跑的教学阻力[2]。
2.3 专业性原则
虽然耐久跑的运动强度与难度较小,但学生在耐久跑的过程中仍存在机体发生急性损伤现象的风险,还会因动作不规范、呼吸不顺畅而徒增身心压力,基于此教师要增强耐久跑教学的专业性,积极研究相关理论与动作要领,注重自主实践,树立安全运动意识,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方法及训练方案的可行性,从实际出发调整耐久跑教学计划,继而提高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质量。为了增强教学的专业性,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专业运动员来校组织教学,专业运动员、体育教师共创“双师型”课堂,运动员平时积累的耐久跑学习与训练经验可给予学生帮助,弥补小学高年级耐久跑教学理论性有余、专业性不足的缺陷。
3 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的阻力
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的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育人理念陈旧,虽然教师多数时候能做到育人为本,但并未真正的留意到学生的差异,在“大帮哄”的教学与训练活动中,部分体能差、兴趣低的学生就会脱离活动,逐步沦为体育课上的学困生;第二,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会在学生学习与训练之前示范动作,如摆臂动作、脚步动作等,这种模仿式教学法虽利于学生直观的掌握运动要领,但存在学习与练习过于被动的问题;第三,体育文化育人力度较弱,教师未能将优化学生的体育精神视为育人的要点之一;第四,教学评价低效,体育课上教师鲜少评价学生,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这使得师生的交互效率有所降低,教师随之弱化了“引导者”的育人功能[3]。
4 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的策略
4.1 推行差异化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留意到學生的差异,满足其个性化成长需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推行差异化耐久跑教学理念,尊重每位学生,关注其差异,并有差异的开展耐久跑教学活动,解决部分学生学不会、不爱练的问题。为了使耐久跑教学计划更具差异性,教师要先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能检测,对其心肺功能、肌肉爆发力、机体耐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再剖析学情并科学分层,A层学生的耐力、体力等方面最好,B层学生较差,C层学生则最差,教师根据分层情况调整育人计划,其目的是细分该计划,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参与差异性耐久跑学习与练习活动。以跑走交替训练为例,A层学生可参与100-200米慢走+200米中速跑练习活动,B层学生可参与100米慢走+100米中速跑训练活动,变速跑总量男生、女生分别为1600-2000米、1200-1500米,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耐力可适度的减小走跑交替运动量,其目的是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耐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差异化学习与练习中会不断的强化体育素养,教师要定期进行体能检测,不能用以往的测试结果剖析现阶段的学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此基础上调整耐久跑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增强计划的挑战性,助力学生进一步发掘耐久跑的潜力。
4.2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模式优化升级是学生学知识、强技能的关键之一。经验表明,生生互动利于学生内化体育知识,并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练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可在育人为本思想的驱动下,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助力各层学生互相帮助,共建学习支架,同攀能力高峰。例如,教师可实施“小组合作+定时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上鼓励各组学生定时、定距的跑,其目的是持续增强学生的耐力,掌握耐久跑技术,通常情况下男生、女生跑的距离与时间分别为1200-1500米、5-7分钟及600-1000米、3-5分钟。因为各组成员耐久跑能力不等,所以可进一步的细分时间与距离,使耐久跑定时训练更具层级性。相较于学生自己跑、自己练,以组为单位参与练习活动的学生更有干劲儿,组内成员会相互激励与监督,在耐久跑的过程中并肩同行。实践证明,在同伴的鼓励下,耐力较差的学生更乐于挑战自己,这利于学生塑造坚持不懈的优秀品格,在练习中全情投入,还能在同组成员的协助下规范动作、调整呼吸,继而优化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4.3 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体育文化并有效开发课程
体育文化能浸润人心,在耐久跑教学活动中渗透体育文化可有效优化学生的体育精神,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体育技能提供有力的条件。基于此,体育教师需运用体育文化资源扩充课程,在有效开发课程的基础上提高耐久跑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利用微课收集整理与马拉松有关的资料,将起源、发展、比赛规则、最好成绩、运动技巧、运动魅力视为网络资源汇聚与筛选的着力点,有效开发体育课程并渗透体育文化。学生最初在看到婓里庇得斯的雕像时可能会感觉很滑稽,在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后就会改变看法,还会被他的壮举所震撼,体悟马拉松这项运动的精神内核。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耐久跑中的感受与收获,营造“耐久跑有益身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文化的熏染,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这利于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规范动作、磨砺意志、增强耐力。相较于教师直接说耐久跑的好处,体育教师从促进骨骼生长、优化心肺功能、锻炼肌肉群、健美塑身等角度出发,在线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并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能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继而助力学生改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更好的参与耐久跑教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用微课填充固有的体育课程,不仅能用视频、文本、图片输出耐久跑相关的专业知识,打造多模态的体育课堂,微课内容还能线下共享,学生可以选择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马拉松的历史等,这为学生主动的了解体育文化、耐久跑知识提供了条件。
4.4 以纠正偏差为导向加强生本性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评价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耐久跑运动并优化体育素养的抓手之一,这就需要教师以纠正学生运动偏差为导向加强生本性、过程性评价。例如,教师在发现学生耐久跑运动不规范时,要及时的做出示范,并做好个别指导与讲解工作,引导学生放松肌肉,肢体协调配合,摆臂、抬腿等姿势需自然,懂得控制呼吸、节省体力,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评价指引下更好的掌握耐久跑动作要领。教师在学生耐久跑的训练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节奏感较差,体力分配不合理,这不利于学生优化训练效果,基于此教师可在评价中指出运动感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且节奏舒缓的音乐,指引学生边听音乐边练习,跟随音乐节奏调整肢体动作,在反复尝试与练习中,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教师在课上可播放一首能够普遍被学生所接受的歌曲,用以培养其运动感觉,助其调整跑步的节奏,以便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时规范到位、科学有效。学生的呼吸是耐久跑教学中教师需关注与评价的重点之一,为了使机体在跑步的过程中氧气充足,学生需有深度、有节奏的呼吸,教师要通过评价指引学生半张口、鼻子同步呼吸,能跑2-3步呼、吸一次,同时能在极点后感受并调整第二次呼吸的状态,继而通过评价纠正学生呼吸方面的错误,达到评价促学的目的[4]。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还能优化其体育品格,基于此教师要让学生接受并参与耐久跑,在课上推行基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专业性原则,还需推行差异化教育理念,实施“小组合作+”体育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中渗透体育文化,以纠正学生耐久跑运动偏差为导向加强评价,继而提高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张振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学科设置与教学实施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40(03):61-63.
[2]王如山.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选择与运用[J].亚太教育,2019(06):73.
[3]邢嘉哿.浅谈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意义与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81+184.
[4]付英.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8):182-183.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