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子!”
“阿—子!”
车轮在滚动,车子在颠簸,女儿甜糯糯又嫩唧唧的声音也在公交车上轻轻翻滚、上下颤动。我的心也一样。只不过,女儿的每一声“阿子”里震颤出的都是兴奋和喜悦,而我心里却七上八下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回婆家过年。孩子一出生就住在外婆家,如今已9个月大,还没去过奶奶家,我也从未和婆婆真正在一起生活过。这个年能过舒坦吗?特别是孩子能适应吗?
不过,我终究还是拖家带口地带着一袋果蔬玩具—给女儿新买的新年礼物,朝80里路外的婆婆家进发了。那袋果蔬玩具不仅颜色鲜艳,一捏还会叫呢,叽咕叽咕、噗呲噗呲、嘀哩嘀哩。当孩子发现这个秘密,一路上都在捏。玩具们每叫一下,她都会喜悦无比地跟着叫一声“阿—子”。因为外婆家养了4只小鸭子,是她的铁杆好朋友,“阿子”也就是“鸭子”啊!
婆婆家是在一个名叫高家的古镇,房子是幢上百年的老屋,就临着街。我和孩子一进家门,邻居们就把我们团团围住了。“佳英,你孙女儿这么俏啊!”“佳英真是好福气,这个儿媳妇总是笑眯眯的!”“佳英……”邻居们七嘴八舌地夸着我们,却把孩子夸哭了。
“好了好了,你们别围着我的孙女啦!快,去你们房里歇一歇,一路上一定累坏了吧。”身材矮小的婆婆飞快过来,不由分说地把我和孩子塞进老屋的东厢房,出门时还把房门“砰”地带上了。
总算清净了。我坐在那张黑底绿松花图案的大床上,看了看四周,发现屋子虽老,却被婆婆打扮得焕然一新—被子是新的,棉絮晒得松蓬蓬的,一股子太阳味儿;窗子上贴着红窗花—百子图,一看就是出自婆婆的巧手;沙发也披上了婆婆亲手做、亲手绣的沙发罩。床边则搁着三双手工制作的毛线拖鞋,两大一小,连9个月大的孙女儿的拖鞋,婆婆也准备好了。
“你看,这是你的拖鞋,奶奶用钩针钩的。蓝色的底子像水,黄色的小鸭子在水上漂,还有紅色的小船呢,你奶奶做得多用心啊!这小拖鞋里一针一线都是奶奶对你的爱呀!”我拿起那双小拖鞋,感动地对女儿说道。
女儿扔掉手里的果蔬玩具,一把将奶奶为她做的小拖鞋抓了过去,大叫了一声:“阿—子!”“是的,阿—子!阿—子!孩子,我们回家了,知道吗?这里也是你的家哦!你奶奶的家,我们的家!”我把脸贴在孩子的身上笑着喊,一颗忐忑了一路的心终于平静、放松了。
就这样,我在“陌生”的婆婆家里,开启了宝贝的第一个春节时光,也开启了20多年我和婆婆亲如母女的时光!
过节小贴士
做了父母,就更能理解父母,这是很多初为父母者的共识。在春节团聚、初次带孩子回家过年的时刻,这份共识往往会带来一种温暖的连接感,把上下三代人的心拉得更近。当毛芦芦带着女儿首次回奶奶家过年时,奶奶待她们非常细心温暖。当孩子哭的时候,她及时上来解围;她还在房间里精心布置了红窗花、新被子、新沙发罩,就连毛线拖鞋都是自己钩的。这份细致和热情构建了一个母性的气场,与同样为人母的毛芦芦产生了共鸣,让她迅速融入新家庭,从之前的忐忑不安到之后和婆婆亲如母女。借着过年团聚的契机,两个本来有点儿陌生的女性变得更加亲密,也顺利度过了家庭成长周期的又一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