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嘉政
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飞行者1号算起,人类的航空历史只有120年时间。在世界上众多的军用飞机中,有一种轰炸机显得引人注目,它1952年首飞,1955年装备美国空军,至今仍在执行任务。它不但服役时间超过70年,更开了“战略轰炸机”的先河。它就是美国绰号“同温层堡垒”的B-52战略轰炸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老当益壮的“老兵”的传奇身世。
世人皆知,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原子弹惊人的威力加速了日本投降,同时也将人类的武器威力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那你知不知道,在二战刚刚结束的20世纪50年代,在还没有出现远程导弹的情况下,原子弹是怎样被投放到敌国的领土上去的呢?
轰炸机是那时最可靠的选择。可以远程运载和投放核弹的轰炸机有一个特有的名字,叫作战略轰炸机。与专注于用普通炸弹和导弹攻击地面目标的战术轰炸机不同,战略轰炸机有两个特点:一是载重量高,因为早期的核弹都很大很重,轰炸机需要有较大的载重量才能够运载和投放核弹;二是航程远,由于核战争的突然性,战略轰炸机往往需要执行的是从部署国国境内起飞,向敌国的城市或军事目标投放核弹的任务——這种任务往往需要跨越大洲飞行,且无法在中途降落或者加油,所以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往往长达数千甚至上万千米。这些特点使战略轰炸机成为一个有核国家核威慑“三位一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52就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的杰出代表。
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国为执行“火攻日本”的计划,需要给B-29重型轰炸机寻找一个能够飞到日本的机场。在和日军争夺太平洋上有条件修建机场的岛屿时,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这使得美军对轰炸机航程的要求大大提高。于是在1945年11月,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简称美国陆航团,是美国空军的前身)指示航空装备司令部对战后的第二代轰炸机进行预研,并提出了很高的指标要求。当时还正在研发中的战后第一代轰炸机B-36甚至还没有首飞,可以说这个指示是对飞机设计师们的巨大考验。
当时有几个指标要求至关重要:一是高达8000千米的作战半径(意味着飞机航程要达到16000千米甚至更远),二是不少于5吨的载弹量,三是要求这种轰炸机能够在10000米高空飞出每小时724千米的极速。这些指标也许在今天看来不算很高,很多大型客机都能做到,但是当时的主力轰炸机依旧使用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想达到这种指标难如登天。
1946年,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向当时美国的飞机制造商进行招标,波音公司、马丁公司以及伏尔梯公司都纷纷提供了自己的方案。最终波音公司中标,它提出的方案是Model462。这种飞机依旧带着明显的时代痕迹——使用平直翼,长得就像有6台发动机的放大版B-29。只过了几个月,美国陆航团就开始担心这种飞机,他们觉得这架飞机相比于即将服役的B-36没有特别巨大的优势,同时改进潜力也比较小,6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不可能达到要求的航程。
面对怀疑,波音公司选择推倒原有方案,设计了Model464-17。这个新方案采用了4台发动机,美军高层依旧觉得它有B-29的影子,改进潜力不足,速度也太慢,很可能刚服役就落后于时代。于是波音公司又对Model464-17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改进为Model464-29。这时的方案已经有了一些现在B-52的模样了。
随着美苏关系日益恶化,1947年,美军成立了重型轰炸委员会(HeavyBombardmentCommittee,HBC)来专门讨论负责运载核弹的轰炸机应该具有哪些性能。最终在1947年12月8日,委员会为轰炸机制定了清晰的指标要求,即12875千米的航程以及每小时885千米的速度。新指标提出之后,人们一片哗然,因为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达到这个指标。但是波音公司说服了军方同意继续由他们完成这个项目,甚至答应假如中途其他公司提出了更好的方案,波音公司立刻退出。
为了提升性能,波音公司在1948年1月推出了Model464-35,它采用了当时少见的自行车式起落架。Model464-35的机身细长,同时翼展也很大,这导致传统的三点式起落架已经无法满足飞机的起降需求了。而自行车式起落架只有前后两个主轮组,可以支撑住Model464-35细长的机身,放置在翼尖的两个小支撑轮可以保证飞机在停下时不会东倒西歪。同时波音公司给发动机配上了共轴反转的双层螺旋桨,尽管飞机性能仍然达不到军方的要求,但是一个个方案确实在逐渐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1948年7月,美军提出可以在这种轰炸机上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原计划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比,涡轮喷气发动机可以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但是当时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可是个“油老虎”,耗油量非常大,使飞机很难达到理想的航程。
波音公司试探性地拿出了Model464-40方案——把4台螺旋桨发动机换成了8台喷气发动机。这种飞机虽然速度更快,但是航程却缩水了15%!
Model464-40提交后,军方还是顾虑喷气发动机油耗过高,甚至有专家认为重型飞机无法直接跳过涡轮螺旋桨动力而直接进入喷气动力阶段。军方还是让波音公司从螺旋桨飞机开始制造原型机。
1948年10月21日是個星期四,波音公司的设计团队再次向美国军方官员征求意见。当时负责此项目的是莱特航空发展中心负责人瓦登上校,他认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终将被涡轮喷气发动机替代,要求波音公司尽快拿出喷气式轰炸机的新方案。几位设计师非常愕然,没想到军方观念转变如此之快。他们在周末的两天内研讨出Model464-49的基本方案。星期一,瓦登上校和其他空军人员看完此方案后相当满意,波音公司随即全力研发喷气式型号。
然而,Model464-49的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8台喷气发动机的油耗实在惊人,使得这架飞机只能保留4925千米的作战半径(即航程9850千米)。另外,依旧有不少军方人员反对这种方案,认为方案过于激进,不够稳妥。最后是二战期间负责指挥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的李梅将军力挺此方案,才使它得以延续。波音公司为了满足空军越来越高的要求,后来又推出了一款更大外形尺寸的Model464-67方案。这个设计大幅度增加了机翼前面的机身长度,进一步提高了航程。以这个方案制造的YB-52,就是B-52的原型机。从1946年开始设计,至1951年YB-52出厂测试,已经长达5年之久。
在李梅将军的建议下,波音公司修改了YB-52的前机舱的设计,将两个飞行员座位由战斗机那样的一前一后布置改为客机那样的并排布置,这样方便长途飞行中两人的交流和轮换,波音公司由此推出了最后一种版本——Model464-201。
波音公司为重型轰炸机都起了“堡垒”的绰号。B-17叫空中堡垒,B-29叫超级空中堡垒,B-52因为可以在10000米以上的同温层实现巡航,所以被命名为同温层堡垒。
当1954年10月第一架B-52A(量产型)出厂时,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内森·特维宁将军表示:“线膛枪曾经是过去那个时代的伟大武器,而B-52将是今天这个航空时代的线膛枪……”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在70多年后的今天,B-52依然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