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加强量感培养的策略

2023-05-26 02:04郑秀清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量感探究数学

郑秀清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单一,整个教学过程的枯燥性和单一性比较强,很难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聚焦量感开展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角度学习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的无穷魅力,深度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单元教学视域下量感培养策略的不断探究,并将其以正确的方式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加强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单元教学模式聚焦量感培养的意义解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更注重对知识点的传输,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倾向于理解知识、在考试时能够用其解决考题。整个过程都存在较强的功利化,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学习能力提升进度也比较缓慢。但在聚焦量感培养的单元教学中,教师会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实现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學数学课堂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缺少丰富性,更多时候都是常规化的语言讲解以及重复性的习题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缺少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在聚焦量感培养开展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将数学知识重新整理,使其变得更加系统化,并基于系统化的知识内容丰富教学环节,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全身心地沉浸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有所忽视,不论是设计教学环节,还是开展教学活动,都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认为此环节、此活动对学生有益,便将其付诸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面对不符合自身学习情况和心理预期的教学工作时对学习数学产生较大抵触情绪。聚焦量感培养的单元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保证学习质量。

二、单元教学视野下加强量感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在单元视野下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强调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单元教学与量感深度融合的最终效果,强化其对数学课堂的助力作用,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立足点

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占据主体地位,在单元视野下加强量感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立足点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最终教学计划与学生之间的适配度,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素养能力的发展提升。同时通过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果。

(二)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观察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初始阶段,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对其及时引导。为了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其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观察,细心观察学生的能力变化情况,以此为基准点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随之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三)注意对学生的分层式教学

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态度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基于单元教学加强量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基于对学生的精准分析来进行分层,开展学生的分层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课堂评价等内容的精准度,强调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提升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收获良好育人成效。

三、单元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加强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能够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为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并且从量感发展的视角来看,探究时间的增加也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感,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加清晰量感的体现,有利于学生量感培养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单元教学视野下加强学生量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得到量感的提升,助力学生的科学成长,强化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微项目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物体的运动”单元知识内容,学会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运动变化,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分析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培养学生速度方面的量感。在学生自主探究结束后,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各小组的探究内容,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在学生汇报展示结束后,为学生展示不同残影的荡秋千图片,让学生分析不同图片的速度快慢,帮助学生了解“残影越多,速度越快”,以此加强对学生速度方面量感的培养。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促使其更深层次的感悟速度,继而收获量感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以更快的速度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工作有效性与科学性的提升。

(二)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量感的培养形式

1.强调对画面的直观展现。

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让学生在真实想象事物的过程中更加明确量感的存在与体现,保证学生量感的培养效果。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并不完善,对事物的想象能力有所欠缺,并且在动画片、绘本故事的影响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实际会有所偏差,影响学生量感的准确性。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调培养学生量感过程中事物的直观展现,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教育内容的实际含义,加快教师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收获良好的育人成效。学生在具备量感的情况下,能够更快理解数学知识、领悟不同知识背后的潜在关联,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继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同步提升。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展示不同场景下时间的倒计时,利用运动场中跑步比赛时的三秒倒计时带领学生感受三秒的时间长度;利用小组讨论活动一分钟的倒计时为学生建立分钟的长短概念;利用一部动画电影的播放时间为学生建立一小时的时间长短概念;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时钟,通过时针、分针、秒针运动速度的对比以及转换,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速度对比,使学生了解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于六十秒。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场景下时间变换的直观展现增强学生对时间变换的理解,培养学生時间速度方面的量感,促进学生量感发展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2.利用对比渗透量感培养。

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认识不同计量单位,但是在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中,有很多计量单位无法依靠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容易让学生的量感发展失衡。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教师可以利用直观展现不同计量单位事物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计量单位的差异,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增加教学工作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清晰所学内容在不同事物中的体现,了解更多知识内容的应用途径以及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

以小学数学“面积”的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内容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面积大小方面的量感,对于小一点的物体,学生可以直接估算面积的大小,但是对于大一些的物体时,学生便难以想象并计算其面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面积大小之间的对比,比如先为学生展示一本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书,再通过对比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教室面积,再以教室面积为基础,为学生展示以公顷为单位的大学校园面积,以此类推,再为学生展示以平方千米为单位的城市面积,以不同空间的面积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面积大小方面的量感。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强化面积大小对比的直观性,加速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精准掌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学生观察面积大小方面量感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角度认识世界。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对量感的实践

1.开展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打造氛围更加轻松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积极氛围的影响下共同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帮助其在课堂之中发展学习力、探究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意见碰撞中增强自身量感的准确度,促进学生量感的科学发展。因此,在单元教学视野下要想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教师就应重视小组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不同的视角探究量感,并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带动下更好地学习,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保证教师量感培养计划的最终成效,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单元教学为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数大小的量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与人数相同的分数,让学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组成员排序。在每个小组排序结束后,让学生进行顺序展示,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判断此小组的顺序是否正确。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分辨分数大小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数大小方面的量感。同时利用学生间的互相评判加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逻辑性等,为学生的科学成长夯实思维基础,强化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2.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通常存在一定的胜负欲,在胜负欲的驱使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展开深入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专注度,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沉浸感。从量感培养的角度来讲,胜负欲的激发,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培养量感的配合度,有利于保证量感培养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单元教学模式中渗透量感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竞赛,通过对学生胜负欲的激发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使学生更加沉浸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保证教师量感培养计划的最终成效,实现数学课堂对学生能力提升与素养发展的有效助力,加速学生的科学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测量”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各小组自主设计竞赛规则,但是竞赛内容只能与测量有关,最终各小组胜利的学生代表小组参与班级内的小组竞赛活动。各小组代表选择完毕后,在班级内进行两分钟的倒计时,在倒计时的过程中,各小组代表需要寻找生活中能够测量的物体,并估算其测量结果,在倒计时结束后先按照小组代表数量进行比拼,物体数量较多的前三组继续比拼,其他小组对三人的成果进行分析,按照测量准确度决出第一。利用竞赛活动为学生建立长度量感,同时利用学生对竞赛规则的制定促进学生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同步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单元教学与量感培养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具备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同步提升,继而为学生日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科的教育意义也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在强调单元教学与量感培养的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着重强调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通过对学生的细节化观察提高教学环节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工作中得到量感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量感探究数学
在具身活动中发展量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兼收并蓄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