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中谈道,“无数的矛盾、冲突、两极性、压力和对立物构成了我们教育的体验”,并在详尽但又几乎是信手拈来的情境分析中,展现矛盾的无处不在,以及它们自然而然的浮现与延伸,使我们意识到“矛盾丛生”亟须被体认为基本的教育原貌,一种“不足为奇”而又需教育者郑重对待的常态。这种对教育中的重重矛盾冷静而积极的接受,使他的教育学像是在抗脆弱、抗挫折、抗虚浮上做足了准备,蕴含了学问上的审慎和精神上的勇敢。
他指出,“任何教育学理论如果不提供一种应付日常生活中矛盾的视角,就不会令人满意。”教育学“随身携带”的矛盾视角正是为了应付随时出现的矛盾生活,这样才能使不停遭受矛盾“袭击”的教育“筹备”了一定的从容去反思自身真正的目的。
而驱逐矛盾的教育學则会表现出非此即彼的偏激,比如控制的教育学或解放的教育学,皆看不到自由和控制相互抗衡的魅力。“儿童生活既需要自由也需要秩序。他们需要受到控制的自由以及那种将自由推向前进的控制。”他领略秩序和混乱互为背景所带来的更好理解的可能,指出通过内化不同的观点和规则,开阔作为教育者的眼界,穿梭自如,有容乃大,不停歇地提高对待矛盾时内心的定力和向孩子提供帮助的体贴度。他把“积极地指引孩子和让孩子自己去寻找方向这种双重角色”(也是一对矛盾),作为“教育学思考的永恒的挑战”。也许我们在各种难以选择的境况中,真正应该把握的是对思考惰性和行动惰性的批判,而迎向矛盾、掂量矛盾本身就是富有生机的教育形式。我们应该在克服懒汉意识之后,在迎向具体的挑战中努力使两个对极产生对话。教育者对矛盾其实并没有遗忘的权利,因为“抽真空”的教育,会直接丧失生存的真实。唯有较量着开展人生,我们和孩子才都能找到自己的责任。
他的“混乱产生新秩序的可能性”的陈述,在书中的语境是指混乱和秩序之间的转化、事态螺旋上升的可能,但也可看做矛盾对立和斗争之“混乱”本身所包含的朝向明朗的潜在性。虽然教育者面向未来做出的选择有时带有未卜的性质,但这种对难以预料的敞开仍有超过教育不作为的地方,是主动领受阻扼的严肃而灵活的态度,这种态度最有利于通往深刻的观点。
是的,虽然矛盾的“既定”为我们做了心理的铺垫,但并不意味着对不确定性的遏制。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也许还会出现在对矛盾的充分斟酌之后,但它并不令人感到冒犯,而是永远促使我们反思现实世界的真正复杂性。
与矛盾同行的教育生活,使学生永远不可能在教师眼中变得太过熟悉,虽然经验的储备或许总显得不太够,但一直增长着的感受将会避免我们带去粗率的伤害。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