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对英国诗人济慈的六次关注

2023-05-30 10:48郑延国
书屋 2023年1期
关键词:济慈上古

郑延国

与拜伦、雪莱齐名的英国诗人济慈,1821年话别人间,到今年已经二百余年,不由得想起了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对他的六次关注。

第一次,卷二《老子王弼注》第十四条。

钱先生首先对老子“大音希声”予以阐发:“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有声之用。是以有绝响或阒响之静(empty silences)……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酝响,是谓‘大音’。”文中引马融、陆机、白居易以及李斗《扬州画舫录》等诗文中的相关诗句或文句加以印证,并称:“济慈名什《希腊古盎歌》(Ode on a Grecian Urn)云:‘可闻曲自佳,无闻曲逾妙’(Heard melodies are sweet,but those unheard/Are sweeter),却未许混为一谈。渠自睹盎上绘牧人弄笛(Ye soft pipes,play on;/Pipe to the spirit dittoes of no tone),乃想象笛上之吹,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觉。”钱先生认为济慈诗句“无闻曲可妙”与《扬州画舫录》中说书人吴天绪“以张口努目之态,激发雷吼霆嗔之想,空外之音,本于眼中之状”堪称“心行道同”,如出一辙。

第二次,卷二《太平广记》第一百六十六条。

钱先生引《潘章》篇所记:潘章夫妇去世后,合葬一处,冢上生树,树木交枝,人称“并枕树”。又引《搜神记》所记:韩凭夫妇去世后,宋王不许其合葬,只好就近分葬。一夜之间,两冢各生出一棵大树,十日之后,二树交相拥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且有鸳鸯,雌雄各一,栖于树上,交颈悲鸣。宋人不胜哀叹,遂称此二树为“相思树”。随后,以王建的“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张籍的“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张先的“何时宰木连双冢,结作人间并蒂花”加以补充,继而稱:“济慈有诗咏蛇妖化女身,欲与美少年为夫妇,吉期幻出屋宇轮奂,两行树夹道枝当叶对(Two palms and then two plantans,and so on,/From either side their stems branch’d one to one /All down the aisled place);正象‘共枕’‘连理’。”且指出济慈的想象与中国古人的描述遥相呼应,实在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三次,卷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十四条。

钱先生列出汉代人桓谭《桓子新论》中“画水镂冰,与时消释”的说法,指出其后多有此说,如“画脂镂冰,费日损功”(桓宽),“画水速灭,势不久住”(《梵行品》),“水中书字无字痕”(元稹),“浮荣水画字”(白居易)等。随后又道:“济慈心伤命薄,自撰墓铭曰:‘下有长眠人,姓名书水上’(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含思凄婉,流播人口。”济慈“姓名书水上”的说法分明就是对“画水镂冰,与时消释”的一种印证。

第四次,卷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十七条。

钱先生称马融《长笛赋》“拟状繁音殊调,蔚为大观”,“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复以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凝绝不通声暂歇”“铁骑突出刀枪鸣”和苏轼《赤壁赋》中的言洞箫声之“如怨如慕”加以佐证,进而补充道:“济慈名篇(The Eve of St Agnes)所谓音乐如诉有慕不遂、欲求难即之恨(The music, yearning like a god in pain)。盖聆乐时常觉忽忽若失。”济慈的这种思维与苏轼最为接近。

第五次,卷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百三十八条。

钱先生引《谢氏家录》语“灵运自称其‘池塘生春草’之句”乃“有神助,非吾语也”。又引苏轼语“余尝对欧阳文忠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公云‘此非与可诗,世间原有此句,与可拾得耳’”。复引陆游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再引《儒林外史》中周进夸王举人试卷“后面两大股文章尤其精妙”,王举人回答:“那两股文章不是俺作的。”“虽不是我作的,却也不是人作的。”钱先生由是称“或赞或讽,有谐有庄,谢客儿夸‘非吾语’,王举人夸两股‘不是俺作’,正陆机言‘非余力之作戮’尔”。最后转称:“济慈亦尝语友,每有新意新词,辄自诧其似出于他人而非得诸己者。”济慈的说法无疑与陆游的“非余力之所戮”、谢灵运的“非吾语”、王举人的“不是俺作的”不谋而合。

第六次,卷四《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百五十九条。

钱先生引庾信《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中语“悬机巧绁,变摄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称“天然事物与时俱逝,而人工画成、绣出、塑就之事态物象经久恒保”。又称“后世题咏中命意遂有两大宗:雕绘之事物,作流动态者长流而能不逝,见新好状者长新而能不故”,且列出宋之问《咏省壁画鹤》中的“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李白《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中的“浮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中的“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洪亮吉《张忆娘簪花图》中的“花红无百日,颜红无百年,只有兹图中,花与人俱妍”等。继而称:“济慈咏古器上绘男女欲就而未即之状,谓‘彼其之子爱将永不弛,彼姝者子色复终不衰’(For ever wilt thou love,and she be fair.),盖涵两意。”济慈句出自“Ode on a Grecian Urn”。钱先生于所引例中对济慈评价最高,称其咏古器上男女欲就而未即之状“盖涵两意”,即“长流而能不逝,长新而能不故”。

钱先生运用引证的方法对济慈所作的议论充分表明这位诗人在对声音的会意、对爱情的想象、对名利的彻悟、对音乐的体验、对创作的感受、对艺术的认知等六个方面,与早于他数百年甚至千余年的中国文人的观点,不仅相似乃尔,而且心心相印;同时也证明了钱先生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十六字箴言在中西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猜你喜欢
济慈上古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上古巨兽的归宿
西班牙广场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