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摘 要:在全球进入智慧时代的今天,智慧图书馆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体育院校也要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努力探索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之路。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功能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目前体育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应该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并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体育院校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3)03-0051-06
Abstract:With the world entering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has entered a substantial promotion stag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and explore the path of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smart librari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smart librari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poses three important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building smart libraries,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smart libraries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l team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construction.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mart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Smart service
隨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已从数字时代进入智慧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社会”。 2018年国家制定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中提出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1]。这意味着我国智慧图书馆逐渐从研讨层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它都将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重点发展项目。体育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和文化中心,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训练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新的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图书馆目前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把握历史机遇,探索适应体育院校发展的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式,是目前我们急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解读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目前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明确构建智慧图书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系列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具体策略。最终使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
1.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最开始是由芬兰学者Aittola在2003年发表的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论文中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2]。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图书馆界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智慧图书馆,由于学者研究角度不同,对它的定义和理解也是不尽相同。概括来说,智慧图书馆的内涵是将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设备、馆员和读者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智慧协同体,为读者提供可感知化的按需服务[3]。
1.2 智慧图书馆的功能特征
1.2.1 手段智能化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资源定位、推送、管理和服务手段的智能化创造了条件。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和自动盘点等功能,提高了书刊流通的效率,减少了读者的等待时间,也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更是为用户带来了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体验。疫情期间,读者可以不用接触工作人员,就能获得准确、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图书借阅数据、读者利用图书馆过程中的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将对馆舍空间布局、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的针对性[3]。
1.2.2 服务个性化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以图书馆为中心,无法实现以读者的感受及其需求为中心。而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读者与图书馆点对点地连接起来,形成智慧服务网络,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为读者提供定制化的针对性服务。智慧图书馆就可以真正做到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适应读者不同的行为与需求变化,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读者学习、科研、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进行数据挖掘, 依据读者在网上浏览、下载学术资源或者关注某个学科研究动态时留下的网络足迹,全面整合其个人数据,对读者进行精准画像,对其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向读者推送其感兴趣的相关书籍、资料、信息等,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5]。
1.2.3 空间虚拟化 随着数字资源的极大丰富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图书馆物理空间的概念,很多方面都可以通过虚拟服务来实现。通过网络平台和虚拟图书馆,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通过构建与现实图书馆环境相对应的虚拟场馆,读者可以身临其境体验高质量的阅读氛围,可以体验“互动翻书”的快感,可以自由地享用信息自动推送服务,查询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6]。
1.2.4 内容知识化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智慧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将逐渐从图书文献、电子资源向更高层次的知识产品转变。在云计算、云存储、数据挖掘等智能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分析读者的显性和隐性需求,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符合读者需求的知识,在对显性知识进行提取处理的同时融入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整理,从而为读者提供集成化的知识服务,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新[4]。高校智慧图书馆应面向泛在化知识生产情境,尤其是为促进隐性知识生产塑造新的服务模式,构建支持知识编码、生成、上传、分享的泛在化、智能化的读者知识服务平台,依托智能新技术打造没有边界的图书馆[7]。通过建立专业知识库、开展电子阅读、线上咨询等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知识服务。
2 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在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1 缺乏持续资金投入
目前,各体育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困难。而智慧图书馆建设前期需要引入大批智能化设备,对陈旧馆舍进行配套改造,对现有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或更新,对馆藏图书进行电子标签转换,对馆员队伍进行系统培训,所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得以实现。而且并不是一次性资金投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后期的设备维护和系统更新,人员的培训以及相应文献资源的购入,都需要学校做好充足的预算,持续地给予图书馆资金投入与支持,才能保证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2.2 馆员技术能力不足,读者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首先,随着学历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引进人才门槛的提高,多数体育院校图书馆的人员学历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少数年龄偏大的人员外,多数都已具备了本科以上的学历。但由于体育院校图书馆队伍中很多都是体育专业毕业,相较于其他理工科,在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而图书馆现有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又十分有限,面对大量智能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数馆员没有能力开展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其次,体育院校图書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普遍不高。有些学生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兴趣,即使部分有意愿利用图书馆的读者,因缺乏应用智能技术、设备和服务的能力,导致很多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3 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软硬件设施的智能化建设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直观体现出图书馆智慧化水平。体育院校图书馆的设备多数都已陈旧老化,服务器和办公用机的存储容量和性能已不适应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需要。图书馆的软件基础同样薄弱,图书管理软件及其他管理软件平台中包含的数据规范性和有效性都会影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效果[5]。因此,需加大资金和技术力量对原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和更新,使之适应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3 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构建原则
3.1 以人为本原则
传统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一个重要区别是人在图书馆的重要程度。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更加注重人的核心价值,读者与馆员是智慧图书馆中的两个重要的因素。读者是智慧的生产者和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馆员是智慧的催生者和实现智慧服务的主体。智慧图书馆应以人为主体,以连接为主要特征。智能技术为读者、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之间的有机连接提供了便利。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最终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满足广大师生的特定需求,为他们的教学、科研、训练服务。所以要始终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细致研究体育院校读者的需求特点,吸引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之中,并致力于将图书馆打造成用户学习和知识分享的智能空间。
3.2 服务主导原则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通过将智能化技术、文献资源和服务相互融合,实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的一种模式。其中,智能化技术是手段,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是基础,而服务才是最终呈现的结果。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更好地利用智能化技术对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服务的优化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因此,以服务为主导进行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9]。
3.3 资源整合原则
体育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馆藏的纸质文献、视听资料以及数字资源,同时还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如此庞杂无序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因此,资源整合将是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
4 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构建策略
4.1 基础设施建设
4.1.1 引进数字化智能技术和设备 体育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首先需要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并逐步配置完善的智能设备。技术与设备之间要进行良好的衔接,形成高效的运行模式。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为基础构建智慧图书馆。RFID技术可以取代传统图书馆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文献数据的采集速度,实现文献资料在流通过程中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这就需要对馆藏所有图书进行重新加工,以RFID电子标签替换书中原有的磁条,并在馆内安装数台自助借还机,为读者提供无人值守的全天候自助借还服务。同时,采用智能定位技术,对书架上的每一册图书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在书架上找到所需图书。另外,引进智能盘点车,可以实现图书的上架、顺架、自动盘点以及移库等多种功能,防止出现人工操作过程中的乱架、错架和统计错误等问题。通过RFID安全门禁系统,对馆内图书进行实时监控,对读者未经借阅手续就将图书带出馆外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另外,一些智能化的电子导读屏、自助打印复印设备、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都会极大地提高图书馆智慧化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和服务。
4.1.2 构建先进的智慧化系统平台 在整个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中,构建智慧化系统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先进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才能将散置于图书馆各处的智能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对馆舍、文献资源和人员的智慧化管理,最终实现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的目标。智慧化系统平台覆盖通信应用管理中心、网络技术应用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可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检索环境。同时,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极大地提高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智慧化系统平台主要包括智能分编系统、自助借还系统、智能盘点系统、座位预约系统、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等[10]。
4.1.3 打造多功能的馆舍空间 智慧化的馆舍空间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撑。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智慧空间应具备环境舒适和技术先进的特点,可以满足广大读者多方面需求。考虑到智慧图书馆便捷、共享性的需求,图书馆整个空间应设计成开放式布局。阅览室采用藏借阅合一的模式,将同一学科类别的图书文献进行集中存放,实行开架借阅。可以在阅览室设置自助借还机和检索机,通过其中的OPAC检索系统和定位系统为读者直观展示图书的架位信息,实现读者自助查找和借还等操作。在图书馆入门的共享大厅处,应设置总的综合服务台,提供一切和读者有关的服务,包括导读咨询、图书借还、文献传递等。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智能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对馆内自习座位和各阅览室座位进行智能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电脑OPAC系统或手机客户羰进行座位的预约和取消,从而改变原来随意占座的乱象。
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构建人、资源、设备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空间服务。空间设计进一步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通过设置多媒体阅览室、研讨间、会议室、书吧等不同的空间,以满足读者学习研讨、培训、会议、创作、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以及艺术体验等多种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促进空间多元融合。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活动带动空间利用,增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各空间配置的家具、智能设备应尽量以方便移动为原则,随着读者需求变化随时调整设施,从而可以快速转化空间功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智慧图书馆的功能[11]。
4.2 组织队伍建设
4.2.1 调整岗位设置,优化组织结构 智能技术和设施的应用在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改变图书馆员的工作性质。更多的馆员可以从原来简单重复性的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开展信息咨询、学科跟踪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岗位也要重新进行规划和设置,使之适应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如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设置学科馆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与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加大图书馆技术支持的力量;在读者服务部门除设置基础服务岗位外,安排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读者导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智慧图书馆中各个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对各个岗位的侧重点和技术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岗位设置时要充分发挥馆员的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长,合理进行配置和分工。
4.2.2 强化对图书馆员技术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智慧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院校图书馆应该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才能保证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有效运转,顺利开展各项智慧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定期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学习,建立常态化的内部学习和考核机制;此外,应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通过外出委托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学校内部转岗和对外招聘等方式,为图书馆增加较多专业能力强且信息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11]。
4.3 信息资源建设
4.3.1 建立适应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实现多种来源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和管理是提供智慧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图书馆所拥有的一切文献资源和数据都将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那么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都无从谈起。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是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的首要环节。体育院校图书馆可选择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联盟、专业标准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围绕信息资源采集、分类、存储、发布和使用的每个环节,结合本馆的实际建立符合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标准体系[12]。
4.3.2 構建体育专业特色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体育院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础在于其具有的特色化的馆藏资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原本庞杂无序的信息数据整理为优化精简的信息数据库。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的自动识别和获取,构建新型云端资源服务系统,极大地增加资源存储量。图书馆应充分整合内部特色资源,与国内外先进机构合作,共享数字化网络资源,拓宽信息资源入藏渠道,形成高效灵活的资源获取机制[13]。此外体育院校图书馆要将信息资源建设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开展资源建设,从而建立具有学校自主特色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4.3.3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 随着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数字资源建设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图书馆在资源购置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应注重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比重,逐步建立起纸电一体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在订购多种数据库和电子资源访问服务的同时,应加快脚步对原有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整合从不同方式和渠道获得的各类数字资源,统筹解决业务集成、远程访问、读者校外登录等问题,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水平[14]。
4.4 智慧服务建设
4.4.1 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体系 随着体育高校办学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调整,对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首先立足于满足本校读者的服务需求,同时兼顾本行业服务和业务拓展。考虑到不同类型读者对不同层次服务的需求,结合学校和图书馆长远发展目标,构建以文献服务为基础、学科服务为重点、知识服务为目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新技术应用、内部结构调整、馆员能力提高以及与外部机构合作等途径,形成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读者学习、科研、训练提供全面的支持,促进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4.4.2 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智慧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人机交互越来越高效友好,读者行为数据分析能力、知识深度挖掘能力不断提升,这就为图书馆创新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提供了可能。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读者特征、行为数据和内容偏好数据的深入分析,在构建读者画像库、知识资源库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和特色化参考咨询等新型服务。同时应积极创设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APP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等,将图书馆的全部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实现读者移动一站式检索和利用,进而达到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4.4.3 整合信息资源,开展深层次学科服务 体育院校智慧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领域是教学和科研,随着“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的热潮不断兴起,高校学科建设和申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图书馆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科建设做好资源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智慧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导向,针对有关学科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采用先进的信息组织与管理的技术手段,深度进行揭示、挖掘、整合和分析评价,并通过积极开展课题跟踪、设立学科馆员、建设学科专家库等服务,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与决策咨询。
5 结 语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当今智慧校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势所趋。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将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相融合,形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切实通过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为读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全时化的服务。同时也要认识到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院校在建设智慧图书馆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在基础设施,组织队伍,信息资源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原则目标、建设方案以及配套保障措施等,真正量身构建适应体育院校发展的智慧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建设智慧图书馆,我们准备好了吗? [EB/OL]. [2021- 11- 28]. https://www.aisoutu.com./a/1139935.
[2] 张利娟.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智慧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4):118-121.
[3] 刘倩,付方方.智慧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探析——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9(6):191-192.
[4] 杜文娟.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9):156-159.
[5] 孙红亮,王翠姣.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及智慧服务[J].采写编,2022(7):178-180.
[6] 顏昌茂.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路径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21(2): 47-51.
[7] 包鑫等.智慧校园中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3):18-24.
[8] 高建辉,杜佳敏.欠发达地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研究[J].兰台世界,2021(4):104-108.
[9] 李锦.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构建原则及创新[J].汉宇文化,2019(19):51-52.
[10] 王欢.“双一流”建设前景下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97-101.
[11] 邹晴枫.地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21(24):26-31.
[12] 段美珍等. “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22(1):91-101.
[13] 宋晋秀.高校图书馆读者智慧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10):71-73.
[14] 刘萍.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0):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