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浙江实践

2023-05-30 09:07郑泽钰
邓小平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郑泽钰

〔关键词〕习近平;社會主义社会建设;共同富裕;浙江实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3-0115-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社会民生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核心价值在于不断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持续落实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执政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发展较为均衡,市场化程度高。“重要指示”引领发展,“浙江精神”凝心聚力,浙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始终走在前列,在民生领域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因此,厘清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核心要义,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在浙江如何发挥指导性作用并促进浙江社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浙江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在全国先行示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破解社会建设重要难题,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改革、创新与发展,是新时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重要法宝。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 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关键领域,也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② 坚持党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搞自己的“小圈子”,确保社会建设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出重大民生举措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得到重点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③,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并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落实落细”④,提高政治意识,负起政治责任,全面保证社会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宗旨所在

新时代进行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①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长远进步,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民之所盼,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②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保障人的权利方面,他认为:“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③ 2022 年8 月,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听取群众的呼声,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时刻放在心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以“群众利益无小事”⑤的政治自觉解决好与人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决不能把“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当作一句口号、一句空话。社会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合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立足点在于人民福祉不断增加、民生事业持续发展、民生得到有效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三)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成为全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⑥

公平正义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前提,以全体人民更加努力奋斗为动力,要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保障效力的制度体系。坚持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为此,习近平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⑦ 坚持公平正义就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用制度管长远、保民生。同时,应当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具体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作为重点攻坚领域,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构建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上下苦功夫,让人民的公平正义感更加强烈。

(四)坚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②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③

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尽力把一切工作做好,让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感受到实际的温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为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和改善擘画了蓝图。关于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④;关于就业工作,“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⑤;关于社会保障,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⑥;关于收入分配,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⑦,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关于住房,“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⑧;关于人民健康,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①。其他诸如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习近平也作了重要论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使群众得到实惠和好处,就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垮,而是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五)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制胜之道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政府的主体责任不断落实,民主协商的合力正在形成,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断扩大,人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法治保障更加坚强有力,科学技术效能更有效发挥,社会治理体系趋向完善。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相关部门探索符合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处理机制,把握和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人民满意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进一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能力”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组织保障等⑤;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六)坚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民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现在,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前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① 这实际上已经为我国稳步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共同富裕以物质生活富裕为前提,在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更要追求精神富裕。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②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物质生活富裕注入持续动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人民提振精神力量、增强精神动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绝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更不会是整齐划一地实现。要坚持目标导向,一步一个脚印,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坚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共享发展,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根本目的,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助推社会建设制度、体系、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浙江成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实践地的优势条件

浙江牢记习近平嘱托,秉承“浙江精神”,成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践行者和实践地,能够承担起建设“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动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一)思想先行:重要指示与“浙江精神”

习近平一直非常关注浙江的发展,对浙江在全国进行先行示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浙江也成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实践地。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浙江日报》发表题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鲜明提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③的浙江精神,此后的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真抓實干、敢想敢干,不断践行“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发展“浙江精神”。2015 年5 月,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浙江要“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并赋予浙江“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 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的新使命。① 2016 年9 月,习近平在杭州出席G20 峰会期间,对浙江发展作出“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②的新要求。2018 年,习近平对浙江工作提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③的新期望。2020 年3 月,习近平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之际再到浙江考察,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④的重大使命,提振了浙江人民继续拼搏攀高峰的精神和士气。2021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浙江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习近平对浙江发展寄予厚望,历次重要指示环环相扣,这使得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先行。思想先行成为浙江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向前发展以及作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实践地的最大优势条件。

(二)前沿阵地: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⑤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省域现代化相辅相成,前者的成功是后者的重要标志,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目的。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浙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作的重大尝试,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引领发展以发挥“领头羊”作用的全新动能。该次大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实现全民精神富有、开创民生优享社会发展新局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等10 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两个先行”为浙江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提供强大支撑,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在浙江的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统一。

三、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在浙江的重要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以问题为导向,“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①。

(一)以打造“浙里优学”名片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②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05 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③。由此可见,浙江要走在前列,教育必须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始终坚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省域推行“教育大脑+智慧学校”,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切实做到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4 年,浙江同上海一道在全国率先开启新高考改革试点。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方案,并于2020 年6 月正式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社会关注的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力求更加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实际。一方面,着力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逐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 发展高水平大学与高水平学科,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6.3%④。浙江不断探索教育新模式,争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浙里优学”名片,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力争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以打造“浙有善育”“浙里健康”等名片为契机,全面推进健康浙江建设

2005 年7 月28 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人的全面发展。”①

一个走在时代前列、担当先行示范的省份必然也是一个卫生强省,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强劲是健康强省建设的重要标志。2022 年5 月,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助力“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浙有善育”被作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下一步,浙江将以打造“浙有善育”名片为契机,营造育儿友好环境,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以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为切入点,完善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②,全过程、全周期服务让人民育儿无后顾之忧。

浙江也在健康建设行动上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正在“全省域推行‘健康大脑+智慧医疗,迭代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服务,率先推进健康多跨场景应用,使人人享有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③。具体而言,未来浙江将以推进“医学高峰”建设为著力点,促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为着力点,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整合医疗资源为着力点,推进城乡医疗共同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此外,以办好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鼓励全省人民积极投身体育运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三) 以打造“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等名片为契机,全面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就业和收入分配机制。习近平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对于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实行政策兜底,鼓励创业和再就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大力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全面实施“扩中提低”⑤行动,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勤劳守法致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三次分配调节作用,以先富者带动后富。2021年与2012 年比较,浙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 缩小到1.94,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从2013 年的1.76 缩小到1.61,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 万元—60 万元群体比例达到30.6%”①。这表明全省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的要求。”②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首先,积极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面对人口老龄化,浙江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努力让每位浙江老年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长寿生活”③。其次,实现社保制度精准化,这是保障民生的前提。浙江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方面要探索建立一整套制度体系,确保人民生活放心、过得舒心。再次,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浙江牢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④ 这一定位,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解决重点人群住房问题,加强棚户区改造、排查住房安全隐患,全面打造“浙里安居”名片。最后,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体系,保障残疾人生活,对退役军人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让新时代浙江更有爱心、社会更加和谐、“浙有众扶”名片打造更加深入人心。

(四) 以打造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省份为契机,全面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

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首先是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⑤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建设‘平安浙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内涵相当丰富。”⑥“平安浙江”涵盖政治安全、治安安全、信访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新时代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完善大平安机制,使法治规范发挥更大保障作用。法治与平安相结合,构建法治建设体系,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理综合机制,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经过多年努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取得明显进展。2021 年和2012 年相比,“每10 万人命案数从1.32 下降到0.38, 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起数从0.679 下降到0.017”,“2021 年群众安全感达到99.19%,法治浙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达到92.26%,成为群众最有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① 浙江作为法治中国示范区和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劲头更加显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不断提高。

(五)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就要求浙江继续推进社会治理方面先行示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② 首先,新时代浙江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村社班子高质量建设、高效运转,基层民主协商更加有效,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发展完善、促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其次,新时代浙江社会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效能,“强化数字赋能,聚焦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法治等领域,探索智慧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③。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全面“集成‘基层治理四平台‘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新的模式,打造了基层治理系统,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能”④。最后,新时代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步构建。正如习近平所说:“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⑤

(责任编辑 梁灏)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改革——基于浙江省域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同享共同富裕 共绘绿色港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碳中和愿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