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
2000年8月8日至10日,在黄渤海分界线上,一个叫张健的人创造了奇迹: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成功横渡渤海海峡。
渤海海峡,从南到北一百多公里,海况恶劣,十分凶险,特别是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海流特急。这片水域还有鲨鱼和巨型毒海蜇,一旦遭遇,就可能受到伤害。自古以来,无人能够游过这个海峡,但是36岁的张健偏要发起挑战。他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时就萌生念头,想在自己的体育生涯中游过中国三大海峡。1988年3月21日,他刚刚大学毕业,就参加了横渡琼州海峡的活动,近30公里的距离,成绩为9小时12分。此后他想再接再厉,横渡台湾海峡,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付诸行动,就把目光盯向了渤海海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准备与训练,2000年8月8日上午7时45分,穿着鲨鱼皮连体软式泳衣的张健出现在大连市旅顺口老铁山南岬角,和他的父亲以及当地的渔民一起,将满满一碗酒泼向大海。8点整,他纵身跃入海中。
张健身高1.76米,体重90公斤,看上去有点胖。但他下水后却勇猛矫健,从上午游到下午,从白天游到黑夜。横渡海峡,要求不能上船休息,不能睡觉,不准用手触碰船体,吃喝拉撒都在海里完成。张健饿了,就吃一点随行船上人员用长竿供给的食物,吃完再继续游向南方。途中,还要随时防范鲨鱼和暗流。他游到天亮,再游到天黑,黄渤海分界线上的岛屿一个个从右前方退向右后方。等到他在海上看见第二次日出,筋疲力尽的他依然咬牙坚持。8月10日上午10时22分,他终于在山东蓬莱东沙滩站起,向在岸上等待的妻子和几千人挥手致意。他游了123.58公里,用时50小时22分钟,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由此也获得了“中国横渡第一人”的美誉。
2022年8月22日傍晚,我来到大连旅顺口区老铁山岬角。那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黄渤海分界线”几个大字,与其相对的石壁上,则有一块“张健入水点”纪念牌。看看这块牌子,再转身南望深蓝色的海面和黛青色的庙岛群岛,身为旱鸭子的我对张健十分敬佩。
张健的壮举,激励着无数人在体育事业和人生之路上奋勇拼搏。有一个叫银东晶的沈阳人,和张健同龄,十分羡慕张健能横渡两个海峡,但因为忙于工作与生活,直到2014年才决定去追逐梦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2015年5月28日,他和另外五人一起在海口市新埠岛下水,历经9小时55分,成功横渡了琼州海峡。此后,经过三年备战,他又向渤海海峡发起挑战。2018年8月18日8点,他在大连旅顺口区老铁山下海,但刚游了一会儿就遭遇了逆向六七级海风和海浪,天也阴着,而后下起了小雨。银东晶在逆流中前游,耗费了大量体力,上午10点多决定终止横渡。当时他说,第二年再来,但是直到2022年8月,没有任何关于银东晶的消息。
2020年,有八个人接力游过渤海海峡。这次横渡活动名为“八仙渡海”,是由东莞市善泳者游泳俱乐部效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过海”而举行的。队员从全国各地选拔,最后选定七男一女,他们是:山东烟台的赵杨(女)、王崇强;山西太原的曹克勤、李乐文(14岁)、李卓群(15岁)、冷天;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符文东;广东东莞的蔡秋生。平均年龄为40岁的八位横渡者,2020年7月29日上午10点10分在山东蓬莱八仙渡码头开始,一人游一段,然后与下一位“击掌交棒”。经过38小时02分,于31日0时12分在辽宁旅顺口区老铁山登陆成功,总泳程56海里(103.7公里)。这次活动受到了众多游泳爱好者及蓬莱当地政府的关注,直播时有三万多观众在线共同见证。
游泳泅渡,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行为方式,在江河湖海中常见。但是敢用身体丈量渤海海峡,常人难以为之,所以不论成败,都应该在《黄海传》中记上一笔。
自从有了船,人类渡海便有了便利工具。尤其是机器船的出现,更让海上交通变得快捷而安全。不过,有人依然迷恋帆船,因为这种交通工具最自由最省钱,也最能体现人与大海相处时的体力与智力。扬起风帆,无远弗届,便成为一些航海家、探险家的梦想与行动。十五年来,黄海一次次映出了他们的豪迈姿态。
2007年1月6日早晨,日照世帆基地的码头上停着一艘墨绿色的帆船,船体上有“日照”两个黄色大字。青年航海家翟墨要独自驾驶这艘“日照”号,从这里开始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
翟墨,1968年生于山东新泰,是个矿工的儿子。他因哮喘病而自卑、自闭,只好用画画排遣寂寞,后来到济南上大学,成为一名印象派画家。这时他身高一米八五,整天晃着大个子,长发飘飘。毕业后他拍过电影,画过广告,但还是最爱画油画,就到泰山脚下租了间民房闭关创作。几年后,他在北京举办画展,引起注意,1999年受邀到新西兰办画展。在“帆船之都”奥克兰,翟墨平生第一次坐上帆船,感觉心里某种东西被激发了,他所追求的那种浩荡的感觉,与大海的广阔胸怀产生了共鸣。翟墨在这里为一位挪威的老航海家拍纪录片,听他说已经绕了地球一圈半,而且在这一行里没见过一个中国人,翟墨立即萌生了去航海的念头。老船长介绍他加入当地的航海俱乐部,还为他物色了一条8米长的帆船。他用5个小时学会驾驶,疯狂地研究大海,满脑子都是星星月亮海风,之后用6个月时间,环绕新西兰一周。女朋友一开始很支持他,但后来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只好离开。告别女朋友,翟墨在大洋上漂流20天,到了一个只有土著人的海岛上。他拒绝了酋长女儿的求爱,在海上经历了11级风暴,总算回到奥克兰,但那条帆船彻底报废。
2002年年初,翟墨回到中国,还是把心思放在航海上。他盯着海图看来看去,手指在海岸线上划动,心里说:“首先是中国沿海,从大连到三亚,然后是整个世界!”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一条“白云”号老帆船,2003年3月18日从大连出发,开始了“中国海疆万里行”。经成山头、青岛、大陈岛、厦门,5月9日抵达三亚。因为“非典”疫情,他的行动只好停止,飞回北京。他通过画画、卖画,攒了一些钱,2006年决定再次出发。他从日本买来一条英国造的“子午線”号帆船,回程中经过济州岛北侧时直切黄海,将船停在日照。
2006年11月22日,“翟墨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翟墨满怀激情讲了他的航海行程,表达了他为国争光的理想。会后,中央电视台《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栏目组联系他,要将他这次航海纳入拍摄计划。日照市人民政府得知消息,向栏目组提供赞助99万元,其中的一半用于翟墨航海。日照市领导提出,翟墨的船就叫“日照”号,有两层意义:其一,走到哪里能把日照的名字带到哪里;其二,太阳永远照耀的船,能带来好运。翟墨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而后投入了认真的准备中。
翟墨从日照出发的这天早晨,他的老师王大有教授主持了隆重的祭海仪式,日照市领导紧握他的手,祝愿他胜利返航。他的几个哥哥赶来,送来了老娘亲手做的一箱煎饼;几个艺术家朋友从北京宋庄赶来,将凑起的一笔钱给他。12米长的“日照号”上,装了50面国旗、一摞摞海图、12桶柴油、108本书和各种食品、生活用品。翟墨向送行人群挥手告别,上船起航。2007年1月18日到达厦门,一些朋友帮他将船进行了全面整修,添置了一些设备。离开厦门后,经香港、海口,到达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受到驻岛部队的热情接待。
驶出中国海域,翟墨一个人孤勇前行,经菲律宾,过雅加达,驶入印度洋。饿了就吃煎饼或方便面,实在困了睡上两三个小时,途中经历了风暴、海底地震和鲨鱼群。到了赤道无风带,整整五天一丝风也没有,几乎看不出船有移动的迹象。后来他又遇到长达12天的风暴,搏斗间,忽然发现一块黑色陆地升起,原来那是一条大鲸鱼。过好望角,他战胜“杀人浪”,在南非开普敦逗留一个多月,结交了好多朋友。离开时,码头上所有船只一起为他鸣笛送行。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他拜谒拿破仑墓地,在留言簿写下:东方睡狮已经觉醒!
翟墨航行在海上,在与各种风险较量之后的闲暇时刻,也会读书作画。因此,2018年5月到达夏威夷时,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办了一次画展,将卖画所得捐出,由美国红十字会转交中国红十字会,支持四川抗震救灾。
2008年12月14日,翟墨到达菲律宾的一个荒岛,突然发起高烧。想起菲律宾是航海家麦哲伦的葬身之地,他心间蒙上阴影。但他还是凭借坚强的意志,5天后挺了过来,于2月11日抵达西沙群岛。而后他一路北上,在中国沿海多处逗留,终于在8月16日回到日照。世帆赛基地锣鼓喧天,人头攒动,都在迎接翟墨。900多个日日夜夜,28300海里路程,从日照出发,绕行地球一圈再回到日照,这段旅程让无数人激动、钦佩。在欢迎晚宴上,专程前来迎接翟墨返航的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国家海事局局长徐祖远庄严宣布:“‘日照’号暨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圆满成功!”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授予翟墨“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荣誉称号。2009年9月9日,国家海洋局聘请翟墨为“海洋公益形象大使”。
2010年2月11日,翟墨当选为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这样说:“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2012年11月18日,青岛奥帆中心基地上有上千人欢送另一位航海家。他叫郭川,要驾驶“青岛”号,开始单人无动力不间断环球航海之旅。出征仪式十分隆重,基地码头上彩旗飘舞、鲜花簇拥。市领导将一面五星红旗交到郭川手中,祝他一路好运。郭川发表感言时热泪盈眶,壮志满怀:“请放心,明年春天,我们故乡见!”他接过写满青岛市青少年美好祝福的漂流瓶,抱着自己刚刚9个月大的小儿子郭伦布亲了又亲,而后交给妻子肖莉,登上了“青岛”号帆船。11时57分07秒,“青岛”号冲过起点,几道彩烟升腾而起。郭川驾船前行,很快消失在水天线上。这时,他的妻子肖莉突然跪倒在地,朝着“青岛”号的方向磕了三个头,泪洒码头……
郭川与翟墨一样,本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却突然迷上了帆船。他1965年生于山东青岛,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在北京大学取得MBA学位,被航天部某公司引进,几年后成为副司级部门经理。然而有一天,他厌倦了这种生活,想拓宽生命领域,挑战自我极限。2000年,他不顾领导们的一再挽留,不顾亲朋好友的极力劝阻,放弃了一套单位即将分配到手的住房,毅然办理了辞职手续。他去学开滑翔机、学习潜水、学习滑雪,后来到烟台观看全国帆板赛事与帆船表演,一下子迷上了帆船。他后来对朋友说:“我玩了很多体育项目,都觉得不太过瘾。这次到了帆船上,我突然发现,航海就是我的梦想,就是我这辈子的生命,以前玩的那些东西,跟航海比起来都无足轻重了!”
從此,郭川疯狂学习航海知识和帆船驾驶技术,2004年青岛奥帆中心建立时,他以中国第一艘国际注册远洋帆船船长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海上之旅。当年9月,他参与 “青岛”号中国青岛—日本下关“奥运友好使者行”,驾驶“青岛”号帆船,经过六天六夜的航程,将青岛市长的一封信亲自送到日本下关市。2005年8—12月,在青岛奥帆委、体育总会等部门策划的宣传青岛、宣传奥运的“中国沿海行”活动中,郭川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北上大连、烟台,再经上海、厦门、广州、深圳,最后到达香港,航行2000海里,让青岛奥运会伙伴城市、帆船之都的名片广泛传播。
2007年秋天,已过不惑之年的郭川去了法国拉罗谢尔港。这里是闻名世界的帆船海港,是全世界帆船选手心中的“麦加圣地”。他自费租船,聘请教练,刻苦学习帆船操作,学成后参加了多项赛事,成为这些赛事中唯一的中国人。其中,2008年与2009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历时10个月,航行39000海里,让他完成了从帆船运动爱好者到职业帆船选手的转变。“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国第一人”“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特殊贡献奖”“青岛市劳动模范”,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
但是,这么多荣誉也没能让郭川满足,他盯上了更高的目标:无助力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然而这种航海的难度之高,令人望而生畏。国际帆协规定,水手必须是独自一人驾驶纯靠自然力量驱动的帆船,航行期间不得靠岸,不得接受外界器材或生活用品补给等,航线起始点必须同为一处,不得通过人工运河等路径点,必须经过非洲好望角和南美洲合恩角等地,且至少跨过赤道一次并横穿过全部子午线,总长度不少于21600海里。1968年,世界上有了第一个完成者,是英国人罗宾爵士。半个世纪下去,世界上完成单人环球航行的人有200多个,其中“不间断航行”只有70多人,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还要少。但郭川认定了目标,毫不动摇,经过认真准备,开始了漫漫征程。
郭川从青岛出发后,渡过黄海,越过赤道,在南太平洋上一路向东。孤帆重洋,茫然无助,途中险情不断。最严重的是2012年12月27日,“青岛”号正在夜间航行,大前帆突然发生破损,落入水中。郭川急忙将船停住,花费一个多小时才把帆捞起。他这次航行是40英尺以下级,帆船只有12米长,生活空间不足5平方米。他每顿饭吃一袋真空脱水食品,睡觉一次只能睡20分钟,克服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努力不让以前航行中有过的抑郁症发作。他日复一日,昼夜不停,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终于在2013年1月19日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合恩角在“咆哮西风带”上,大浪滔天,被航海界叫作“海上坟场”,历史上曾有5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郭川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和高超的控船能力,硬是闯了过去,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过合恩角的中国人。他投下一个漂流瓶,跨过大西洋,到非洲最南面的好望角再投下一个。而后越过印度洋上的赤道回到北半球,过了马六甲海峡向北疾行,到达中国海域。
2013年4月5日清晨,郭川回到青岛,历时138天、超过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终于结束。欢迎他的人群早就等在那里,鞭炮烟花一齐腾飞,许多人高喊:“郭川,英雄!”“好样的,郭川!”郭川这时点燃焰火高举过头,万分激动地驶近码头。他看到妻子和两个儿子向自己使劲挥手,突然纵身一跃,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奋力游向码头。用尽力气爬上岸,爬到亲人面前,他埋头亲吻了故乡的土地,而后跪在母亲和妻儿面前哭道:“我,活着回来了!”
因为这次壮举,郭川成为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伟业的首位中国人,同时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世界纪录,在2014年1月11日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上,获得“2013体坛风云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但他还是继续挑战自己,挑战海洋。两年后,他又率领国际船队驾超级三体船,成功创造了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紧接着,他又准备挑战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航行的世界纪录。
就是这次航行出了事。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5时24分11秒,郭川驾驶三体大帆船“中国·青岛”号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出发。他以上海金山为目的地,预计11月5、6日抵达,但在海上航行了6天之后突然失联。此时帆船位于夏威夷以西约900公里海域,夏威夷火奴鲁鲁(檀香山)的海事救援机构派出搜救飞机,经四小时飞行赶到帆船所在海域,发现帆船的大三角帆落水,甲板上没有人,无线电对讲机呼叫无应答。后来救援人员又登船检查,在海面上搜索,都没发现郭川。
航海英雄郭川,从此再没回来。但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感人事迹,2016年12月15日,郭川荣获2016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最佳体育精神奖,他的妻子肖莉替他登台领奖,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2021年3月,中科院海洋所科研人员为新发现的11个新物种命名,有两个以人物命名的铠甲虾,一个是刘氏折尾虾,一个是郭川拟刺铠虾。后者是在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发现的,命名为郭川,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航海家。
就在郭川完成单人不间断環球航海的那年秋天,一位叫宋坤的青岛姑娘也开始了环球航行的征程。
宋坤是个地地道道的青岛女孩,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她大学毕业后到第一海水浴场帮忙做帆船培训翻译,与帆船结缘,喜欢上了在海上御风而行的感觉。此后几年,宋坤由于熟练掌握英语、日语及播音主持等专业技能,在青少年帆船培训项目和青岛市帆船进校园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国际最高端的帆船专业赛事“美洲杯”帆船赛开赛,她还担任中国队岸队经理。但这时,她爱人与她在感情上渐渐疏远,二人只好离婚。就在她十分沮丧,认为生活没有方向、没有生气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2013—2014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大帆船招募环球大使船员的消息,眼前一亮。她后来在书中写道:“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诺亚方舟’。”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起源于1996年,是世界范围内唯一针对非专业选手开放的航海比赛,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业余环球航海赛事,两年举办一次。比赛路线途经6大洲,全程4万多海里,需要近1年的时间。每次都有多支参赛船队,除了船长是专业选手,其他成员均是业余帆船爱好者。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活动自2005年以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英国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组委会共同主办,因而参赛帆船中有一条命名为“青岛”号。宋坤参加过2011—2012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第8赛段的比赛,在“青岛”号上跟随船队从纽约出发,抵达伦敦,用一个半月跨越大西洋。
凭借自己的航海经历与综合能力,宋坤通过了层层选拔,去英国参加培训。这时她的母亲突然查出生病,肝癌晚期,宋坤决定放弃环球航海,留下来伺候母亲。但母亲不同意,希望女儿去实现梦想。宋坤泪别母亲,再去伦敦,于2013年9月1日登上了“青岛”号大帆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环球航海。
2013—2014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共有12个船队参赛,200多名船员。整个赛程分为多个赛段,每条参赛船设约10名船员全程参赛,每个赛段也会接收几名临时船员。“青岛”号是一条70英尺长的单体龙骨远洋帆船,折合21.336米,有11张帆。船员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其中女性3人。
赛程中,宋坤看到了许多壮美景观,譬如夜间值班见到发光的大水母群,整片海域一片荧光;见到“世外仙山”——山顶有雪、山下有人的休眠火山。但她遭遇更多的则是艰难险阻,用她的话说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有时候热浪滚滚,感觉像处于火焰海;有时候风浪大作,船在几层楼高的波峰浪谷之间爬上滑下。有一次,船竟然被闪电击中,毁掉了许多仪表与设备。有一次,船猛地倾斜,她摔伤了尾椎骨,疼得不能坐,最后一个月值班时只能是一直站着。船员来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相互之间有真诚友谊,但也会闹别扭甚至打架。她感叹:“船上如此拥挤,人心却如此疏离。”
于是,每结束一段赛程,赛段船员根据约定下船离去,全程船员也有人退出。但宋坤铁了心要完成全程,“死也要死在船上”,结果,全船只剩下她一个女生。她和男人一起值班干重活,无论是最为颠簸和危险的前甲板工作,还是与几个男人一起合力更换几百斤重的船帆,她都能胜任。她的坚强赢得了同行者的钦佩,被船长指定为第五赛段(即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开向新加坡的一段)值班长。这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值班长,而且是个女值班长。于是,宋坤与另一个值班长轮流带班,每当值班时段就带领6名船员干活,从甲板上的航行工作,到舱内的卫生间清理都要负责,操心出力,又忙又累。
船队沿着几个大洲的近海行进,在地球上忽南忽北,航行4.5万多海里,中间停靠过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港口,终于到达终点伦敦。由此,宋坤成为中国首位完成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环球航海的女水手。她回到青岛三个月,母亲去世。2015年2月1日,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宋坤获得年度最佳非奥运动员奖。
环球航海,健全人都难以完成,而青岛偏偏出了一位“独臂帆侠”。他缺少一只手,却驾驶一条双体帆船绕地球一周。
他叫徐京坤,1989年出生在青岛平度市一个农民家庭,12岁时在玩耍时被鞭炮炸伤,失去左前臂。村中老人说,“这孩子废了”。因他失去一只手,他和妈妈竟然被赶出了家门。小京坤也曾自卑、痛苦,但他没有放弃,想证明自己还行,有一次在腿上绑上沙袋,从学校到家里跑十几公里。后来他航海成功后淡淡地说:“我不过是一个不想溺死在生活泥淖里,拼命想要奔向平凡生活的人。”想要平凡,结果成了非凡。他16岁被选进省队,17岁入选国家帆船队,在日照帆船基地刻苦训练,硬是练出了凭一只手驾风驭水的本领。19岁,他作为残奥会国家队最年轻的队员、残奥代表团的旗手,代表中國参加了2008年残奥会。
奥运会后国家队解散,徐京坤面对前途一片迷茫,突然得知他认识的翟墨环球航海归来,决定也去航海。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得到一条报废的旧帆船,用7个月时间修复,命名为“梦想”号,从青岛出发开始环中国海航行。他去大连、丹东,再调帆南行,用14个月、4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到达西沙永兴岛。途中,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成山头遭遇杀人浪,差点被打下船去;在东海陷入“渔网阵”,只好冒着危险持刀下水割除渔网。
完成了环中国海航行,他在三亚做帆船培训,并且遇到了一个叫阿九的姑娘,相互爱慕结为夫妻。但这时的徐京坤又有了新的梦想:一个人横跨大西洋。妻子支持他的决定,卖掉了刚在老家买的房子,又贷款几十万,费尽艰难去法国,于2015年通过了Mini Transat赛事的测试,买了一条6.5米的小船。他还是把这条船叫“梦想”号,与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74位船长一起比赛,全程不能使用任何机械动力、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以及航海电脑等。徐京坤经历了自动舵失效、球帆落水、GPS失灵、被缆绳绊倒等一系列险情,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单人独臂跨大西洋的创纪录挑战。
此后,徐京坤向他的最高目标发起挑战:单人帆船环球航行。2017年6月,徐京坤在妻子的陪伴下,驾驶“青岛梦想”号从土耳其起航,历时三年,五跨赤道,航程3.4万海里。他在海上遇见海盗,被他们拿着枪追赶了30多海里;还在印度洋遇到超过70节的大风浪,气象设备全部黑屏,拳头大的冰雹接连袭来。但这些难关,都被他一一闯了过来,创造了中国首次双体帆船环球航行的记录。
2022年10月,四年一度的“朗姆之路”跨大西洋帆船赛即将迎来第12届比赛。徐京坤从几百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宝贵的参赛资格,将成为“朗姆之路”自1978年创办以来的首位中国选手。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拥有了一条IMOCA60的超级帆船,正在紧张备赛。如果能取得好成绩,获得相应的积分,徐京坤有可能参加“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这是一项世界航海巅峰赛事,完成者不过60多人,其中从没有亚洲人,更没有独臂选手。他说:“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世界极限航海的殿堂,是我的毕生理想。”
从一个“废了”的孩子,成长为环球航海的英雄,徐京坤的人生之路堪称稀世奇迹。他说:“纵然有一种痛苦,生活仍然值得被热爱。它舍得让你悲如千针入骨,也舍得让你乐上九霄天光。”大洋中的航行,也是他的修行。说这话时,他已经成为一位哲人了。
截止到2022年8月,中国能够用帆船完成环球航海的人,只有翟墨、郭川、宋坤、徐京坤四位。他们是世界级航海英雄,共同组成了中国航海的群峰,令人高山仰止!
他们的身后,还晃动着一大片白帆。根据宋坤《不为彼岸只为海》(中信出版社2019年8月版)书后附录的《中国航海俱乐部名录》,中国沿海城市的航海俱乐部有很多,其中青岛25家,大连19家,威海2家,烟台1家,日照1家。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是黄海沿岸的常见美景。
2008年8月,青岛浮山湾海域的帆影格外密集。北京奥运会的帆船帆板比赛在这里举行,共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运动员参加9个级别11个项目的比赛。中国选手殷剑在女子帆板比赛中战胜诸多名将,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奥运参赛史上第一枚帆船帆板项目金牌。徐莉佳在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比赛中获得铜牌,为她四年后在伦敦奥运会上勇夺金牌积累了宝贵经验。更难得的是,各国的帆船帆板高手云集于此,各展英姿,让青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奥运会后,青岛频频举办帆船运动的国际高端赛事,先后引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青岛站系列活动、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系列活动、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青岛站系列活动、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比赛等国际高端赛事,是引进国际帆船赛事最多的亚洲城市之一。同时,又创造了多个自主品牌赛事,如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青澳国际帆船拉力赛、青岛国际帆船赛、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青岛国际OP帆船营暨帆船赛等,“帆船之都”的城市品牌日益闪亮。
别的城市近年来也举办了多项帆船赛事。大连,从2014年开始连续举办四届中国环渤海帆船拉力赛,2018年又举办了首届中国帆船公开赛。烟台,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举办面向国内外帆船爱好者的帆船公开赛,至今已经举办10届。威海,从2009年开始先后举办中国 HOBIE帆船公开赛、威海国际帆船赛等高级别帆船赛事。日照,先后举办了2004年全国帆船锦标赛、2005年国际欧洲级帆船世界锦标赛、2006年国际470级帆船世界锦标赛、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热身赛。从2020年开始,“山东港口杯”仙境海岸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每年在山东沿海举行,半岛七市以帆为媒,共同打造品牌赛事,携手做强帆船产业,盘活点燃山东半岛城市热情。
黄海沿岸,从南到北,有越来越多的帆船爱好者正扬帆寻梦,在浩瀚海洋中畅游、竞技、探索,中国帆船的旗帜,也随之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各国人民看到了中国航海人的勇敢、坚韧与执着。
包括帆船运动在内的中国水上运动,也在黄海之滨蓬勃开展。青岛是中国水上运动发源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第一届全国航海运动会、第一届全运会航海运动竞赛均在青岛举行。近年来,除了帆船运动,还有许多水上运动的世界级和国家级赛事在这里举行,如2019年举办的“东帆会杯”世界桨板锦标赛,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五颜六色的桨板上,运动员奋力划桨,角逐奖牌。中国选手在比赛中表现不俗,总共摘得2金5银8铜,总奖牌数15个,在奖牌榜中居第三位。
2018年至2020年,大连连续举办了三届海上运动会,设8个比赛项目:桨板赛、皮划艇、OP帆船、龙舟赛、游跑铁人二项、海游马拉松、水上摩托艇比赛、法式双体帆表演。这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海上运动盛会,各路英豪纷纷出海竞技。2021、2022年,大连在夏家河子海滨公园举办了两届风筝冲浪邀请赛,参赛选手们脚踩冲浪板,在风筝牵引下时而踏浪飞驰,时而腾空翱翔,上演了华丽而刺激的“海天之舞”。这项水上运动,已正式成为2024年奥运会比赛项目。
日照,近年来被誉为“水上运动之都”,因为有许多全国性的水上运动比赛在这里举行。2007年,日照市承办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设立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摩托艇、滑水、蹼泳、龙舟、极限运动等8个大项、111个小项。2010年又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水上运动会,比赛增加到16个大项、227个小项。2009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比赛项目在日照举行。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山东省体育局、日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比赛项目有18个大项,150余个小项。后来每年举办一次,将帆船、赛艇、游泳和沙滩类项目相结合,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相结合,将国际性赛事与全国性赛事相结合,并创新开发了水上运动嘉年华、科技体育嘉年华、青少年运动嘉年华、沙滩运动嘉年华等活动,每年都吸引全国众多水上运动的运动员和爱好者前来参加。总面积9.2平方公里、各类设施非常齐全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2020年入选首批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022年夏天,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在日照举行,来自全省的水上运动健将又在这里大显身手。在帆船帆板比赛中,日照代表队斩获12枚金牌、9枚银牌、9枚铜牌,位列奖牌榜榜首,充分显示了日照水上运动的实力。
2020年8月16日上午9点,一面红帆离开日照桃花岛,驾船的是一个又黑又瘦的小男孩,让人看了十分惊讶。他叫包乃晅,只有13岁,来自青岛三十九中。他小小年纪,但航海经历不浅,从二年级开始就跟着爸爸玩帆船、皮划艇、海上赛艇。2019年暑假,他和爸爸一起划着皮艇,历时近30个小时,划行132公里,横跨了渤海海峡。这次他来日照参加“安泰杯”跨渤海海峡(测试)挑战赛日照—青岛跳岛赛,要独自驾驶OP帆船,从日照到青岛。参赛的船只有两条,刚出发便遭遇无风带,船在海上打转。包乃晅决定用桨划,然而OP帆船的桨很小,在海上根本划不动,他只得拿出爸爸为他提前准备的龙舟木桨,咬牙发力,划出了无风区。天黑之后,大海茫茫,虽然后面有一条主办方安排的监督船,妈妈在那上面,但包乃晅看不清楚,心里害怕。但他还是给自己加油打气,坚持了下来。最后一天到了董家口港外航道,在横穿航道时遭遇大风浪,浪有三四米高,几乎要把帆船淹没。这时他反倒不害怕了,体验到在海上驰骋的刺激感,特别爽。8月18日下午5点,包乃晅终于抵达了终点,航程66海里(约合122公里)。在青岛银海游艇码头上,他与父亲紧紧相拥,笑容格外灿烂。他创造了该年龄段的少年完成的最长距离的OP帆船航行,央视做了报道。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中国政府将每年7月11日定为航海日。2007年,第三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在青岛举办,宣传口号有“郑和精神,民族之光”“提升全民航海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2022年7月11日,青岛奥帆中心百帆竞发,2022中国航海日(青岛)国际中学生精英帆船赛在这里举行。那些中学生选手英姿勃发,有好多都是包乃晅这样的英武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他们代表了中国水上运动的未来,展示了21世纪出生的年轻一代的勇敢姿态。
黄海海域,还曾晃动着中外航天員的英姿。2017年8月21日,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山东烟台组织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专项训练,杨利伟、叶广富等16名中国航天员和两名欧洲航天员参加。他们在烟台附近的黄海某海域先后进行海上自主出舱、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等训练科目,既考验每个人的意志,也考验团队协作和实战能力。两位欧洲航天员是1970年出生的德国人马蒂亚斯·毛雷尔和1977年出生的意大利人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他俩与中国航天员相处得非常融洽,在训练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2022年4月27日,萨曼莎与另外三名宇航员乘坐SpaceX的龙飞船至国际空间站,并从9月28日起成为第一位指挥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女性航天员。10月12日,精通中文等多国文字的萨曼莎于即将返回地球之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 《兰亭集序》中一段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引发全世界无数人热议。她发的三幅照片,第一幅就是她在太空拍摄的黄海、渤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