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地方综合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必然性,介绍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经验,探索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旨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關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化;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21-03
1 公共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1.1 公共图书馆肩负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
公共图书馆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地方文化地标,公共图书馆应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图书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图书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这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需要。
1.3 打造地方经济新增长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思想的导向。只有增强文化自信,重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希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形成双向良性循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可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策划文化品牌活动等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2 平桥区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经验
整理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形式的多样性。地方文化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群众生活的差异性造成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独特性。地方文化是长期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区域与另外一个区域文化形态上的不同,使地方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三是相互融合性。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地方文化也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四是影响深远性。地方文化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百年而不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五是价值传承性。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通过文化实践保存了地方文化,使具有精神内核价值的地方文化在无形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平桥区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积累了以下经验。
2.1 挖掘和保护地方历史文献
地方文献作为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文献资源,是继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有许多地方文献资源属于较为稀缺的文化资源。平桥区图书馆采取“早宣传、早保护、数字化”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保护和修复地方文献工作。图书馆每年定期下乡宣传地方文献保护和收集政策;完善整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对地方文献进行保护;对于稀有的文献提供闭馆阅览服务;对本地区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对地方文献的保护和传承。
2.2 打造特色阅读名片
平桥区图书馆不断深化“让书香洋溢平桥、以文化引领发展”的理念,用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连续13年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经典名篇朗诵会等全民阅读活动,先后将150余篇中外经典文学篇目搬上舞台进行演绎,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通过舞台艺术演绎阅读之美,全面激发了群众的读书热情。平桥区图书馆针对青少年开展了特色品牌活动,如“公民常识小课堂”“零钱电源分享课堂”“手工制作”等;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开展的特色品牌活动有“课业辅导”“留守儿童第二课堂”等。
2.3 扩充服务阵地,紧跟城市发展
平桥区图书馆充分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利用“总、分、支馆”三级服务体系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平桥区图书馆下辖23个乡镇分馆,50个村级支馆,这些阵地在图书保存、文化传承、收集当地史志、村史、家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平桥区图书馆又在城区开辟了城市书房服务阵地。新型服务阵地是图书馆打造的城市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是为市民提供的可游、可留、可学的街角文化休闲场所。
2.4 建立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体系
平桥区图书馆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区的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2011年平桥区图书馆已高标准地完成了18个乡镇分馆的建设,2014年平桥区公共文化服务以平桥区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模式正式完善并投入运行。同年,平桥区图书馆启动村级图书馆试点工程建设工作,在全区范围内选取距离乡镇较远的农家书屋50个,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建,完善馆藏和信息技术设备,将服务系统纳入全区“一卡通”服务范畴,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平桥区图书馆率先开始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房配备智能管控服务系统、自助化设备、电脑查询机及无线Wi-Fi等设施设备,具备阅读、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平桥区图书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前提下,又以城市书房为触角开展地方文化建设工作,并在国家读书月、平桥区读书月、“世界读书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征文、朗诵、展览、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将地方文化传承工作融于各类文化服务活动中。
2.5 公共图书馆建设融入地方特色
平桥区图书馆乡镇分馆的建设和当地的文化已经实现了有机融合。例如,明港图书馆开辟的明港文史馆,通过六个展柜展示明港镇的文化特色:建制发展历史、明清文物古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当地名人事迹等;肖店图书馆通过举办地方特色泥塑展、剪纸展,展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洋河镇图书馆通过影像资料保存当地民俗戏谱;郝堂村图书馆在建设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名人,建立了叶楠白桦文学馆,珍藏叶楠、白桦的相关手稿及文献,展示了别样特色。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路径
3.1 公共图书馆助力文旅融合
图书馆进景区是实现文旅融合的有益探索,图书馆嵌入式服务也是打造文旅融合的创新举措。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旅游景区设立分馆或者阅读体验店,为地方的旅游事业注入文化符号,这既可以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又有助于提升旅游的品质。图书馆应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强化服务深度,使旅游与阅读有机结合,用旅游的方式传播阅读文化,以文化的力量丰富旅游。
3.2 建设旅游文献专区,构建旅游出行新框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发展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山玩水,而是越来越注重旅游的文化内涵。文旅融合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应打造文旅会客厅,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让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为群众旅游出行构建新框架。
4 公共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建议
4.1 丰富地方文献资源,保障地方文化传承
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地方文化标志,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当地现有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工作:首先,图书馆应该从物理空间上将地方文献资源与普通文献区分开;其次,对于孤本以及年代久远的资源,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库备份保存;再次,对地方文献目录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材料支撑。
4.2 优化资源内容,搭建文化共享平台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优化资源内容、搭建互动平台。图书馆必须重视地方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创新文化资源的收集,同时创建合作共享机制,通过与景区以及相關行业的资源共享,实现文化传承机制的创新。例如,图书馆与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横向合作,对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区域间的图书馆也可通过合作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馆际流通。此外,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关注新技术、新设备,如:利用区块链为图书馆服务提供智力支持,通过VR技术提高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 结语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指标。公共图书馆肩负收集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地方文化精神内核传承的重要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应发挥纽带作用,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白雪.公共图书馆弘扬地方文化的时间路径:以哈尔滨市图书馆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2):115-117.
[2] 宁阳.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视角下的特色图书馆建设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2):39-42.
[3] 柏晓静.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路径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5):13-15.
[4] 孟安怡,曾伟忠.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18-19.
[5] 柳淳.地域文化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成功(教育),2010(11):280.
[6] 李洋,温亮明.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基层”元素解读[J].图书馆研究,2022(2):15-22.
[7] 林远红.浅析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学专业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156-157.
[8] 刘慧.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成长导师”项目为例[J].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2022(10):179-182.
[9] 孙晓清,王晓琳,王戈.公共图书馆文旅价值引领研究:以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7):47-53.
[10] 彭强.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J].图书馆学刊,2003(1):14-15.
[11] 李欢.公共图书馆弘扬地方文化的逻辑阐释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1):20-24.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