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辽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

2023-05-26 17:19:58周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
关键词:汉代铜镜

周畅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青海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3件铜镜,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镜。铜镜自出现以后,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用具。至两汉时期,铜镜种类繁多且制作精美,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文章选取辽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通过梳理铜镜的类型、纹饰、铭文,并联系铜镜的出土地点,厘清辽南地区铜镜出土的具体范围,以期为研究辽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和社会生活提供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铜镜;辽南地区;汉代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09

铜镜既是梳妆修饰容颜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铜镜背面装饰着繁复的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的出现均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社会流行风尚有一定的联系。铜镜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更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古代墓葬中的常见随葬品,又由于各个时期的铜镜均有典型特征,因此其也成为墓葬断代的标准器之一。由于各朝代铜镜数量庞大,加之传世品辨别难度大,本文只选取辽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作为研究对象。

1 辽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

辽南是指辽宁省辽阳以南地区,包括辽阳、鞍山、营口、大连四市。这一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部,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汉墓数量庞大。其所出铜镜40件,本文选择其中有代表型性的铜镜,统计如下。

1.1 日光镜

共7件。1954年辽宁大连营城子贝墓M1出土1件,纹饰为八内向的连弧纹,铭文为“见日之光长乐相思”①。1975年发掘的花儿山汉代贝墓M8中出土2件,当时装在木胎漆盒中,一大一小,小镜有朽烂的席纹痕迹,小镜直径6.8厘米,大镜直径10.7厘米②。1999年沙岗子农科院汉墓SNM9901出土1件,锈蚀较重,圆纽,纽座外有两圈铭文带,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直径10厘米③。营城子汉墓群M108出土1件,半球形纽,主区有一圈铭文带,铭文为“见日月之光长(天)毋忘”,直径6.8厘米,厚0.27厘米④。姜屯汉墓M45出土2件,均残损,铭文字迹已不清⑤。

1.2 昭明镜

共5件。营城子贝墓M1出土1件,圆形纽座,纽座外围饰内向十二连弧纹,铭文为“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象而夫而日而月而不”,宽素缘,直径10.5厘米,厚0.55厘米。营城子贝墓M25出土1件,纹饰为八内向连弧纹,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天夫日月心忽而愿忠然雍塞而池兮乎”(图1)。沙岗子汉墓SNM9901出土1件,圆纽,纽座外为八内向连弧纹,外区铭文带为“内而清而以昭明光而辉夫日之月心忽忠而不泄”,素缘,出土时有用锦帛包裹痕迹,直径10厘米。旅顺江西镇鲁家村汉代窖藏出土1件,圆形纽座,纽座外饰一周凸弦纹带和八道内向连弧纹,有铭文“内清以昭明,光日月,心忽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宽素平缘,直径10.5厘米,厚0.5厘米⑥。营城子汉墓群M95出土1件,半球形纽,圆形纽座,内区为内向连弧纹,外区有铭文带,铭文为“内清质(之)以昭明□□□夫日月心□雍塞而不泄”,直径10厘米,厚0.64厘米。

1.3 清白镜

共1件,出土于旅顺口区江西镇鲁家村汉代窖藏,圆纽,无孔,十二连珠纹纽座,纽座外饰一周宽弦纹,外有八内向连弧纹,連弧之间有对称的四组双线弧纹和花瓣纹,纹间有铭文带“洁清白而事君,志污之合明,作玄锡而流泽,恐疏而日忘,美人外乘可兑愿思毋绝”,宽素缘,直径16.8厘米,厚0.6厘米。

1.4 家常富贵镜

共2件。营城子汉墓群M121出土1件,半球形纽,圆形纽座,主区有“家常富贵”铭文,由四乳钉间隔。旅顺口区双岛镇潘家村汉墓出土1件,圆纽座,纽座外饰一周凸弦纹,主区被四乳、八禽和“家常富贵”四字铭文分成四部分,“家常富贵”每字两侧各有一禽鸟,八禽两两相对而立,宽素缘,直径9.9厘米,厚0.5厘米。

1.5 长宜子孙镜

共4件。1954年营城子M46出土1件,圆纽,无孔,蝙蝠形叶纹纽座,纽座外有八内向连弧纹,连弧之间有对称的四字铭文“长宜子孙”,直径11厘米,厚0.35厘米⑦。旅顺口区双岛镇北海李家沟汉墓出土1件,圆纽,四柿叶纹纽座,纽座外饰八内向连弧纹,有铭文“长宜子孙”四字,直径10厘米,厚0.3厘米。辽阳南雪梅一号壁画墓出土1件,出土时用绢布包裹,圆纽,柿叶形纽座,纽座四面有篆书铭文“长宜子孙”四字⑧。姜屯汉墓M66出土1件,半球形纽已残损,蝙蝠形叶纹纽座,相间铸有“长宜(子)孙”铭文,外区为内向八瓣连弧纹带,相间铸有“(寿)如金石”铭文,素宽缘,直径12.6厘米,厚0.3厘米。

1.6 博局镜

共5件。营城子M53汉墓出土1件,柿蒂纹纽座,座外饰变形兽纹及TLV组成的纹饰,间饰四小乳钉,每边各饰两瑞兽,直径18.7厘米,厚0.6厘米。营城子汉墓群M201出土1件,半球形纽,方形纽区有十二个乳钉及十二地支的铭文,主区饰八乳、四神、瑞兽及TLV纹饰,外有一圈铭文,铭文为“作佳竟□真大好上有仙不知老渴饮澧泉饥食枣浮游□下遨四海寿而□石为国保”,边缘饰卷云纹带,直径19厘米,厚0.63厘米。沙岗子农科院汉墓SNM9901出土1件,圆纽,座外饰双线方框及双线TLV组成的博局图案,方框外每边饰瑞兽,宽素缘,直径14.5厘米。1988年大连沙岗子东汉墓M2出土1件,直径8.2厘米,厚0.2厘米⑨(图2)。1954年辽阳鹅房汉墓M53出土1件,锈蚀严重,纹饰模糊不清,直径7.6厘米,厚0.25厘米⑩。

1.7 盘龙镜

共1件,出土于辽阳旧城东门里壁画墓,半球形纽,圆形纽座,外区饰对称的两条奔龙,张口吐珠,外圈饰栉齿纹和三角锯齿纹,缘外圈饰卷勾纹,直径10.4厘米,厚0.7厘米k。

1.8 凤鸟镜

共1件,出土于姜屯汉墓M20,镜面残损,半球形纽,圆形纽座,纽座外似有瑞鸟图案,其外有一周栉齿纹和一周锯齿纹,窄缘,直径8.8厘米,厚1厘米。

1.9 四乳神兽镜

共6件。营城子汉墓群M57出土1件,半球形纽,圆形纽座,主区四乳、四虺纹相间分布,虺背、腹各立有一鸟,直径9.5厘米,厚0.71厘米。营城子汉墓群M32出土1件,半球形纽,圆形纽座,主区为四神图案,以四乳钉分隔,外区饰一周栉齿纹和一周锯齿纹,窄缘,直径10.2厘米,厚0.79厘米(图3)。大连前牧城驿M802出土1件,考古报告描述为四乳禽兽镜,出土时上有丝织品,直径8.8厘米l。姜屯汉墓M19出土2件,形制相同,均为四乳四虺镜,半球形纽,圆形纽座,外区两乳钉间饰一虺,虺背及腹各立有一鸟,宽素缘。一面镜直径11.1厘米,厚1.1厘米;另一面镜直径9.6厘米,厚1.1厘米。姜屯汉墓M80出土1件,仅残存1/4,周围环绕蟠螭纹,宽素缘,厚0.4厘米。

1.10 六乳神兽镜

共1件,大连前牧城驿M741出土,考古报告描述为六乳神兽镜,因腐蚀较甚,外圈铭文已不可辨,出土时镜背衬有苇编品和丝织品,直径14.5厘米。

1.11 草叶纹镜

共3件。姜屯汉墓M114出土1件,半球形纽,圆形纽座,纽座外有一方形凹弦纹界格,里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外区饰四乳钉,双瓣花枝纹、草业纹均匀交叉分布,外缘有内向十六连弧纹,直径10.6厘米,高0.8厘米。姜屯汉墓M118出土1件,半球形纽,圆形纽座,方形界格内有铭文“日有熹,常贵富,宜酒食,乐毋事”,界格外四角均伸出一双瓣花苞纹,外缘有内向十六连弧纹,直径15.6厘米,厚1厘米。姜屯汉墓M156出土1件,半球形纽,四叶纹纽座,界格内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阳”,界格外四角有一双瓣花苞纹、二叠草叶纹,外缘有内向十六连弧纹,直径14厘米,厚1厘米。

1.12 蟠螭纹镜

共2件。姜屯汉墓M194出土1件,三弦纽,圆形纽座,外区内对称置有四组互相两两勾连的蟠螭纹,蟠螭纹之间填充有短斜线作为底纹,外围饰内向十六连弧纹,宽素缘,直径8.9厘米,厚0.5厘米。姜屯汉墓M201出土1件,纹饰同上,直径9厘米,厚0.6厘米。

1.13 位至三公镜

共1件,出土于姜屯汉墓M158,半球形纽,圆形纽座,纽座外对称置有四个圆点纹,其间置有“位至三公”四字铭文,铭文带外施有两圈凸弦纹,素平缘,直径7.9厘米,厚1厘米。

1.14 缑氏镜

共1件,出土于旅顺口区铁山镇南山里东汉砖室墓,圆形纽座,主区四枚乳钉,乳钉间饰云纹和四禽鸟,两周弦纹带间有铭文“缑式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宽素缘,直径10.4厘米,厚0.5厘米。

2 辽南地区出土铜镜汉墓墓例

2.1 大连地区

营城子汉墓群地处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主要分布在202国道及铁路两侧,汉墓濒临渤海,北靠黄龙尾半岛,南望炮台山,东起前牧城驿,西至双台沟,全长大约10千米。从1935年至今,共发掘汉墓近300座,本文中介绍的营城子贝墓、前牧城驿汉墓、沙岗子汉墓均出自此。营城子地区的汉墓延续时间较长,从西汉早期的贝墓一直到东汉的砖室墓均有发现,依据墓葬形制和建筑材料,可以分为贝墓、贝石墓、贝瓦石墓、砖室墓、花纹砖墓、石板墓等多种类型。

旅顺地区汉墓分布不集中,发现铜镜的墓葬及窖藏主要有南山里、李家沟、大潘家及鲁家村窖藏。其中李家沟位于旅顺口区北海公社,共发现墓葬30座,其中有26座贝墓和4座砖室墓。大潘家村西汉墓地位于旅顺口区江西镇大潘家村“蚬壳地”中,共发掘3座,其中2座木椁贝墓、1座土圹墓,墓长均不到3米。

姜屯汉墓位于普兰店区铁西办事处西北山村姜屯南约300米,南距市区5千米,原属花儿山乡,从20世纪50年代起,该地区就不断发现汉代砖室墓。姜屯汉墓群共发掘212座汉墓,其中58座因破坏严重并无随葬品出土,按形制可分为土坑竖穴墓和砖室墓。

2.2 辽阳地区

辽阳地区出土铜镜的汉墓地点有辽阳旧城东门里、鹅房、弓长岭南雪梅村,另外还有辽阳苗圃汉墓群发掘了大量的汉代墓葬,但由于暂未发表报告本文并未统计。南雪梅村和东门里两座汉墓均为壁画墓,辽阳鹅房汉代墓地位于辽阳市东南郊,实际清理汉墓52座,根据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墓、砖室墓和石筑墓三类。

综上所述,辽南地区出土铜镜的汉墓主要分布在辽阳和大连普兰店、营城子及旅顺地区。鞍山及营口地区也多有汉墓出土,如鞍山沙河屯、鞍山调兵山、鞍山羊草庄,营口地区的胜利村、农民村、沙沟子等地亦多有汉墓出土,但并未见铜镜。这两地出土汉墓的墓葬规模及随葬器物均较辽阳、大连等地简单,因此不难看出,辽阳及大连等地在汉代时均为比较繁华地区。其一是因为族坟墓较多,墓葬规格高并呈区域性分布;其二则是因为辽阳在汉代时属辽东郡的郡治襄平所在地,普兰店姜屯则靠近张店汉城,学术界认为其汉代时属沓氏县所在地应无异议。而营城子汉墓群的规模与姜屯和苗圃汉墓群不相上下,又有许多重器出土,如金质十龙带扣及铜承旋等,所以营城子地区在汉代或许亦是一处重要的城址,具体的研究还需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3 汉代镜铭反映的社会生活

汉代铜镜的铭文是铜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我们研究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价值。辽南地区出土的铜镜数量不多,但涵盖了很多类型,从这些镜铭中我们可以了解汉代的思想及文化内涵。

3.1 镜铭反映的社会风俗

汉代铜镜的铭文丰富,既有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如“长相思,勿相忘,常富贵,乐未央”“日有熹,得君喜,长贵富,乐毋事”“长宜子孙,富贵昌兮”“位至三公”等很多代表吉祥和祝福的镜铭。但这几种镜铭都有它的流行时间。汉初时,受黄老思想影响,提倡“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社会环境相对自由轻松,男女之间寄托相思的文化也就应运而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间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殷勤,文君夜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m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中可以看出,汉初时,男女恋爱相对自由,不受社会礼教的约束,因此西汉早中期有大量表达爱情主题的铭文出现。而到了东汉时期,男女之间的交往受到礼教的约束,“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n,因此这一时期的鏡铭此类题材开始消失。

汉代时儒家的孝悌观念开始空前强化,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从汉惠帝开始,历代皇帝都以“孝”作为谥号。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崛起,扩充家族势力、维系血缘关系就需要依靠强大的子嗣来实现,因此镜铭上开始大量出现“长宜子孙”“八子九孙启高堂”等吉祥祝福语,这也充分表达了汉代人民对于子孙的祝福和寄托。

3.2 镜铭中的广告效应

两汉时期铜镜已成为一般商品,这一时期官方和私营的铸镜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汉代铭文中出现了许多尚方铭和姓氏铭都说明了这一点。《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少府下有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品的官署。“尚方作镜真大好”“王氏作镜真大好”“朱氏作镜快人意”等铜镜铭文都明确记载了作镜者的官职或姓氏,具有很强的宣传广告用途,说明当时的铸镜业并非官府垄断,在民间亦十分普及。

因此,对于辽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的研究,可以从不同时期铭文的变化梳理出两汉时期铜镜的流行趋势及社会变化,为考古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有机结合做出补充和论证。

注释

①于临祥.营城子贝墓[J].考古学报,1958(4):71-90.

②旅顺博物馆,新金县文化馆.辽宁新金县花儿山贝墓第一次发掘[J].文物资料丛刊,1981(4):75-85.

③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沙岗子农科院汉墓发掘记略[J].大连文物,1999(1):60-67.

④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汉墓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屯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⑥旅顺博物馆.旅順博物馆馆藏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⑦许明纲.旅大市营城子古墓清理[J].考古,1959(6):278-280.

⑧王增新.辽宁辽阳县南雪梅村壁画墓及石墓[J].考古,1960(1):16-19.

⑨许明纲.辽宁大连沙岗子发现两座东汉墓[J].考古,1991(2):185-192.

⑩李文信,徐秉琨,孙守道,等.辽阳鹅房汉代墓地1954年、1955年发掘简报[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9):36-52.

k冯永谦,韩宝兴,刘忠诚.辽阳旧城东门里东汉壁画墓发掘报告[J].文物,1985(6):25-42.

l旅顺博物馆.辽宁大连前牧城驿东汉墓[J].考古,1986(5):397-403.

m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n陈澔.礼记:卷一:曲礼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汉代铜镜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铜镜
丝绸之路(2017年8期)2017-05-26 18:55:01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10:57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今传媒(2016年8期)2016-10-17 00:57:34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0: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