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共乐,要他年合力拄乾坤

2023-05-30 09:47王立
民主与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鄂北分校湖北

王立

胡国瑞(1908—1998),字芝湘,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委员、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及武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胡国瑞先生是久负盛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一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和唐诗宋词研究,且能诗善词,教学科研之余,常吟诗作词,著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诗词赋散论》《湘珍室诗词稿》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极具影响。胡师教坛耕耘,桃李芬芳,与抗战期间的湖北联中学子之谊始于建始三里坝。

1936年,胡国瑞从国立武汉大学毕业后,前往恩施湖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教授国文。1938年底,胡国瑞来到建始三里坝,在辗转西迁至此的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均县武当山高级中学分校(该校后易名为: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湖北联中建始高中分校、湖北省立第六高级中学)任国文教员。

烽火岁月中,胡师恪尽职守,以为国家保住读书种子、为民族传承文化血脉为己任,关爱学生,潜心教学。三里坝的学子记得,在穷乡僻壤的闭塞山村,胡师的国文课令他们如痴如醉。那时没有课本,胡师边讲授边板书,学生们边听讲边笔记。三个学期(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的国文课,胡师从《诗经》《楚辞》讲到唐诗宋词元曲,讲到明初小说,尤其是对《汉书·艺文志序》《说文解字序》《昭明文选序》三个《序》的精辟讲解,将他们这群离乡背井的懵懂少年引入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

1988年2月,湖北联中组建50周年前夕,八十高龄的胡国瑞先生亲笔为校友回忆录题写书名《三里坝岁月——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校友回忆录》,并题赠词作一首:

木兰花慢·题建始中学校友回忆录

九州风雨横(去声),忍回首,五十春。正倭寇鸱张,烽鸣鄂渚,天蔽硝尘。莘莘。俊髦雾集,度千山万水逐斯文。相(去声)得巫云深处,绛帏施徧荒村。

艰辛。炎午霜晨。肩脱黍,脊劳薪。尽水绕茅茨,风穿土户,低暗灯昏。欣欣。弦歌共乐,要他年合力拄乾坤。甚喜今朝四海,翰音遐迩相闻。

这首《木兰花慢》真实地再现了抗战期间湖北教育的悲壮一页。词的上阕写武汉会战期间,武汉几所大学的紧急西迁,以及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的组建。

“九州风雨横,忍回首,五十春”。词的开篇即把读者带到50 年前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正倭寇鸱张,烽鸣鄂渚,天蔽硝尘”。此句写日寇猖狂至极,湖北多地遭到日机狂轰滥炸,硝烟遮天蔽日之情景。1937年底,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政府各部门相继迁往武汉办公,全国性的救亡团体和民主爱国人士云集武汉,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同时,各类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大批人员及各种战略物资集聚武汉,候船转运。然而,战事正在向武汉逼近,1938 年初,日寇飞机轮番轰炸武汉、宜昌、襄阳等鄂省重镇,疯狂阻挡中国军民的战略西撤。武汉危若累卵。

“莘莘。俊髦雾集,度千山万水逐斯文”。俊髦,才智杰出之士,此处指国难当头时的有识之士和学校师生,全句意思是众多有志于抗战建国、教育救国的有识之士和学校师生员工,为保存国家教育资源和中华民族文脉,迅速集结,不畏艰难险阻,随校后迁。

1938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师生及所有图书仪器设备,分批从武汉出发,走水路经宜昌、巴东、万县、重庆,抵达乐山。4月,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奉命疏散,先迁宜昌,年底再迁重庆。7月,教会办的华中大学师生撤离武昌,8月到桂林。1939年初再次后迁,绕道越南河内、昆明,3月抵达云南大理喜洲。

武汉沦陷前夕,武昌文华中学、希理达女子中学、汉口圣保罗中学、湖南益智中学4所教会学校组成“鄂湘联中”,于1938年10月迁往广西桂林全州,1939年春,再次搬迁到云南镇南。私立武昌大公中学、武昌三楚中学、武昌博文中学、汉口江汉中学等私立学校也都西迁入川。

“相得巫云深处,绛帏施徧荒村”。“巫云深处”代指鄂西鄂北的崇山峻岭,“绛帏”代指校舍。全句意思是,根据省府部署,湖北联中在鄂西鄂北觅得校址,20余所分校,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鄂西鄂北崇山峻岭中的村寨集镇上。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一面组织军队在武汉外围抗击日寇,一面谕令湖北省府速将机关、工厂、人员及设备向鄂西后方疏散转移。7月底8月初,湖北省政府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决定全省47所公私立中等以上学校联合组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省政府主席陈诚亲任校长,副校长由省教育厅陈剑脩厅长兼任,下设22所分校,迁往鄂西鄂北各县继续办学。霎时间,各校师生迅速赶往武汉、襄阳、宜昌三处湖北联中登记处集结,分批奔赴新校址。10月底,除联中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外,其余各分校先后到达新址开学上课。各分校大抵是以庙宇、祠堂、店铺、大户民宅作教室,条件所限,往往一所分校分散在多处上课,师生散居在附近山民家中。

就这样,联中20余所分校,一两万名师生,像种子一样播撒在鄂西鄂北深山之中,黉府弦歌,既保全了湖北的教育资源,又催生了鄂西鄂北文化教育事业蓬勃生长。

词的下阕具体写驻足三里坝的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师生学习和生活的艰难情景,以及他们同仇敌忾,为中华民族复兴坚定向学的信念和勇气。几十年后,词人喜闻當年学子佳音,甚为欢欣。

在22所联中分校中,建始中学分校情况较为特殊。湖北联中组建之初,原定12所分校迁往鄂北及宜昌各县。10月,迫于战火阻隔,省政府迅即召开会议,决定原定迁入鄂北及宜昌各县的12所分校除联中郧县高中分校、联中谷城初中分校留于鄂北,其他分校改迁恩施各县,校名随之更改,如原定“湖北联中均县女子高级中学分校”改迁巴东火峰,遂更名为“湖北联中巴东女子高级中学分校”。

然而此时,湖北联中均县武当山高级中学分校的千余学生仍集结在沙市,等待前往鄂北。情况危急,湖北省政府严立三代主席乃电示分校主任:“速率领员生暂来宜昌,向鄂西另觅适当校址”,并立即调来轮船将滞留沙市的师生全部送抵宜昌。

10月25日武汉沦陷,宜昌亦连遭日机轰炸,形势岌岌可危,汇集到宜昌的万余师生亟待转移。严立三代主席急令联中师生立即渡江沿施宜官道徒步西进,各分校将学生编为大队、中队、分队,增派军事教官领队,征集民夫为师生搬运行李。

10月底的一天傍晚,联中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接到紧急渡江通知,一千几百名师生在夜色朦胧中分批乘木船渡过湍急的长江,过江后跟随民夫沿着崎岖山路星夜徒步直奔离宜昌市约60里的木桥溪。因校址尚未勘定,师生们只得在此暂作停留,一星期后才继续西行。

一千多师生走一程歇一地,经过榔坪、漆树垭、土门坎,来到了野三关。时至寒冬,幸得石瑛先生的指点和建始县长的帮助,最终选定建始三里坝为校址。在野三关停留了一个多月后,12月中旬,联中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的师生终于在鹅毛大雪中启程,徒步走过高店子到达三里坝。负笈西迁的师生们终于结束了4个月的艰难奔波,在三里坝开学上课了。此时,胡国瑞携妻沈佩珍从恩施来到三里坝联中分校任教,直到1942年暑假离开。胡师与学生们深厚的师生之谊即始于此。

三里坝是建始城东60里的一块狭长盆地,北面是大山绵亘,南面则丘陵梯田,坝中有条东龙河。这里峰峦叠翠,风景优美,且是建始的粮仓之一。三里坝集镇是由一条直街和一条横街构成的丁字形街面,街上有百十家店铺。初来乍到,学校在邻近横街街尾的东龙河两边各建了一排简易的木构茅舍,河南边的一排临时用做教室,北边的一排用做伙房和饭堂,学生和教员则分散借住在三里坝集镇和附近山村的民房中。

紧接着,学校于1939年春在东龙河北边山上的周家堡建起了几十间土墙草顶的教室和图书馆,并在四周砌起一道高大的院墙,河边的临时教室改做学生寝室,学校在此坚守到抗战胜利。

校园落成前夕,分校主任郑万选特意在校门旁的院墙中嵌入一块“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建”的校碑以兹纪念。1939年7月,湖北联中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建始中学分校”。1940年暑假,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初高中分离,初中部迁往宣恩高罗,高中部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建始高中分校”,1941年夏,联中改组,建始高中分校依行政区划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六高级中学”。

三里坝的生活是清苦的,然而,抗战期间能有这样的公费学校,实属不易,学生们十分珍惜。清晨的山林中,便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晚上的教室里,被桐油灯的黑烟熏黑鼻孔的学生们静静的自习。分配给学生的口粮,由学生自己背回学校,其中的苞谷还得自己加工碾成苞谷茬儿。每个周日,学生们轮流上山背柴,供伙房烧火做饭。《木兰花慢》下阕前两句“艰辛。炎午霜晨。肩脱黍,脊劳薪。尽水绕茅茨,风穿土户,低暗灯昏”,便是三里坝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苦中有乐,苦中有希望。陪伴学生的,有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教坛名师,也有像胡国瑞这样的学界新秀。得益于这些甘愿忍受贫困,献身教育,爱生如子的老师,才保持了湖北联中师生同仇敌忾,为中华民族复兴坚定向学的信念和勇气,正是“欣欣。弦歌共乐,要他年合力拄乾坤”。

胡师这首词,情真意切,是联中人永久的记忆。三里坝岁月,铭刻在学生心中,也铭刻在胡师心中。三里坝的生活,学生艰苦,教员也不易,胡师更是尽尝人世间喜乐哀伤。

1939年3月,胡国瑞的长子在三里坝出生,妻子患乳腺炎无法哺乳。三里坝小镇上,买不到奶粉,也买不到奶瓶。情急之下,胡国瑞只好用棉条蘸米汤给婴儿吸吮。正月的天气依然寒冷,他既要照顾月子里的妻子,又要喂养婴儿。即使家里忙得不可开交,深夜,胡国瑞照常备课、批改作业,白天,按时到校给学生上课。

生活的磨难不断袭来。1939年底,胡国瑞常年在外面跑生意的大哥突发急病不幸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悲痛不已,然而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胡家在当阳的油坊,被日机炸弹击中起火,维持全家生计的产业瞬间化为乌有,父亲病倒了。胡国瑞接信后火速赶回当阳,护送母亲和病中的父亲返回大冶老屋。沿途风餐露宿,父亲病情加重,竟至在途中撒手人寰,病逝他乡。

时隔一年(1941年),胡国瑞大哥的女儿、在湖北联中恩施女高分校读初二的胡承睿染上伤寒,胡国瑞赶往恩施屯堡照料。经医生精心治疗,胡承睿病情稳定下来,见好转后,胡国瑞将侄女托付给她的好友和同班同学照顾,自己赶回三里坝上课,心中却是惴惴不安。不久后的一天,胡国瑞似有不祥之感,匆忙赶到屯堡恩施女高分校,但还是迟了一步,侄女胡承睿已在头天晚上去世。

接二连三的不幸,国破家亡、国仇家恨,如此困境中,胡国瑞没有消沉。既为教员,便使命在身。既授国文,便要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注进问业学子心中,让中华文化赓续万代,让中华民族振兴崛起。

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胡国瑞看到了这一天——“甚喜今朝四海,翰音遐迩相闻”。

联中校友的再次牵手,是在相隔30多年后。1983年5月,十多位来自武汉、上海和台北的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校友相聚汉阳归元禅寺。岁月无情,青丝变华发;故乡有意,学子归去来。由是,湖北联中各分校校友纷至沓来。他们之中,有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更多的则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抗战胜利后,海峡两岸的三尺讲台上、无影灯光下、艺术殿堂内、建设大军中,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生力军。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他們双手再次紧握之时,同声祝愿联中人两岸和平统一国泰民安的心愿早日实现。

十年后的1998年,胡国瑞将自己的最后一首词作,留给了他一生牵挂的三里坝学子。

水调歌头·纪念湖北

联中建始中学建校六十周年

中土突狼豕,回首六十春。要庇书根文种,奋力拄乾坤。穿越峡云深处,一带川原弥望,群喜信仙源。相与卸征笈,弦诵遍山村。

版筑起,杏坛立,恣讲论。上庠在望,依次飞跃入龙门。州府卷轴盈积,肆力研几穷理,明照极天人。材杰盈海内,构厦并坚桢。

胡国瑞

一九九八年三月

(作者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鄂北分校湖北
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鄂北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获批复
The rise of China-Chic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唐县~尚市隧洞施工方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