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友玉
有格作文教学法注重素材积累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有中正的规格、鲜明的风格、纯正的格调、方正的品格,使学生在“赏—探—仿—创”四步教学法中提升理解、鉴赏、思辨、创新及写作能力。
广泛阅读:拓展筛选,提升理解能力
素材是作文的基本要素,学生需要在有目的的广泛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再分门别类地整理素材,形成主题明确的包括精彩标题、名言警句、人物、事例等的素材方阵。
执教“事实论据的选择与分析”专题时,笔者给出一个论点“换一条路,走出价值”,引导学生整理出“换一条路,生命海阔天空”“另辟蹊径,收获别样风景”“学会变通,智慧人生”“学会转弯,成就精彩”等标题素材;《易经》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林语堂的“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等名言警句;“地球科学博士韦慧晓拒绝华为百万年薪,以34岁高龄参军,成为我国海军首位女舰长,收获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喜欢体操的伊辛巴耶娃,发现越长越高的个子对她的体操梦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条件,最终她转向撑竿跳高项目,多次刷新女子撑竿跳高的世界纪录”“不拘泥于做牙医的余华转向写作领域,展现了过人的才华”“毅然放弃羽毛球转向网球训练的李娜,成了亚洲女子网球第一人”等人物及事例。这些素材激活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范例赏读:比较评价,生成鉴赏能力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学生交流了论证“换一条路,走出价值”的事例后,笔者提供一篇范文,引导学生赏读。在进行优劣比较、对比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指出了不能紧扣论点、不具备代表性、角度单一的事例在写作时不予选用。
如一名学生同时选用弃医从文的鲁迅最后成为一代文化巨匠、早年在日本学医的郭沫若在文学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拘泥于做小牙医的余华写出了独树一帜的作品等例子。这些例子都指向弃医从文的相似经历,缺少说服力。通过比较评价,学生提出文章选例的角度要多样,应按照不同层次、维度组合,明确了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领域(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思想、文学、艺术、体育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经过进一步交流,学生选用了契合论点的典型且新颖的事例:原本学习政治学的李开复转入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曾先后任微软公司和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后来创办创新工场,在高科技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选例遵循了吻合性、典型性、新颖性的选材原则。
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加深了对选材原则的感知,达成了共识:事实论据选择首先要做到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其次要考虑多样性,最后要达到新颖性,这需要广泛阅读、关注时事才能做到。如一名学生选用的赫本、东野圭吾、韦慧晓的例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为选例达到了切合题旨、准确、典型的基本要求;三个事例来自不同领域,角度富于变化,体现了多样性;东野圭吾、韦慧晓的例子比较独特,有时代感,体现了新颖性。
方法探寻:自主仿写,内化思辨能力
事实论据运用得当,议论文自然雄辩有力。议论文的核心价值是分析论证。在论证观点“换一条路,走出价值”时,学生认为这个观点本身包含许多信息:前一条路是怎样的,换了什么路,换路的价值何在?学生还分析论辩“换一条路”和“走出价值”之间是什么关系,讨论的结果有如下四种:一是因果关系,即因为“换一条路”,所以“走出价值”;二是条件关系,即只有“换一条路”,才能“走出价值”;三是假设关系,即如果“换一条路”,就能“走出价值”;四是辩证关系,即不是所有的“换一条路”都能“走出价值”,它有一定的前提,“换一条路”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非率性而为的举动,只有找对了方向,“换一条路”才有价值。在分析论辩中,学生发现,当厘清了“换一条路”和“走出价值”之间的关系,再进行事例分析时,就能灵活运用分析论证的方法。在方法探寻中,学生认为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条件分析法等分析事例的方法是好用、常用的基本方法,而辩证分析法对思辨能力的要求较高,只有灵活运用分析方法,分析得当,才能揭示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证明观点。
学生在赏读教师展示的佳作和小组交流得出的优秀事例、分析范例的写作方法之后,必须及时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在仿写片段时灵活运用了假设分析法(假如赫本坚持自己的梦想,可能世上只会多一个平凡的芭蕾舞演员,而少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银幕形象)和因果分析法(正是因为赫本勇于尝试,敢于突破自我,她才在电影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時代,使“赫本”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生命本就有许多条路可走,多尝试走不同的路,迎来的可能是崭新的天地”。学生对展示的片段进行比较和点评,发现有的事例不够典型、新颖,叙例不够精练,析例不能围绕观点展开等问题,并及时优化。学生在仿写展示和点评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思辨能力,习得了写作方法。
个性创作:破格升格,裂变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写作过程,积累写作经验,感悟写作规律。
在交流析例方法时,一名学生提出疑问:“换一条路”就一定能“走出价值”吗?为什么有“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呢?当事业遭遇瓶颈时,什么时候该“换一条路”,什么时候该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呢?这名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摆脱了观点的束缚,追问并思考观点成立的条件,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他在习作中是这样写的——“但‘换一条路’不能成为逃离困难和躲避挫折的借口,不能一遇到困境,就退让回避,还美其名曰‘要换赛道’。人生,重在选择, 贵在坚持。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地寻找和尝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找准了方向,就要坚持。在这个前提下,‘换一条路’才有价值……”这名学生敢于突破惯性思维,辩证分析“换一条路”和“走出价值”的关系,让分析有了新的角度,有了思辨的意味,最终写出了有个性风格的习作。
素养聚合:融会贯通,成就写作能力
优秀的作文往往展现着一个人的文化视野和阅读积淀,体现着阅读、观察、思考与作文的融合之道。如一篇优秀习作中,作者先摆明观点“换一条路,走出价值”,并打破常规思维,辨证分析“当人生处于迷惘时,确实需要思考是否要换一条路,但是否必须换、换什么路和何时换都需要认真考量并谨慎决定”;接着选取能充分证明论点的典型材料“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东野圭吾,先是做一名体面的电气工程师,但在专业上没什么建树,找不到职业成就感,他没有贸然转型,而是边工作边写小说,直到5年后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荣誉,才决定做职业小说家”,进一步分析“人生本是一条需要探寻的路,若没有不断地找寻和确定,属于自己的路从来不会渐渐清晰,它只能由自己勇敢去尝试”,让说理更深入、更有说服力;然后用因果分析法论证“正是因为东野圭吾以审慎的态度面对转型,敢于尝试,找准了属于自己的路,才得以改写人生轨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最后总结“换一条路,尝试新的领域,无疑给了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说不定人生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这篇习作的成功,既有对素材的准确筛选、鉴别和个性化呈现,也有在分析论证时思辨能力的展现,还有打破常规思维时表现的审慎态度。
(作者单位:荆门市东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