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竞争、相互融合,传统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等困境,电视直播节目具有时效性强、现场感强等优势,能够快速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填补其信息空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之上。与网络直播相比,电视直播节目虽然存在明显不足,但却可以立足内容优势,不断借力新技术,丰富和创新直播手段,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电视新闻直播;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9.024
近两年,网络直播成为我国最流行的自媒体方式之一,各种网络直播节目和直播APP发展迅速,用全民直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究其爆火的原因,直播门槛低是重要原因,技术要求不高。在直播盛行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也在日常节目中加入了更多的“直播元素”,更多的直播节目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为例,2010年开始,公共频道提出“快频道”理念,致力打造安徽第一直播平台。从这一年开始,频道逐渐加大直播节目的力度,做了很多非常态直播节目,如《高架时代》《徽藏盛典》《鉴宝江东行》《抗洪第一线》《高考日》《3.15公共行动》《省人大问政》《新徽商 新丝路》《飞越新安江》等。实践也证明,观众对这些直播青睐有加,每一档直播节目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率,实现了传播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笔者作为新闻直播现场导播,这些直播锻炼了自己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对这种非常态直播工作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认为:一方面,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一定要立足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优势,以“内容为王”的理念打造精品节目,提高节目的权威性与可视性;另一方面,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必须要善于与新媒体技术即信息技术结合,不断丰富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这样才能赋予电视新闻直播新的内涵。只有实现了扬长避短,才能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任督二脉”,让电视新闻直播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有效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1.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面临的发展瓶颈
网络直播的兴起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和受众心理学角度来说,首先,网络直播可以满足用户的求知需求,让人们通过观看直播来了解和学习到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和内容,其次,网络直播可以满足用户与他人交流的需求,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换与更新;再次,网络直播可以满足公众人际关系的需求,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使之找到群体的归属感,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最后,网络直播可以为普通大众快速低门槛找到自我确认和展示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他人认同。以上种种,使得网络直播成为一种国民级应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视直播节目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播的媒介不同,在“大屏”端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与在“小屏”端的网络新闻直播相比,面临着以下发展瓶颈。
1.1 时效性不够强,时长受限制
直播的最大优势就是时效性强,可以快速的组织开展。虽然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时效性大大提高,但是依然不是“想开就开”,一档电视直播节目要在电视频道上播出,其播出时段、播出内容等也是需要提前申请和审批的,这一流程不可能省略,做不到即时开启直播,而且受到节目播出时间影响,一档电视直播节目的时长也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2小时。
而网络新闻直播的时效性则强上很多。由于网络直播是在互联网端进行,通过抖音、头条、百度等各种新闻客户端的APP,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直播,审核门槛较低,且直播不受时长限制,可以长时间地进行。
1.2 人员要求高、过程较为复杂
与网络新闻直播相比,电视新闻直播对于直播人员、硬件要求较高,过程也更为复杂。电视新闻直播一般都是一个五到十人的团队,一些大型直播的人员配备更多,团队人员包括主持人、出镜记者、摄像、导播、音視频操作人员、技术保障人员等等,对这些人的业务水平、语言表达和视频拍摄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设备上,电视新闻节目直播除了摄像机、还需要直播车、切换台、5G或4G背包等配套设备;在直播流程中,电视新闻直播即使是在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也需要经过严格的事前策划、组织筹备、事中审核等流程,并加上大量的前期踩点、信号测试等准备工作,更为繁琐复杂。
与之相比,网络新闻直播的要求更低,人员上,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主播,他们可以从平民化的视角,对经历或目睹的新闻事件进行观察和解读,甚至一个人单兵作战也能完成;硬件上,网络直播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一台电脑和网络信号就能实现;在流程上,网络直播无须走太多的审批流程,可以快速进入直播状态中。
1.3 贴近性和互动性不够强
与轻松活泼的网络直播相比,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直播方面依然做得较为中规中矩,特别是新闻直播中,由于其肩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制约,所以需要遵循更严格的宣传纪律和传播要求。这样一来,很多时候,电视新闻直播在贴近性和互动性上有所欠缺,不够突出。
2. 电视新闻直播要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内容为王
与网络直播相比,电视新闻直播存在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但电视新闻直播依然有着自己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大事,看电视直播”,依然是中国公众在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后的第一反应,权威性、公信力及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是电视新闻直播最大的优势,这是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必须牢牢守住的优势。
2.1 善于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
电视媒体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其在观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毋庸置疑。电视新闻直播必须守住宣传阵地,善于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用好、用对直播手段,充分调度、合理配置强大的新闻资源,加强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这样才能快速消除人们内心的不确定性,传递正确而全面地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 充分发挥强大的内容生产优势
与新媒体的“草根直播队伍”相比,电视媒体的直播团队更加专业,他们的策划能力、现场调度能力和制作水平都更为突出,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优势。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为例,我们的直播团队就是相当强大的,其在日常工作中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不管是在前期策划还是后期执行上,能力都非常突出,一旦遇到直播任务,能够快速地组织和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确保整个新闻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组织的“问政”系列直播为例,2011年10月21日,频道首次对“省人大问政水利”会议现场进行直播,在之后的两三年里,先后对省人大“问政农业”“问政食品安全”“问政饮用水安全”“问政义务教育”等会议进行现场直播,这已经成为该频道的一档极有辨识度和知名度的品牌直播节目。首先,这一系列会议直播,政治性强,直播中要求尽量不要出差错,对我们的直播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如何让会议直播更有深度和厚度,能够抓住普通公众心目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及时地用直播画面来进行答疑解惑,提高節目深度和厚度,这也对团队的新闻敏感性及专业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最后,如何让会议直播跳脱出传统会议枯燥乏味的局限,避免镜头语言的单调,这就需要直播参与者在技术上和形式上进行优化。导播充分发挥现场调度能力,运用会场有限的空间,发掘可视性强又有冲击力的画面,以求带给观众庄严肃穆的感觉。2012年,《问政水利电视直播》荣获第十五届安徽人大新闻奖特别奖、获22届全国人大新闻奖现场直播二等奖,这也是对直播团队最好的褒奖。
3. 融合创新,丰富直播手段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一方面人们对于资讯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海量化的信息可以快速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同质化现象严重,人们置于信息海洋之上,看到的总是一些大同小异的新闻报道,似乎找不到可以填补“信息饥渴”的淡水,满足不了自身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直播之上,不管是电视新闻直播,还是网络直播,似乎也都是一些常规性的直播方式,难以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如何破局?只有实现媒体融合创新,丰富直播手段,网络与新媒体在深层次和多维度实现交融式共进发展,才能通过技术的融合促进内容的创新,实现电视新闻直播的突破。
3.1 传播手段的融合
如何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电视新闻直播?提高节目的覆盖率和到达率,这是让电视直播取得更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笔者认为,传统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传播这两种传播手段的融合,是必由之路。如果仅仅依靠电视端,让观众在固定的时间段收看电视节目,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对于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人来说,移动端的碎片化信息传播模式,才更符合他们的信息消费习惯。因此,电视新闻直播必须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电视+网络的同步直播,特别是在移动端的内容呈现,实现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传统媒体策划、制作,最后通过电视端和新媒体端全网多渠道分发,这样才能覆盖更多的目标人群,使得传播效果呈现几何式增加。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多渠道立体化内容分发,通过技术手段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要扩大直播的传播力,增强有效的受众到达率和宣传效果,还需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深层次的融合,将更多的网络直播特性与优势,转化到电视直播之中。新媒体元素的注入,更加符合当前受众的阅读习惯,能够迅速激发他们的关注热点,有效地提升了电视新闻直播的传播力。
3.2 内容创新
平台的融合只是电视新闻直播提升影响力的前提,内容的创新同样是关键,毕竟一档直播节目即使形式再花哨,真正吸引人的还是直播的内容好不好,是否对受众有吸引力。因此,电视新闻直播在内容呈现上也需要借鉴网络直播的优势,使之更加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
一方面,节目的总体框架要大胆创新,以可看性和受众体验为设计标准。常规的电视新闻直播结构是相对固定的,以演播室访谈+现场采访+短片穿插播出为例,其中演播室访谈和现场采访占据的比例较大,风格四平八稳,事前策划多,临场发挥少。这样的节目形式中规中矩,不易出彩,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如果一直沿用这样的电视新闻直播方式,就无法满足求新求变的受众需求。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应该对节目总体框架进行大胆创新,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加大现场采访和视频短片的占比,有效提高节目的可看性;增加不同形式的互动环节,将更多的话语权交到公众手上,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让氛围更加活跃;直播中的板块设计要更加短小精悍,节奏轻快,这样才能符合网络时代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电视直播中,主持人和记者作用重大,他们的语态也要进行改变和创新,融合更多互联网因素。“观众想看什么,我们播什么”,这是主持人和记者在直播过程中需要时刻思索的问题,他们必须要更接地气,视角更平民化,时刻从受众心理出发来思考和建设自己的直播模式,这样才能做到娓娓道来,言之有物。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VLOG主播方式,就是让记者用手机自拍的方式进入直播现场,让受众了解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切身感受,跟随记者的步伐一步步地探索新闻现场,探知现场故事,这种“体验式”的直播方式能够给人更加真切的身临其境之感,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再比如说,在直播过程中,时常设悬念,讲故事,也是直播主持人和记者必须掌握的技能。由于受众对于信息耐受程度的不断下降,他们必须要学会在一场直播过程中,不断加入能够快速引起受众注意力和收看兴趣的元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收看兴奋点”,以前我们说这个时间是三到五分钟,但是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这个时间还要缩短,如果三十秒或者一分钟,观众在直播中看不到什么新鲜的,可能就会失去观看兴趣。这对于直播主持人和记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 运用新技术,消弭电视直播与网络直播的鸿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革新。从以往的卫星直播车、微博传送,到3G和4G直播,再到现在5G时代,一台智能手机也可以轻松实现直播,电视新闻直播的门槛越来越低,时效性也越来越强,借助于新技术,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直播之间的鸿沟也在消弭,除此之外,VR直播、AR直播,诸多新技术的加入,也为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直播也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作为电视人要做的,就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关注到这些技术,学习这些技术并积极地将之运用到直播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直播朝更高更远的地方前进。
5. 结束语
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媒体一定要善于把握风口浪尖,积极地走好融合发展之路。电视新闻直播作为一种能够更好地彰显电视特性的节目形式,只有立足自身优势,融合更多互联网因素,才能扬长避短,实现自身的突破与发展,为电视媒体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注入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卞建军,王莲.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4,22(02):62-63.
[2]高明.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直播模式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4):50,54.
[3]李爽.浅议新媒体时代电视直播创新研究——以央视新闻直播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8):35,86.
[4]莫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要点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19):134.
作者简介:郑宇丹,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频道运营中心,编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访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