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探讨

2023-05-30 10:07:58曾小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白鹭课文作业

曾小玲

一、教材分析

《白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课文选文来看,《白鹭》这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在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字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语文要素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个要素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四下第一单元里“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中也得到了培养与训练。五年级上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就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第三学段教学里的进阶目标。从单元整组编排来看,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描述了不同事物的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抒发感情,在交流平台中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总结。《白鹭》作为本单元的首篇精讀课文,承担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教师从最初的指导方法,到搭建学习桥梁,再到运用方法体会,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刻学习。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数已经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懂得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在品读课文时可以迁移这种学习方法。而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对于描写优美的文章,感知尚浅,需要以读为本,创设诗意的教学环境。对事物与感情的关联虽有接触,但敏感度不强,需搭建学习的桥梁,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编排特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融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本节课以“诗情画意”为主题情境,通过研学任务驱动课堂,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鹭”等6个字,会写“鹤”等10个字。

2. 能够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这是本课的重点。

3. 借助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这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本节课笔者采取朗读、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乐于思,乐于创。充分融合教育技术,科学有效地进行结果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习。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本节课将通过学生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诵一诵。同学们,有那么一种鸟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为它作诗赋词,为它笔绘丹青。我们一起边吟唱边欣赏!(生伴随着音乐朗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2. 说一说。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白鹭的初步印象。在郭沫若眼里,简直就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形声字“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绪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笔者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吟诵欣赏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二)学习任务群导向

任务一:初遇白鹭,读出韵味。

1. 赋予学生星级小主播的角色,通过个别读、相互读、齐读等方式让他们充分地感知文本,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集中指导并进行评价。

2. 问题“带”读。追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一核心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初知白鹭之美,厘清文章脉络。

一星级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星级评价标准:读出节奏,读好停顿;三星级评价标准:读出情感,初知大意。

【设计意图】赋予学生星级小主播的角色,学生通过个别读、相互读、齐读等方式充分地感知文本,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集中指导,在反复地诵读中让学生读得准、读得顺、读出情。

任务二: 诗意白鹭,形神俱美。

活动一:“对比”悟精巧

1. 你从哪里体会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1—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思考批注,全班交流。

2. 师:作者在描写白鹭时,为什么要说白鹤、朱鹭和苍鹭?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太大而嫌生硬”“大了一圈”“太不寻常了”体会作者用白鹤、朱鹭、苍鹭的大小和白鹭对比来凸显白鹭大小适宜。

(2)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②白鹭的身段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二:“适宜”品精巧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 句式比较。通过有无4个“那”字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藏在排比中。

2. 文白互译。出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原文片段,在对比的过程中突显语言美,进一步领略到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位绝代佳人,是一首精巧的诗。顺势朗读“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体会到散文的结构美以及作者把对白鹭的喜爱藏在拟人和对偶中。

3. 前后勾连。将“增之一分则嫌长”勾连到“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再一次体会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4. 想象画面,变式朗读。

5. 搭建支架,背诵积累。(课件提示关键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既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描写之精妙,也能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突破教学难点。

任务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组交流:你看到一幅怎样的钓鱼图?除了白鹭在钓鱼,想一想空白处还可能会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1. 充分交流,汇报画名。以地点加活动或事物加活动的方式进行提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分享阅读思考的过程。

2. 结合课后练习题第2题为每幅画面题字的同时出示提炼小标题的评价标准。

提炼能手:清晰精准,使读者一看就想象到画面;提炼高手:清爽简练,语言深刻;提炼大师:新颖别致,创意十足。

3. 教师分行出示阅读文本,学生通过个别读、创设情境读和配乐读等方式朗诵小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围绕文中三个充满韵味的场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现从文字到鲜活画面的转换。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师:本篇课文首尾呼应,作者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和拟人的描写手法突出了白鹭的外形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种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以后在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六、作业导向,融乐发展

(一)基础型作业(第一课时)

1. 课前预习作业: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

2. 课中共学作业:根据课文脉络,背诵课文。

3. 课中共学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白鹭》的思维导图。

(二)拓展型作业(第二课时)

课后延学作业: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动物。

(三)实践型作业(第二课时)

个性作业:游览白鹭自然保护区,仔细观察白鹭的其他形态,制作一张白鹭的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1. 白鹭

外形美            对比

钓鱼美  精巧的诗  排比

栖息美            对偶

飞行美            拟人

【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领略了白鹭的外形美和姿态美,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文中通篇沒有一个“爱”字,作者的赞美都藏在了一处处对比、排比、对偶和拟人中,句句含情。主板书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为背诵课文搭建桥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右边的副板书为学生总结了学法,讲解了作者正是通过这几个修辞手法把白鹭大小适宜的精巧、如诗如画的姿态给写活了,让学生有法可循。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融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借助学习单和评价单搭建支架,以评促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方法,让成长看得见;以“鉴赏诗画”为研学任务,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对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习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白鹭课文作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白鹭于飞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14
快来写作业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简笔画白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