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解读好人物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如,《少年闰土》一课,教师以人物对话为支点,从不同角度发力,引导学生与文本发生由浅入深的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深刻涵义。
一、借助标点,把握情感
言为心声。在文本中,人物语言常常是解读人物形象的关键。而串联起人物语言的一个个标点符号,不仅能够表示停顿,往往还蕴藏着人物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洞察人物对话中的情感流露,指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中初探人物形象。
从“看瓜刺猹”这一片段的对话中,迅哥儿的语言简短,不过三五字,且两句话都以问号结尾。闰土的语言则是大段的,在对话中占据着主导权,且两处都以省略号结尾,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
第一次读这段对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组问号、感叹号,并思考这两个不同的符号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结合文本,可得知,迅哥儿对闰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而闰土则对于迅哥儿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见他对小伙伴十分热情,也可窥见他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着热情。
二、聚焦提示语,体会鲁迅的用笔精妙
在语文教材的文本和习作中,丰富的提示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人物对话描写时,添加提示语可以体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再读这段对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为迅哥儿、闰土的对话补充提示语。有的学生参考教材插图,把迅哥儿托着腮、闰土手舞足蹈的动作加上了“一个专心致志地听,一个绘声绘色地讲”这样的提示语,两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则结合对话内容增加了心理描写,补充了迅哥儿的好奇以及对猹的害怕。还有的学生补充了闰土的神态“憨厚一笑、自信满满”等。在补全人物提示语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文本的创作者。结合文本,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创作,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两位少年的性格差异。此时,教师再次展示文本中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提示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鲁迅先生却没有写提示语呢?”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考,使学生感悟:没有提示语,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想象、解读的空间,人物形象同样也蕴藏其中,可见鲁迅用笔的精简与精妙。
三、启发想象,分析人物形象
“看瓜刺猹”是文中闰土向迅哥儿介绍的四件趣事中描述得最详细、生动的一件。一方面是因为这件事给迅哥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三十年后那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碧绿的西瓜和刺猹的少年依旧清晰地浮现在迅哥儿的脑海中。另一方面,这件事也是少年闰土最为自豪和珍贵的经历。从这段对话中人物语言描写的详略搭配不难看出,闰土是描写的重点,而迅哥儿的语言则是作为“引子”,用问句引发闰土对童年趣事的叙述。
第三次读这段对话,教师可以省去迅哥儿的语言,重点关注闰土的两段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走入“看瓜刺猹“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少年闰土。“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这时候,让学生想象闰土在屏息凝神,仔细聆听,语速宜缓,声音要轻。“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读这两处动作描写时既要读出闰土手捏钢叉时的胸有成竹,又要读出不打草惊“猹”的小心翼翼。读“看见猹了,你便刺”的时候,则要果断干脆,毫不犹豫,想象着闰土使出了浑身力气,奋力一刺的场景。学生在读的同时,明白了“听、捏、走、看、刺”这五个紧凑而连贯的动作,体验了在这一瞬间,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也仿佛看到了一个经验丰富、机智果断的闰土。
通过入情入境,想象畫面,学生由旁观者变成了刺猹的闰土,在体验这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中,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四、今昔对比,探寻文本深意
在《少年闰土》一文中,“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与闰土的见多识广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出作者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也表达出作者对封建社会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不满。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三十年后的闰土因为长期受到剥削、压迫,变得刻板、呆滞。贫穷、苦难的生活不仅改变了当年那个小英雄的外貌,更扼杀了他对生活的那份热情和希望。
第四次读对话,教师出示《故乡》中三十年后迅哥儿与闰土重逢后的对话: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同时教师再出示本节课学习的对话片段: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将两段时间跨度三十年的对话对比阅读,可以将三十年后苦涩、沧桑的闰土形象和记忆中那个美好的闰土形象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比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痛惜之情,在比较中感受鲁迅先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十年前,闰土用广阔世界里的趣事激起了“迅哥儿”冲破封建社会的愿望;三十年后,再见闰土更是点燃了“迅哥儿”想改造旧社会的强烈愿望。
品析人物形象,学生不仅要学习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更要从人物形象身上汲取力量。读《少年闰土》中两位少年的对话时,要在学生心中播种一个小小的英雄梦,读《故乡》中迅哥儿和闰土中年重逢的对话时,要教会学生在悲痛和惋惜之余仍然怀有对生活的希望。
徐新昱(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