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2023-05-30 11:33:19陈晓倩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哲学意蕴斗争精神新时代

陈晓倩

摘  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经验。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是科学前沿的战略思维、勇担重责的政治品格、敢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它堅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正确阐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充分体现新时代认识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同时着眼于新时代矛盾变化,不断发展解决矛盾的方式。面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科学的斗争方法、坚定的斗争立场。

关键词:新时代;斗争精神;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D64;B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62-04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伟大斗争”纳入“四个伟大”框架之中,突出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2]“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伟大事业,甘于奉献、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与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要保持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突出强调了“坚持敢于斗争”这条宝贵经验。

马克思主义在前进道路中所取得的每一次巨大发展和真理性的普遍认同,都是在斗争实践中实现的。从哲学的高度对斗争精神进行阐释,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新矛盾的必然选择。

一、斗争精神及其在新时代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便是斗争理论的形成热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伟大斗争,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实践突破,需要人们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要义。

(一)斗争精神是对客观事物矛盾状态的主观把握和自觉反映

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主观反映。斗争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事物客观矛盾状态的主观把握和自觉反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斗争精神是对客观对象矛盾状态的认知,正确把握客观对象的矛盾状态是进行斗争的基础。例如,从矛盾的性质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从复杂的矛盾体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其次,根据对对象矛盾的不同认知选择不同的斗争方式。例如,敌我矛盾要选择对抗性的斗争方式,人民内部矛盾要选择说服教育的方式,斗争方式选择正确了,才能更加轻松地解决所面对的困境。最后,要具有斗争意志,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都要顽强斗争、抵制诱惑、排除干扰,最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二)斗争精神是人们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

斗争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性和选择性。也就是说,人们要同什么进行斗争、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斗争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同人们实践活动相关联的主动选择。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斗争都能够达到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目的,只有先进的斗争才能够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各种波折,从革命时期的外敌入侵、政党冲突、内忧外患相互交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外交薄弱、经济滞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军事等各方面获得发展,社会激荡着各种向上拼搏的思潮。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对一切挑战、以大无畏的斗争品格开拓新征程的历史结果。

(三)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时代斗争精神既包含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斗争意识,也蕴含着观大势、谋全局的战略思维,是斗争意志、斗争策略、斗争艺术的有机统一。”[3]首先,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大势的正确认知。就世情来说,当今中国正处于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机遇与遏制并存;就国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成就与挑战并存;就党情来讲,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开展,成绩与问题并存。总的来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斗争精神牢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趋势,以彰显大国担当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其次,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勇担重责的政治品格。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天然的政治品格,自共产党诞生之日便始终坚持为人类解放而不懈斗争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心中底线,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和斗争品格,国家监察机制不断完善,反腐斗争有效开展,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党内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增强,凸显了其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同时,党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首位,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为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不懈奋斗。

最后,新时代斗争精神体现了科学前沿的战略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决胜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现阶段,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具体战略的实施来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增强,党在各方面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做出正确的战略谋划,对局势发展做出科学的理论研判,才能在斗争中获得主动权,占得先机,为斗争的最终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代斗争精神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和发展

一般来说,解决矛盾、改造事物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具备激昂的斗争精神,才有可能完成现实性的改造。新时代斗争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信仰理念,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一)新时代斗争精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首先,新时代斗争精神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新时代的新矛盾为斗争精神提供了现实基础。就世情来讲,世界各国共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不断重构调整,全球一体化呈现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扩张性与聚合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阶段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趋势。就国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运转,但总体大环境之下仍存在各领域的小问题,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仍然需要着力解决。就党情来看,中国共产党虽然在制定决策、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党内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能否抵挡得住,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能力息息相关。

其次,新时代斗争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称:“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5]新时代斗争精神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斗争的标准,就是要同那些与人民利益不一致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保护好、解決好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斗争精神对认识论的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斗争精神充分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首先,新时代斗争精神源于对社会实践的发展及所发生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坚定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其次,新时代斗争精神在推动“四个伟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所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而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新时代斗争精神时刻体现着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展现共产党为人类事业而奋斗的博大胸怀。最后,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使得我国进行的伟大斗争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改革过程充满艰辛与挑战,而改革目标的实现往往寓于具体的过程之中。目标越伟大复杂,就越需要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拥有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始终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力挽狂澜,使斗争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新时代斗争精神对辩证法的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斗争精神是昂扬向上的鲜明旗帜,讲究正确的斗争方向、科学的理想信念,既能够以积极的精神力量应对困难,也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时考虑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解决。在党和国家作出重大决策时,会全面考虑因何斗争、怎样斗争、斗争结果会如何等问题,既能够清楚地定位自己的优势,也能够科学地预知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对待任何事情,都能够一分为二去看待,不会顾此失彼。这恰恰体现了党和国家能够系统把握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观点,并将其运用到思维之中,使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此外,新时代斗争精神着眼于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了矛盾的解决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迫切,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要因素。党和国家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不管是在内部事务还是外部事务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刻也不能放松。需要继续强化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精神品质,将伟大斗争精神融入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之中,融入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一)斗争方向要正确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有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活动,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引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2]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保持斗争方向正确的重要保证。

其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之中,蕴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之中,更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控的突出贡献之中。当今中国为世界上谋求独立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制度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唯一的灵丹妙药。中国人民应该对自己国家的制度充满信心,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斗争精神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让世界看到中国,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二)斗争方法要科学

第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成就显著,但在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时,不能忘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现实情况。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实际空谈虚无主义,要牢牢把握住国家的生命线,确保斗争的科学性。

第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的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都需要进行全方位地完善和加强。发扬斗争精神不是选择盲动主义,而是在处理问题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盲目行事。在斗争实践中不仅要展望全局,协调各方,还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的方式、把握斗争的火候,取得斗争实践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既要着眼现在,又要展望未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偉大斗争中成就伟大辉煌。

(三)斗争立场要坚定

人民群众从来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将斗争精神融入为人民谋利益的斗争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结合。在伟大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斗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现实依据。中华民族是历经艰辛的民族,中华人民是善良奋进的人民,如今的美好与和谐,离不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接续努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大力整治懒政怠政、决策失利、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的行为,不断巩固深化改革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次,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竭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和谐、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四、结语

“人无精神不强,国无精神不立。”[6]新的历史时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斗争精神进行阐释,更加深刻地了解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在前进路途中遇到怎样的阻碍,都应该以理性的思维和智慧加以解决,始终保持斗争状态,坚持斗争方向,坚定斗争信仰,在斗争中走向光明,在斗争中走向胜利,不断迈向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02).

[3] 吴超晟. 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实质与实践路径[J]. 领导科学,2019(07):65-67.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5.

[6]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

(荐稿人:舒醒,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哲学意蕴斗争精神新时代
在反“台独”斗争中掌握国家统一主导权
领导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人民论坛(2019年16期)2019-06-24 17:38:58
红色文化培育民办高校党员斗争精神作用探析
学理论·下(2018年7期)2018-10-23 08:21:24
从马克思的“三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论断
理论导刊(2018年9期)2018-10-18 10:57:20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维方式变革哲学意蕴
祖国(2017年2期)2017-03-09 20:57:4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3:48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网络群众路线的哲学意蕴、运行逻辑及实践要求
理论导刊(2016年1期)2016-01-20 1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