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 陆荣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是对多元价值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有益探索,是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高度融合的产物。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型美术课堂。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习科学、人文、艺术等内容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实施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改变。然而,面对学生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的不断变化与多元化融合,以及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文化消费模式、生活方式要求日益提升的情况,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美术课堂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且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诸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探索,对今后美术教学改革及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启示。
从视觉形象到抽象表现再到审美理解是美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教学步骤,学生在“看”“听”“讲”与“做”中相互发现美,产生形象想象和艺术想象。教师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实施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对这种新理念及做法持怀疑态度和否定态度的教师不在少数。
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传统课程资源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应谨慎处理和取舍,力求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符合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养成要求。然而,现有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对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从目前来看,虽然其他学科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教育模式以求对学生学习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但从当前教师反馈来看,还是较为片面地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只是在个别班级中有所应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美术教学一直以来是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加之部分地区学校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且形式较单一,教师难以完全理解和运用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另外,一些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并将其视作一种传统上课模式,认为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还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所以这些教师往往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展开教学。如果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缺乏深入理解,会导致其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课堂失去应有的教育价值。而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相应的评价体系,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单方面评价还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并且很多时候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美术学习。在新课标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运用自己的天赋、经验及学习方法。然而,教师往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缺点缺乏深刻认识。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会以美术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且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大,所以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虽然美术教学是高中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受到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在当下新课改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不断推行下,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是必然趋势。
教师必须要有不断的反思过程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进。然而,一些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失去对学生的约束力。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意见与反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在讲授传统美术知识时,没有做到深入讲解传统美术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对抽象的艺术作品进行有效的具象化学习和分析。可见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激发教师对知识技能掌握及应用能力的建设。
学生通过不断练习,不仅能巩固学习的新知识,更能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兴趣也将成为其未来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重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观察生活事物的场所。
在实际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加设课前讨论环节。课前故事讨论环节,主要是给学生讲解关于美与丑这两个概念。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教师要在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之后,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概念进行观察、讨论,再由教师通过讲故事、猜谜语以及画插图来让学生们观察生活。通过观察生活、猜谜语以及画插图等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美与丑的认知。课堂上要重视给学生创造能够对美与丑进行分辨、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和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生活中这些事物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学生在自己创作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内容通过图画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营造多维美术空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发现这些不同形式的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也可以从物质层面拓宽学生思维。多维美术空间可以将表现手段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丰富美术艺术表现形式,从更多的角度诠释空间。或通过虚拟现实体验不同的建筑空间,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知空间,掌握空间尺度,培养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快速构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形体设计能力。
以《动物世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种类的动物形象,通过不同的组合,让学生对动物产生较高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达到通过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和体验生活的目标。或以《大自然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绘画教学、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感受。当学生表现出兴趣后,能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可以围绕自己的想法设计作品并进行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创造不同空间来促进绘画语言、绘画技巧在美术中的运用,如利用课件展示抽象图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画笔蘸取不同颜色颜料绘制各种图形;用小毛笔进行简单涂鸦展现对色彩及生活美的追求等。总之,多维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艺术才能。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设计出合理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实际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情绪变化,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情绪变化的原因,从而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和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模式。同时,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用正确、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创作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并且符合人类天性与成长规律的作品。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如在根据古诗词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由于受学生阅历以及所处环境和所处地位不同,对古诗词理解不够透彻和准确,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时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将独立完成课题和个性特点相结合的能力。
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间成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的美术教师面对学生不喜欢的作品时,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其进行直接销毁、抹去,这样只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失去了美术创造力;有的美术教师面对学生上课不专心的情况,也会直接采取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学生停止思考、停止绘画。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实践,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和压力。因为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十分好奇,懂得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对绘画技巧也会有独到的见解,自然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所以,美术课程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造型的工具,如水彩画画笔、彩泥、蜡笔、橡皮、剪刀、小刀、美工刀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具使用习惯。
以《花的前世今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一张花卉植物分类图和叶子、花朵的分类图,介绍绘制相应画作需要用到哪些工具以及相似工具间对绘制效果的影响,再由同学自己挑选所需工具并动手绘制花卉植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花卉植物生活习性的观察与理解习惯,还让学生学到了许多绘画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帮助同学购买自己需要的工具,然后建议同学将工具固定在课桌上或者墙角处,并告诉学生使用后再放回原处,同时做好对绘画工具的保护工作,这样避免了工具摆放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影响。
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价值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因此,美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而其中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课程方案,并及时作出创造性评价和创新性任务引导,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美术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认识自然美”这一教学任务,并以探究“美”为切入点,以“如何从自然中获取美”为突破口,通过开展活动探究“美与丑”。具体任务:“如果你想了解某个地区的自然美,那么你将会选择哪种了解方式?”同学回答:“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等方式来了解,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当然考察的前提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这些就要求同学们要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接着,在《认识自然美》第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以“自然美是什么?如何提高自己审美能力?”为课题主题,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发现不同之处,再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每个人认为有趣有意义的自然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思考与探究,最终形成基于审美理解、综合运用美术知识观察大自然、理解自然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可以观察自然现象,还学会总结,形成自己对自然事物审美理解。
美术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对美术课程的分析,得出要学生发展为本,遵循美术学科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本文结合多年的美术课堂实践经验,提出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变革方案,以期能为促进美术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完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