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丹芬
“修通组公路,开支81020.5元;当家塘清淤,开支2047.9元……”2022年10月25日晚,在麻城市铁门岗乡吴李村的塆组群众会上,陈家山垸组的组长正在逐条公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垸组监督员陈望松在一旁逐项监督费用明细。
特聘垸组监督员是该市铁门岗乡纪委加强基层监督、推进“共同缔造”的新举措。通过塆组群众会公推公选垸组监督员,形成“一垸一监督员、一事一监督员”的监督格局,让“共同缔造”活动更透明,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
2022年以来,麻城市纪委监委抢抓该市作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首批精选试点市、首批培训基地的良好契机,找准纪检监察工作与“共同缔造”的结合点、着力点,将监督科学嵌入基层治理之中,推动“五共”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共同缔造”提质增效。
监督下沉,激活群众共谋“源动力”
“过去河两边都是乱搭乱建,脏乱差不说,还容易堵车;现在开门望去是风景,心里舒服多了。”近日,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村民郑拓在抖音上发了一条视频,宣传村里的变化,吸引不少粉丝围观、圈粉。
2019年,古城村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项目。“小桥流水”重现古城村。去年9月,麻城市选取33个村(社区)作为示范点打造,实行“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包保、一个专班蹲点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的工作机制,该市纪委监委迅速跟进,将“共同缔造”活动纳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检查范围,加强“室组地”联动监督,推进“五共”理念在试点村落地生根。
村民反映古城塆护城河两边垃圾遍地、恶臭难闻,加之交通拥堵,出行极不方便。阎家河镇纪委多次实地走访,协调将环境整治、修桥等事务纳入“共同缔造”。经过多次征集群众的意见,最终的修桥设计方案优化为建一座平缓的坡形桥,既打造了乡村景观,又方便了村民出行,桥落成后,村民高兴地将其取名为“莲心桥”。
“共同缔造”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老传统又回来了。短短几年,堰头垸村也由昔日的软弱涣散村、重点贫困村蝶变为全省首批清廉村居、麻城市“共同缔造”示范村。
截至目前,麻城市共同缔造村已拓展到361个,占麻城市行政村总数的80%。在该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清廉村居建设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群众真正成为“共同缔造”建设的“主人翁”。
清单上墙,赋能群众共管“真权力”
“项目增补资金不能高于合同价的10%,你这个超出了25%,依据规定我不能盖章。”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曾凤英对项目承建方说。
原来,古城村在开展“共同缔造”时,计划将垸内一段1.76公里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当年年底项目结算时,曾凤英发现预算超标了,于是出现开头那一幕。后来,该村组织纪检委员、村民代表和第三方监测机构,一起到现场测算、据实结算,最终节省建设资金17.6万元,保证了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小微权力”并不小,事关民生福祉大事。麻城市纪委监委督促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一个权力事项、一套工作流程、一张操作图表”的原则,对7类23项“小微权力”逐一绘制流程图,明确每项权力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工作时限等,让村干部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张贴在村部醒目位置。
此外,还通过“一栏两群三会+APP”的形式,将“小微权力”清单、“三务”情况置于阳光下,利用数据赋能,将监督方式信息化、可视化,拓宽群众监督途径,增强群众共管意识,让群众既能关心“三务”又能监督“三务”。
监督下沉落地,“小微权力”被约束,带来的是群众对正风反腐的满意度持续攀升。据统计,2022年,麻城市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26.7%,上级转送检举控告类信访件同比下降35.3%,信访下沉回流效果明顯。
以文化人,凝聚群众共享“向心力”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漫步龟山镇铺头坳村竹林中,廉语廉景随处可见、沁人心脾。这是该市纪委监委打造的首个以竹廉为主题的清廉村居。
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督促指导各乡镇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清廉因子,打造清廉文化阵地,让干部群众俯仰皆有“廉”景。
龙池桥街道白塔河社区围绕一代廉吏张鹏翮,建成了八里廉洁文化画廊;黄土岗镇堰头垸村结合菊花产业发展,打造了菊廉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清廉文化阵地。在麻城,像这样的清廉文化阵地还有120余处。
廉洁文化涵养党风民风社风,进一步夯实村级发展“软实力”,吸引不少在外能人还乡创业。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石桥垸村先后引进了龙腾生态葡萄园、尚邦生态园等5个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葡萄、火龙果等种植产业,2021年产业园销售收入突破6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2万元。
清廉文化润物无声,凝聚起发展“向心力”,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绘就了一幅幅“富春山居图”,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