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之间: 西夏蕃部附宋研究

2023-05-30 02:10李洁
今古文创 2023年7期
关键词:北宋西夏

李洁

【摘要】 “推拉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夏蕃部附宋是一种人口迁移行为。对西夏而言,不足的自然环境和统治者的残暴是推力,让蕃部逃离西夏;蕃部附宋途中被抓获的风险和严酷的惩罚是让其不敢冒险的拉力。对宋而言,招抚西夏推行的赐金赐田赐爵等措施是吸引西夏蕃部的拉力;而蕃汉之间的矛盾和北宋为防止西夏蕃部复叛而推行的纳质政策是让蕃部犹豫的推力。

【关键词】推拉理论;西夏;北宋;蕃部归附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7-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16

咸平六年(1003)春,李继迁收复故土,但其野心继续膨胀,制定“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1]86的战略方针,导致宋夏之间摩擦不断,北宋朝廷为了制约李继迁的夏州政权发展提出“以夷制夷”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招诱西夏蕃部,蕃部成为北宋御夏的重要力量。本文探讨的“西夏蕃部”是李继迁政权统治下的党项人和李元昊立国之后的党项族首领及其族人。

西夏蕃部归附宋廷的行为是一种人口迁移行为,“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是研究人口流动的重要理论之一。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或称排斥力)(push factors)和拉力(或称吸引力) (pull factors)共同作用的结果[2]48。本文试用人口学理论中的“推拉理论”研究西夏蕃部向宋归附行为。

在西夏蕃部归附问题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杜建录《宋夏对峙与沿边蕃部》[3]一文介绍了宋初沿边蕃部情况,分析了北宋的抚蕃政策,認为宋夏之间依靠武力争夺蕃部。佟建荣《宋夏缘边叛服蕃部考》[4]一文中,根据《长编》《西夏书事校刊》《西夏书事校证》《元史》等文献分别考证了叛夏附宋的蕃部和叛宋附夏的蕃部。佟建荣的另一篇文章《宋夏沿边蕃部人口流动考论》[5]通过对归宋蕃部的分析得出宋夏沿边蕃部人口流动两大特点和宋夏沿边蕃部人口流动的三大影响。林雅琴《“绍圣开边”与西夏缘边及其境内“首领”的归附》[6]探讨了绍圣开边时期西夏缘边及其境内“首领”归附的相关情况。此外,学位论文《宋朝“归来人”政策研究》[7],以宋朝对归明人及归正人的政策为突破口,总结出宋朝“归来人”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并深度剖析归来人对宋朝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西夏之推力和拉力

西夏作为蕃部迁出地,经济水平与北宋相比较落后,并且西夏统治者多残暴,为了巩固统治不择手段,使蕃部人民多有怨言,这成为蕃部附宋的推力。蕃部在归附北宋的路途中常被收到消息的西夏官员抓返,并受到惩罚,甚至杀害,这是西夏蕃部在归附宋朝方面的拉力。

(一)西夏之推力——不足的自然环境和残暴的统治者

1.不足的自然环境

最初,党项族北迁后,散布于陕、甘黄土高原地区。夏州政权形成后,人们的居住地相对集中。到11世纪初西夏立国时,其东部、南部是黄土高原;北部是蒙古高原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高原,这里以沙漠为主,间有草原;西部是青藏高原的北缘,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屏障。这中间有富饶的河套平原,有河西走廊的绿洲[8]21。可以说,西夏境内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但适合耕种的土地却很少,吕大忠有言:“夏国赖以为生者,河南膏腴之地,东则横山,西则天都、马衔山一带,其余多不堪耕牧。”[9]11129由于耕地不多,为了种更多的粮食,西夏沿边的人民就在北宋的土地上开垦种植,就有了“侵耕”事件发生,宋夏间最尖锐的是“河西侵耕事件”。谅祚继位之后,西夏政权被其母的兄弟没藏讹庞掌握,他知道河西是一块富庶之地,默认西夏人的侵耕行为,还强占了河西之地的收成。西夏逐渐把这块地当作自己所有,以至“游骑直至城下,或过河东,往来自若”[1]244-245。

气候变化对西夏农业发展也是一种打击。竺可桢根据宋代的梅花诗考证出“在十一世纪初,华北已经不知有梅”[10]175,说明在这一时期气候逐渐在变寒冷。庄绰的《鸡肋集》记载过“陕西沿边地苦寒,种麦周岁始熟,以故黏齿不可食”[11]58,反映出陕西因气温低导致粮食产量低且口感差,比陕西更偏北的西夏的粮食生产情况只会更严峻。在耕地面积狭小和气候寒冷的条件下,西夏的粮食产量不够,在满足了上层社会的需要后,西夏底层普通百姓只有外出挖野菜果腹,“春食鼓子蔓、咸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叶黄、登相草,冬则杀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咸松子以为岁计” [12]603。若是遇到灾荒,饿殍载道,百姓生活更是苦上加苦,实在走投无路的西夏百姓只有“鬻子女于辽国、西蕃以为食”[1]370。可见西夏国内的粮食产量无法保障人民的温饱,迫使他们出此下策。

2.统治者的残暴

早期党项人为了争夺资源相互厮杀,后来逐渐稳定下来,发展农业生产,但其身上的暴虐性格还未褪尽。许多蕃部首领就因无法忍受西夏统治者的残暴而选择归附北宋。咸平六年(1003)十一月,李继迁的部下突阵指挥使刘赟等就因为继迁残虐,率领部众归附[9]1216。景德元年(1004)四月,率领族人归附的康奴族睹移等,说李继迁残忍,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见北宋下诏书招抚,全都争看诏书,没有一人不痛哭流涕[9]1233,庆幸能够逃离李继迁的残暴统治。

西夏立国主李元昊也是一个残暴之人。他经常劫掠北宋边境,杀掠居住在边界的百姓,使百姓人心惶惶,其母族人山喜企图谋杀他,但事情败露,李元昊不仅酖杀其母,还将山喜所有族人沉河[9]2704。在其晚年,他还武断地杀了功臣。在李元昊娶了没移皆山的女儿后,他在天都山营建宫殿给没移氏居住。李元昊的行为招致李元昊皇后所在野利族人的不满,野利族埋怨:“吾嫁女二十年,止故居,而得没移女,乃修内”,李元昊知道此话后非常生气。恰巧这时有人告发野利遇乞兄弟要趁宁令哥娶妻时作乱,李元昊遂即把遇乞等人杀了。后来,野利皇后在李元昊面前哭诉自己兄弟无罪,李元昊也非常后悔,下令寻找野利家族遗口[9]3901。足以可见,李元昊在西夏国内的专权独裁,残暴无仁,他还频频对周边国家用兵,丝毫不考虑其国内人民生活状况和其他周边民族的生死。

(二)西夏之拉力——艰难的归附路

西夏蕃部在归附北宋的途中并非一帆风顺,若只身归附和相约几人归附行动起来会比较方便,也不容易引起西夏方面的警觉,成功投宋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但是有些归附的蕃部是几十人归附,甚至举族而来,拖家带口、携带孳畜,如咸平六年(1002),“河西蕃部教练使李荣等率属归顺”[9]1145。又元符元年(1098),“西蕃大首领李讹口移将妻男并人户约千人、牛羊草畜等归”[9]11784。在蕃部归附途中,西夏方面会派人追捕。李德明曾派兵追逐过投北宋的蕃部,虽然他没有踏入北宋境内,但是他的行为还是引起北宋方面的警觉,玢宁环庆都部署孙全昭令张崇贵戒严李德明,禁止李德明因追捕蕃部而过境[9]1432。有些企图归宋的蕃部首领如果没有被北宋接纳,只得重回西夏,但重返西夏的蕃部首领,将被从原来生活的土地上迁到另外的地方拘禁起来,至亲骨肉甚至会遭到屠杀以作惩罚[9]7605。

关于处置叛逃之人,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有明确的规定:“诸人议逃,已行者造意以剑斩杀,各同谋者发往不同地守边城无期徒刑,做十三年苦役。主、从犯一样,自己妻子、儿女当连坐,当入牧农主中。其父母者,当视逃者总数,系百人以内,则不连坐,系百人以上,则同居不同居一样,当因子连坐,人牧农主中,应无期服役。”[13]116针对有议逃却未来得及实施的情况,“主意绞杀,从犯迁居异地,当持守边地城中无期徒刑,做十二年苦役。造意从一律家门勿连坐”[13]115。一旦叛逃,不仅是逃人被斩杀,家人也会被连坐。西夏为了抓捕逃人,专门设“捕告赏”[13]274鼓励乡里邻居相互监督、举报、追捕叛逃之人。叛逃者所属的大小首领、正军、迁溜检校边管、近邻等知有人叛逃而不追或没有全力追捕,也会受到徒一年的惩罚[13]279。若要从西夏成功逃至北宋,从计划到实施所冒风险极大,押上的不仅是个人的性命,还有全家人的生死。况且,这一路上的重重困难和层层严格管控就足以让人畏而退却。

二、北宋之推力和拉力

北宋為了在宋夏战争中保持优势,推行了“以蕃制蕃”的政策,他们将蕃部作为北宋边界的屏障和宋夏战争中的向导。为了招抚蕃部,北宋向蕃部赐爵赐金赐田,这成为北宋招诱西夏蕃部的拉力。但是西夏在宋夏关系中不断战和,反复无常,在北宋看来是“戎狄之性本无常”[9]793 “本无仁义” [9]1115“尤难为信”“常有翻覆之情”[9]2984。北宋为了更好地控制蕃部,要求蕃部首领选一个亲人安置到北宋设置的“纳质院”中。“纳质院”就是西夏归附蕃部过程中的北宋方面的推力。

(一)北宋之拉力——赐爵赐金赐田

北宋“羁縻属羌以为藩篱”[9]2913,使之成为“边垂之屏翰”[14]9617,也将归附的西夏蕃部当作向导。为达到目的,北宋接连不断地以优惠措施招诱西夏蕃部。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部下指挥使卧浪己等四十六人来附。诏补军主,赐袍带、茶彩,令石州给田处之[9]1111。同年八月,河西蕃部指挥使拽浪南山等四百余人来归,北宋赐袍带、茶彩、口粮[9]1148。咸平六年(1003),蕃部叶市族罗埋等持李继迁伪署牒,帅其族百余帐来归。北宋下诏封罗埋为本族指挥使,啰胡为军使[9]1181。北宋赏赐归附的蕃部首领帛、袍带、彩茶,赐口粮给蕃人,赐土地安置他们,给归附的蕃族首领封官。为了招诱更多的蕃部归宋,北宋政府还“诏诸路各置招抚蕃落司”[9]3122。

北宋招诱的蕃部在抵御西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咸平五年(1002),咩逋族开道使、费州刺史泥埋数与迁战斗有劳,授锦州团练使[9]1122。咸平六年(1033)四月,“李继迁入寇,蕃官庆香、癿侬庆等族相与角斗”,北宋为嘉奖其功劳,“以所获与之,仍加赐赉,第给寨兵缗钱,以庆香领顺州刺史、本族都首领,癿侬庆领罗州刺史,余迁秩有差”[9]1188。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丙午,鄜延经略司言索干九族巡检、右班殿直李延遇子德明累击西贼有功,乞补殿侍,从之”[9]3778。治平三年(1066)九月,夏国主谅祚率步骑数万攻围大顺三日,蕃官赵明与官兵合击之[9]5062。在御夏之战中,处处都有蕃部的身影,北宋也毫不吝啬地封赏御夏有功的蕃人,归附的西夏蕃部保卫了北宋边境的安全,也补充了北宋军队的力量,名副其实地成为北宋边陲屏障。

(二)北宋之推力——蕃汉矛盾和置“纳质院”

1.蕃汉矛盾

北宋虽以经济诱惑和政治恩赐招抚西夏蕃部,但是由于北宋社会的长期轻视少数民族的观念,边界汉官对归附的西夏蕃部常有轻视之意,导致边界藩汉之间存在着矛盾。官职上,北宋封蕃部“大首领为都军主,百帐已上为军主,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军使、副兵马使。以功次补者为刺史、诸卫将军、诸司使、副使、承制、崇班、供奉官至殿侍。其充本族巡检者,俸同正员,添支钱十五千,米麪傔马有差。为刺史、诸卫将军,请给同蕃官例。首领补军职者,月俸钱自三千至三百,又岁给冬服绵袍凡七种,紫绫二种。十将而下皆给土田”[9]3144。北宋给蕃部首领赐官爵俸禄,但“蕃、汉官非相统辖者,并依官序相压。其城寨等管辖蕃官,即依旧在本辖汉官之下。诏依兵部所乞。契勘诸路蕃官,不系官职高卑,久例并在汉官之下”[9]9091,换言之,北宋会给蕃部首领封官授爵,发放俸禄,但蕃官的官级无法超越汉官,权力始终由汉官掌握。汉官会仗着自己高人一等欺压蕃人。如“知环州翟继恩擅配州界熟户和买粮草,因纵人入诸族帐催督。羌人愚鄙,初不知粮草数目,催督者恣为奸欺,诛求数倍,小不如意,则鞭挞随之”[9]2383。北宋边界官员对蕃人的歧视、欺压、残忍对待,使得“诸族帐皆怨恨思乱”[9]2383,边界秩序不稳,严重地会引起西夏蕃部归附而又复叛。

2.置“纳质院”

纳质院是北宋与蕃部“既经和解,所在虑其复叛”[15]8559而置。天禧元年(1017)七月,北宋诏府州置纳质院[15]9698。但顾吉辰认为,北宋在西北地区设置纳质院可追溯到北宋初年[16]39。早在乾德初,刘熙古“移秦州。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14]9100。顾吉辰认为既然刘熙古将蕃部子弟纳为质子,一定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收纳教育这些蕃部弟子,那么机构就是纳质院[16]40。在纳质院的蕃部子弟需得皇帝开恩才能被释放,所以有的质子从“壮年禁锢至白首”[15]8559,在纳质院度过一生。如果遇到桀骜不驯,难以管理的质子,则迁至其他地方。如,“伊特古者,族望最大,凶狠多谋……请配隶远处军籍”[9]1510。

三、结语

宋夏战争起,北宋千方百计想制御西夏,“以蕃制蕃”政策提出,无疑是给北宋提供了对夏政策新思路。“推拉理论”清晰地分析出宋夏争蕃中双方的优劣。西夏相对落后的经济,让其人民在困境中挣扎,北宋的招抚政策正好能够解决其生活困难。即使选择附宋会有骨肉分离的痛苦,但与一大群族人的生死相比,质子显得微不足道。北宋招抚西夏蕃部,虽然在经济上受到损失,但获得了土地、人口、情报信息,在宋夏之争中增加了实力。西夏蕃部从夏迁至北宋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蕃汉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清)吴广成撰,胡玉冰校注.西夏书事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2]段成荣.人口迁移研究:原理与方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3]杜建录.宋夏对峙与沿边蕃部[J].固原师专学报,1990,(03).

[4]佟建荣.宋夏缘边叛服蕃部考[J].固原师专学报,2006,(02).

[5]佟建荣.宋夏沿边蕃部人口流动考论[J].西夏学,2006,(00).

[6]林雅琴.“绍圣开边”与西夏缘边及其境内“首领”的归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7]孙宗林.宋朝“归来人”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8]史金波.西夏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0]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01).

[11]庄绰.鸡肋集[A]//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23[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9.

[12]曾巩撰,王瑞来校证.隆平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3]史金波,白滨,聂鸿音译著.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4](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5](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6]顾吉辰.宋代纳质院考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1,(04).

作者简介:

李潔,女,汉族,重庆璧山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北宋西夏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西夏“上服”考
试述西夏军抄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再考西夏的马
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革新和演变
西夏人眼中成吉思汗在西夏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