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作出了“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的重要指示。近两年,大同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黄花全产业链发展,出台政策、夯实基础,大同市云州区农广校根据本区域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开展黄花产业全链条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扩大培训范围
基于黄花产业链特点,将培训内容从种植扩展到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云州区农广校深入实施范围拓展、体系健全、模式创新、颁证覆盖、实效聚焦等措施,实现农民培训的全环节提升。2021年,40多名农民经纪人全年共销售黄花总额近9000万元。当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5万亩,年产量14.1万吨,位居全国黄花主产区之首。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13.2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400元。
(二)整合培训资源
云州区农广校联合大同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学院,由山西农业大学、市县专家共558人组成师资库,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各个方面,把现有基层中高级职称专家、乡土技术人才336人全部纳入师资库,及时解决黄花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突破加工中的技术瓶颈。
(三)优化培训课程
突出“特”“优”和新产业、新业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针对黄花产业,已开展了黄花种植、采摘、黄花菜加工与制作、黄花精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食品加工等各类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共计培训3850人次,颁证3720人。专研出一套适应本地气候、土质等环境特点,符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的地方教材。
(四)创新培训模式
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操实训、线上教学、案例分析等模式,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技能性、专业性。一是分层精细化。通过实施“6+1”专项培训计划,开设了30多个培训专业,真培训、训真能,实现了高素质农民培训由任务型向服务型、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一产培训向一二三产融合、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四个转变”。二是强化田间实训。学员们通过5天的理论学习、32个学时的线上学习和7天的田间实训后,由學院统一组织生产技能考核评价,为合格者颁发山西省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农忙时节,采取“半农半读、分段式”的培训方式组织学员就地就近进行培训实训,既不耽误农活,又能提升技能,深受农民欢迎。
(五)严控培训成效
在省级20个《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要求与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大同市组织专家制定了黄花产业的生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狠抓“学评结合、以评促学”,边培训边评价边颁证,力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项技能均能落实到田间地头和加工车间的每一次操作中。
三、成效及启示
(一)实现了培训内容全产业融合
目前,云州区黄花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势逐渐凸显,初步形成了集绿色种植、加工包装、物流配送、餐饮文化、节庆活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不断增加休闲农业等培训课程,及时根据加工需求,改善种植技术推广方案,逐渐形成完善的全产业培训横向知识技能网络。
(二)实现了培训延伸全链条服务
培训期间集中学习无法覆盖农民生产全过程,云州区农广校组织教师进行全天候远程教学,确保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该模式是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以农广校为纽带,上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教研基地,横联培训学院,下联乡村乡土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训基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教融合,有效提高了培训针对性。紧密围绕黄花产业发展,全链条精准设置培训内容,根据需要因时选择培训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学员的思想观念有了进一步转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