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伟,王玲玲,张 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突发性耳聋又被称为特发性突聋,每100 000 人中有5 ~27 人发生此病[1],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急症,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病毒感染、耳蜗内异常的细胞应激反应、血管功能异常以及免疫介导被认为是可能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2-3]。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能够确定治愈患者,现阶段治疗的方式有高压氧舱、全身激素、耳后局部激素注射、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1,4-6];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差别较大,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较好,其他类型的疗效较低频下降型差(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最差)。因此,对于如何改善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需要进行研究。目前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初始听阈、听力下降的时间、听力下降的类型、是否伴有眩晕都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7-9]。因此,我们要探讨巴曲酶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需将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混杂因素偏移控制后分析结果才能相对可靠。
收集本院2017 年8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2.1 纳入标准 (1)存在2000 Hz 及以上的频率听力下降,至少在4000 Hz 以及8000 Hz 处听力下降大于等于20 dB。(2)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测定的患者。(3)病史资料完整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非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2)排除有明确造成听力下降原因的患者。(3)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4)排除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
1.3.1 治疗方法 根据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改善微循环药物、激素,同时辅助针灸治疗及高压氧舱治疗。其中有42 例患者未使用巴曲酶进行治疗,有85 例患者使用巴曲酶进行治疗。
1.3.2 疗效评定标准 将听力提高15 dB 及以上的患者定义为治疗有效,听力提高不足15 dB 及听力进一步下降的患者定义为治疗无效。
1.3.3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4.0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二分类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与疗效有关的因素联合巴曲酶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控制影响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的其他因素后再次分析巴曲酶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有127 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患者的年龄进行正态性检验提示符合正态性,且方差齐,故采用t检验;对纳入患者的初始听阈进行正态性检验提示符合偏态分布,故采用秩和检验;其他二分类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对所收集数据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否伴有糖尿病、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否吸烟、是否使用巴曲酶以及是否使用全身激素治疗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始听阈(Z=-2.33,P=0.020)、听力下降时间(是否在7 天以内)(χ2=8.27,P=0.003)、是否伴有耳鸣(χ2=5.08,P=0.024)、是否伴有眩晕(χ2=5.97,P=0.015)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患者的疗效存在明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对巴曲酶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的分析中,需控制上述因素造成的偏倚。
表1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我们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来控制混杂偏移。将初始听阈、听力下降时间、是否伴有耳鸣、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使用巴曲酶构建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使用巴曲酶可增加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7.97 ,95%CI 1.87-34.05,P=0.005)。见表2。
表2 Logistic 回归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感应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一般在3 天内达到峰值。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是指2 kHz 以上频率的听力下降,4 kHz、8 kHz 处听力损失≥20 dB。既往部分研究显示,在常见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类型中,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较好,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较差[10]。我院既往收治的患者中同样发现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最差[11]。对于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微循环、激素、离子通道阻滞剂、营养神经药物为主。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CPR、TNF-α 水平与其疗效密切相关[12]。有研究指出,AM-111 对靶点JNK 应激激酶的激活对重度ISSNHL 具有良好的耳保护作用[13],巴曲酶可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多聚物解聚来调节相关分子表达、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进一步减少神经元凋亡、缓解细胞水肿、促进溶栓,因此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部分研究也显示巴曲酶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具有确切的疗效。有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听力下降时间、是否伴有眩晕等因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14],因此在研究统计过程中,我们需将上述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避免因偏移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我院近期收集的相关数据需先进行单因素筛查,然后将影响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来控制偏移造成的结果异常。本研究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19.69% ;在127 位患者中,仅25 位患者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巴曲酶的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有效率为23.53%(20/85),未使用巴曲酶的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有效率为11.90%(5/42), 使用巴曲酶患者的有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存在混杂因素的影响,通过使用Logistic 回归再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97 ,95%CI 1.87-34.05,P=0.005)。
综上所述,对于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我们建议尽早使用巴曲酶来改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