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原则立场,自觉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全力推动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服务我省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中作出新贡献。
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提升住建行业发展综合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以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不断提升建筑品质。以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为核心,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放管服”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支持100户省级重点企业发展,提速资质审批。严格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加快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价值链。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监管。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和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8%,行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全力促进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筑牢“三稳”目标,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实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积极出台农民、人才、二孩三孩家庭等住房消费政策。大力支持刚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学调控供应节奏和规模,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扎实推进保交楼,防范化解逾期交房风险。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强物业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挥省级监督指导作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动态分析监测,指导有关城市做好政策储备,针对市场变化及时预调微调,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价格合理、供求平衡、风险可控、预期平稳”的健康发展态势。
三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四新设施”建设。在设区的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有针对性地实施更新改造,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试点工作,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抓好城市供排水保障,推动海綿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抓好供热保障,推动落实煤热价格联动,落实同城互保和应急接管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能力。新建改建燃气等老旧管网1000公里。有序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展适老化及适儿化改造无障碍设施,2023年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30个,惠及居民14.7万户。
二、牢牢抓住绿色发展这条主线,有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扎实推动建设领域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新吉林。
一是打好城乡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加快整治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实施省级城市黑臭水体督导帮扶,持续巩固提升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力督导完成部分返黑返臭水体治理任务。严格落实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污水设施建设,逐步消除管网空白区,尽快补齐污水处理缺口,有序规范污泥处置过程管理,全面落实排水许可制度。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完成城市建成区所有餐饮油烟企业建档立卡,对餐饮油烟企业问题排查整治实施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着力强化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成果。
二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立法进程,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逐步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太阳能建筑利用,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2027年,我省绿色建筑监督管理制度基本完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100%,城镇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绿色建筑比率显著提高,绿色建筑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提升30%,超低能耗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更充分,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为2030年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合理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提升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动态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评价。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分类意识。2023年新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50处。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创建国家、省级园林城市。推进城市道路建设,提升道路网密度,合理规划慢行交通系统,因地制宜实施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评估,编制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历史建筑修缮工作,营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宜居、特色的城市环境。
三、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全面提升城乡居民住房保障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把脉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大供给,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保障性住房的适配性。“十四五”期间,将完成7.36万套的棚户区改造规划任务,3.63万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任务,0.3万套的公租房筹集任务。2023年计划改造棚户区1.94万套、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1.34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7万户。
二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小区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治理体系,积极打造“红心物业”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推动社区代管小区向专业化物业管理和业主自治过渡。推行物业服务质量评价,实行“红黑名单”管理。全面总结梳理物业治理三年工作成果,推动建立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水平,以三年服务提升活动为契机,落实“跨省通办”“e窗通办”等服务。全面提升城镇供热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增供热能力4000兆瓦;规划新建集中供热管网1000公里,改造集中供热老旧管网5000公里。因地制宜建立热网运行监控系统,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实现智能化热网。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镇。开展省级示范镇建设,与国家启动实施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相衔接,继续推动49个省级示范镇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小城镇,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实施农房宜居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推进现代农房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宜居型农房试点,逐步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提升乡村建设管理水平,补齐短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农房建设、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四、牢牢扭住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在住建领域的新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7项战略任务。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是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提升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的能力,全面、系统、深入地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系统观念思维、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立足全局谋划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推动党组落实“四个一”、做到“五个坚持”、提升“六个能力”、实施“八项重点工作”的理念思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按照“三个不一样”标准,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攻坚克难的斗争本领。把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党组织星级达标创建、党支部联系点等工作作为切入点,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品牌创建。
三是始终以严的基调強化作风和纪律建设。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定期召开议党会议,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做到廉政谈话全覆盖,抓好廉政风险评估、预防和防控。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全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稳妥有序地开展厅内巡察,强力推进巡视问题反馈整改。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开展党风廉政监督工作,高质量办结纪律检查和纪检监督建议。认真抓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前面,既让铁纪“长牙”、发威,用纪律管得住“关键少数”,也管得了“最大多数”,使全厅党员群众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作者: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