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在大树上的一根藤萝

2023-05-26 09:25押沙龙
读者 2023年7期
关键词:吴用晁盖宋江

押沙龙

《水浒传》里有几个人物性格最复杂,第一是宋江,第二是武松,第三就是吴用。

吴用看上去比较温和,书上说他“眉清目秀,面白须长”。但他的心地其实一点都不端正,做事更谈不上温和。

就拿李逵劈杀小衙内来说,这可能是《水浒传》里最残酷、最缺德的一件事。一个四岁的娃娃,粉雕玉琢、天真可爱,却被活活劈死。这件事具体下手的是李逵,拍板的是宋江,出主意的却是吴用。

宋江带兵打仗的时候,还知道约束手下,别滥杀无辜。有一次宋江生病,吴用替他攻打大名府,破城以后就开始烧杀抢掠。最后大名府的刽子手蔡福实在看不下去了,找到柴进来哀求:“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柴进拉着蔡福去找吴用,说:“咱们不能这么杀人啊。”吴用这才下令停止杀人,这个时候“城中将及伤损一半”,事后官府清点损失,发现民间被杀死者有五千多人,受伤的不计其数。也许他是想屠城立威,也许是想借此酬劳三军,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说明这是一个狠人。

《水浒传》里的人物大多数是环境所迫才上的梁山,很少有人好端端地忽然想落草当强盗。可吴用不同,他一出场就渴望落草。

吴用本来是教书先生,在村学里给孩子上课。这个时候,碰上晁盖,听说了生辰纲的事儿。换上一般人,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也得琢磨琢磨。晁盖自己就琢磨了好一阵,犹豫不定,这才找吴用来商议。可是吴用想都没想,第一反应就是:“好!我这就给你找人去!”态度比晁盖坚决得多。

大家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古代,失意秀才也是个很可怕的团体。农民造反,大多是碰上旱灾、蝗灾什么的,或者苛捐杂税太重,吃不上饭了,才造反。可是秀才不一样,哪怕锅里蒸着馒头,只要没有官儿当,他可能都想造反。因为他受委屈了,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吴用的能力很全面,政治、人事、军事,都有一套。就拿军事水平来说,他虽然比不上宋江,但在《水浒传》里,也算是顶级人物了,不光能参谋,还能独自带兵作战。

当然,吴用也有短板。比如说,他不擅长硬碰硬的作战方式。吴用更愿意搞策反,派卧底,下埋伏,然后里应外合地打进去。到了征方腊的时候,这种作战方式失灵了,吴用就开始有点蒙。

在杭州城下,他就给宋江出过昏着儿,策划派一支小分队引出敌军,然后其他人一起攻城。结果进攻的时候中了埋伏,把刘唐害死了。这种硬碰硬的大规模集团作战,确实超过了他的参谋能力。但就算这样,吴用的表现也还是及格的。后来在乌龙岭一战,要不是他主动派兵接应,宋江就全军覆没了。

除了军事作战,吴用还特别擅长搞阴谋诡计,煽风点火,弄虚作假。

吴用作为文化人,浪漫情绪有点严重,搞阴谋的时候也忘不了艺术化。就拿智取生辰纲来说吧,吴用就设计了一个很复杂的链条:我要用蒙汗药酒麻翻你们,但是你们不喝怎么办?那我们就化装成七个贩枣子的客人,先喝一桶给你们看。你们还不放心怎么办?那我们就在第二桶里也喝一瓢给你们看。两桶都喝了,蒙汗药怎么下呢?就在喝那瓢酒的时候,偷偷放进去。

当然了,他所设想的这些意外没有发生。杨志最后上当了。但是吴用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本来可以悄悄进行的一件事,结果目标太大,让衙门破案了。

吴用策反卢俊义的时候,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他非要装算命先生,一两银子算一卦,等卢俊义算卦,他就说人家有血光之灾,还要在人家墙上题藏头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一个好的计谋,环节不宜过多,各个环节之间的依赖性也不能太强。因为任何环节都有不可控因素,一旦某个环节没有按计划发展,整个链条就崩溃了。但是吴用忍不住要把事情搞得复杂化。

宋江在江州被抓,梁山要用蔡京的名义,伪造一封信给蔡九知府。吴用大动干戈,务必要把这封信弄得尽善尽美。为了书法,抓了萧让;为了印章,抓了金大坚。折腾了这么大动静,最后吴用才忽然想明白:这是封家书,弄得这么完美反而不像了!而且最要命的是,吴用光顾着折腾那封信了,却忘了叮嘱戴宗,万一蔡九知府问起来,该怎么回答。

最后,蔡九知府果然问起来,戴宗只能凭本能瞎编。蔡九知府当然不信,拖下去就打,结果事情就露馅了。

虽然吴用有短板,但总的来说,他还是《水浒传》里最聪明的一个人,既有丰富的想象力,看事情看得也极准。

从一件事儿上,就能看出宋江和吴用的智力差距。梁山打败高俅以后,高俅声称要替他们申请招安,带了萧让、乐和回开封。高俅会履行诺言吗?宋江有点吃不准,吴用则断言绝对不可能。他说高俅“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权将军士歇息,萧让、乐和软监在府里”,所以还得另想办法。后来事情发展果然是这个样子。

要单纯看智商的话,他确实能碾压宋江。既然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吴用的智力水平更高,看问题更准,资格也更老,那为什么梁山的一把手不是他,而是宋江?既然知识就是力量,那为什么做皇帝的没有读书人,反倒都是“世路上的英雄”?所谓“世路上的英雄”,大致就是刘邦、朱元璋那样的人,带点光棍无赖气。

这倒不是因为读书人心慈面软。吴用施起毒计来,一点都不亚于宋江。那问题出在哪儿呢?恐怕主要还是性格问题。

宋江耍起手腕来,更多的是出于本能。他笼络人心是一种本能,凶相毕露也是一种本能。宋江从江州杀回梁山时,路上忽然出来四个山大王,点名要宋江出来。这个时候,宋江就挺身而出,上去就跪那儿了。吴用骨子里还有读书人的气质,做事总要思前想后。拉拢人之前,要思考一番;害人之前,也要思考一番。遇事多想一想虽然好,但思虑过度,本能的力量就打了折扣。所以,吴用身上就少了一种人格魅力。

宋江跟李逵吃了一顿饭,稍加拉拢,李逵就成了他的铁杆心腹,为宋哥哥掉脑袋都可以。再看吴用,他和阮氏三雄也吃过一顿饭。吴用每句话都仔细推敲过,谋篇布局,丝丝入扣。说到最后,阮小二忍不住了,直接问:“你是不是让我们跟着晁盖抢劫去?”——对,就是这个意思。

吴用思虑太多,意志上的力量就差了一些。他虽然八面玲珑,但没有人格感召力,无法激发别人的忠诚感。

我们很容易高估智力的重要性,其实在政治关系里,性格和意志往往更重要。谁控制谁,首先是性格和意志的较量,其次才是智力的较量。吴用再聪明,再阴险,也只能退居幕后,把老大的位置让给宋江这样的枭雄。

吴用虽然做不了老大,但他在梁山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他的态度能决定一把手能不能坐稳。我们都知道,宋江能架空晁盖,当然跟个人能力有关,但其中也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吴用倒向了宋江。如果吴用坚持站在晁盖一方,宋江还真不好办。

很多读者因此对吴用不满,说他出卖晁盖,还说交朋友不能交吴用这样的。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正确。晁盖胸无大志,宋江有能力、有抱负,梁山集团在他手里滚雪球似的增长,吴用又凭什么不能支持他?

吴用骨子里还是个传统书生。他渴望依附于某个领导,好好辅佐人家。宋江是他理想中的领导,而晁盖完全不是。这样,他当然就站在宋江一边。而反过来,宋江对他也是百分之百信赖。

不过这对“灵魂伴侣”的世界观并不一样。宋江是有理想的,他渴望“封妻荫子”,名垂青史,被主流社会接纳。但吴用不是这样。要说理想,他好像也没什么理想,对国家也没有任何忠诚。他是一个赤裸裸的机会主义者。在整个梁山泊,恐怕都找不到像吴用这样毫无底线的人。别人不满意朝廷,最多是劝宋江重上梁山,吴用干脆劝宋江投靠辽国。宋江接受不了。

投辽的话都说得出来,那吴用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者呢?那倒也不是。吴用没有这么强大的自我,他依附性太强,就算想彻底自私也做不到。他必须附着于某种东西上,把自我消融在里面。对吴用来说,这个东西就是梁山。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宋江。

吴用并不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内心很冷。

宋江是有感情的。征方腊的时候,将领们一个接一个地战死,宋江经常是“哭得几番昏晕”。张顺死的时候,宋江甚至说:“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恼,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到了最后,宋江明显情绪失控,军事上的危险也顾不上,拼了命地往前打,就是要为兄弟们报仇。

相比之下,吴用表现得很冷漠,一张嘴就是“今翻折了兄弟们,此是各人寿数”。当然,他为了劝解宋江,说这些话也可以理解。但是从头到尾死了这么多人,也没见吴用有特别难过的时候。书上用的最重的一个词,也就是张顺死的时候,吴用“伤感”了一下。

唯一的例外就是宋江。对宋江,他几乎是奉献了全部的忠诚。

故事发展到后来,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公孙胜走了,燕青走了,李俊更聪明,诈称有病,带着几个兄弟跑到暹罗国,成了那儿的国王。但是吴用始终跟着宋江。他对朝廷丝毫不信任,按照他的智力,不会猜不到后面的剧情发展。他本应该找个机会全身而退,可是没有。他老老实实跟宋江走到了底。

其实吴用不是看不透,而是不舍得。这倒不是说他对宋江本人有多忠诚。像吴用这般狡狯冷漠的人,就算对宋江有点情义,也强烈不到哪儿去。说到底,他还是把宋江当成了梁山的象征。

吴用将所有的心血都花在梁山上。梁山这个集团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灵魂。他可能不在乎宋江,但在乎梁山。如果梁山有人比宋江更适合当老大,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宋江,投靠那个人,但事实证明,没有人能取代宋江。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走到了巅峰。既然这样,宋江就代表着梁山。

宋江死了,吴用的精神世界也就崩溃了。他到宋江坟上,放声痛哭,哭完就自杀了。他就像缠绕在大树上的藤萝,只能随着宿主一起枯萎。

他聪明、狠毒、阴鸷,但他终究还是软弱的。

(枫林晚摘自三秦出版社《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一书,本刊节选,杨渌曾图)

猜你喜欢
吴用晁盖宋江
《水浒传》中晁盖之死新探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吴用盖房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林冲三论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