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静 赵 矗
文化遗产数字化,顾名思义,就是采取某种手段将原本存在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一种新型文化遗产,在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技术,例如:数据信息采集技术、数据信息存储技术、数据信息处理及分析技术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等,通过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将原本的文化遗产转变为数字遗产,而经过转化后的文化遗产便可以进行数字共享及传输,不仅如此,其还具备全新的存储、理解以及利用模式。[1]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不再受到原先载体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局限,通过数字资源借助电子介质和互联网无损耗地进行存储、展示、复制和传播,其内容不容易受到损坏,可以保证今后持续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存、研究和利用。
收集中外使用最为广泛且权威的文献数据库作为数据收集平台,外文文献选择 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中文文献选择知网(以下简称CNKI)。在检索的过程中将会采用“数字化”以及“文化遗产”来当作核心词汇进行内容搜索,时间跨度为2012—2023 年,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 在对检索文献合并、清洗,去除重复后,将合格数据导出保存获得样本文献数据,共计中文和外文两类样本文献5 638 篇。由于2023 年伊始,数据不完整,因此本文可视化数据限定在2012—2022 年。完成数据信息的检索以后,此次研究将会从两个核心维度对检索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探究,其一是数据信息的定量分析,其二是理论知识的定性分析,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课题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快速且精确地找寻到理论知识层次跨越的转接点,还能够摸索出该课题发展的核心思路,而后再应用上述提及的软件来完成图谱的制作,这样就能够清晰地呈现且分析出学科发展及演变的底层推动力,找寻出学科未来的发展路径。[2]
“关键词是文章主体内容与观点的提炼,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清楚看出该研究领域内高频关键词的分布。”[3]“在某个单一的学术领域中,其涵盖了很多不同的学术研究点,而该领域内大量的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点其实就是研究热点,从研究热点能够清晰且直观地反映出当下研究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方向,从中还能够映射出某一时段内该领域存在的核心问题。”[4]这样就能够将检索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CiteSpace 软件之中,应用软件来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剖析,发现该研究领域呈现较高的集中度,表明该领域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学术研究网络。
关键词共现图谱反映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研究者呈现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和关注点,使得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文化遗产数字化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完善的保护和传承体系,因此,数字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聚类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网络类群。在本研究中使用K型聚类数据算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了10 个聚类群组,反映出近10 年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文献理论研究主要围绕10 个关键词群组展开。其中数字化、传承、数字人文、档案、三维建模、传统村落、非遗七个聚落联系较为紧密,文化遗产、博物馆、建档三个聚落相对较为独立,每个聚落中几乎都包含数字技术的相关关键词,说明数字技术在整个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文献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为了从时间维度了解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热点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时区图(见图1)来显示文献研究之间的时间联系、热度趋势变化,所以首先需要找寻出节点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年),而后便可以通过找寻到的时间来完成时区的定义。而检索所应用到的所有关键词关联的次数以及关联路径的粗细度都能够直观地呈现某两个关键词在某个时区内关联的频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故而,单从观察与剖析软件呈现的时区图,可以了解到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内热点变化的趋势。据图1 可知2012—2015 年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文献研究量较少,处于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2016—2022 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进入了研究的深入阶段。研究初步探索阶段(2012—2015 年)研究文献量较少,热点难以探究,在研究的深入阶段(2016—2022 年)研究文献体系突然壮大,且在2016—2018 年,出现了文化保护、博物馆、档案等节点,说明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依靠在保护与展示文化遗产的整体区间之中,在2018—2022 年间出现了三维扫描、人工智能、交互、5G 技术等数字技术节点,且多个技术节点都是年份区间内新兴的科学技术,可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是依赖于新兴数字技术的,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越来越向数字技术方向贴近。
图1 中文样本时区图谱
“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共有 22 个,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主题词为三维建模(3d modelling:51 次 )、文档(documentation:49 次 )、 模型(model:46 次)、 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45 次)、 系统(system:41 次)、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37 次)、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35 次)、点云(point cloud:27次)、重建(reconstruction:27次)、技术(technology:26 次)、设计(design:27 次)等。
根据聚类结果提取出包括地面激光扫描(terrestraial laser scanning) 、数字遗产(digital heritage)、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等10 个聚类词。从聚类结果看出该研究领域热点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例如:图像处理及成像技术、数据信息深度挖掘技术、无线数据信息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而这些技术的高速发展及革新也从侧面加快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度,为其打下了坚固的技术基础。
同理,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化外文样本文献的关键词时区图得知2012—2013 年期间成果发表比较多,正处于繁荣期;2014 至2016 年发表文献相对较少,处于研究低谷期;2017 年之后发表成果增多,说明该领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该领域的不断探索,研究者再次关注到这个领域。其中,2012—2013 年是该领域的稳步发展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维建模、扫描、计算程序、数字化图像等方面;2014—2016 年是该领域的低谷发展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等方面;2017 年之后是该领域的繁荣发展时期,学者们更加注重研究的创新发展,特别关注在数字图书馆、社交媒体、点云等方面。
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2012—2022 年期间发表在WOS 与CNKI 两个数据库中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全部期刊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近10 年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了关键词关联网络分析。利用关键词突现和关键词时区梳理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脉络,了解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路径。最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文化遗产传承、文物保护、档案存储等方向,呈现了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特点。近年来拓展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计算机新技术探索等方面,并有融合新技术进行研究的趋势,其中包含信息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三维扫描等多项内容,已经形成了广阔的研究面,多个研究面已经形成密切交织的研究网络。
其次, 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先于国内,国外在2012 年前就已经形成稳定的研究,2012—2013 年期间有一定成果,而国内研究2012—2015年间研究成果非常少,刚处于起步阶段;2014—2016 年间国外研究相对较少,但仍然有不少研究;2017—2022年国外研究快速发展,呈现繁荣之象;同时期2016—2022 年国内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纵观近10 年的研究热点,不难发现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新技术的探索,以及通过新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传播,因此,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趋势将伴随着新的数字技术发展而发展。
从以上研究结论可知,对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还需要结合新技术,使该领域的研究层面更加广泛和深入,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研究水准,把握新兴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的内在联系,保留文化遗产的核心精神文化内涵,增强文化遗产在当下的活力,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