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

2023-05-30 00:05翟江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尊重差异思政课程五育

翟江

摘要: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育人途径是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政课程。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应该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为出发点,与“五育”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课程;“五育”融合;兴趣;尊重差异;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政课程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起到奠基作用。基于此,鞍山市铁西区公益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构建全员思政、全程思政、全学科思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性

长期以来,部分家长和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导致有的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些偏颇,自私、个性强、不尊重人、不关心人、不懂得感恩,甚至不能自立。而部分学校的思想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够完善,目标脱离实际,内容一成不变,评价单一。甚至,有的学校思政教育脱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效性差,且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加强,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凸显,学习主体地位不断被强调。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要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同时,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活动,做到因材施教、螺旋上升,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的思政课程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课程引领作用,做到润物无声。

二、思政课程一体化的构建与实施

我校首先确定了“一轴两翼三维”的工作模式,完成了思政课程的体系构建,并制定了课程图谱。“一轴两翼三维”,即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主轴,以教师课程和学生课程为两翼,依托思政课程实现支部政治引领,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维目标。学校依据校本特色、教育理念和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建构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成长课程“五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一体化新格局(见图1)。

(一)“嵌入式”显性课程

我校显性课程的目标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树立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在思政第一课堂教学中,我校推行目标检测引领下的闭环式课程实施方式,重点体现政治引导功能。学校树立开放的目标检测观,基于深度学习,将教学目标与评价、活动融为一体,科学设计课堂环节。学校形成了“出示目标、明确方向,选择途径、分层达标,及时反馈、了解学情,补救跟进、巩固落实”4个基本步骤,以及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思维对话、知识建构、拓展迁移、目标检测6个基本环节,构建了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程教学行为的精细化,提升教学实效,从而使显性课程发展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我校注重跨学科思政教育,深挖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无界学习的立体模式,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浸入式”隐性课程

我校通过思政游戏的创编和思政品牌建设的助推来完成“浸入式”隐性课程目标,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创编思政游戏

我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了十几种思政游戏,把思政元素巧妙地安排在游戏中,内容涵盖爱党爱国、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读书立志、生态文明、生活常识等。学校把思政课堂搬到操场上、搬到家校共育课堂,让思政教育走进下课时间、走进放学之后。通过思政游戏引导学生坚定爱党爱国信念,从而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得到释放。在推进“双减”工作有效进行的过程中,我校从“格子”游戏课程入手,积极探索并不断丰富“益·课堂”内容,将传统游戏跳房子、五子棋、象棋等与“文明之花处处开”“校规校纪我知道”等思政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實现“五育”融合。

例如,劳动实践课上,学生拿来旧衣裁剪、缝合、填充,齐心协力制成一颗颗象棋棋子,通过游戏方式学习知识、技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劳动教育的隐性目标。

2.促进校风建设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隐性教育的重要部分。我校用校风来引领师生向下扎根——立德、向上生长——树人。通过“四个融入”,让校风植根师生心中。一是融入环境建设。学校新建党史长廊、数说长征墙、党员活动室、“花儿朵朵向党开”楼梯文化、思维课程教室、阅读书吧、美化操场围墙等,建设“益·乐农场”、篆刻长廊,班级开辟童心向党专栏等。二是融入校歌创作。学校通过课前一支歌活动,保证校歌人人会唱、人人爱唱、人人牢记。学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昂扬向上的姿态,唱出为实现美好蓝图神采奕奕的模样。三是融入校园吉祥物设计。师生把喜爱的“微卡”形象立体化、内涵化,让校风成为校园的灵魂。四是融入日常教育。学校依托少先队活动、德育活动广泛宣传校风内涵。校风氛围浓郁,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三)“融入式”特色课程

我校把思政教育与“五育”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拓展了思政课程的实施途径,使思政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更为开放与多样。

1.德育——党史桌游思维课程

课程研发小组研究设计了“益·趣党史”桌游思维课程,包括“党史知识连连看”“党史知识对对碰”“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等,这几款党史桌游思维游戏规则简单易懂,把党史学习内容从时间、空间、事件等维度全方位展现在师生面前,直观、有趣、有记忆点,深受学生喜爱。

2.智育——书益芳菲读书课程

思政教育中,教师要会讲故事,教师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教师不仅要自己讲,还要组织学生讲。讲好故事的关键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此,我校把思政元素与读书课程相融合。通过长征故事会、爱国诗词吟诵会、“一眼看百年”党史导读、图说长征演讲、设立“红色阅读存折”读书档案、开办开放书吧、举行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享受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3.体育——特色街舞操、独轮车课程

我校与专业街舞工作室合作,创编“十四五@十四亿”特色街舞操,并在全校推广,让学生用说唱跳的形式了解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等“十四五”规划内容。

我校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设置了独轮车课程,成立骑益非凡车队,定制“我爱你中国”骑士服,开设执党旗、国旗专项训练,深受学生喜爱。

4.美育——非遗篆刻、超轻黏土特色课程

在非遗篆刻、超轻黏土特色课程中,教师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传统文化等专题内容,在方寸之间展现学生的非凡技艺,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其中,学生制作的致敬建党百年篆刻长卷作品被学习强国“阳光校园”“思政铸魂”栏目报道。

5.劳动——“益·乐农场”农事教育课程

我校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为宗旨,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目标,以建设农事教育基地为切入点,让低年级学生感知劳动乐趣,启蒙劳动意识,让中高年级学生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公益劳动,体会劳动光荣。目前,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是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将基地命名为“益·乐农场”。种什么、怎么种、果实如何分配处置以及义卖创收都是“小农民”说了算。在动植物课程中,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育动植物,观察其生长。暑假里,体验课程有了外延,学生在家中、小区里继续种植植物、饲养动物。

(四)“动入式”活动课程

我校通过“爱国三问”公益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益·系列”党日活动的开展,将课程实施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思政課程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又实现了合力育人的高效途径。

我校形成了包括传统节日课程、仪式课程、赛事与展览课程、一日十礼课程、社团与志愿服务课程、微课题与研学课程6大主题、20余个模块的“爱国三问”公益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活动课程中,一件件文创作品、一声声诗词朗诵、一首首庄严的歌曲,以及赛事中的小健将、项目中的小能手、文雅有礼的小学生、多才多艺的小达人等都展现了思政与活动整合、与学科融合的独特形式。学生成为疫情防控宣讲员、街头护卫队队员、光盘行动守护者、微课题研究员、德育活动组织者、教师感谢周主创者,实现了从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的转变。

我校还开展了“百名少年赞建党百年”百节微课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字讲政治、用故事讲理论、用图画展党史、用歌曲唱情怀、用表演承气节等,在全体师生中营造了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

(五)“渐入式”项目课程

我校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领会知识和技能。学校既关注重点知识的学习又关注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我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开发了以研究“治愈自然缺失症”为主题的四季课程项目。春的生机、夏的茂盛、秋的收获、冬的纯洁,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门再好不过的爱家乡、爱祖国的课程了。学校南邻永乐公园,那里是孩子们感受四季、聆听鸟鸣的大自然课堂。于是,学校课程研究项目小组把所有学科课程与自然资源进行了融合,引导学生用听、观、说、写、画等形式来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评价与成效

(一)目标性评价

在思政课程一体化研究前,我校对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调研,了解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并制定不同年段的评价目标。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制定学期成长目标和阶段成长目标,并填写表单,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贴一个笑脸,每实现五个小目标就可以获得一颗星,获得五颗星就可以成为学校的星级标兵。这种方式主要是结合学生实际成长情况,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使学生实现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将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四个维度相结合。学校为学生设计过程性评价量表。通过成长袋、个性闯关卡、家校联系单、小小志愿者等多种写实性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挑战,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进行互评和他评,以关注学生素养提升情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使学生享受作为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情感价值上的愉悦体验。

(三)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是对结果进行评价。我校开设了开放式评价空间,每周两次的“益·SHOW TIME”思政成果展示评价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课程成果的机会。这些“小明星”的录像在学校电视中循环展播一周,为学生搭建“五育”融合课程展示平台。学校一楼正厅和主席台作为展示场所,进行“秋日之歌声现场”“小牛顿科学实验”“巧手黏土艺起来”“非遗时光篆起来”“我的好‘食’光”等作业展示,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这些活动凝聚教师集体智慧,让学生在学校有足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思政课程的整体推进,彰显了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意识,探索了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识,提升了学生创造、求知的成长新空间,使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1).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尊重差异思政课程五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教学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