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庆永
要解决农民朋友们提出的六种抗性杂草难防治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了解这些抗性杂草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除草剂的杀草谱,才能找到相应的防除对策。
一、播娘蒿
(一)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播娘蒿是十字花科,幼苗灰绿色,子叶椭圆形,长0.3~0.5 cm,先端钝,基部渐狭。初生叶为羽状裂叶,幼苗全株密被星状毛。后生叶互生,叶片为二回羽状深裂。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种子繁殖,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田中多为10月出苗,翌年4—6月为花果期。
(二)防除技术
防除旱作冬小麦田抗性播娘蒿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主要有2,4-滴二甲胺盐、二磺·甲碘隆、双氟·氯氟吡、双氟·唑草酮等。每667 m2用72%2,4-滴二甲胺盐水剂50~60 mL,或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15~25 g+28%烷基乙基磺酸盐(助剂)60~90 mL,或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50~6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除。
二、猪殃殃
(一)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猪殃殃幼苗子叶长圆形,具长柄。下胚轴发达,带红色,上胚轴亦发达,呈四棱形,棱上生刺状毛,亦带红色。初生叶4片轮生,阔卵形,先端钝尖,具睫毛,基部宽楔形。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二年生或一年生蔓状或攀援状草本。多于冬前9—10月出苗,亦可在早春出苗,4—5月现蕾开花,果期5个月。
(二)防除技术
防除旱作冬小麦田抗性猪殃殃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主要有2,4-滴二甲胺盐、二磺·甲碘隆、双氟·氯氟吡、双氟·唑草酮等。以上除草剂的用法用量同防除播娘蒿。
三、婆婆纳
(一)幼苗的形態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婆婆纳幼苗子叶卵形,长5~6 mm,宽3~4 mm,先端钝,基部渐狭,柄与叶近等长。下胚轴较发达,略带紫色。初生叶2片,三角状卵形,柄有白色柔毛。越年生或一年生主杂草。10月出苗,早春发生数量极少。3—5月为花期。种子繁殖,种子4月渐次成熟,经3~4个月的休眠后萌发。
(二)防除技术
防除旱作冬小麦田抗性婆婆纳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主要有啶磺草胺、二磺·甲碘隆、双氟·氯氟吡等。每667 m2用4%啶黄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25 mL,或
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15~25 g+28%烷基乙基磺酸盐(助剂)60~90 mL,或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50~6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除。
四、田旋花
(一)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田旋花幼苗初生叶1片,近矩圆形,先端圆,基部两侧稍向外突出。上胚轴、下胚轴均发达。地下茎及种子繁殖。多年生缠绕草本,有横生的地下根状茎,深达30~50 cm。秋季近地面处的根茎产生越冬芽,翌年长出新植株,萌生苗与实生苗相似,但比实生苗萌发早,铲断的具节地下茎亦能发生新株。花期5—8月,果期6—9月。
(二)防除技术
防除旱作冬小麦田抗性田旋花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主要有2,4-滴二甲胺盐、双氟·氯氟吡等。每667 m2用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15~25 g+28%烷基乙基磺酸盐(助剂)60~90 mL,或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50~6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除。
五、刺儿菜
(一)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刺儿菜别名小蓟,菊科,幼苗子叶出土,阔椭圆形,长6.5 mm,宽5 mm,稍歪斜,全缘,基部楔形。下胚轴发达,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1片,椭圆形,缘具齿状刺毛,无毛,随之出现的后生叶与初生叶成对生。 以根芽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多年生草本。在我国中北部,最早于3—4月出苗,5—6月开花、结果,6—10月果实渐次成熟。
(二)防除技术
防除旱作冬小麦田抗性刺儿菜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主要有2,4-滴二甲胺盐、双氟·氯氟吡等。每667 m2用72%2,4-滴二甲胺盐水剂50~60 mL,或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50~6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除。
六、节节麦
(一)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节节麦幼苗暗绿色,基部淡紫红色。幼叶初出时卷成筒状,展开后成长条形。叶舌薄膜质,叶鞘边缘有长纤毛,叶片狭窄且薄。一年生草本,花果期5—6月,种子繁殖。
(二)防除技术
防除旱作冬小麦田抗性节节麦效果较好的除草剂主要有二磺·甲碘隆、唑啉·炔草酯。每667 m2用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5~25 g+28%烷基乙基磺酸盐(助剂)60~90 mL,或10%唑啉·炔草酯乳油50~6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除。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