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关系,促进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23-05-30 09:47王汝芳
民主与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金融数字科技

王汝芳

目前的监管要求除数据保护相关要求外,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和技术的把握还不充分,发展规划中对数据资产和数字技术的潜能挖掘强调的也不够。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随着近年来相关规划和鼓励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科技技术多点突破,投入持续增加,生态逐步优化,不断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金融业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为应对科技伦理、金融风险、创新垄断挑战,金融监管力度也持续增强,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强化反垄断,要求境内核心数据不得出境等,在金融业风险防控、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统计质效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和算法已经成为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技术相类比的重要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正在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模式和治理体系更加开放、智能和扁平。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在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数据的巨大潜能、释放数据效能,又要有效控制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目前的监管要求除数据保护相关要求外,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和技术的把握还不充分,发展规划中对数据资产和数字技术的潜能挖掘强调的也不够。为此,着重就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两者的关系,促进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数据共建共治共享,充分释放数据潜能效能。

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发展的基础。目前,数据协同共享机制尚不完善,技术标准不一,数据共享意愿不足,配合度不够,应用碎片化现象仍然存在。须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以“互联共建、互认共治、互通共享”为原则,建立数据要素治理机制、融合机制、安全机制和流通机制,提升数据资源社会价值,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赋能。

金融数据体量大、敏感性高、场景多维,存在着信任、安全、监管等多重要求。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对外部数据也有巨大需求。构建从数据采集、归集、汇聚、共享、开放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协同机制和治理框架,强化数据共建、治理共享,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可在不泄露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联合比对分析,有效释放数据价值,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效能。例如,通过匿名追踪查询电信、税务、工商等多维度数据,可在避免敏感信息被缓存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通过全程全网的智能风控升级,可带来动产融资模式突破,改变我国动产融资因“看不住、抢不过、处置难”等原因开展不理想的现象。

二是建设风控命运共同体,实时智能守住风险底线。

通信技术与庞大的人口规模相结合,产生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罕见的新型社交网络结构,易导致不可控的集体行为产生。自媒体叠加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率、频度和保真度,也让“微干预”和“回音壁”现象成为可能。这导致数字经济时代金融风险除既有工业经济时代的突发性、外溢性、复杂性、关联性强的特点外,还具有传导快、波及面广、系统性强,容易形成共振和集体非理性特征。一旦发生传染蔓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更大,对处理能力、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要求也就更高,需要相关部门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恰当的反应。

从国家层面到金控集团、金融系统,再到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都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各成体系、上下嵌套、左右协同的分级授权、自主可控的数字治理共同体,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更加系统、完整和准确地收集信息,共同构筑高效安全的风险预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风控命运共同体。横向上,机构间可通过联邦学习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联合建立合规风控模型,共享互通风控能力;纵向上,加强大至国家层面、小至公司层面的数据整合,更加高效、智能、实时地处理分析多维数据,实时智能管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以计算思维为思維范式,赋权赋能双轮驱动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万物互联,数据无处不在,万物都可数据化。用数字来描述事务,表述将更加系统、完整和准确,离其本质也更近。相应地,经由计算机科学、计算科学发展而系统整理和总结提出的计算思维,作为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并列的第三种科学思维范式,成为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以信息的获取和有效计算为基础,通过自然及人类行为理解、系统构建、算法求解来实现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

金融科技落地短期以业务赋能为主,长期以模式创新为主,涉及思想理念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组织架构创新,是以数据和算法为基础的系统性、协同性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生存天然具有“赋权”的本质,金融科技长期落地需要数字赋能与数字赋权双轮驱动。前者强调数据和技术对组织的赋能作用,后者强调数据和技术成为社会资源再生产与再分配的重要力量,赋权组织以适度提升其参与和协同的价值。通过赋能与赋权双轮驱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结合,顶层战略谋划和动态战术落地结合推进。顶层设计上从战略上进行整体架构,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和标准体系;战术落地上根据目标导向,按照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系统优化要求,动态地、精细地逐步落地实施。

四是强化金融科技伦理规范,服务高质量共同富裕。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其发展过程中,数据采集使用和算法决策无疑发挥着关键作用。算法的有穷性、确切性、可行性特性,在确保其可自动执行的同时,也使作为指挥棒的目标函数具备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放大器的属性。因此,约束目标函数和行为边界的科技伦理规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战略目标,但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并不必然与金融科技公司的短期利润和发展目标一致,甚至可能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牺牲短期利益。这就需要引导金融科技公司建立更加长远的发展观,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为己任,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性规范,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影响长期发展后劲,避免过度追求自身利益而影响国家发展,避免金融脱实向虚而致实体经济失血,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是积极发展生态圈金融,更好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由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可喜局面,但在芯片等领域还受制于人。目前这些卡脖子技术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生态协同、迭代创新等特点。在具有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实现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单靠传统金融模式提供资金支持很难实现,这就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

金融科技要顺应卡脖子技术生态发展需要,立足和综合考虑不同科技产业生态特点,为生态圈中各节点企业提供普惠金融和精准服务,力求通过促进产业链有序流转形成供需网的通畅和发达,优化生态以推进相关科技产业有效发展,并把单纯支持点的突破所面临的风险控制到最低。通过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阔的生态中整合资源,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金融数字科技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答数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数字看G20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
科技在线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