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共读系列活动:天边最亮的星

2023-05-30 10:48:04王春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日记绘本创作

王春华

《天边最亮的星》

刘晶林/文   王笑笑/图

东方娃娃出品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天边最亮的星》以“人民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守岛英雄王继才为原型,围绕他32年如一日地坚守开山岛的事迹创作而成。绘本的图画很有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险恶、守岛人在绝境中生存的艰难和坚守岗位的毅力,以及一家人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环境、让孤岛变得越来越温馨时的欣喜与满足……相信孩子也能读出其中的奥妙。

共读不应只是围绕成人(教师、家长)心目中的标准阅读进行,因此共读《天边最亮的星》时,我们不需要急于把成人很快便能读出来的意思直接说给儿童,不妨让他结合自身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故事,体会守岛人的伟大,以及“岛”的意义。

阅读活动:《天边最亮的星》

活动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自己喜欢和不明白的画面。

2.理解故事内容,能较完整地复述守岛人的故事。

3.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初步体会守岛工作的艰辛以及守岛人的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绘本《天边最亮的星》人手一本,绘本PPT,讲述王继才守岛事迹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出故事

师:孩子们,请你仔细观察这本书的封面,它给你什么感觉?你有什么发现?猜一猜故事中会讲什么。

幼儿集体阅读封面,说说感受,展开对孤岛、灯塔的猜测与谈论。

二、师幼分三段阅读绘本并讨论,初步理解故事

1.阅读绘本第1~19页。

师:开山岛是什么样的?岛上的天气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还有哪些新发现吗?

2.阅读绘本第20~31页。

师:后来岛上又来了谁? 他们的生活多了什么?为什么岛上种的树活不了?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每天要干什么?

3.阅读绘本第32页至结尾。

师:后来岛上建了什么?为什么说灯塔是天边最亮的星?

三、自主阅读,分享交流

1.自主阅读,分类标注。

师:下面就请你们翻开绘本,自己阅读。阅读过程中 记得分类做标记:用粉色的便利贴标注出你最感兴趣的画面;用蓝色的便利贴标记出看不懂的画面。

2.分享各自的发现和问题。

(1)教师鼓励幼儿对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页面进行分享、讲述。

(2)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其他幼儿发表看法,尝试回答同伴的疑问。

四、观看视频,再次讨论

观看讲述王继才守岛事迹的视频,深入理解故事。

师小结:守岛人以岛为家,每天都在岛上升国旗,就是在告诉全世界:开山岛是我们中国的。所以,“家就是岛,岛就是国”。

艺术活动:蓝与黄的相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蓝、黄为主基调进行艺术创作。

2.能较清楚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想法。

3. 体会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阅读过绘本《天边最亮的星》,有颜料画的经验。

物质准备:美工材料若干(颜料、笔、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天边最亮的星》,调动已有经验

1. 教师播放《天边最亮的星》PPT,师幼共同观察画面。

师:这本绘本中有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围绕画面展开交流,说出自己看图时的想法及感受。

教师重点展示海浪、月亮、日出等场景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色彩搭配。

师:它们的色彩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里面大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蓝色、黄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小结:蓝色可以表现美丽、文静、理智和洁净。在这本书里,蓝是一种充满想象的颜色,表达大海的永恒和天空的宽广,也表达了守岛人的坚定心境和博大的爱国情怀。黄色是明亮、柔和的,充满希望的。在这本书里,黄色表现的是守岛人一家在岛上快乐的时光,灯塔发出的金色光芒给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二、幼儿创作,体会色彩搭配的不同表现

1.大胆尝试蓝、黄色搭配,感受蓝、黄色相遇的奇跡。

师:将蓝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试着混合起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2.分享蓝色与黄色相遇后的颜色——绿色。

师:将蓝、黄色这两种颜色混搭,变成什么颜色?是绿色!你们的绿色有的浅浅的像小草,也有的深深的像大山。

师:绿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帮助幼儿理解绿色是清新、健康的,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升华对《天边最亮的星》里守岛人种树、种菜的理解,萌发对守岛人的敬佩之情。

3.自由分组,创作色彩场景。

师:请小朋友们分组合作,讨论你想用多种色彩创作出什么样的场景效果。

三、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师:在创作的时候,你有遇到什么难题吗?你在创作的时候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每个小组创作的作品吧!

语言活动:我的日记

活动目标

1.了解日记这一记录形式及所需记录的关键信息。

2.能用自己的方法替代文字写日记,并能大胆复述日记内容。

3.对前书写感兴趣,有每天书写日记的欲望。

活动准备

1. 已阅读绘本《天边最亮的星星》,了解守岛人的英雄事迹。

2. 已阅读绘本《蚂蚁的日记》,初步了解记日记应注意哪些要点。

活动过程

一、我知道的日记

师:你觉得什么是日记?你见过的日记是什么样的?还记得 《蚂蚁的日记》里小蚂蚁那些有趣的故事吗?

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结:日记是对每天所见到的或所做过的事情的记录,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配一些图、照片等。

二、日记里记些什么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书的第9页,守岛人的日记里都记了些什么?

师幼再次共读绘本中守岛人的日记。(某日某时,一只掉队的大雁由北向南飞去;某天午夜,一架飞机掠过银河,机翼轻轻一晃,就下起了一场壮观的流星雨……)

幼儿自主讨论,找出日记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如:日期,时间,对象,发生的事,人和物的变化,等等。

师:守岛人是用写字来记日记,那我们不太会写字,可以怎么记?

讨论交流,唤起已有经验。

师:替代汉字的方式有很多,平时小朋友们也有很多办法来表达想法、讲故事,比如画个图或者符号,用印章,涂一个色块,还可以请家里人帮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旁边。

三、我的日记我做主

师:想一想这一天中你最想记录的事情是什么,然后用你自己能看得懂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自主记录。可依据幼儿的意愿组织分享交流(日记有一定的隐私性,分享要遵循自愿原则)。

综合活动:我心中的岛

活动目标

1.能用沙水、木棒、贝壳、树木等材料大胆创作,表现自己心中的“岛”。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合作创作。

3.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沙水、木棒、石子、树枝、彩色黏土、贝壳等,关于岛的照片若干,绘本《天边最亮的星》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还记得绘本《天边最亮的星》里的那座岛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它是怎样的一座岛?

集体观看PPT,回顾绘本故事,幼儿自由表达感受和新发现。

二、想象自己心中的“岛”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岛呢?

幼儿讲述后,教师出示不同岛屿的图片供幼儿观察描述。

师:你心中的岛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充分表达,为接下来的创作做铺垫。

三、幼儿造“心中的岛”

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那座岛呢?

幼儿表达后教师适当小结。

师:刚才大家说可以画出来,也可以造出来,那我们去不同区角看看,有没有哪些合适的材料。

带领幼儿到他们提到的区域,围绕创作展开讨论,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讨论造岛方法、分组造岛。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看图操作,明晰对“岛就是水里的陆地”的认识。

四、讨论升华

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造岛的。

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岛命名,并制作属于自己的标签。

区角游戏

·读写区

我们的日记

材料:关于“日记”的绘本若干、布置一个“日记角”。

玩法:

1.阅读关于“日记”的绘本,感知日记的记录方式。

2.幼儿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件或几件事用日记的方式写出来。

3.在“日记角”展示经过幼儿许可的“日记”。

我最喜欢的人

材料:关于不同职业的绘本若干、纸笔、绘画工具、标签若干。

玩法:

1.阅读关于不同职业的绘本,讲讲“我最喜欢的人”的故事。

2.设计“我最喜欢的人”名片,重点分享所设计的名片如何展现职业特点。

·美工区

撞色大舞台

材料:颜料、笔、水、纸等,展示台(能容纳多幅作品)。

玩法:

1.幼儿根据需要选择两种颜料。

2.幼儿自主进行混色搭配,创作出场景性画面。

3.利用创作出来的画面讲述故事。

说明: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科学区

灯塔的光

材料:暗房、手电筒、镜子、羽毛球若干。

玩法:

1.在暗房内用手电筒模拟灯塔,感受灯塔的照明及指引作用。

2.变换光的距离,感知远近与光的强弱和照射范围之间的关系。

影子变变变

材料:皮影戏舞台、动物手偶若干。

玩法:

1.操作动物手偶,让“它”动起来。

2.移动光源,让手偶的影子变大、变小。

说明:在有阳光的操场上,让孩子想办法让自己的影子变长、变短、变胖、变瘦。

亲子共读

1. 阅读不只是“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阅读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活动,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运动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学习活动。在阅读《天边最亮的星》之后,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借助多个感官去体验,升华对故事的理解。如做影子游戏、去附近的岛上游玩、观看灯塔等,那些非静态的、符号性的对象往往能帮助儿童深度阅读。

2.喜欢阅读一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陪读方式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在读《天边最亮的星》时,建议采用大手小手共织阅读网的方式。比如共织关于“日记”“岛”的知识网、故事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询相关书目,借阅或者购买回来后共读。聚焦一个主题进行持续阅读和讨论、共织亲子阅读网,能帮助孩子体会到借助阅读建构经验树的乐趣,进一步爱上阅读并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共读故事:岛是大海长年累月地托举着的

共读刚开始,听到我读着“很久以前,一座岛,一个人,一只包,开启了一段孤独的旅程……”,有个孩子很开心:“好呀!一个人没有人管,好极了。”

故事读完了,孩子们纷纷提出问题,有一些不乏深刻:“什么是岛?岛为什么是家?” “为什么要在岛上?为什么不回家呢?”

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先请孩子们回家后自己查一查。词典中对“岛”的解释是: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也指湖里、江河里被水环绕的陆地。对此,孩子们还是不太理解。接着,我请家长帮孩子们找关于岛的图片,也在集体活动时间向他们展示了我找的图片。在欣赏图片之后,孩子们提出要造一座“岛”的想法,我欣然同意。

一个晴朗的下午,在幼儿园的沙水区,我和家长一起观摩孩子们造“岛”。家人的围观让孩子们兴致高涨,不一会儿,“岛”就初见规模了。这时有家长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想在“岛”上多插一些树,却被孩子们制止了。他们的理由是:守岛人用了三年才在岛上种上树,现在刚刚有岛,不应该有那么多树。看来,虽然造的是眼前的“岛”,但孩子们心里还想着书里的故事情节。一个孩子接着说:“最主要的是要加上水!”当水缓缓流入并包裹着孩子们的“岛”时,一个孩子大声叫了出来:“岛是大海长年累月地托举着的。”

这正是绘本开篇的那句话!

猜你喜欢
日记绘本创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新体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长日记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成长日记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