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城市找车位难、缴费通行慢、停车不规范,暴露出城市管理问题和弊端,而智慧停車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运用将彻底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资源共享、集中高效、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等优势。为此,本文对系统体系架构进行研究,具体阐述了目标与思路,以期为城市停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停车;平台;物联网;体系架构;优势
引言
汉中市简称“汉”,是陕西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与宝鸡市及西安市毗连,东与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和达州市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区域面积2724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汉中市辖2个区、9个县,另有5个经济功能区。2021年,汉中市的生产总值为1768.72亿元,户籍人口379.65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915元。据汉中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数据,汉中市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汽车保有量达40.69万台。
群众驾驶车辆出行找车位困难、缴费通行迟缓、停车不规范,是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顽疾,这也是一个全社会问题。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条例,对城市智慧停车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重要规划和指导建议,推进城市停车管理健康有序发展。2015年国家七部委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加强运营管理,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改善城市环境”。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充电桩,拓展5G应用,运用全息感知和通信技术助力城市停车管理效能提升是“新基建”中对智慧交通出行系统的内在要求。在地方,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相继推出政策法规,加强停车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备案管理,加强联网管理。
1. 痛点分析
1.1 车主体验不佳
城市普遍面临找车位难,表现为无泊位资源可用和有车位但是车主未能有效获取空位信息两个方面,需要下载多个停车APP以应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感知体验差。停车缴费方面支付通道单一,支付页面烦琐,造成通行效率低,阻碍了出行,影响了车主体验。
1.2 车辆停放不规范
大部分车辆未能在规定泊位内停放,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存在长期占用车位的情况,导致停车资源应用效率低下。传统停车管理难以投放更多资源用于车辆停放秩序管理,导致乱象频发。
1.3 使用泊位资源不均衡
车主与泊位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一方面驾驶人徘徊寻找车位,另一方面大量车位闲置、周转率低,同一区域内的泊位爆满而场库泊位空闲、核心区域泊位爆满而周边区域停车场泊位空闲的问题更加凸显。
1.4 缺少智能化手段
由于数据各自为政,并未联网,城市管理部门不能统筹掌握城市整体停车数据,缺乏必要支撑,无法分析停车规律,难以进行停车资源发展规划,导致停车供给不能完美适配城市停车需求。由于停车需求快速增加,城管部门忙于临时增设泊位,并未经过严谨论证,必定影响交通。
1.5 运营水平低
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人工手写记录方式,收费员管理区域有限,人力投入大,同时无法约束管理流程,缺失停车过程证据链,经营过程中容易与车主产生纠纷,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传统停车场管理需要岗亭人工值守,运营成本投入高。
2. 社会层面需求分析
2.1 运营商需求
运营商亟待改变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减少收费员工数量,避免员工直接接触现金,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畅通信息渠道,实时向公众发布车场资费和泊位利用率等信息,增加营收。
2.2 驾驶人需求
驾驶人迫切希望出行前或途中实时获取出行目的地附近停车泊位信息,以便享受泊位查询、车位预订和便捷停车等服务,价格要透明、流程须规范、支付须便捷,消费要舒心;多渠道了解车场配套充电桩、洗车服务等信息,希望有更多选择;评价与投诉停车服务质量,享受更优质的停车服务。
2.3政府需求
城市停车健康有序,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停车泊位健康周转,车辆合理规范停放在停车泊位内,不按规定停放的违停车辆能及时被发现并通知其尽快离开,以确保城市道路通畅。掌握各个泊位的基础信息和日常运营信息,统计分析数据,为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撑。
3. 总体目标与思路
3.1 总体目标
逐步实现未来“无感支付”模式,以取代现在的计时收费模式。改变以往的人工收费模式,有效规避“跑冒滴漏”与收费纠纷等负面状况,降低管理成本。城市停车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发布实时车位和诱导信息,提高车位使用效率。依靠数据对车位使用情况和规律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适时调整运营策略。
通过静态交通感知体系可及时获取停车数据,全面掌握城市各类停车指数,分析出停车热点和资源需求,辅助政府制定差异化收费政策和停车管理制度。配合城管执法部门做好停车规范引导及数据采集,协同城市道路监控系统,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手段,疏堵并用、双管齐下,从而加大政府对城市静态交通的管控力度,用制度提高车主自觉性,改变停车陋习减少停车乱象,间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场库和道路停车管理系统采用高清视频AI识别技术,可准确记录出入车辆数据,实现无卡化停车。支持车主手机APP绑定微信、支付宝和银联等多种支付方式,如果授权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可实现出场自动扣费,减少出入口岗亭人工收费环节,大大提升通行效率。实现统一账号体系,一个手机APP停全市全城,具有跨区县车位查询功能、预约路线导航,有效引导车辆在目的地附近定位车位,停车更人性化。
加工处理停车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和政府业务信息数据,不仅满足了停车监测运营需要,还服务了政府监管决策,协助政府更好监管道路与场库停车资源和资费等,还可以结合BIM对城市停车管理和运营服务等进行闭环评价,促进城建良性发展。
3.2 总体思路
城市停车主要集中在道路内外,分为道路停车和场库停车两大类,分布在公园、超市、医院、广场附近。道路停车泊位在道路内外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有单侧设立泊位或者道路双侧设立泊位,有平行于道路的一字型泊位和垂直于道路的非字型泊位等。场库停车场有一个路口一进一出和进出混行,以及两个路口单进单出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政府公共停车场和社会单位停车场。
根据城市地貌地形、地质水文、绿化覆盖、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情况,综合不同车位的类型进行评估,灵活选择球机巡检方案、多枪机组合方案、路牙摄像机方案、雷视车位桩方案、“地磁(锁)+POS”方案及无人值守停车场方案等,满足城市停车类型多样和场景复杂的需求[1]。制定统一汇聚接口标准规范,统一汇聚城市停车静态数据(车场、泊位和设备数据等)、动态数据(过车、支付和泊位状态等)。
系统建设应具备设备与平台接入的能力,整合各类数据,清洗、转换、分类,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为监管端、运营端、服务端应用提供多种类型的数据服务。同时,汇聚后的数据可进一步共享给交警、城管、住建、规划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第三方平台满足其业务管理的需要。
基于停车数据统一汇聚建设城市停车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路内路外一体化;监管、运营、服务一体化,创新监管端、运营端、服务端三端智慧应用,满足政府监管、企业运营、车主停车日常需要。充分梳理三端业务,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应用功能,充分考虑平台应用的实用性、平台操作的便捷性。
针对政府监管,可从资源监管、运行监管、服务监管、备案管理等方面深入设计;针对企业运营,可从日常运营管理、客服管理、公众服务管理、财务管理、运维管理等方面深入设计;针对车主服务,可从停车服务、便民生活服务、个人管理等方面深入设计,以打造智慧应用为目标,充分治理造成“停车难”的疑难杂症。
运营管理业务体系是城市停车正常建设、运行的重要保障。城市停车建设需要标准先行,需通过标准体系来统筹总体框架,并遵循标准展开各组成部分的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需充分梳理现有停车业务、挖掘各类用户对于停车的建设与管理需求以及分析规划、施工、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业务、需求及问题合理地进行体系的制定,通过实践用科学建设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探索并完善一套独具特色的城市停车运营管理业务体系,为城市停车建设提供合理的实施依据,促进城市停车业务形成闭环。
4. 系统体系
城市停車运营管理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是通过物联感知层、基础能力平台、运营基础平台,城市停车监管、停车运营、停车公众服务应用实现,为监管部门、运营商和车主提供服务,同时以规划设计体系、施工建设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
4.1 物联感知网
物联感知网即通过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各种前端感知设备,检测出入车时间、车牌及图片等信息,感知实时、准确、持续的停车数据,实现全城停车物联感知“一张网”。物联感知网作为整个系统的前端部分,主要包括公共停车场设备(平台)、道路停车泊位设备(平台)、专用停车场设备(平台)等。
4.2 基础能力平台
基础能力平台包括其运行环境所涉及的应用服务器以及视频、图片、数据相关的存储设备等,为平台运行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网络承载能力。同时,基础能力平台具备运营中心、用户中心、资源中心、视频中心、智能中心及数据中心等六大中心,提供各类前端感知设备的接入服务,提供数据的采集、存储及管理服务,提供地图、日志、消息推送、支付服务、运维服务等基础服务。
4.3 运营基础平台
运营基础平台在基础能力平台基础上,主要提供配置中心、注册中心、分布式缓存、消息队列、数据库、基础服务、运营服务、接入服务及接口服务等,为上层业务平台提供有效支撑。同时,运营基础平台通过接口服务,面向外部用户提供数据及应用服务,为多元化的业务场景赋能。
4.4 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包括城市停车监管应用、城市停车运营应用和城市停车公众停车服务应用,在基础能力平台与运营基础平台的支撑下,分别面向政府、运营商、车主用户提供场景服务。城市停车监管主要提供领导驾驶舱、资源监管、运行监管、服务监管、备案管理等服务,实现城市停车政府日常监管应用;城市停车运营主要提供运营管理、客服管理、财务管理、公众服务、运维管理等服务,实现停车运营商日常运营管理应用;城市停车公众服务主要提供停车导航、预约停车、停车支付、共享停车、车辆管理等服务,实现找车位、导航路线、电子支付等应用。
5. 技术架构
5.1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是停车相关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素,主要包括停车场管控端设备、道路停车位感知设备以及物联网传输设备等。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高清视频、射频传输、GIS定位、AI智能分析和音频等技术。
5.2 基础设施层
通过功能各异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容器、微服务和云存储等技术,提供Paas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5.3 数据流层
通过名单导入、图片采集、ETL、设备导入、视频采集等多种方式汇聚物联、业务、零散和级联数据。提供数据治理工具,对停车业务各类数据进行清洗、处理,整合成标准高效、数据准确翔实的数据资源,形成包括车场数据、车主数据、设备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物联采集数据、过车数据、缴费数据、开票数据,同时建成专题分析库,可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分析[2]。
5.4 架构支撑层
为城市停车运营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支撑服务,支持日常业务运行。主要是构建公共服务组件,包括API接口、运营服务、基础服务、接入服务、分布式缓存、消息队列等基础能力组件,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
5.5 业务应用层
构建停车监管、停车运营、公众服务三端智慧应用,在物联感知、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业务支撑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停车管理精细化、运营长效化、服务便捷化、规划科学化。
致谢
本文的完成得益于杭州海康威视公司驻汉中办事处各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配合和指导。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本文的创作过程中,从选题、材料的准备、开题,一直到本文撰写的整个过程,同志们都给予我认真的检查和悉心的指导,他们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我论文创作的整个过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海康人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谦虚的处事风格无不时刻激励着我、启发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要更加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参考文献:
[1]陈萍.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解决方案[J].中国新通信,2020,22(11):61.
[2]陈晓锋.徐州市智慧停车系统架构设计[J].智能建筑,2020,(8):40-42.
作者简介:李勇,本科,工程管理硕士在读,中级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政企客户解决方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