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编者按:“田野香芳芬,桃花最迷人。春分与秋分,昼夜正平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春天也正好过去一半。这段时间,严寒逐渐消退,气温大幅回升,中国各地已呈现草长莺飞、杨柳青青的景象。幼儿园可结合春分的节气特征和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感知节气与生活的关系,并展开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期我们选择了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和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幼儿园的春分节气活动。前者展示了幼儿在三个年龄段对春分节气的不同探索方式和认识;后者以春分的种植活动为线索,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开展春分科学小实验的玩法和指导要点。两个活动各有特色,且都注重让节气融入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一年四季,春花、夏日、秋月、冬雪轮转,无论世间发生了什么,时光的脚步总是井然有序地前行。伴随着四季的更迭与轮回,孩子们在幼儿园也经历了三个春夏,他们对季节与节气的了解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深刻。在这三年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关注自然、探索自然,也越来越热爱自然。
·初见春分
孩子们与“春分”的初次相遇是在小班。受疫情影响,孩子们没办法来园,也没办法走到更广阔的户外去感受春天。因此,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在居家期间开展生活化的自然活动成为我们积极探索的方向。当“春分”到来之际,老师们决定先来到幼儿园,用“云游漫步园中”的方式带孩子们欣赏园里盛开的花花草草,感受春天的气息。随着班级群视频的开启,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梅花、绿色的三叶草相继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分享着春天的喜悦:“王老师,这么多花呀!我好喜欢花!”“我也喜欢花,我家也有红的花!”“我奶奶家有黄的花,妈妈说是迎春花,和幼儿园的一样!”……孩子们由欣赏幼儿园的花,继而聊到自己家开的各种各样的花朵,积极与同伴分享着各自对花的认知经验。
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民间有着“竖蛋”的习俗。为了丰富孩子们对春分节气的认识,我们倡导家长与孩子们在家玩一玩竖蛋的游戏,看看谁能轻松地把鸡蛋立起来。一开始,孩子们都小心翼翼地将蛋放在地上,可是手一松,蛋就“躺”了下来,尝试了好几次也没有成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放鸡蛋的动作更慢了,并尝试把蛋立好后就及时松开手。让人惊喜的是:蛋竟然稳稳地“站”住了!有了成功的体验,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在班级群中分享着自己的好消息,向其他小伙伴分享起自己的成功经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与春分相关的美食活动。春分时节,南京人家会把时令蔬菜搬上餐桌品尝,俗称“七头一脑”,分别是:荠菜头、马兰头、苜蓿头、豌豆头、香椿头、枸杞头、小蒜头和菊花脑。我们也号召孩子们与家人一起认识这些特色春菜,跟着长辈摘洗、烹饪,全家人共同品尝这春日里独一无二的味道。
·再见春分
转眼升入中班,孩子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上、下学生活。在春分来临前,为了让他们进一步感悟春分节气的特点,我们在生活游戏区提前准备了一些旧手机和相机,供孩子们在户外散步、观察时记录自己的发现。这一年的春分正值周日,园子里的花朵也竞相开放起来。恰巧我们在来园值班时发现了这些变化,便将它们拍下来分享在班级群,提醒幼儿春分节气的到来。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激动和好奇,早早便来到幼儿园寻找“春分的惊喜”。他们一边漫步在幼兒园寻找春天的气息,一边拍摄记录下自己眼中的春天,还时不时表达着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不一会儿,一张张精彩的照片呈现在大家面前,一场春日摄影展就此展开。孩子们拍到了不同颜色和形态的花朵,有红的山茶、粉的樱花、白的桃花;有的是一朵花独自开放,有的是两三朵花相拥绽放,还有的是各种花儿争相开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我拍的是一朵花,就在大操场那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朵!”“我拍的是跑道旁边的樱花树,树上有许多许多花,很好看!”“我拍的樱花有很多颜色,在车棚那里,有的花瓣是粉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和大操场的樱花树不一样!”……
随着气温的上升,春日的气息似乎更浓烈了。孩子们也注意到这一点:户外自主活动时,女孩子们玩着“爱莎公主”的角色游戏,阳光洒在公主的连衣裙上,她们惊呼:“哇!天气真好呀!裙子好漂亮!”户外自然野趣游戏中,男孩子们来到小池塘边大声喊着:“快来看呀!池塘里的冰化了,还有小蝌蚪呢!”“现在不是冬天了,小蝌蚪就出来玩了!”“还有蝴蝶,在那里!”孩子们的观察越来越仔细,每次都有新发现。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萌发了记录气温变化的想法,希望通过对每日温度的记录,直观地捕捉春的变化。户外散步时间也被孩子们充分利用起来,他们会自发地寻找沿途正在开放的花朵,并在幼儿园的平面图中标注出来,最后统计出园子里春季开放的所有花种。一次雨后,孩子们由讨论春雨继而萌发了“这个春天会下多少次雨”的思考,并开始了对雨天的猜测与记录。每逢下雨天,他们都会在日历上用一个小水滴的符号做好标记,最后验证猜想……
“原来,这就是大自然!这就是春分!”可见,中班孩子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有了丰富的观察经验,他们从起初关注花朵的外形,到能捕捉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变化,然后开始观测和记录气温和下雨的天数,并进行初步的统计……而这恰恰也是古人发现并总结出节气规律的过程。
·又见春分
一年又一年,送走了寒风凛冽的冬日,孩子们又将迎来在幼儿园的第三个春分。就在开学入园的第三周,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操场旁的山茶花盛开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与山茶花每年的相遇,惊呼着:“春分又来了!”“小班、中班、大班,来了三次!”是呀!春分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了。伴着山茶花的朵朵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香气。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孩子们又有着怎样的活动愿望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太阳晒在身上真舒服呀!”“我最喜欢春天了,春天可以出去郊游!”“我也喜欢,我喜欢野餐!带上许多好吃的零食!”“我也喜欢,我喜欢野餐的时候吃寿司!”“老师,老师,我们一起来野餐吧!”“星期四不是我们的自主游戏日吗?我们可以在那天去野餐呀!”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孩子们开始期盼着下个周四的到来。
眼看那一天就要到了,遗憾的是我们又一次因为疫情无法入园,这些活动被迫中止。4月下旬复学后,许久未见的小伙伴们一见面便亲切地聊了起来,我们询问起孩子回到幼儿园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我看了冬奥会比赛,我想玩冰壶!”有的说:“我好久没出门了,我想去看电影。”……正当他们说得热火朝天时,几个孩子走到班级的主题墙前,边看边大声议论起来:“哎呀!我们还没野餐呢!”“是啊,我们准备野餐的,后来病毒来了,我们就回家了!”这一议论引起了周围孩子的关注,随着围在主题墙前讨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对春分开展活动的记忆也被勾连出来。
当孩子们意识到“春分节气的游戏愿望因为疫情居家而没能实现”时,想要弥补该愿望的意愿便愈发强烈。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后,我围绕“如何弥补我们春分游戏的愿望”请孩子们展开讨论,最终,孩子们表示:“这需要每个人都努力配合才行!”在大家集体意愿的推动下,又相继萌生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有的说:“我们一起野餐吧!我们之前就说好野餐的!”“我来准备垫子!我家有。”“我来准备零食吧!”有的说:“我们要在操场上放风筝,让天空飞满好看的风筝。”有的说:“我们一起合作,做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风筝,请许多弟弟妹妹一起来放,大家一起玩。”有的说:“我会包春卷,在家的时候我跟奶奶学的,我们可以把小厨房的游戏搬到亭子里,一边包春卷,一边吃,还能一边看花。”还有的说:“我阿婆家有很大的菜地,种了许多菜。我们可以学着农民伯伯拔草、种菜、浇水,我种得很好,阿婆家有的菜就是我种的。”……可以看出,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班阶段的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将生活融入游戏,并迫切地需要成人给予肯定和支持。
了解到孩子们的想法后,我没有急着让他们投入游戏,而是借助从年级组其他班级收集来的户外游戏的影音与图片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拓展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与选择,从而丰富我们的游戏内容。孩子们在电视机上看到其他班进行的游戏后,小声地议论起来:“你看,他们班去小山坡上玩了,我也想去。”“他们在山坡上滚轮胎,有点危险,我也想试试。”“他们玩泥巴啊?你看,他们把泥巴和树叶放在娃娃家的锅里烧饭,我在绿博园也玩过这个!”“这个我家有!是荡秋千!他们把秋千挂在树上,我也喜欢玩。”孩子们的思路进一步打开,他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放自制风筝、山坡游戏、野趣娃娃家等。
有了好的想法和设计,那这些游戏怎样才能顺利开展呢?我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小组,围绕“游戏材料是否便于准备” “游戏所需场地是否适合幼儿园当下的环境”展开思考。经过讨论,野餐小组决定将野餐地点放在东操场,因为那里的草坪生长得很好,坐在草地上很舒服,就像和爸爸妈妈去公园野餐一样。放风筝小组表示“需要在一个很大的空地上才行,不然风筝线会被大树和电线杆勾住,就放不起来了”。因此,他们决定将游戏场地设定在大操场,因为这是全园最大的一块空地,能自由奔跑,最适合放风筝。关于“山坡游戏”,小组成员们的观点一致:这个只能在山坡那里玩,因为我们幼儿园只有一个山坡,其他地方玩不起来!有人还提议:“那个山坡下面还有一个山洞,我们还可以钻山洞,在里面做我们的秘密基地!肯定很好玩!”轮到野趣娃娃家小组发言了,经过激烈讨论,他们认为操场周围的两处灌木丛适合作为游戏场地,正巧那里也有许多可供捡拾的落叶与枝丫,可以用作游戏材料。孩子们听完各小组的发言,激动地感叹道:“这下我们一定能成功实现‘春分游戏的愿望了!”
在阳光明媚的上午,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春分游戏日”终于到来了。一大早,他们就忙活起来:“你们过来呀!帮我把这个地垫拿出去,等会儿我们野餐用!”参与野餐游戏的孩子们相互帮忙,积极地布置着游戏场地。“哎呀哎呀!我拿不动啦!这个风筝太大啦!谁来帮帮我呀!”参与风筝游戏的孩子们齐心协力,将大大的蝴蝶风筝带到操场中间。“快去拿,还有一个锅没拿出来!”野趣游戏的孩子们叫嚷着,请同伴一起准备炊具……场面好不热闹!忙活过后,他们有的席地而坐,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野餐;有的在春风中放风筝,与同伴快乐奔跑;还有的正细心处理小园地里的杂草,模仿园里大厨伯伯的动作,烹饪来自大自然的美味佳肴……我们耳边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嬉闹声、交谈声,当然也免不了争执声。此时此刻,我相信孩子们对春天及春分也会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的话
我们将节气活动融入幼儿园自然课程体系,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季节更替变化,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实际,以探索游戏为基本活动,将二十四节气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同时,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小、中、大班开展与节气有关的教育活动,支持幼儿在直接参与、体验、操作中内化对节气的认识,由浅到深地优化节气课程建设的内涵。
经由实践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节气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探索兴趣,每当发现幼儿对节气萌生好奇时,我们不禁为他们的成长而欢呼,因为这一次次的关注和一个个的聚焦,都蕴含着珍贵的教育契机与宝贵的教育价值。小班幼儿对节气的气候特征、品尝传统美食一类的体验活动更有兴趣,并在活动中积累了对“春分”节气的最初经验。中班时,因为有了与节气相关的美工活动、自主科学探索以及种植体验类活动,幼儿对“春分”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动下,他们开始拿起相机,捕捉春的痕迹。升入大班后,幼儿对“春分”的探索就更加深入了,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探究方式,自主商量、讨论并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了解节气文化,获得节气内涵的熏陶,从而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生活化的节气活动正引领着幼儿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一年又一年,春分如约而至,相信孩子们也会记得感受自然与生活带来的魅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