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那森
摘要:由于石油化工火灾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对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石油化工火灾所普遍存在的风险特点,从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辖区内的石油化工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顶层设计、人员培养、装备建设、战斗编成、组织指挥等方面对石油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的力量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消防救援;石油化工火灾;战斗编成;专业队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01-0118-03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高危险、易燃易爆等特点,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石油化工装置向大型化发展和我国液体化工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大型液体罐区容量越来越大,罐组数量和品种类别越来越多样化,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呈上升趋势,给罐区的整体安全和消防救援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发生了几起此类事故,如2015年4月6日古雷“4·6”PX燃爆事故中石脑油多次复燃、2021年5月31日沧州“5·31”重质油储罐多次沸溢喷溅等重特大火灾事故,灭火扑救难度越来越大。2017年8月10日,河北沧州中捷石化有限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气压机出口冷却器内漏发生火灾事故,造成2人死亡,12人受伤。
专业队是打胜仗、破危局的“尖刀利刃”。必须坚持建要全、管要细、用要专,确保在危急之时具备打赢手段、能够一招制敌。以天津总队为例,总队依托5个专业特勤队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1+3”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深入推进专业队建设工作是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新使命和对标“国家队、主力军”新定位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针对石油化工产业灾害事故灭火救援力量建设进行一些思考,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的风险特点
1.1 产业链繁杂多变,火灾防控难度大
石油化工的范畴相当广泛,包含的产业种类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中。大致包括了氟硅、氯碱、农药、染料、涂料、颜料、医药、日化、助剂、表面活性剂等30多类[1],每类又可细分为若干分支,目前适应市场变化需要,产业链更加繁杂和灵活多变,主链、侧链、半链、断链交叉重叠,给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
1.2 园区布局混乱,多种风险叠加
为了有效节约土地,我国部分省份在设计化工生产园区的过程中往往将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理化属性、不同处置措施的多类化工生产装置混合布置。生产区域内各类生产管线、泵釜相互串联,生产原料、反应中间体、成品物质集中存放等危险现象普遍存在。一旦发生事故,短时间之内即可导致风险交融叠加,爆炸、燃烧、有毒气体泄漏等各类事故同时出现,现场处置的消防救援队伍针对不同的物料需要采取不同的战斗编成与处置模式,不但增加了火灾现场的实际处置难度,也给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
1.3 生产工艺各异,生产参数复杂
石油化工行业工艺过程复杂,多为固气、液气、气气反应形式,特别是下游产业链普遍涉及磺化、硝化、酰化、氧化、卤化、环合、加成、还原、缩合等危险工艺,有机、无机化工品相互融合,原料、中间品及产品理化性质不同,沸点、闪点、熔点、饱和蒸汽压等在不同条件下差异较大。生产过程中,控制液位、温度、压力、流速等是关键,一旦这些环节出问题,容易发生物料副反应、逆反应、过速反应,这些反应都有可能导致灾情事故等级的提高。此外,部分企業为了达到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与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采用已经通过消防审核的现有生产设备生产未经过消防审核的新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艺可靠性不高、系统安全稳定性降低、人员操作失误风险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1.4 企业风险差异大,处置专业技术性强
石油化工企业内部的产业链随着原料、中间体、成品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新型的产业模式逐渐呈现在消防救援队伍面前,针对不同种类的有毒、易燃、腐蚀、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其内部的处置方式及管控模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内部一旦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极有可能发生连环事故,处置较为复杂,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处置技术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
2.1 快速反应联动,集中兵力攻克火情
石油化工火灾发展快、过火面积大,需要的灭火力量多。因此,除消防部门外,政府其他部门也要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社会联动单位要熟悉灭火救援预案,第一时间报火警,分工负责。消防部门要调足战力,避免贻误扑灭火灾的最佳时机。根据火场情况,调集对应救火车辆,备齐对应灭火药剂和防护装具。
2.2 准确侦查研判,集中信息科学决策
石油化工火灾现场的火情复杂多变,到达火场后的火情侦察非常关键。要通过询问单位技术人员、专职消防员以及知情人士,更全面地掌握火情。指挥员要综合所有现场情况,全面分析研究制定对应策略,迅速部署力量,摆开灭火救援阵地。
2.3 熟悉工艺措施,集中手段断源绝料
石油化工企业建筑物与生产设备往往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火情出现时,应立即切断火源与周围物料的联系。由于现场存在爆炸、高温、辐射、毒害等高危情况,在火灾扑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停放车辆、做好安全防护,设置专门观察人员,分多个位置现场观察安全情况,防止复燃、复爆、复漏,防止毒害污染物质外泄、外溢、外逸,对现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
2.4 连续冷却降温,集中力量一举歼灭
针对石油化工火灾热辐射强、易爆炸、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等特点,要保证火场供水充足、不间断,科学冷却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应贯穿整个灭火救援全过程。石油化工企业一般都设置了固定消防设施,这些设施可用于现场自救,消防部门应充分发挥固定消防设施控制和扑救初期火灾的作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石油化工专业化队伍普遍存在的建设问题
3.1 专业队日常训练科目缺失针对性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专业队建设普遍处于起步阶段,队伍装备配备基本相同,训练科目与实战需求脱轨,无法有效突破“重当前、轻长远”思维误区,没有及时建立“外求内研”长效机制,一线指战员无法第一时间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规划远景目标。训练科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时长与普通消防救援站没有明显的区别,队站建设定位与专业队实际处置需求不符,处置过程中实际战斗效能无法有效保障。
3.2 专业队执勤力量亟待提升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各石油化工专业队所属执勤消防救援站目前在消防员招录、专业人才培养、实战能力锻炼等方面都需要切实改进和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面对重特大火灾时,执勤力量的不足会影响灾情处置的效率和进度,轮换休息组织不力必然会增加火场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3 车辆装备有待针对灾害类型实施局部调整
我国各石油化工专业队执勤车辆普遍以处置普通建筑、农村火灾的泡沫车、水罐车为主,升级为石油化工专业队后,尚需要配备石油化工火灾处置过程中常用的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远程供水等特种车辆。此外,一线指战员对现有特殊装备知晓率、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离实战状态下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4 提升石油化工处置专业队力量建设的对策
4.1 在人员编制上配专配强
人装合理编配的目的就是大力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初战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与装备的效能。落实此项任务,要紧密结合辖区特点和本单位执勤实力,充分体现针对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科学编组执勤号员、合理分配随车装备、明确落实各岗位人员职责任务,努力实现灭火救援执勤模式标准化,确定专业队建设功能定位科学合理、多点辐射;建站模式立足本地、优化整合;人装编配紧扣标准、力求实用;建立选拔保留机制,专司主营,研究和指导技战术的训、演、练;专业队内部针对辖区内部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特点开展针对性训练,保障队伍切实掌握处置各类事故灾害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战法和先进理念的学习研究,有条件的组织实验验证,提升一线消防救援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2]。
4.2 全面升级车辆器材装备
在加强单兵个人防护科技含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侧重配备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重型水罐水车等专门车辆,全面提升初战控火能力。一是科学编制3年装备建设规划和购置计划,推进落实天津市政府专职石油化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装备配置突出“攻坚性、实用性、体系化、适度超前”原则,重点强化防护、侦察、破拆、救生、灭火、供水、通信等器材配备。二是针对全液面储罐火灾,研发配备“三车一组”成套化工灭火装备,即前方灭火为400L/s的举升泡沫消防车,后方供液为吸、供能力300L/s、既可供给泡沫原液又可直供混合液的泡沫输转车,后方供水为双泵吸水流量400L/s的远程供水泵组;针对化工装置塔、釜、罐等火灾,配备18~56m、高中低搭配的各类高喷车和强力破拆车,可实施远距离跨障灭火。三是强化涡喷消防车技战术研究,用于扑救大面积油池火和地面流淌火;积极拓展工艺灭火手段,配备临时应急注氮装置,与干粉消防车配合使用,充分发挥氮气灭火抑制、惰化、窒息作用。
4.3 提升实战化练兵水平
以“六熟悉”为基础、以操法创新为突破、以社会联动为保障,不断固化作战模式,与重点单位定期开展联动演练,使每名消防救援人员不断积累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经验,切实提高灭火攻坚和协同作战能力。以全区最大、最难灾情处置为界定标准,结合理论计算和实战演练,重點推进国家级化工专业队建设。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在火灾防控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如生产装置、罐区设防等级以及固定消防设施效能差等情况,通过加强移动消防力量和装备建设,弥补防控不足。通常情况下,企业固定泡沫灭火系统按照先期火灾30min考虑,企业专职消防队按照初期火灾30min考虑,专业石油化工消防队伍按照30min控制时间+60min延续时间考虑。立足初期、难控、失控灾情处置,综合考虑类型、结构、基数、功能等要素,科学确定灭火救援技术和作战编程。要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区分层次,结合全体指战员的实际状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量体裁衣”,坚决反对急于求成和疲劳战术;大力开展网上练兵、视频教学、远程战评等活动,扎实开展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及危化品泄漏灾害事故的处置演练,进一步加强练兵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战性。
4.4 结合辖区实际,大力开展驻场轮训工作
严格按照“先讲解、再示范、后训练”的步骤进行组训,围绕固定顶罐、内浮顶罐火灾扑救法、工艺处置流程开展实战化训练,邀请厂家技术工程师讲解各类储罐的结构及不同油品的理化性质,单位各种装置的工艺流程、事故特点等内容,在驻场学习过程中全体参训人员要重点剖析讲解典型石油化工事故战例,通过案例回顾、原因剖析、提问答疑等环节,切实提高参训消防员灭火救援能力。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要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开展视频授课、业务理论学习、实地观摩等形式的培训,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将培训的知识传达给专业队全体队员,并建立包括培训名单、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及图像视频资料在内的培训档案,确保“全员培训一遍、全员演练一遍”。
4.5 树牢实战化训练体系
一方面,优化练兵考核模式,坚持“仗怎么打,就怎么考”,全员实行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的等级达标考核机制,剔除观赏性、竞速类等实战应用性不强的比武考核项目,提升全员基础体能技能普考成绩占比,将更多的实战化操法类项目纳入考核范围。坚持“还时间于基层,还精力于基层”原则,最大限度减少非执勤训练类活动,另外,避免盲目求“新”图“洋”,为了创新而创新,从而造成“底盘不稳”。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提升基层指挥员初战指挥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修炼“内功”,把握好理论和实战、特殊情况和一般问题、总结经验和总结问题、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四个关系”,不断提升安全管控、谋战研战、指挥决策、临机处置“四个能力”,使常规灾害处置达到“轻车熟路”的水平。
5 結语
随着当前石油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推动专业队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锤炼实战硬功,继续持续牢固树立消防队伍是“战斗队”的思想观念,通过抓实练兵工作,着力增强各级指挥员的初战指挥能力。要进一步强化练兵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的要进行责任追究。要着眼“全灾种、大应急”救援职能需要,强化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学习研究,强化日常训练和练兵考核,及时解决练兵中的痼弊顽疾,实现作战效能“质”的飞跃,真正提高指战员的技战术水平,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装备、最佳的战术、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全面提升队伍的灭火与应急救援打赢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永明.消防救援队伍作战力量体系重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5):689-691.
[2]王伟,曹文镤,商靠定.多单元协同内攻力量编成模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10):1463-1466.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trochemical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Hao Nasen
(Hongqiao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Tianjin, Tianjin 300000)
Abstract:Due to the sudden and complex nature of petrochemical fires,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In view of the common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chemical fires,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ianjin fire and rescue department, the top-level design, personnel training, equipment construction, combat 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command of petrochemical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professional team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Keywords:fire and rescue; petrochemical fire; combat formation; professional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