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姿含
小张是个高龄孕妈,怀了宝宝后格外珍惜。尽管有些超重,但小张依旧天天躺在床上“养胎”。这一动不动,血流更慢,下肢也备受压迫。在待产住院检查时,医生发现小张凝血功能中的D二聚体偏高,下肢血管超声也提示“左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如果血栓形成,后果不堪设想。经过血管外科会诊,为了避免栓子脱落后严重并发症,小張接受了下腔静脉滤网放置手术。
放置滤网后,小张的下肢血栓暂时被限。好在后面剖宫产,母子平安。产后,小张再也不敢躺着不动了,喂奶、换尿布、适当活动都没问题。产后3个月去血管外科进一步检查,血栓没了,终于可以取掉滤网了,才算是化险为夷。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妊娠期长期卧床及产褥期的生理变化有关,是围产期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血流缓慢下肢DVT大部分发生原因是由于人体血液循环不畅通。临床下肢出现DVT的孕产妇,部分女性合并糖尿病、血栓形成和既往手术史,以及产期肥胖、高龄,随着血黏度增加,DVT容易形成。还有些孕产妇选择剖宫产,术后会出现尿潴留、胃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无法正常排便,导致下肢和骨盆血流缓慢,静脉血压升高,增加下肢DVT的发生概率。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产妇分娩后,骨腔压力发生变化,会严重损伤骨腔组织。特别是剖宫产时,骨腔静脉受到严重损伤。静脉一旦受到损伤和破坏,孕妇的血管内膜相关组织就会受到损伤,引起血小板的附着和积累;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释放出促凝物质,导致血管堵塞。另外,内膜组织会释放凝血酶,提高凝血效果,增加产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创伤后炎症介质和生殖道炎症的相互作用会使炎症迅速扩散,容易引起产褥期感染。
高凝状态对DVT易感人群的临床分析发现,手术刺激容易使多数人产生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血液量增加且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在妊娠晚期和产褥期早期,随着孕产妇雌激素分泌的增加,促进体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产后10周左右,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高。
另外,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因自身体液的大量流失,会出现脱水症状。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血液压力,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身体微血管,进一步加重血液高凝状态。
孕期干预护理建议孕妇定期接受孕检,并在日常生活中定期改变姿势,不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孕妇不要穿紧身内衣,还可以在腿下铺个软垫,促进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循环。有研究显示,踝泵运动后,其凝血指标大大改善。另外,如果怀孕初期出现下肢水肿或疼痛,应立即人院,及时诊疗。
围产期干预护理高危孕妇如凝血异常、存在既往下肢DVT历史、妊娠期高血压等,均需要予以严格照料和关注。孕妇应该尽量选择顺产,产前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降低排便困难。有研究显示,在围产期早期及时按摩孕妇的下肢,可减少对静脉内膜的损伤。孕妇干预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可改善其机体凝血状态。
产后干预护理如果产妇正常分娩,没有并发症,可以在脚后跟下垫一个垫子,抬高下肢。对患有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肥胖和高龄妇女,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穿戴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女性在分娩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产后应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脱水症状。产后6小时能补充的食物应该尽量清淡、营养丰富、纤维质多。同时,如厕时间不宜过长,便秘要及时治疗。
产后恢复意识时可在床上活动。产妇平卧期间应适量弯曲脚踝、下肢。拆除导尿管后,产妇应该及时排尿,并且可进行膀胱锻炼。产妇可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尽快在护士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床活动。此外,产妇家属可按摩产妇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孕妇在妊娠晚期应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