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椿
[摘 要]处于深度学习状态下的学生,久而久之会显现出一些特有的学习品质,如自觉学习、主动建构、把握本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等。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据此聚焦学习品质,转变教学方式,在深度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2-0093-03
学习品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性。一个人的学习品质有个性因素,同时受后天培养的影响,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形成的学习品质也有差异。深度学习倡导学习者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强调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处于深度学习状态下的学生,久而久之会显现出一些特有的学习品质。
一、引发内驱,促进自觉学习
自觉学习是学习情感态度方面表现出的一种学习品质。具有自觉学习品质的学生,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或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是活跃的,体验是愉悦的。
深度学习能引发学习者的内驱力,唤醒深层次的自觉性。当今是一个特别需要自觉学习的时代,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线上教育的有效性,这也与自觉学习有关。除了课程内容,大家普遍比较焦虑的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不够,这直接影响了网上教学的效果。从儿童心理学上说,深度学习涉及的教学主题和内容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带着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深度学习的评价注重“人的成长的隐性要素”,不仅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关注知识形成过程中隐含的那些策略和思想等,这会让学习的层次更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成就感,因此也更能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深度学习课堂中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知识能力上的考验,也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锻炼。自觉学习将成为当今开放式学习中最核心的学习品质之一。
二、以学定教,促进主动建构
主动建构是知识生成和理解层面表现出的一种学习品质。知识是有生长点的,只有将新知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头脑中的“知识树”才会不断萌芽、生长。深度学习较之于一般学习,更关注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基于知识的生长点,把握学生的已知、未知和须知,从而建构充满活力的知识体系。
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分块、分时段动态存储记忆的,加上“记忆与遗忘”交互作用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单一时段的知识是相对有序的;而一个时期内学生积累的知识却是相对复杂和零乱的。无序的知识使学生处于似懂非懂或略知一二的入门阶段。知识有序化是大脑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具备自主梳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要想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并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渗透和训练。以学定教,构建有序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思维更具活力,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
三、深度加工,促进把握本质
深度学习是对数学概念和规律本质上的主动理解,是能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一种学习,它探索的是表面化、情境化和生活化问题背后能凸显数学核心的东西。浅层次学习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是就事论事、浮于表面的,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深度学习有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深刻理解:看是否能举一反三,即是否能从解决一个问题联想到多个问题;看是否能触类旁通,即是否能从解决多个问题联想到一类问题;看是否能融会贯通,即是否能从解决一类问题联想到新的问题。能进行深度学习的学生,能够在表象中迅速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通过比较、分析、操作、体验等手段,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经历知识深加工的过程。
例如,题组是教师常用的训练方式之一。在“数的运算”的复习中,教师可出示如下题组及计算過程:
上述由整数、小数和分数三个算式组成的题组,学生在计算得到正确结果方面不存在困难,教学重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三个算式分别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因为这三种运算从表面看有比较大的差异,整数加(减)法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则要求小数点对齐;而分数加(减)法则强调分数单位要统一。教师还要继续引导学生从表面走向深处:三种计算法则的核心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方可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之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不统一,需要转异为同。如此沟通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计算本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计算法则。
在学生初步认识到“数的加减运算就是基本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基本单位的个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可顺势拓展,如算式4a+5a的基本单位是a,4个a加5个a等于9个a ,即9a;算式6ab-2ab的基本单位是ab,6个ab减2个ab等于4个ab,即4ab;算式[3m ]+[ 2m]的基本单位是[1m ],3个[1m加2个1m]等于5个[1m],即[5m]。如此用基本单位的方法将计算延伸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加减运算上,学生进入初中后,通过类比便能很快掌握和理解不同的运算。
四、活动体验,促进独立思考
当下的许多学生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左顾右盼,习惯性的从众和依赖心理严重。独立思考是建立在丰富的体验、个体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见多识广才能促使人们对问题有新的看法,才能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方法而另辟蹊径。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多感官参与的学习,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活动体验。如数学概念的建立,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时间单位“时、分、秒”,还有质量单位的认识等,这些概念都较为抽象,尤其是“千米”“吨”等较大的单位,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进而以少想多、以小想大,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是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
深度学习主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如让学生尝试画一个圆,教师可提供硬币、瓶盖、铅笔、线、圆规、直尺等各种工具。学生面对丰富的素材,就有了多种选择,有的借助生活中的圆形实物“描”出一个圆,有的用线和笔“画”出一个圆,有的用线和橡皮在空中“甩”出一个圆,还有的用圆规画圆。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经常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素材中做选择,或提供多种解决方案让学生进行优化,均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品质的养成。
深度学习会围绕某个学习主题展开,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获得知识,体现的是先学后教的理念。“先学”就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例如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有很多,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先化成小数再比较,有的学生说可以画示意图直观比较,有的学生说可以比较分子,有的学生说可以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这些方法都源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教”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比优化,再次思考,得到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基本方法。预习也是“先学”的一种方式,教师适当加强预习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问题、发放“学习单”等,均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品质的形成。
五、迁移应用,促进大胆质疑
大胆质疑是体现高阶思维的一种学习品质。学习中学生不但能理解知识,还能经过分析提出疑问,其思维必然是有深度的。大胆质疑,首先要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其次要会提问,能提问。当下的学生习惯被动地等待教师给出问题,普遍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密不可分,独立思考是质疑的前提,更是基础,没有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的。深度学习的课堂设计特别强调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得到桃子”。如苏教版教材第五册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要使积最大,那么两个乘数中的一位数和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都要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将“2、3、5、7”四个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对第(1)问的解答形成两种意见:532×7和732×5。到底哪个算式的积更大呢?学生想到可以通过算一算比较,532×7=3724,732×5=3660,由此得到532×7的积最大。这时就有学生质疑: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一定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出来吗?这样的题目有规律可循吗?……学生一连串的提问,为他们后续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思路。深度学习正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
鼓励学生质疑,在課堂上也可合理运用 “以师问促生问”的方式,教师可用如“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不同的想法吗?”“这样的解法,你觉得有什么问题?”“你同意伙伴的看法吗?”“你还有什么疑问?”等话语启发学生。诸如此类的引导,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三是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得到认可。深度学习提倡开放的教学时空,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现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即使其中会产生错误。学生的错误正是质疑的最佳“激发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交流。教师在课堂评价时也要树立“学生问得有理为好”的导向,让大胆质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品质。
深度学习不是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和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施过程。处于深度学习状态下的学生定能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并伴随他们学习终生。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2] 马云鹏,吴正宪.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
(责编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